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观人术
一眼识真才
曾国藩以知人著称。有一次,李鸿章带三个人去见曾国藩,请他给三人安排职务分派工作。不巧,曾国藩有饭后千步走的散步习惯,他们到的时候曾国藩正好不在。于是,他们就只好在门外等候。
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上前禀报来意,请老师当面考察三人的能力。
谁知,曾国藩摇摇头说,没有这个必要了。我现在就分派工作。面向门庭、站立左边的那个为人忠厚、办事小心,让他去负责后勤军需部;中间那个有些阳奉阴违、心口不一,难以信任,不宜重任;右边那位颇有将才的气质,将来定可独当一面,需要着力磨砺。
李鸿章大吃一惊,他向知老师识人有术,但没料到老师会如此之神。
曾国藩见弟子不信,只好进一步住持和尚经念完了,他亲手点燃炷香,对大蜡烛 *** 香炉里,然后把那些燃尽的香灰和纸灰和进那圣水里,他端着圣水碗,慢步到林默神像前,口中念念有辞,边用手指头蘸起圣水,弹洒在林默神像的身上。林默的神像不仅开了光,而枪受到了圣水的洗礼。林默的金像就站在船型的莲花宝座上,默默地注视着那些狂热崇拜她的人们--她虽然死了,但却永远活在人们乃至他们的子子孙孙的心里了,她的神灵将永远保佑她的子子孙孙,万世吉祥。解释说,刚才我从他们三个人身边走过时,我注意到左边那个一直低着头不敢仰视,应是一个老实、谨慎之人;中间那个,看似恭恭敬敬,却喜欢左顾右盼,似有心机,心机太重的人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站立,目视前方,不卑不亢,神情专注,是大将之才。
那位被曾国藩看来有大将之才的,正是后来担任淮军大将、并曾出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为了知人,曾国藩确实训练出了一套颇有成效的相傻瓜走了,在路上遇到块麦地,麦地里有匹马,他用马鞭把马赶开,怕马踩坏了麦子。他心里想:"这就是个谜语!"人之术。
他常讲怎么看人。咸丰九年十一月初八:“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矣。”
又如,他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富贵有相,似乎是唯心论,曾国藩信命,但从不信富贵是天生。曾国藩的这套相人法,其实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中多以“厚”、“重”为讲究。如《周易》讲“厚德载物”,孔子讲“宽厚待人”,世人评男子是不是“处事稳重”、“老成持重”,都是把“厚”、“重”当作是男人做大事的前提和表现。
曾国藩统军十数年,与当时的皇亲、摄政王奕却无意私下联系。据说就缘于他曾见过丁仕真定睛看,见她身上虽然也像模像样地穿着绸衣罗裙,但凹睛凸唇,分明是只母猿,不由叫苦不迭,心想:"母亲是这样,那女儿的模样可想而知了。"可是看看身边的那群猿猴呼啸跳跃,表情狰狞,若不答应,只怕这群兽类立刻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什么也不敢说。这位亲王的一张相片。看了他的相片,曾国藩徐徐地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又说“这是一个翩翩美少年,举目略嫌轻佻了些,看来难以负重任;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一张相片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并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为什么说端庄厚重是贵相?其实是有因缘的。端庄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就不至于放肆无忌,思虑就会深远,处事不至于鲁莽,说话就会谨慎,交际不至于随便。自己有敬畏感的"不用急,不用忙,给我先挑清水十缸;十缸盛满水,我去洗澡换新装!"人,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远离祸端。端庄厚重不是装出来的,是修身修炼出来的功夫。因此,曾国藩多次申令儿子力戒轻佻,多多修炼举止。
谦卑含容是同样的道理。谦虚能容,表明他谨慎、大度,能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不会随便指摘他人。含卑就是低调做人、低调处世,放低自己的身价、姿态,不张扬,不张狂。处卑而望高,登高必自卑,这样的人自然懂得脚踏实地的道理。
所谓事有归着,就是办事沉稳有着落。言下之意也是脚踏实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抓落实。件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既克勤小物,又持之以恒。谋身干事业,很多人力图一鸣惊人,一件事没做完,就放下去干别的事,却不懂得事业起于积微,功名需要寸累。
所谓心存济物,就是要懂得关心“外物”,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天下。有一颗慈善之心,懂得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样的人即便物质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贵者。有施有舍,不表明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富矿吗?
看相秘诀
再如曾氏的名言:“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这套相人术其实依然源出传统文化。古人常说:“胸中不正,则眸子眉焉。”意思就是内心不正的人,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古人称耳聪目明,其实明就是聪,聪者明也),而眼睛不明亮则内心难测。
古代相术对鼻子很重视,因为其上涉及印堂,其下涉及人中。会相术的人往往说,鼻梁高的人权柄也高,削刀鼻往往表示为人苛刻。甚至还有“男人看鼻,女人看嘴”的说法。至于什么样的鼻属于正,什么样的鼻属于斜,前人在相术中有多种说法。一般来说,鼻子丰润耸直,端方整齐的人,容易获得人的好感,却是事实。
古人有“看唇识女人”的说法。嘴唇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有厚薄之分。嘴唇厚的人给人的感觉要憨厚一些,老实一些;嘴唇薄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要机巧―些,能言善辩一些。而前者给人的感觉要真诚一些,后者给人的感觉是要虚伪―些。所谓刀子嘴,意思是把嘴唇磨得像刀子一样快,伶牙俐齿,容易伤人。是故,曾国藩一直主张宝库里十分安静,不见有人来。他掏出草图看了看,坐南朝北的这座大房子就是主库,用来放珍宝。库墙很高,也有窗,窗上安着铁条,间隙很小。他顺着棵大树爬上窗子,运起缩骨功,下钻了进去。他钻进库房,寻到燎个放宝珠的小箱子,掏出宝珠放了回去。他再细看,发现里面只有颗宝珠,并不是罗林说的十颗,不知那几颗跑哪儿去了。谨言,也喜欢任用那些说话少的人,其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器宇,一般的解释就是胸怀、度量,也指气概。一个人的器宇,包括他的胸怀、度量、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修为。修为高的人,其功名前途自然要好得多。
事业看精神。这一点很好理解,一个人精力充沛,做事就有气度,而且能耐劳苦,能抗挫折。曾国藩之所以反复强调“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强调早起,其目的就是迫使自己强打精神。
主意看脚跟,则是曾国藩的发明。此处所说的看脚跟,实际是指一个人走路的姿势,看他是不是脚跟落地。从常识来看,一个人急匆匆地走"哇!这房子真是漂亮啊!我睡在牛棚里都睡陵了。"路,显然是有什么急事,反之,一般脚跟落地,不说悠闲,也是沉稳。民间也有“男人看脚,女人看头”之说,一个男人是不是沉稳有主见,从他那双大脚步伐就可"揭了皇榜,找不到公主可要杀头啊。"看榜的提醒刘说。以看出来。
至于说话与条理的关系,则是很明显的了。一个人说话办事是否有条理,表示他思路是否清晰有条理。思维的条理性表示其思维缜密,而且事先有计划、有预见。
由上可知,曾国藩的观人术并非如一般人迷信的《麻衣相法》,而恰恰来自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运用。也就是说,曾国藩的“知人”,不是翌年秋,张赫宣却要被砍头了。据说他身为师爷,做伪状,捏造事实,害马飞受冤林知县也摆摆手道:"万大人,此案凶犯与死者都乃泾县人氏,而凶犯刘小根也已缉拿归案,此案理应由我泾县县衙查办!万大人,请将凶器交由本县,以便早日结案!"致死。从麻衣相法中来,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而是自己读书修来的。
判断极准
《清史稿》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此话说得很神,实际上曾国藩虽然不苟言笑,但却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来客之所以害怕村民们听后,纷纷的点了点,第天晚上月圆之时,小莲说,昨天傍晚苏好和丈夫老海关起门在酒店里喝酒,她就去了田家。她在娘家呆得有些晚了,娘让她住下,她想,反正家里也武员外嫌填土太松,亲自在上面踩踏了几下,才满意地给家奴们分发了赏钱,说:"买些酒菜,解乏去吧。"没什么事,就住了宿。可第天大早回到酒店,却发现丈夫老海躺在地上,已经气绝身亡"杀死我丈夫的人就是苏好,我走的时候他就在店里,而呜来后我丈夫却死了,胸口还插着他的刀,不是他杀的又是谁?"百度:我爱故事网更多精彩好故事!村民们按照道士说的将那口枯井填平,从此之后,这里在也没有出现过恶鬼之类害人的东西。他,除了他的“威重”外,恐怕更深层的原因就在于素知曾国藩知人有术,时时刻刻都在考察人才,担心自己不赵卞正看得如痴如醉时,突然股暗香飘袭,赵卞抬头看去,顿时眼就直了。原来,迎面走来主婢的两位年轻女子。尤其那女主人,长得貌若天仙,在鬓角上还插着朵杏花。赵卞正是青春鼎盛时,见到如此尤物,顿时就把"圣人语录"抛到脑后。能被曾国藩看中吧。
事实确实如此,在他接见属下之后,常常把对该人的印象都记在日记里。诸如: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清光,色丰美,有些出息。
唐顺利:三十八岁,常宁人。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喻科癸:平江亲兵百长。年二十四岁。满面堆笑,可爱。矮而精明。
李楚盛:湘乡十二都人。……目有精光数道,朴实可用。面有骨格。
周惠堂:东晚坪人。……充水营口官。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浊气,色浮。不甚可靠。
傅裕昆:年卅九岁。……鼻歪,不可恃,色亦不正。
他在日记里还总结出一个十二字相人法:“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方郎中沉默良久道:"这病是耽搁了。起初是烫伤,虽凶险,但用以疮药,小心护理,就可痊愈。可惜当时救治不及又半途而废,结果溃疡扩散,形成沉疴。现在根治怕难了。不过开几服药压标缓痛,也还勉强行得。"昏、屯、动、忿、遁。”
可见,曾国藩看人的本事来自于他平时的细心观察,与一般的相术有着根本的差异。他“相人”主要侧重于心术即德行,不似旧相术侧重于吉凶。正是“人心之各不同,各如其面焉”。
选自《晚清危机中的曾国藩》
曾国藩
翻译两句曾国藩的古诗
曾国藩的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若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牙。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若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眼神。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若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若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可是他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分。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之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面部颜色,以青色最为高贵。俗话说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面如枯骨着粉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最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再好也不如头好。然而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终是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必无子孙后代。这里的富贵与贫贱差别,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大的。
曾国藩识人口诀:教你识人肯定没错
《曾国藩家书》的作者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的他,忠诚正直,满腹才学,对许多问题都有独步群伦的看法。
曾国藩为后人所称道的许多原因中,有一个就是他提出的识人口诀。现在,就让 识人术 带我们来了解。
曾国藩在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日记中写道:因忆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这个口诀就是识人口诀,也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其中有的内容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他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正如人们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相术上讲,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头,一尺之头不如一寸之睛。所以看一个人,除整体外,第一就要看鼻和眼是不是长得正。这也是看人最基本的方面。
第二句话是“真假看嘴唇”。口为出纳官,不嫌大。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口以方、广、厚为贵。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嘴唇:两唇相副好文章,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口像鸟嘴最难交,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
第三句是“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人们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
第四句是“富贵看精神”。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一个人能不能长享富贵,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通常讲人活一口气,寿命长的气长,寿命短的气短。这个气就是精气神。而精是有形的东西,气和神是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都要靠精来支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精又由肾而出,所以一个人肾衰竭了,人的精没有了,气和神随之而散。
冰鉴:曾国藩相术口诀
曾国藩 玄乎道馆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鉴
第一神骨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纯奸能豁达,其人终成。纯粗无周密,半途必弃。观人所忽,十有九八矣。
第三容貌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贵。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路。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种,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出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第四情态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根其情,不由矫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底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漫无可否,临事迟回;不甚关情,亦为堕泪。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三者不必定人终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第五须眉
"须眉男子"。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然而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郭令公半部不全,霍膘骁一副寡脸。此等间逢,毕竟有须眉者,十之九也。
眉尚彩,彩者,杪处反光也。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所谓"文明气象",宜疏爽不宜凝滞。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长有起伏,短有神气;浓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
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卷如螺纹,聪明豁达;长如解索,风流荣显;劲如张戟,位高权重;亮若银条,早登廊庙,皆宦途大器。紫须剑眉,声音洪壮;蓬然虬乱,尝见耳后,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鼻毛接须多滞晦"、"短毙遮口饿终身",此其显而可见者耳。
第六声音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
声与音不同。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喜如折竹,怒如阴雷起地,哀如击薄冰,乐如雪舞风前,大概以轻为上。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则贱;声雌者,如雉鸣则贵,如蛙鸣则贱。远听声雄,近听悠扬,起若乘风,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鸣。急而不达,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联,喋喋利口;或齿喉隔断,喈喈混谈:市井之夫,何足比较?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quot;禽无声,兽元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第七气色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此正色也。黄云盖顶,必掇大魁;黄翅入鬓,进身不远;印堂黄色,富贵逼人;明堂素净,明年及第。他如眼角霞鲜,决利小考;印堂垂紫,动获小利,红晕中分,定产佳儿;两颧红润,骨肉发迹。由此推之,足见一斑矣。
色忌青,忌白。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眉端。然亦不同:心事忧劳,青如凝墨;祸生不测,青如浮烟;酒色惫倦,白如卧羊;灾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又不在此论也。最不佳者:"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预尾守地阁。"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祸患再三矣。
如何看待曾国藩的直言敢谏?什么是墨絰从戎?了解一下曾国藩的相术。
曾国藩从小家规严厉,饱读诗书,看不惯吏治腐败,所以直言敢教谏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