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彩礼一般是多少啊?
社会人士曾经对全国各地的结婚彩礼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结婚彩礼平均下来在6万到7万之间,而山西结婚彩礼的平均值大概为9~10万,从这项数据就可以看出,山西当地的结婚彩礼还是有些偏高的,但是与河南,贵州和江西这三个省份相比,山西的结婚彩礼算是比较低的了。其实国家已经发布了明令禁止高额彩礼的政策,但由于结婚彩礼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结婚习俗,这个习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想要改变结婚彩礼这样的社会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山西的彩礼钱虽然不是咱们国内最高的吧,但是也不算低了,现在动辄都是在20万块钱左右。比如你在山西太原地区,可能这个彩礼钱还不算特别高,大概也就是10~15万块钱之间。那么如果你是在山西的其他地方,像山西的晋中山西长治山西,临汾,山西大同等等地区,现在的彩礼钱最少都是从15万块钱往上说的,甚至有很多小地方的彩礼钱,都把彩礼标准提升到了30万块钱左右。
我们是山西朔州的
彩礼:1.1万元,另外会给女方买三金,备住房;
朋友随礼:根据关系远近,在300至1000元之间。
我是山西朔州人(城区的),马上要结婚了。结婚都有哪些礼仪啊,越详细越好~!
你好,您的问题就很模糊啊,我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办事儿主家肯定要请个顾问,地方上叫总管。他会帮助你们协调的。
首先是订婚,就是男女双方父母要见面,把一些事宜谈妥,比方结婚的时间,彩礼之类的。
各个地方具体的风俗又不尽相同。之后结婚前的准备有
结婚流程
1.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
2.2.2.9.预定鲜花
2.2.2.10.预定蛋糕
2.2.2.11.水果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影楼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摄像预约
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3.婚礼前一天准备
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
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3.3.5.6.新娘补妆盒
3.3.5.7.糖、烟、酒、茶、饮料
3.3.5.8.焰火道具
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3.4.2.预演背新娘动作
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3.4.4.预演交杯酒动作
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
3.5.准备闹钟
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
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
4.婚礼当天流程
4.1.化妆
4.1.1. 5:30 起床
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新南门女方娘家附近等待
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4.1.4. 化妆师、美发师红包
4.2.婚车
4.2.1. 6:30 开始扎彩车
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新南门
4.2.3. 7:30 彩车完成
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新南门娘家(8:30前到达)
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新南门
4.2.6. 司机红包
4.3.抢新娘
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
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
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
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
4.3.6. 9:00 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
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
4.3.8. 9:10 车队出发
4.4.迎新娘
4.4.1. 10:00 车队到达化成小区男方家
4.4.2 10:05 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
4.4.3 10:10 小孩子滚床
4.4.4 10:15 伴娘准备好茶
4.4.5. 10:20 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4.4.6 10:40 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4.5.酒店准备
4.5.1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4.5.2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4.5.3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
4.5.4 10:45 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
4.6.酒店迎宾
4.6.1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
4.6.2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4.6.3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
4.6.4 11:0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4.7.婚礼仪式
4.7.1. 12:15 主持人准备
4.7.2 12:15 音响准备
4.7.3 12:15 结婚证书、戒指准备
4.7.4 12:15 气球、彩带到位
4.7.8 12:20 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
主持人介绍
主婚人致词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人父母上台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
新人给父母敬茶
双方父母代表讲话
双方父母退场
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
游戏
4.7.9. 13:00 婚宴正式开始
4.7.10. 13:00 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
4.7.11.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
4.7.12. 14:00 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
4.8.下午休息
4.8.1. 14:00 宾客离开或到棋牌室娱乐
4.8.2. 14:30 新郎新娘进餐、休息
4.8.3. 14:30 清点所剩烟酒糖等
4.8.4. 14:30 统计晚餐人数
4.9.晚餐
4.9.1. 17:0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
4.9.2. 18:00 请宾客进晚餐
4.9.3.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
4.10. 闹洞房
4.10.1. 21:00 开始闹洞房
女方藏结婚证
新郎找结婚证
其它节目自由发挥
4.10.2. 22:30 宾客离开
4.11.摄像摄影
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
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
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
4.11.4.摄影适时拍摄
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
5.婚礼项目结束
5.1 伴郎伴娘率筹备组另寻别处进行项目总结
其中一些习俗因地而异,所以仅供参考,祝新婚快乐!
谁知道山西大同朔州一带的婚嫁习俗,山西男娶四川女,订婚,结婚,简略点但又必不可少的习俗
要庚帖
过去,男方若是家道殷实的讲究人家,还要向女方“要庚帖”,又称“讨八字”。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便将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年庚八字)写在一张红纸(即庚帖)上交给媒人,再转交给男家,以卜命相。男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命相是否相配,以决定这桩婚事是否吉利。命相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论之。简单地说,如女方命相属金,男方命相属木,金克木,则此桩婚姻不吉利,那么,这桩婚事就要告吹;如女方命相属土,男方命相属木,土生木,则此桩婚姻吉利。总之,如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命相无相冲相克,便可商议定亲条件,如彩礼、嫁妆等等。这主要是由媒人牵线说合。当然,也有因为彩礼、嫁妆问题使婚姻告吹的。一般人家不讲命相,认为只要“大婚相配”就可以了。
定婚
定婚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议程。定婚也要看个好日子。这天男方通过媒人交女方一半的“彩礼”,这日出叫“定婚日”。定婚时男方到女方家送去糕点、馍馍等食物,还有一个用大块红布包裹着的包袱(称为“定亲红”),内装女方婚前穿戴的衣物及部分嫁妆。定婚时一般由男方、媒人及其好友前往,女方要设宴招待。现在的定婚,则是男方的家人和亲戚在酒店宴请女方的家人和亲戚,使双方彼此之间熟悉、认识。
请期
“请期” 又称“下日子”,即定婚之后,选择娶亲的日子。男方一般会请风水先生掐算个黄道吉日。风水先生会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及其父母属相来推算出良辰吉日。娶亲的日子确定好了,媒人就和男方代表,到女方家“下日子”,通知女方要娶亲的时间,催促女方做好婚前准备。同时,交付清全部的彩礼、嫁妆。娶亲时间的选择,也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由女方的“大利月” 决定,而“大利月”又由女方的属相而定。具体内容是:
正、七月迎鸡兔,二、八月虎共猴。
三、九月蛇和猪,四、十月龙与狗。
五、十一并牛羊,六、腊月鼠马走。
“正、七月迎鸡兔迎”,即属鸡和兔的姑娘,正、七月是她们的“大利月”,正、七月出嫁,每天都是好日子。以下以此类推。因此,男方到女方家“下日子”时,女方家长也会因所下的日子不符女方的“大利月”,而推迟婚期的。
迎娶
迎娶是婚嫁礼仪的高峰,是一个男女双方都十分繁忙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1.“净身” 和“吃翻身饼”
娶亲的前天,新娘必做两件事:洗、吃。
洗,又称“净身”,这对将出嫁的姑娘相当讲究。乡俗里,姑娘出嫁前的“净身”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关系到婆家的兴衰,似乎冼不好冼不净就会将晦气带进婆家,这辈子便“过不好日子”。
吃,就是吃“翻身饼”。新娘的母亲亲手烙若干张白面油饼,称为 “翻身饼”。新娘吃了后,就会给婆家带来好运。这是过去贫人渴望“翻身”,过上好日子的具体表现。美好的愿望在美好的事情中,即使实现不了也是美好的,因而这一风俗一直沿革至今。有时新娘不想吃,她的母亲则劝道说:“娘烙的翻身饼,哪怕吃一口,这是乡俗”。在吃的中间,亲友们会大张旗鼓地高声问:“翻身了吗?”新娘必答:“翻了!翻了!”全家便是一阵幸福的大笑。
同样,娶亲的前天新郎也要“净身”和“吃翻身饼”。另外,还有一件大事“铺床”,即布置新房。
2.娶亲
娶亲这天,男方家贴对联、囍字,垒旺火,张灯结彩。早年娶亲,男方都要雇佣花轿。铺龙湾一出门往东往西便是山,往南往北虽然是大道,但娶亲路途遥远,因此花轿都是骡马架载。
娶亲一般为媒人和新郎的姐夫,带上“离娘肉”,一瓶绿豆一颗葱,和花轿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女方家。女儿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男方带的“离娘肉” 算补偿了娘身。绿豆易生根发芽,男方期盼娶进的媳妇及早生儿育女,生下的儿子象葱身一样白胖,生下的女儿如葱叶般绿嫩盈人。花轿中还必须有一个“押轿”的男童,返回时还要和新娘同乘一轿。所选男童必须五官周正,父母齐全,儿童还未沾有“邪气”,意为娶亲之“圣洁”。
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女方往往“节外生枝”,不梳头或不上轿。这时媒人和新郎的姐夫就和女方谈判。因为怕误了“拜天地”的良辰吉日,男方大都答应女方提出的条件,如增加嫁妆,或给“上轿钱”等等。条件谈妥,新娘开始梳洗打扮,身着绣衣绣裙,凤冠霞披,盖了盖头,由哥哥抱起(或背上)细步上“轿”,任家离轿多远,哥哥都得咬牙努力,一气呵成,万不可让新娘脚沾地——这说法有两种:一说新娘脚沾地会带上在娘家养的坏习气;一说新人要新,光光鲜鲜、一尘不染地进婆家,所谓“新人新貌新气象”。
3.送亲
送新娘出嫁称“送亲”。送亲人一般为新娘的姐夫哥弟。这送亲人被敬称为“新亲”,全权代表着女方,是上上宾,不可怠慢,不可得罪。
“新亲”带着新娘父母、亲友赠送的陪嫁品,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地在男方热情、敬臣的接迎下,稳健而慎重地迈着每一步。随“新亲”而来的还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圆饭人”,这班人马清一色女性,多为新娘的嫂嫂、姐妹和好友,少则五六人,多则数十名,均给新娘带着陪嫁品。这班“女子军”不会忌讳什么,该吃则吃,该喝则喝。铺龙湾尚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圆饭人”在喜宴上一定要“偷”点东西,如茶杯、酒杯,那怕是一双筷子。男方家则严防死守。到头来总是防不胜防。
4.迎亲
迎亲的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人选,总是自发地涌上村头、巷口。这多半是孩子们。花轿快到村口时,娶亲的队伍就放大麻炮(大型的二响爆竹)告知男方家长及看热闹的人们,媳妇娶回来啦! 孩子们远远地见花轿到来来,就兴奋地没命往回跑,一路报喜:来啦,来啦。随着孩子们的欢叫,男方家赶快发旺火,准备迎接新娘。花轿一停,锣鼓唢呐齐鸣,这时新郎和“迎亲人”出场了。新郎身穿礼服,满面笑容,迎接送亲队伍。迎亲人则面施粉黛,打扮得体,细步走到花轿前,撩起轿门帘,往新娘嘴里塞一块冰糖,意为新婚甜甜蜜蜜。然后请新娘下轿。新娘先前都不肯下轿的,总是在“迎亲人” 的连哄带拉下才答应,条件是得给“下轿钱”。因为新娘脚不能沾地,因此轿前放有几块羊毛毡,让新娘走在毛毡上。当新娘头蒙着红盖头(俗称蒙“眼纱子” ),在“迎亲人”搀扶下走完第一块毛毡,马上有人把这块毛毡拿起,又放到最前边,如此循环往复,使新娘始终脚踩毛毡走进新房。“迎亲人”一般是新娘的妯娌。原因是:一则与新娘是同辈,认亲时好称呼;二则可及早沟通妯娌间的感情;再则“迎亲人”要参加婚礼的全过程,这样妯娌并行,好让村里人去品评新、旧媳妇的仪表、能力等等。当然“迎亲人”也可在本村寻找的一位公婆父母俱在、儿女双全的已婚妇女。
新娘进入新房后,吃点东西,准备“拜天地”。同时,宾客入座,婚宴开始。
拜天地
“拜天地” 又称拜堂。一般在新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爷的画像,点灯,上香。桌上还放一斗,斗内装有五谷、弓箭等镇物,用于镇妖避邪。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供桌前方的地面上放置一块毛毡。“文革” 期间由于“破四旧”,拜堂不供天地爷画像,而以毛泽东主席像代之。
主持“拜天地” 仪式的司仪一般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已婚男宾担任。新郎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绣衣绣裙,双双来到供桌前,站在毛毡上。新娘旁边还有那位“迎亲人”陪伴新娘。一切准备妥当,司仪宣布“拜天地”开始。接着就高喊:“一拜天,二拜地,三拜诸神”,新郎新娘双双向天地爷画像鞠躬三次(一般不行下跪拜磕头礼)。铺龙湾的婚俗把拜父母、夫妻对拜放在“拜天地”仪式的最后。其原因是这里的“拜天地”还有两层作用:其一,在此过程中要收取来宾的“贺礼”;其二,借机“耍笑新媳妇”。
拜完天、地和诸神后,司仪就拿着“礼单”,按其上预先已经写好的顺序宣读名单。第一个宣读的是“新亲”。主持人大声说“给新亲磕头啦”,并一一道明新亲带来的陪嫁物。其后依次是姥爷、姥姥、舅舅、妗妗、姨夫、姨姨、姑父、姑姑等至亲。再后按辈份排列。长辈只说尊称,不念姓名。同辈或晚辈既说称呼,又念姓名。如“给姥爷磕头啦”,姥爷立刻交付礼钱。司仪把钱数记载在礼单上,马上宣布“姥爷交礼XXX元,磕头”。作为长辈,都谦虚地说“不用磕啦”。但新娘新郎总是要鞠躬的。姥爷、舅舅的礼钱是一个指挥棒,他们上的礼钱多,别人就跟着多上,他们少,别人也少。因为晚辈的礼钱是不能超过长辈,一般亲朋好友的礼钱是不能超过至亲的,否则就视为不懂礼数。
拜天地的过程中“耍笑新媳妇”是必备的内容,主角是新郎姐夫及几个爱开玩笑的小年青。耍笑新媳妇花样翻新,但主旨都是想方设法让新媳妇“出洋相”,引发大家欢笑。比如:姐夫上礼10元。他先装模作样地掏了好长时间,还说出一句引发众人哄笑的话:“我这钱在肋支板上栓着哩!”然后竟然拿出一毛钱,高高举起,并高喊“磕头,磕头,我再掏!”。新郎新娘鞠躬后,又掏出五毛钱,再让新郎新娘鞠躬……直到最后一次拿出一个大钱,补满礼钱。也有的小青年用线栓着一个苹果,高高吊起,让新郎新娘双双啃苹果。当新郎新娘快啃着了,他又移动一下苹果,让新郎新娘的脸碰到一起,引起围观者的哄堂大笑。
拜天地仪式结束,司仪把礼钱放在一个盘子上,叫新娘抓钱,称为“抓喜钱”,但新娘一般不好意思多抓。
朔州订婚有啥习俗
1、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 ,
2、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
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
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
扩展资料
山西其他地方的结婚风俗
1、童子压床
在吕梁柳林、方山、临县一带,曾经有童子压婚床的习俗。到现在,这种风俗演变成了成年男子在婚床上戏耍。几名成年男子在婚床上推推搡搡,难免会碰到新娘。如果结婚时在冬天还好说,如果婚礼在夏天举行,情况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几个成年男子整夜霸占婚床,甚至将婚床压塌。这些行为,让宾主双方不欢而散。
2、饺子里包辣椒
在临汾翼城县,有给迎亲的新郎包五味饺子的习俗。饺子里包着辣椒、花椒等各种调料。这个习俗,最初是为了考验新郎的吃相,后来,成了整蛊新郎的节目。到现在,这一习俗,在县城附近的村庄几乎没有了,只是在偏僻的村庄还保留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