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的朋友请嫁女儿一般收多少礼金呢?
鉴于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现在订婚结婚的行情,取现社会现状行情,按订婚前的准备和结婚当日的情况给大家做个介绍:
订婚:
1.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条件不错,就直接收下全部礼金并购置一辆轿车给男方。
2.到订婚日之前肯定还有大把的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添置两人订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以男方给女方的东西开始。
(1)金饰一套。包括耳环,手镯,(脚链),项链,对戒一对,钻戒一枚(钻戒现在大概价格买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其实也可以去金器店买裸钻选择自己喜欢的式样打造价格相差很大,大约可以节约35%,注:前提先问过家长,有些家长喜欢买24K的纯金觉得可以保值,年轻人就不喜欢了觉得土气)。
(2)喜糖。包括糖金杏一对。温州喜糖分大小,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负责包括喜糖内的红包(目前红包50-100都有人放,视双方条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
(3)手表。过去为对表,现在鉴于各种电子产品都有手表的功能,只买一只给女方也很多。价格视各自对款式的喜好和经济条件而定,通常为一万左右。
而女方要购买的东西为:
(1)男方结婚订婚时所穿的西装一套,衬衫两件,领带两条,鞋子两双(休闲跟皮鞋各一双)休闲装两套,袜子一打,金器:手链和项链各一条(如果给伴郎的红包少于580就需要再买条衬衫给伴郎)。(金器这个偶不知道,我那时也没这么做)
(2)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选择,视情况购买。建议多跑几家,多比较,不然各方开价差别不小。送碗也得挑个日子,有“稳当”一说,“稳”谐音温州话的“碗”。现在市场的碗分骨质瓷和陶瓷,建议还是买陶瓷,耐高温不易裂,而且还不像骨质瓷那样日子久了容易积污垢。还有就是注意,最好买微波炉适用的,这点日后很实用。
(3)六样分柑橘,糕点,枣子,桂圆,莲子,花生。再把男方送的糖金杏回送一只给男方(六样在专门的店可买,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专门用脸盆和包装纸包好,需提早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去预定)。
3.订婚日:现在订婚酒席分两种,一种是中午女方家摆设酒席宴请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则由男方回请女方。另一种就是双方父母加上至亲好友一起于某酒店设宴订婚。一般现在市区选择后者的比较多,下午男方驱车盛装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并给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钱(皮箱钱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让姐姐出嫁拉着皮箱不肯走,你要给他钱他才肯放人,上辈人这么解释的,还有就是女方要是独生子女,就给女方的妈妈)。关于皮箱钱,也有是在结婚日给的。皮箱钱大概在5800-10800不等。到酒店后给双方父母敬茶,向亲朋好友敬酒以见证你们的爱情。
4.女方给男方家人的礼物。
(1)地瓜爷地瓜娘。给地瓜爷和地瓜婆都得买礼物。我当初正值夏天,就给地瓜爷买了件鳄鱼的T恤,给地瓜娘买了条项链。给地瓜爷地瓜娘都要买一双鞋子,尤其是地瓜娘,还得在鞋子里放双袜子,“鞋袜”谐音温州话的“闲摸”,就是她在闲暇时能够帮你打理打理家务。
(2)地瓜娘的兄弟姐妹也就是男方的舅舅阿姨。通常是每人买一条被子或被套之类的床上用品,价钱通常在两三百元。
(3)男方的亲兄弟姐妹。有哥哥弟弟的通常是买件衬衫或其他衣服。有姐妹的通常是戒指或是项链。还有兄弟姐妹的配偶视同兄弟或姐妹。
梅州嫁女儿的彩礼是多少
9999元和19999元。
在梅州结婚,普遍家庭给的彩礼多是9999元和19999元。尾数9在梅州地区寓意好兆头,在彩礼中也运用甚广。当然,条件好些的家庭,给到女方的彩礼达到39999元。
在梅州新娘要出嫁前,娘家人都会向男方家提出要彩礼钱,一般是9千9百9拾9元。意思是长长久久。有钱的也可以多给点。但都带有9的。如果女方特别有钱的,也会帮着新郎付彩礼钱的。因为男方家境贫困,借钱付完彩礼钱的,婚后新娘也会踉着受苦,因为要还债。
客家(五华人)结婚需要给多少彩礼?
我客家人结婚彩礼给的很少的,女方家都不用出嫁妆钱之类;(礼金出的少,不代表你父母赚不到钱,是从长远来看)面子值多少钱,最终要的是幸福,父母老了以后有个依靠,不过我看你还是知足吧,你老公在深圳有车有房,还挑起养你父母一半的责任。现在不摆酒,将来有钱再摆就行了,如果是我,我会出3万。
梅州嫁女儿风俗
你是想问梅州嫁女儿风俗是什么吗?梅州嫁女儿风俗的是:
1、筹备嫁妆,女方家里会为待出嫁的女儿筹备嫁妆,传统的嫁妆讲究而齐全,一般会用两个竹制的盛格盛装。
2、除此之外,女方父母及兄弟另外置办首饰、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亦有将聘金压皮箱底作为女儿随嫁的嫁妆。
3、按习俗,女方父母会在女儿出嫁的前几天依据“风水先生”开出的日课选定的吉日,筹备香、烛、果品虔诚礼敬上天及列祖列宗,再依吉日在祖屋里摆上几台出阁酒宴请本族叔伯姐妹、邻里街坊、亲朋好友。以上就是梅州嫁女儿风俗。
梅州人结婚女方都需要准备什么
一、嫁妆
嫁妆是自古以来女生出嫁时必不可少的物品。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每个父母都会尽锦帛之力为女儿准备嫁妆。
1.被子
婚前女方父母一般都会为新人准备被子,寓意家庭和和美美一辈子。4、6、8、10套被子因数字吉祥成为当下选购喜被的主流。
2.生活用具
生活用品也是准新娘结婚前需要筹备的物品,在婚礼当天,由新娘的家人送到新房。主要包括: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男女各一套)、牙刷牙杯两个、牙膏一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的脸盆两个、带盖红桶两个、毛巾浴巾各两条、化妆箱一个含梳子梳(镜子要圆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化妆品一套、大小碗盆各10件等等。
3.家电
家电也是陪嫁物品中主角,一般大件的家电指的是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空调等。小件的家电则包括电饭煲、热水瓶等。
4.厨房用品
厨房用品也是陪嫁物件的主流,女方父母在结婚前可以为新人准备红色餐具,包括红筷子和红碗碟。也可以是微波炉、高压锅、电磁炉、电饭锅、榨汁机、电水壶等小家电用于婚后的日常生活。
5.压钱箱
压钱箱是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的古老习俗之一,是女方家会在箱子的四个角或者正中央压钱给女儿,以防紧急之用。
6.车房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婚车婚房也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陪嫁物件。这个主要取决于女方父母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即可。
7.传统的物件
一些地方在出嫁时会有准备两个红色桶的习俗。一个桶内放置8样物品,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另一个桶放满米,米上面有红枣、桂圆。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外面用红色的纸或者红布包裹着。
二、婚礼服饰
1.新郎服饰
一般女方家要为准新郎准备婚礼当天的服饰用品,包括男方全身用品12件,皮夹、皮鞋、皮带、领带、西装、领带夹、袜子、手表、袖扣、衬衫、礼帽、剃须刀等。
2.新娘服饰
女方家在筹备婚礼中,要准备婚礼当天的所有衣着,包括出门纱、仪式纱、礼服、常服。同时还要准备婚鞋,包括平底鞋和高跟鞋。
三、珠宝首饰
在传统习俗中,男方一般都会给女方准备三金,在婚礼当天放进嫁妆箱子带到新房。另外很多妈妈会把自己传家的首饰玉镯,或是爸爸曾经给妈妈买的定情物等送给女儿,显示对女儿的疼爱。
客家人的婚嫁习俗(五华地区的)及春节风俗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为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谓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动土”,无须请先生看风水朝向以及选时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喂年猪,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时,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认为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户主燃放开门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谓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长,道“恭贺新禧”。男人带小男孩提篮备茶酒鱼肉祭社公、龙神;小孩邀集众人一同把牛赶进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谓“送春牛”。早餐吃素(赣县王母渡一带地方全天吃素),谓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灾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乐,但不得出家门,尤忌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妇女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喜欢燃放鞭炮等,整个村坊显得十分热闹。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新年初见互道“恭喜发财”,各家由一名大人带小孩去给长辈拜年,旧时小辈给长辈下跪,长辈给小孩发红包压岁,并说些吉利祝愿的话,压岁钱多少各依血脉亲疏、交情厚薄而异,多少都有打发。宗教信众多于此日上山敬神礼佛。一般家庭从初二开始备“九龙盘”,内盛腊鸭、猪肝、香肠等小吃,另加花生、瓜子、果碟待客,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内亲来访多有吃酒娘蛋吃满碗等厚待。此时节,乡间各地文娱活动丰富,请大戏(在宗祠祖堂的戏台演出)、唱采茶、打龙灯、狮子灯、鲤鱼灯、打狮等,从初二开始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夜,达到高潮后散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