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晋江人婚嫁习俗
1、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2、探家风。
如果两个见面成功以后,一般女方就会到男方家里进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一般那天会比较多人去男方家,这样就可以对男方家庭进行一些详细的了解,然后回到家以后相互听取意见,如果还是有一些不放心的话可以再托朋友或是亲戚去了解一下男方家的背景以及年轻人的一些情况。
3、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以后觉得男方没有问题的话,这个时候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谈聘金和衫裤钱。
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10000元左右。如果像聘金和衫裤钱都差不多以后,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一般会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4、找日子,送日
“系三带”过后,这个时候男方就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然后再把“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个就叫“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会准备好嫁妆,男方就要忙着请人、准备酒席等。
5、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一般敬茶顺序就是按长幼逐进行,一般在敬茶时公公和婆婆他们都会准备一份礼物。
福建的结婚风俗是什么样的
【婚礼纪】搜罗了一堆资料,福建的结婚风俗包括以下这些:
订婚仪式: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男方下聘礼:
男方父母、媒人带着新郎去女方家订婚。(现可约在酒店内订婚,后大家吃顿便饭)
男方要送:聘金:3万3,5万3或10万3(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为三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多生儿女)。喜庆十色(喜糖5斤2包、2个大猪腿、2只大鱼、2头目鱼干、线面5斤2包(线面要用大红纸包好)、红蛋若干、苹果或桔子若干、红酒2瓶、10只脚脚健全的煮熟后变红的2只大螃蠏{意为十全十美}、一对活鸡{要用三尺三的红绳将两只鸡的脚绑在一起的,得打活结哦。男方回去的时候要把母鸡带回去,这时候母鸡的两只脚用那根红绳绑好。)黄金若干(注意:不一定要订婚时送,黄金何时送双方可以协商)
以上这些东西都要用红纸外包装,或者在送的东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红纸。
女方回礼:
可备一只母鸡,以便与男方订婚送来的母鸡交换下,让男方带回一对鸡(包括对方原来送来的那只公鸡也返还)回去。有的女方家里不事先备母鸡,只是把男方送来的母鸡留下,让男方只带回公鸡去。须回送:新郎内衣一套、新郎西装一套、新郎衬衫一件。新郎男袜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金裤”,寓意新郎以后发展为:“活金库”。至于女方要回送多少礼金给男方,可以在订婚仪式时当场返送,也可以在结婚时,当嫁妆给新娘。
(备注:上方所说,订婚时男方所送“喜庆十色”,女方可将十色中所有的一半返给男方带回。不过,这“喜庆十色”,也是可以商量的,现在许多人都没有送十色,只是随便意思地送点。)
女方置办嫁妆:
一、办些新家需要的电器:根据各人情况,按需办理。如女方有条件,现流行置办“轿车一部”。 二、红皮箱:(个数一般2个,取好事成双之意). 皮箱里装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办给女儿嫁妆物。
三、红伞: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上车,下车,露天。这把伞要求要崭新的而且没有商标, 颜色红色和粉红均可。这也是旧时讨吉利的说法,比如挡灾,辟邪。
四、红塑料桶1个:需用3尺3的红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为新娘马桶,桶内要放上红枣、花生、莲子、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五、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对,讨吉利的说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万不可是新娘本人去买的)。
六、儿童澡盆1个,红色化妆箱1个,镜子一面,红毛巾2条,红牙杯一对,牙刷2把,2把角梳,红脸盆2个。
七、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红色玫瑰花2种颜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贵荣华。
新房布置:
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新房正中悬彩灯;
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 窗户两边贴对联;
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接亲:
结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也叫接亲。当新郎的婚车到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后新郎方可进入女方家。新郎 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见到新娘时,把手捧花给新娘拿着。同时,把香烟大方地分给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里,拜见完祖先后,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汤料必须是鸡。而且新娘要吃得慢点,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 新人吃完太平面后,带上嫁妆准备出嫁。在新人出门前,新娘家还要放鞭炮,放完后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门。新娘迈出女方家后,千万不可回头,要高高兴兴地往前 走,即使是忘带了东西,也不能回头,要叫别人去拿。新人从迈出家门一直到上车前,新娘接出门的时候伴娘要为新娘打伞,车门则有伴娘负责开。当婚车启动准备 开走时,女方家人还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儿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点到男方家,一般新娘上午9到10点前就出发接亲了。
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时,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同样还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为保平安。按福州传统,新人在见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鸡面,新郎吃 鸡头,预示着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福州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还有两个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思为大 家一起平安。
铺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见长辈:
下午3到4点,新人就要开始拜见祖宗,及长辈,老人和亲戚,讨红包。福州人叫“见厅”。
酒店设酒宴:
差不多5点新人们就要到酒店迎宾客了,最后就是酒店常见的礼仪了。新人的亲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结婚时在酒店里的仪式可请婚庆公司进行安排。在酒桌上见过与自己同辈的亲戚,那时候也还是可以拿红包的。
回门:
按福州婚俗“请回门”,通常只来一天,当晚便回男方家的,叫“请赶烛”,要在烛明夜黑前返回夫家。结婚时,第一天是男方家办酒。第二天,女方家办酒,也叫办回门酒。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请回门”时,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同时要对新郎进行有趣的逗乐和滑稽的调笑,作为新女婿定要以礼待人,婉转答对,避免落入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罚,又要被人取笑。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见,当日需返回。至此,整个结婚仪式算是结束了。
结婚禁忌: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求各地的结婚习俗,有福建泉州泉港的最好
泉州婚俗
从择偶到正式结婚,根据周·“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但“六礼”并没有包括婚姻仪礼程序的整个过程,其中只有“亲迎”为嫁娶当日的仪礼,其余五礼则为婚前仪礼,至于嫁娶之日过后尚须行之的仪礼,“六礼”当中就无礼可遵了。而且自古以来,六礼之行,殊不一致,历代多有变更。南宋·泉州遵《朱子家礼》,只用“纳采、纳征,亲迎”三礼;明·惠安惟用“纳采、纳征、请期、亲迎”四礼,泉属各县相差五多。“亲迎”乃婚礼之重,无论“三礼”、“四礼”,此礼必不可少。由于中国传统的婚礼建筑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因此现代有的婚礼程序虽已简化,而六礼之目,在传统观念中仍自在焉。
一、婚前
择偶:
除“相亲”外,相当于古六礼之“纳采”、“问名”和“纳吉”。“纳吉”后来演化为今之订盟(也有把订盟归人“纳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大事,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期也有托亲友说亲的,在确定缔亲意向时,有的家长也能征求一下婚嫁本人的意见作为参考。
“提生日”:即议亲。媒人把男女双方的庚贴送到对方家里,各自压置于厅堂神龛香炉底下卜吉,若三日内双方家中均平安无事,称“三日圆”。如果有一方没有“三日圆”,议亲必须取消。
相亲:经双方家长认可后,男方家庭择日由其祖母、母或伯叔母、姑母等女性尊亲前往女方家中,实察女方容貌仪表等。
定婚
相当于古六礼中的“纳征”和“请期”。
“压定”:亦称订盟。一般由男方女性尊长把戒指、订仪、喜糖等礼品,送到女家,并亲自把戒指戴于嫁女手指上,宣告婚事已定。
“轿前盘”:“压定”之后,男方先后三次备办丰盛的彩礼送往女家,称“戴手镯”、“送花”和“轿前盘”,合称“行大礼”。清末以来,逐渐把“行大礼”合并为“轿前盘”,称为“花叠盘”或“盘担”。有的地方是把“压定”和“行大礼”合并在一起举行。“行大礼”把婚前的准备工作推向了高潮,而“行大礼”和“压定”的中心内容都集中在钱物方面,男家向女家送聘金和礼品,有酬谢其养女之恩的用意。
“送日头”:送“盘担”时,要通知女家迎娶吉日及冠笄时刻,叫“送日头”。
“送嫁妆”:在婚前一、两天,女家要派人把金银首饰、珠玉古玩、绸缎布匹等众多的嫁妆送往男家。德化畲民嫁女,旧时有资送刀斧之俗。
二、婚娶
新郎须亲至女家礼迎新娘,这在古“六礼”中称“亲迎”。
清代前期,泉州婚俗中,除个别宦族外,婚礼皆不亲迎;至期,办好彩轿,遣媒送至女家。
古籍对婚姻本义是这样解释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因此古时亲迎必在黄昏之后,乃至深夜,连一切迎送人员都得穿黑色礼服,这显然是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的遗存。
旧时泉州迎娶都在白天,但新娘须头蒙乌巾,并要有一对轿前灯,这当是沿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
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全国南北皆然。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人们宣示: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
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
“公鸡娶妇”:在晋江、石狮侨乡,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
三、婚后
婚娶之日过后,婚姻仪礼还没有结束。
上厅堂:新婚第二天黎明,新郎陪同新娘,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到厅堂,先拜祖先,然后依次与公婆及夫家诸亲属相见(今或提前至婚娶当日下午)。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拜过祖先,新娘才算男方家族的人,而今后要开始新的生活,就必须认识夫家的长幼尊卑,这是对新娘进行伦理教育的一节必修课。
“落灶脚”:新婚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同样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来到“灶脚”(即厨房),让新娘摸摸各种饮具、餐具,并让新娘到附近水井去挑水,这些象征性的家务劳动,目的是让新娘熟悉新的生活环境,俗称“落灶脚”,这是新娘进人家庭妇女角色前的一次预演。
“上厅桌”:新婚第三天中午,为新娘上厅堂特设宴席,称“上厅桌”,由夫家女眷及外戚作陪。从此,新娘真正成为夫家的成员之一。
“探房”:新婚第三天还有“探房”习俗,即新娘的幼弟(堂弟亦可)到姐夫家去探望姐姐,男家一见面即要给这位“阿舅仔”馈赠红包,称“结衫带”。探房含义说法不一,一说是娘家对出嫁到夫家已三天的女儿放心不下,特遣其弟前来探望:有否一堂和睦,起居是否安好?同时,“阿舅仔”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敦请姐姐回娘家会亲,邀请新姐夫到岳家做新女婿。由于探房是婚姻双方亲家礼尚往来的第一次感情交流,故宴请“阿舅仔”的筵席力求丰盛,惟恐款侍不周。
会亲:在新婚第五天(今俗于婚娶次日)天刚蒙蒙亮,新娘先丈夫回娘家,向娘家长辈行礼请安,诉说在夫家三天的新生活。娘家于中午设宴款待。
请女婿:会亲当日傍晚,宴请新女婿,由妻舅或姻叔等主陪;今俗一般为午宴,与会亲一起举行。这是新女婿初次到岳家,且与岳家的主要亲人相识,故宴席极为隆重。散席后,小夫妻要带着引路鸡和长尾蔗,同回夫家。至此,婚姻仪礼基本完成。
婚事过后,女儿与娘家之间有送花及每年均有的数次送节等习俗。
在惠安东部沿海一带,旧时有妇女婚后长住娘家之俗。新娘出嫁三大后即回娘家长住,每年只有在逢年过节和农忙时,才到夫家暂住几次,一年大约共有十来天。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怀孕的迟早,少者二、三年,多者甚至长达一、二十年。住娘家的时间太短,会受到人们讥笑;但时间太长,也会被认为不光彩。如果年纪大了尚未怀孕,其权宜之计即由夫家抱养个孩子,这样便可名正言顺地长住夫家了。该习俗产生的原因,学者说法不一:或曰为原始社会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婚俗的遗余;或曰为古代少数民族婚俗之遗留;或曰应从两性分工的经济方面去探讨原因,等等。
泉州,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发达了,思想就不一样了。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不仅是为了找个伴侣,在泉州人眼中还是为了炫富。其中也不是整个泉州都这样啊!主要还是“石狮和晋江”两个小小的城市啊!说城市并不是指城里人才这样,而是农村也这样,因为在这里没有明显的城市和农村之分。
前几年有个研究机构对全国各个城市的年轻人爱情进行调研,得出结论是“泉州的年轻人是最没有爱情”可言的。我看到这个结果认为非常的正确。年轻人都看在钱的份上了。泉州年轻人的信仰是“爱情诚可贵,面包价更高”。到现在泉州很多年轻人的婚姻仍属于媒妁婚姻。媒婆在我们这边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而且这个职业不分男女老少,当然老的会更多一些。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媒婆在一桩婚姻中可以获利几千甚至上万元,也就是说,石狮和晋江的婚俗中除了有媒婆的介入,还必须有高聘金高嫁妆。男方订婚时送来聘金,但在结婚时如数返还,而女方在结婚时却要支付大量的嫁妆。有个来我们这里做生意的外省人说:“石狮晋江是全国唯一嫁女儿要陪钱的地方。”呵......可不知为什么我们这边“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会严重。 以石狮某镇为例,嫁妆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分别是低、中、高档婚礼的“行情”。首饰不以“克”为计量单位,而以“斤”计量,一般一场婚礼需花费黄金2斤-3斤。客人送上的礼金,“行情”底价是200元,上不封顶,500元或1000元甚至几千元都不鲜见。 聘礼主要由首饰、现金和食品三部分组成。首饰包括戒指、项链、耳环、手镯、手链、脚链等若干套,以黄金为主,随着时尚变化,珠宝、钻石和白金已经成为“新宠”。 现金包括聘金、礼金和布钱,聘金是给女方当事人的,几万元到几百万元量力而行,作为女方嫁妆的组成部分将被全额返还;布钱相当于古时的绸缎,一般花费万把块钱。食品可以简单到只有一桶食用油外加一盒精美饼干,也可以复杂到糖果、罐头、水果、海鲜干货等各几色。单糖果这一项,约需花费8万-9万元。
上面说的是有钱人家。普通的人家是怎么样的呢?
最普通的人家,也是石狮晋江最最简单的婚俗。男方给女方差不多15W的聘礼,这些可以让女方来买嫁妆,但女方在出嫁时,必须返还男方同样数目的2倍以上。石狮会更多。 也就是说,差不多是双倍返还,如果男方给你100W的聘礼,那你需要带200W的嫁妆,这个算比较正常。具体数目是双方商定的。但女方家庭不带任何的嫁妆,是不可能的,这样以后女方在男方家庭很难有地位。 如果男方女方都没钱怎么办呢? 通常是这样做:男方借钱。由于风俗问题,结婚借钱还是比较好借到的。然后,女方也借钱。结婚后,马上还掉,当然,这不也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就是。我上面所说的15W,是最低限度。石狮晋江虽然经济发达。但20年前也是由农村发展起来的,婚礼比较传统,光喜宴,正常都要整个村子请,上百桌。结婚前一天,新娘嫁妆先行,这时,会很多人来帮忙搬。嫁妆的的多少,人家一看就知道。
上面是前两天一个亲戚女孩子结婚时穿红婚纱照的照(靠!干么不能引用?我是结过她允许的。无聊!)猜猜她从头到身上再到脚上的黄金首饰有多少斤吗?吓到了吧!有8.8斤。千万别以为这就是全部嫁妆了,那你就太小瞧石狮晋江人了。一般能陪嫁这么多黄金的人家都会再陪嫁别墅或商品房或店铺,小轿车那更是少不了的。小轿车在我们这边当嫁妆的很普遍了,虽然不是人人都有。对了,还有现金,当然还是现钞,那太显眼了。都是到银行换成“银币”(就是存折之类作用的。),然后做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镜框放里面了,镜框也是用100元现钞铺底的。抬到嫁妆车一路到男方家,人人都有看得到。
福建很多地方结婚时,新娘身上为何都会挂满黄金?
也不是福建每个地方的新娘都会佩戴满黄金。一般比较多的是泉州,主要是因为泉州有钱多啊。
很多新娘也不是很喜欢身上挂满那么多黄金,全身上下挂满了黄金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好看,不过让人羡慕啊,几斤的黄金,看的让人俩眼放光。
一、长辈好面子
有很多长辈觉得新娘身上挂的黄金首饰越多,排场就越大,那么就越有面子。一个钻戒戴在手上,别人也不知道你是真是假,但是黄金戴在身上,别人就知道这是真的。
在福建这边很多新娘身上带的金银首饰,都是亲戚朋友送的。很多比较轻的亲属都是不包红包的,直接送首饰。有钱的可能就不止送一个了,没有钱的俩个人合起来送一个金饰也有可能。所以这边很亲的亲戚出于面子也就都会送,很多有钱人也不在乎这一些,送的多一整个家族都有面子。
还有一点也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女方戴在身上的黄金首饰越多,那么男方家就也越看得起。女方在男方家的地位也就会越高,决策告诉我,男方家我们的家族很强大,不能欺负我家的女儿,他有我们这么强大的靠山。
也别以为那个黄金非常重,其实打的比较薄,来这一带的黄金店看一看就知道了,不过虽然薄,齁不住它大呀,这样算下来还是非常的贵,数量又多,几斤带在身上,有些还不止啊。
二、黄金保值
这么多年轻人可能更喜欢钻戒,不过在老一辈的眼里面黄金是最值钱的,黄金代表什么代表钱啊。
结婚之后就把这些黄金给收起来,这也是女方的嫁妆,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拿黄金出来用,以后还可以传宗接代,留给后辈的财产,所以黄金这也是福建这边的最爱的。
一般福建人也不会带那么多黄金,主要是因为也不是每个福建人都那么有钱,这也只是部分地方的习俗。
不过最少项链、耳环、戒指都有,这边叫三金,这是标配,亲戚很多是送戒指,比较送手镯还是太贵了,一般人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这些戒指也都会戴在手上,经常也是十个手指满满的。
我觉得结婚黄金这种东西还是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为了充面子买那么多黄金,毕竟我们也只是普通人,和这些有钱人还是没法比的。
福建人结婚的一些习俗
订婚风俗吧,主要看你是哪儿人了,如果你也是闽南人,那么就由双方父母相互商量一下就可以了定下了。 订婚时男方需要送金银手饰2至4套,(项链、手链、戒指)及金手琢两对,情侣表一对,聘礼(先谈判好了再给)一个箱子,内装日用品(口红、沐浴露、洗发水、睡衣、内衣等日常小用品,及聘礼费手饰),男方另带亲朋好朋若干带着箱子及四种糖果(或者更多)到女方家,女方接受礼品后要办订婚酒食宴请男方并约定结婚日期。
如果是婚俗,闽南地区的漳州,泉州和厦门,都说闽南话,风俗习惯也相近。
带路鸡新娘出嫁,有一对陪嫁的带路鸡一同到婆家。新娘迎入洞房,媒人或大姑大嫂就把公鸡母鸡放进床铺下。然后,拿一把大米撒在地上,嘴里咕咕地招呼,看哪只先走出来。公鸡先出来,大家都高兴地说:“头胎一定是生男的”。 如果是母鸡先出来,她们忙转口气说:“鸡母先出来也好。先生姐姐,再招弟弟”。
许多家庭仍沿用掀头巾的习俗。头巾长五尺,有红绸的,有黑绸的,绸巾盖在新娘头上,前短后长。新娘进房举行掀巾礼。长辈在掀巾前说句吉利话:“从前掀到后,两人吃到老老老!”
掀巾开始,新郎有左手捏巾角,右手拿折扇,很快地把头巾掀掉,把头巾一端踩在脚下,表示要妻子服贴归他管,任他差使。 其实,新郎掀巾前新娘已做好准备,手伸在背后,抓住绸巾,用食指缠一圈捏紧,不让新郎踩头巾。掀巾一瞬间,任何一方疏忽,就达不到目的。 也可能出现新郎新娘各抓住一端,互不相让,扯来扯去,出现喜事中的小风波。 这时,大姑大嫂就出面做“公亲”,随口赞扬:“翁赘某也赘(夫妻都有才能),一人揪一头,翁掌家势,某管内头”。说后,把绸巾收起来,掀巾礼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叠衫·叠鞋 深夜,闹洞房结束,新娘稳坐床沿,等到到丈夫把衣裳挂历在床内衣架上后,新娘才脱下鞋,轻轻地放在丈夫的鞋上,嘴里念道:“我鞋叠你鞋,你被我差得头犁犁”(意思听我差遣服服帖帖)。 新娘再把衫盖在大夫的衣服上,又念句:“我衫叠你衫,重担替我担。”
办婚礼的第二天清早,由小姑或伴娘请新娘出厅,给翁婆敬甜茶。敬茶时,陪伴新娘的人祝词:“新娘请出厅,阿爸阿母讲话要逐句听。” 公婆接笑说:“儿子是子,媳妇也是子。新来媳妇‘月内’子嘛”。意思是新娘像未满月的婴儿,一定要细心照顾。这话表明长辈慈爱的胸怀。翁婆喝过甜茶,随手拿出红包还礼。
厦门这里风俗确实比较多且杂,但各家多少均会有微小的不同一般总体来说以女方要求为准,你可先至女方家做个正式拜访,礼貌问询女方家长有何要求,随和一些的家长会说"你们方便就好."那就是没什么具体特别的要求,你可以按普通流程办理.如果对方家长严肃些就会特别提出要求,不过你说都不懂,那么对方就不会提出什么要求了,整体来说就简单很多.流程分简单操作和严格操作.简单操作你们就黄历挑个吉日由你和你父母带着四色饼(到喜铺里问就会卖给你)聘金(一般在1.2-3万),到女方家下聘,女方家如果留下一半还给一半就表示婚礼开支双方家里各负一半,(厦门一般男女家合请一次),如果都没收下就开销由男方全部承担.提早至少几个月预定酒楼,在酒宴前一日晚上00:00后开始迎娶新娘.一般要往门里塞三到四包红包女方才会开门,一包一两百就可以了.新娘要打新伞,从内到外都要穿新衣.大致就差不多了,既然都不懂,尽量简单些,因为说起来要是严格按流程会累趴的.
福建人结婚要多少彩礼福建聘礼彩礼给多少
一、福建人结婚要多少彩礼
1、倒贴彩礼
福建是一个沿海城市,经济非常发达,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比较高。虽然很多福建彩礼都比较高,但是倒贴彩礼的情况也不少见。一些女方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并不会在意男方给了多少彩礼。如果男方的人品和能力都不错,女方家里非常好有钱的话,那么女方家长是很愿意倒贴彩礼促成这段婚姻的。
2、中等彩礼
在福建地区,大部分的彩礼都在5万到20万之间,属于一个比较合理的中等彩礼范围。福建彩礼并没有严格的标准,都是双方家长一起讨论后的结果。如果男方家经济条件一般,那么可以给66666元、88888元的彩礼,吉利又合适。如果男方家条件不错,那么就可以给18.88万之类的吉利彩礼。
3、高价彩礼
在福建这个富庶之地,土豪非常多,所以高价彩礼也是非常常见的。高价彩礼一把都是20万以上,甚至还有几百万的情况。不过能够拿出这么贵的彩礼的人,想必是不缺钱的。而女方的家世一般也很不错,嫁妆也比较丰富,算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二、福建聘礼彩礼给多少
从整体平均数据上来看,在福建,平均彩礼金额最高的是在福州市。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经济发展算是比较不错的,彩礼金额偏高可以理解。而在宁德和莆田两地,却有些天价彩礼的影子,金额分别为14.7万元和22.2万元。此外,南平、龙岩、三明等地,彩礼金额一般是11万元以上。
而彩礼最少的,大概是泉州、厦门和漳州三个地区,分别是10万元、6万元,以及9万元。整体上看,福建彩礼大部分都要准备10万元左右。在给彩礼钱的时候,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实力来进行衡量,不能盲目攀比天价彩礼。
男方给彩礼,女方给嫁妆,是一直以来都有的传统讲究。在数额方面,男女之间也得保持平衡为好。并且,从过去的习惯上来看,女方的嫁妆往往是比男方的彩礼还要丰厚的。因为,大部分的女方父母,会将彩礼作为嫁妆的一部分,添到嫁妆里赠送给女儿。
如果男方给了十万礼金的话,女方可以在十万元的基础之上,加上两万到五万,准备一份十五万元左右的彩礼。除此以外,大家也可以用家具、家电,或者汽车等形式回礼,并不一定得用现金。总得来说,嫁妆彩礼都没有确切的标准,得看大家当地的习俗及自身的经济能力衡量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