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女子都有不同的称呼,来源主要来自于古代一些文献上边。称呼和当时的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下面一起来看看古代女人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1、 孩提:2-3岁女子。是指孩子襁褓中懂得发笑的小孩子。
2、 总角:童年时代的总称。为啥叫总角,因为古代儿童发髻向上分开。总,聚束;角,小髻。
3、 童龀:女子7岁。这个和身体发育有关。7岁左右的儿童开始换齿,乳牙开始脱落。
4、 金钗:指女子12岁。和古时生活习惯有关,在古代女子12岁,头发已经很长了这时需要带钗,所以以此为别称。
5、 及笄:15周岁,古代女子15周岁开始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结发夫妻也源于此,古时15岁可以结婚了。
6、 桃李年华:指20岁女子。桃花梨花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代指女子一生最美好时光。
7、 半老徐娘:古代女子30岁。这个好理解女子30岁以后慢慢开始衰老,不在年轻。所以叫半老。为啥是徐娘,可查看《书怀示友十首其一》: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古代女人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古代对女子身体各部位称呼是什么
古代对女子身体统称为“玉体”。
1、女子的手称为“青葱玉指”;
2、女子的腰称为“细柳蛮腰”;
3、女子的脖子称为“粉颈”;
4、女子的头发称为“乌鬓(bìn)”;
5、女子的胸称为“胸上雪,从君咬”;
6、女子的牙齿称为“朱唇”;
7、女子的嘴唇称为“皓齿”;
8、女子的眼睛称为“杏目”;
9、女子的眉毛称为“柳眉”。
扩展资料:
古代对女子各个年龄的称谓:
1、2~3岁—孩提;
2、7岁—髫年;
3、幼年—泛称总角;
4、10岁以下—黄口;
5、12岁—金钗之年;
6、13岁—豆蔻年华,
7、15岁—及笄之年;
8、16岁—碧玉年华;
9、20岁—桃李年华;
10、24岁—花信年华;
11、出嫁—梅之年;
12、30岁—半老徐娘。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是什么?
古代女子年龄的雅称:古代女子13岁,别称“豆蔻年华”。古代女子20岁,别称“桃李年华”。
古代女子30岁,别称“半老徐娘”。古代女子40岁,别称“人老珠黄”。古代女子50岁,别称“知命之年”。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