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钱是给谁的
在民间婚俗中,嫁妆一般分为:女方亲属赠与的嫁妆,男方给女方的彩礼,关于嫁妆钱归谁的问题:
首先,若是女方亲属赠与: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几点为夫妻一方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以及民间婚俗,一般情况下婚前的嫁妆会认定为是女方亲属对女方的赠与,认为归女方所有;婚后的赠与,若没有确定只归一方所有,则夫妻共有。
其次,若是男方婚前给付的彩礼,一般认为是对女方的赠与,属于女方。但是如果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男方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
1.没有领取结婚证的;
2.虽然领取结婚证,但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的;
3.婚前因给付彩礼造成其家庭生活困难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嫁妆是什么 嫁妆是给谁的
一、嫁妆是什么
1、嫁妆是指女子出嫁时,娘家准备的陪嫁到男方家里的物品和钱财。按照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
2、常见的嫁妆有陪嫁车子、衣服被褥以及相关的生活用品或者家具用品等。
3、嫁妆是女方长辈对晚辈的一种认同,希望新婚小两口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过得更好一些,算是贴补家用的一种方式。其次,女方长辈为了帮女儿在男方家中争取到一定地位,所以会准备丰厚的嫁妆。嫁妆是显示经济实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很多家庭对嫁妆是比较重视的。
二、嫁妆是给谁的
1、女方到男方家里带的所有物品和有价值的财产都为嫁妆,在我国古代,嫁妆是女方娘家给女儿在婆家傍身的财物,一是以备不时之需,二是为女儿在婆家争取地位,以避免被婆家瞧不起。
2、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嫁妆也已不再和我国古代一样,更多的是女方长辈是希望嫁妆能改善小两口生活条件。
3、从法律上来说,如果嫁妆是婚前女方父母给女方的,并且没有特殊约定,则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由女方自行保管和支配。如果是婚后女方父母给女方的,并且没有特殊约定,则属于夫妻之间的婚后共同财产,由双方共同保管和支配。
嫁妆是给男方的吗?
嫁妆是给新娘的,但不是给男方的,是给新娘父母的。因为嫁妆是女儿的私房钱,是父母给女儿准备的,不是给男方家的,男方家没有权利支配。所以,嫁妆是给新娘自己的私房钱,是新娘自己保留的私房钱。如果新婚夫妻离婚了,那么嫁妆也是新娘的个人私房钱,不是给男方家的,男方家无权干涉。但是如果新婚夫妻不离婚了,嫁妆是属于新娘的个人财产,是新娘的私房钱,是新娘自己的,新娘有权支配。如果离婚了,嫁妆也是新娘的个人财产。
嫁妆是给谁的 在古代是女人的私人物品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那到底结婚嫁妆是给谁的?
嫁妆是给谁的:
当然是给女子的。也就是父母给女儿的,才叫嫁妆。女儿给谁,就没人管了。
相关法律规定:
古代法律规定:
宋代法律规定:“户令,诸应分田宅者,及财物,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这里的“妻家所得之财”通常指的就是嫁妆,也就是说,嫁妆不由兄弟均分。实际上,早在唐代,兄弟分家,都必须要为未结婚的兄弟、姐妹、姑姑准备结婚费用,即聘礼与嫁妆。到了宋代,这一惯例有了一定改变,未婚姑娘能继承到的财产变多了,她能得到等同于儿子继承的产业的一半。
宋代法律中,妻子对嫁妆的控制,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尽管嫁妆并非单独注册在妻子名下,但法律要求嫁妆必须明确标示出来,并且女人有生之年可以掌管它,为这份财产确立继承人。在传统社会中,出嫁的妻子并不能得到法庭保护,但若她将嫁妆转移,则并不违法。
宋代对嫁妆的规定,实际延续到了清代,从清代的法律规定和各类记载看,嫁妆是女性独立掌握的私财,比如康熙朝状元彭定求在为儿子分家时,给两个嫡子各分田地200亩,给三个庶出儿子各分田地120亩,但按法律规定,庶出嫡出应该均分,彭定求解释说,嫡子多分的原因是由于其中有妻子的奁田(即嫁妆田)。
清代女性的嫁妆,独立存放,单独核算,夫家无权支配,如果离异,女性可以将嫁妆带走,也可以立遗嘱规定谁可以继承嫁妆,因此其他家庭成员要动用女性的嫁妆,必须征得她本人同意。
法律对嫁妆的这种规定,为女性在精神和物质上提供了四种益处:其一,嫁妆证明她不是妾,她不是被娘家卖掉的,相反,家人把她看得非常重要,她是明媒正娶的妻子,这对女性很重要。其二,嫁妆为她提供了讨别人高兴的手段;其三,嫁妆为女人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她们不会一贫如洗。其四,嫁妆使妻子与夫家财产的增殖相关联,可以缓解部分对女性的歧视。
实际上,只有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女性才可能获得部分话语权,赢得家庭成员的尊重,在一个女性无法工作的社会中,其父母为她提供的嫁妆,就是她仅存的经济基础,为她们提供了或多或少的保护。
总结:以上就是嫁妆是给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嫁妆是给男方还是女方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陪嫁的钱要不要给男方,而要不要给由男女双方共同约定,但一般是不需要给男方的,嫁妆一般是女方个人的财产。
1、嫁妆是给女方本人的情况
如果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前购置并且双方对该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的,属于一方婚前财产。但在司法实践中,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嫁妆虽然是在结婚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但夫妻双方没有实际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劳动和收入。因此,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2、嫁妆是给男女双方的情况
如果是二人在领取结婚证之后购置并且双方没有对嫁妆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按照《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了法定和约定的属夫妻一方所有之外,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彩礼与陪嫁的比例:
(1)男方给了彩礼,然后女方将这笔彩礼钱作为嫁妆带到男方家里,这样以后小两口的生活有了这笔钱做支撑就会好一些,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社会是比较常见的。
(2)不给彩礼不给嫁妆,这种情况是在结婚之前双方就商量好了,男方不准备彩礼,那么女方也不准备嫁妆,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
(3)嫁妆大于彩礼,有的女方家里条件比较好的话,在收到彩礼钱之后会加上一些钱,或者是陪嫁一辆车一起带到男方家里。
嫁妆是给女儿的还是给夫妻的
法律分析:嫁妆是指新娘带给婆家的钱财和物品的总和,这是由女方娘家支付的,但嫁妆究竟是送给婚后的婆家还是专为婚后的女儿准备的却因情况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是给新郎及新郎家庭的,也有或部分是专为女儿婚后准备的。嫁妆多少也视地区及家庭财力而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