“父姓+母姓”成起名新潮流,名字虽好,却易造成父母之间的争端
文|米粒妈妈日记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中国人在起名上也颇有研究,并且流传至今,尤其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更是写出了很多诗词佳句,值得我们后人去参考和借鉴,例如:诗经、楚辞等等都是现在人取名可以借鉴的不二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父母在给孩子取名上已经不再拘泥于诗词名句,而是更大胆的去创新,一种新的起名方式就此诞生,还引领了起名的新潮流。
这种方式就是“父姓+母姓”,的取名方式,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如果父亲姓李,母亲姓郑,孩子的名字就有可能是“李郑”或者在中间或末尾,加一个字,变成孩子的名字,这种方式虽说比较别出心裁,也将父母的姓氏,融入其中,但有时也会遇到尴尬的问题,引起父母之间没必要的争端。
李女士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就因为宝宝的名字和丈夫大吵了一架,丈夫姓杨,那么一般来说孩子应该随父亲的姓氏,但是李女士却坚持用父姓+母姓的方式来给孩子起名,那么“杨李”放在一起多少还是有些别扭,但是“李杨”放在一起却很通顺,但是“李杨”这个名字,杨先生又觉得有些俗气和普遍,为此两个人在孩子名字上面大吵了一架,最终杨先生妥协了,让孩子随了妈妈的姓。
1. 名字听起来比较生硬
其实父姓+母姓这个组合,很少有匹配度比较顺口的,就拿王姓和李姓来说组合成“王李或者李王”都不顺口,还有赵姓和周姓,组合的名字“赵周和周赵”也比较生硬,还很难听,所以姓氏的组合虽然比较流行,但是对于很多姓氏局限性非常大,还有些都不能称得上是名字,所以不建议父母用这种组合给孩子取名。
2. 容易影响父母之间的争端
现如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以父姓为主,父亲姓王孩子也姓王,而如果利用父姓+母姓的方式给孩子取名,很多父姓都不适合放在前面,就像上面那对父母一样,容易造成父母之间,因为孩子随谁的姓氏而争吵,严重的还会影响父母与老人之间的矛盾,所以这种组合最好不要用到比较有争议和冲突的姓氏上面。
3. 容易出现谐音梗
中国的文字寓意深刻,有时候和谐音连起来,就会从名字升级为 搞笑 的词语,还是举刚刚的例子:爸爸李妈妈姓郑,孩子的名字可以取为“李郑”,虽说看起来比较简单,念起来也不会觉得生硬,但是“李郑”和“立正”有谐音,很容易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麻烦,所以还是不太建议用这种起名方法。
1. 尽量在中间一个字
其实父姓+母姓这个方式不是彻底不可取,要看怎么利用起来,还是举上面这个例子,父亲姓李母亲姓郑,依然可以取“李郑”但是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字,可以取“李郑轩”,这样加上一个字,听起来既好听,又不会重名,把父亲和母亲的姓氏又全部都融合进入非常的有意义,推荐使用这个方式。
2.在结尾加一个字
如果想要孩子的名字变得更特别,又想融合父母的姓氏,还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字,这样即可以避免谐音梗,也能让名字变的更悦耳,拿个明星举例子“蔡徐坤”,就是爸爸姓蔡,妈妈姓徐,如果叫蔡徐一定会很尴尬,但是在结尾加上一个“坤”字,名字立刻就上了一个档次,所以取名也不要太局限,发散思维才会更有意义。
2. 取名尽量为3个字
其实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重名,会给孩子取一些比较个性的名字,例如“王者荣耀、刘小灵通、春秋战国”这样的名字,虽说这样的名字比较有创意,也不容易重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名字是一定会被淘汰的,而3个字的名字到什么时候都是主流,所以切记一定要给孩子取3个字的名字。
结语:
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的关键,好的名字不仅悦耳动听,还能在人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而不好听的名字却会让孩子从小失去自信,同时名字作为一个代号,是会印在孩子的身份证件上,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在起名上,父母一定要认真和谨慎。
今日探讨话题:你觉得“父姓+母姓”的组合给孩子取名合适吗?你家孩子的名字是根据什么而定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很多人喜欢用父姓母姓给宝宝取名,这样真的好吗?
名字在我国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他的运势,它既是传承过去,也是寓意未来,名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个人以后的成就,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名字,甚至还发展出姓名学,内有八十一种数理,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暗示运。
过去,由于男性地位较高,孩子的名字跟母亲没太大关系,所以才有俗语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只要孩子不跟女方姓,那就不能算是女方家族的后代,也就不能算是传承。
然而现在社会上“女权主义”越来越盛行,不少女性要求与男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她们知道很难争取到“姓氏”的主动权,但是“名”却可以商量着来。
爸爸姓秦,妈妈姓武,爷爷给孙子取名“秦皇汉武”
开学没多久,一个孩子的名字在校园传开了,他叫“秦皇汉武”,有人将其传到网上,网友都觉得太霸气,但凡听过的人都觉得,这孩子家长肯定有文化,不然起不出这么有历史韵味的名字。
现实是,孩子他爸姓秦,他妈姓武,双方都是独苗,家庭条件也差不多,甚至女方还稍微好一点,当初结婚的时候,对方一分钱彩礼没有要,还贴了婚房的装修外加一辆小汽车。孩子出生之后,女方的意思是,第一胎跟他们家姓,下一胎再跟男方姓,宝宝的花销不用两个孩子来,他们全包了。
爸爸自然不愿意,说自己养得活,为这个事情,夫妻之间关系一度闹得很僵,最后爷爷站了出来,说姓氏问题肯定不可能改的,但是可以将女方的名字加进去,就叫“秦皇汉武”,又霸气,又吉利。
网友纷纷表示,爷爷给取的这个名字太过霸气了,那假若生二胎岂不是要叫“唐宗宋祖”?
其实像这个家庭的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也许是为了表达爱意,也许是为了解决“跟谁姓”问题,不少男性将自己的姓氏与爱人的姓氏结合在一起,组成孩子的名字。
给孩子取“个名”出发点是好,可这类名字却可能带来一些麻烦
1、孩子会被别人视为“异类”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所以这么难学,倒不是说外国人不聪明,而是汉字本身充满了“文化感”。很多汉字可以做姓氏,可如果将其放到名里面,就会让名字变得很奇怪,就比如第一大姓“张”,人们通常只拿其当姓,不会拿其当名,我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不过感觉上就是如此,这是文化感,不是土生土长的人,根本无法理解。
孩子要是起了“双姓组合名”,其他学生一听就感觉奇怪,关系好的会直接当面问,关系不好的就开始在背后诋毁了,“名字这么奇怪,这个人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2、“双姓组合”太过生硬
文中的“秦皇汉武”听上去还算不错,曾经见过这么一个名字叫“张许”,很明显,这一看就知道是“双姓组合名”,不要说美跟寓意了,这个名字听了就让人觉得很别扭,就好像家长起的时候根本没用心,只是简单的选了两个字凑到一起,尽管国内没有明确规定,说哪些字不能组合在一起,但也不是随随便便两个字就可以凑在一起当孩子的名字。
如果名字太生硬,或者太怪异,孩子很有可能在心理上接受不了现实,对自己的名字产生厌恶感,甚至迁怒于父母。
3、被别人取笑
有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别说孩子,成年人都少有能做到。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它还是一个人的门面,是我们人格中的一部分,要是名字不好听或者有歧义,很有可能被别人取笑一辈子,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也许“双姓组合名”在某些地方是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最好还是多想一想,哪怕实在要起,也多花点时间琢磨,想出一个有文化感的名字,切勿生搬硬套!
起名字爸妈的姓氏都带上好不好
很多孩子的名字中都包含着爸爸妈妈的姓,这样的名字感觉上很浪漫,孩子是爸爸和妈妈爱的结晶,所以名字中两个人的姓都带了,好像更有爱了,但事实上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主要是看父母的姓氏合不合适放在一起组合成名字:
爸爸姓史,妈妈姓柯,取名就叫史柯朗。读书后很多孩子就把这个名字演变成了屎壳郎。
如果想把父母的姓氏都放进去,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采用姓氏同音字
如:父亲姓王,母亲姓陈,宝宝起名王沐晨
两个姓氏中间加字
如:老父亲姓冯,母亲姓岳,闺女叫冯嘉岳
孩子名字中能不能带有母亲的姓或名?
不好、杨是母亲的姓杨放在中间代表着孩子是王杨两家的后代、放在后面并非表示孩子是王杨两家的后代、而是把孩子形容成梓树和杨树、两种树只能选一种树、而且梓或杨只能放在名字的后面、中间再选个字形容树的珍贵、价值或者树的高大、这样才是有文化内涵的名字!
宝宝起名能跟父母同名吗
宝宝起名不能和父母同名,包括夫妻双方二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长辈,一般都不要重名。
宝宝专业起名网站点击这里,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利用父母姓氏起名:
1、选择父母双方的姓氏来作为宝宝的名字,要看看父母双方的姓氏结合在一起是否协调,是否具备优美的意义。如果不协调,可以取谐音代替,例如:周--舟;钟--忠、中;彭--朋;李--礼;曹--潮等。也可以变音、转意,比如:父母的姓氏为杨、张二字。杨张,搭配起来不协调。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转字义,改为杨章。
2、取爸爸、妈妈两人的姓,中间或后面再加一字。比如,姓王的爸爸加姓陈的妈妈,得出王嘉成的名字;周牧禾,寓指周爸爸、穆妈妈天作之合的爱情结晶。这种起名方法,因为加入了母亲的姓,表示对妈妈付出的肯定,这种起名方法颇受欢迎。
3、取父母姓氏中的某一个部首来组成一个新的姓氏。前提是在中国的姓氏中,随意创一个新的姓氏。比如有一对父母姓氏为李、吕。取父亲姓氏为李的“木”,取母亲的姓氏为吕“口”,便可以化成新的姓氏“杏”。这样的办法具有创意性和新意。也避免了太多重名的方法!
要想了解更多关于宝宝起名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中夏传播。中夏传播是由任力武(道武)创建的,道武起名是历史和现实的融汇,推陈出新;传统和时尚结合,古为今用;民俗和高端并存,雅俗共赏;保障信仰自由、传承国学文化、张扬艺术之美,让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喜忌的客户,都得到满意的服务。
“父姓加母姓”起出来的名,真的适合孩子吗?网友:苦不堪言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说到给娃起名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注重名字的含义,会从古籍中摘选,或者翻看字典;有些人注重名字的形式,会根据自己对形式的需求,选择符合的字;还有些人喜欢跟风,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起名,自己也用相同的方法起名,只不过,这样得到的名字,能用得真心不多。
90年代走出来的人应该知道,那个年代有不少人会把夫妻二人的姓名融合在孩子的名字里,比如杨(父姓)慕(爱慕)辰(母姓:陈)、楚(父姓)惜(珍惜)媛(母姓:袁)等等,既好听,又能体现出两口子相亲相爱,是一种很不错的起名方式。
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在给娃起名这件事上表现得却越发敷衍,原本父母姓氏融合出美好寓意,已经转变成了 父母姓氏强拼硬凑 ,比如王李、杨王、张陈等等, 像这样强行拼凑出的名字真的适合孩子吗?那些名字是父姓+母姓的网友纷纷留言:好难听、太土了,真是苦不堪言。
1、不好听
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给孩子起名,得到的名字难免会让人感到怪异,即便这是父母姓氏的“合体”,但也逃脱不了难听的命运。
2、容易产生歧义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起外号这件事,好听点的可以算作是昵称,难听点的就好像是脏话,如果孩子的名字比较特殊,是一些尴尬的姓氏组合,比如侯王、谭黄、欧叶,那孩子将来可就太惨了,在班上必然会被其他小朋友揪着名字起外号,给孩子社交方面带来阻碍,苦不堪言。
3、重名严重
人们经常说:“土到极致就是潮”,其实这句话反过来也一样,追随潮流的人多了,它的新鲜度就会下降,就好像家长跟风起名一样,如果大家都按照这个套路给孩子起名,那么不久之后,大批类似没有技术含量的名字出现,人们重名的现象就会越发严重,未来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
1、不能太敷衍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名字会跟着他一辈子,所以起名这件事应该慎重对待,即便家想让孩子的名字看起来简洁、易懂,也应该根据需求好好想想用什么样的文字组合更合适。
2、不能太拗口
有些家长给孩子起名比较在意字的含义,所以会挑一些寓意美好的字备用,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字组合在一起都合适,就算意思是好的,读起来也未必通顺。所以家长在起名过程中,一定要试着读读看,这样才能发现名字当中的问题,对名字进行优化。
3、不能太复杂
有些家长则是太过于注重名字的独特性,会选择一些又难写、又难认的生僻字,殊不知,这样的名字不仅是在为难孩子,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建议家长选择一些好听又容易的字,即便是生僻字,笔画也不要太多。
所以说,给孩子起名是个技术活,敷衍了事是不可取的。各位家长,你家娃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呢?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