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机理中的“精准扶贫”
大学有机化学中,学生感觉最头疼最难学的是机理学习和书写。各式各样的机理中,各种箭头指向花样别出,上下翻飞,看的学生眼花缭乱。高中学过的有机化学,大多靠死记硬背方程式来掌握知识点,不知道其所以然。大学学习方式就不同,反应式的进行总得有个说法,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反应啊。
到底是谁欠了谁?到底是谁迈出了第一步?总得有个先来后到。有机化学机理很多,但最基本的主要有这么几类:亲电反应,亲核反应,自由基反应。一般它们都有取代和加成两个分支。其他还有就是消除反应和周环反应。对于写机理来说,最关键的是里面的箭头。
箭头分单箭头和鱼钩箭头。鱼钩箭头主要用来表示均裂成自由基。就是原来的共价键共享了一对电子,在外界诱惑下(一般为高温和紫外光照射下),共价键两侧的原子各自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一般局限在自由基机理的第一步,称之为链引发。而更常见有关单箭头的指示,就是一对电子的转移,到底是从哪里到哪里?这个绝对不能错!
其实电子转移箭头方向,非常有意思,有时和日常生活有点相似。如同以前有情有义的富家小姐拿着嫁妆和穷小子结婚;又如同日常生活中好心人救济穷人,无论是红十字会还是滴水筹,总是把钱捐给最需要的人。
那在有机反应中也差不多,电子富裕的基团也总爱把电子传送给缺电子的位点,即反应底物中带部分正电荷的原子。按照酸碱电子理论而言,电子富裕的Lewis碱把电子对共享给缺电子的Lewis酸,知道了这一点,机理中箭头标记方向就不会错了。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缺电子的基团强行与电子富裕的基团结合,那说起来就很难听。乞讨?博取多电子基团的同情?谄媚?博取多电子基团的芳心?亦或更难听,凭着自己光脚不怕穿鞋的,恣意妄为地成抢劫了?
所以箭头方向很明确,起点为Lewis碱电子富裕部分,或者叫带负电荷的原子。而终点呢?肯定是底物中酸性最强的,也就是最需要电子,或者是底物中带部分正电荷的原子。
就像国家提倡的精准扶贫那样,要把救济款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让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才能国富民强!
所以无论是亲电加成,还是亲核取代,还是亲电取代,亲核加成。记住了这一条,写机理就不会感觉麻烦,那神奇的箭头方向有助于你对神秘有机化学机理的理解。也可以省下诸多时间,也不会感到有机化学难学,可以更好欣赏有机化学的魅力!
除了这个箭头方向的内涵外,有机化学的共轭问题也分外有特色,也非常有趣,我们留给下一次再讲。
2020.1.13晚
调侃有机化学(一)
彩礼要三十万过分吗
我个人不支持零嫁妆的彩礼,尤其是天价的
如果是彩礼三十万嫁妆三十万,共同带回小家,这还行,权当小家庭启动资金了
不支持身体健全的情况下辞职当全职太太家庭主妇、由另一方养自己的行为
上述三段,都是建立在“女方没有生孩子义务”且“孩子冠姓权由协商决定”的前提下的
我支持生育补偿,如果是女方不想生,公公婆婆或者丈夫强烈要求生,好,非要生的话这钱你们不掏说不过去,毕竟生孩子不是女人的义务,人家不要彩礼跟你们儿子结了婚,图的是你儿子这个人,结果反过来你们图人家肚子?还想免费图?这过分了吧。给的钱请参照代孕市场价酌情调整
如果公公婆婆不干涉,也并不要求非得有孙子(女),单纯小夫妻俩想生孩子,那生育补偿不应该由婆家来出,而应该由丈夫来出,从女方开始备孕起,到产后重新就业且工资水平恢复孕前为止,这段时间丈夫收入的3/4归属女方,作为生育补偿。如果你说丈夫收入太低了不如去找婆家要彩礼……人是你要嫁的,他收入低你非要嫁,结果怀孕一辞职孩子奶粉钱都不够,你们还非要这时候生,这能怪谁,起码怪不到婆家身上吧
如果是丈夫想丁克,女方特别想生而且非要生,这时候别说彩礼了,丈夫愿意在孕期一人工资养两人这都是情分了,前阵子不还有个新闻,丈夫丁克妻子怀孕,丈夫还找妻子aa生娃费用的。对丁克来说,家里平白添个孩子真不是什么高兴的事。如果是意外怀孕那就另说了,丈夫必须负责
总的来说就一句:生不生一定要婚前说好,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人步入了婚姻就默认要生孩子
在过去,彩礼更大的作用是帮女性的哥哥弟弟娶媳妇,外加生育补偿功能——娶了你,你哪有权利说不生,你要是没生育能力人家搞不好还嚷嚷着“退货退款”,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1.你有哥哥弟弟→哥哥弟弟要娶媳妇→你家需要花掉巨额彩礼→父母让你去跟男朋友要彩礼来填补漏洞→你男朋友家要花掉巨额彩礼来娶你→你男朋友的姐妹需要跟她们的男朋友要彩礼来填补漏洞……
2.你有哥哥弟弟→哥哥弟弟要娶媳妇→你家把全部的钱拿来给哥哥弟弟买房→你自己买不起房,父母让你去住男朋友的房子→你不得不要求男朋友婚前有房→你男朋友家把全部的钱投在他身上,买婚房→你男朋友的姐妹只能去跟她们的男朋友要房子……
这个死循环中谁先说一句“不要彩礼”“不要房子”谁吃亏,因为光凭你一个人影响不了市场,你不要彩礼只会导致你哥哥弟弟娶媳妇的漏洞填不上,你不要房子家里也不会停止给你弟弟买全款房,所以独生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循环,多数独生女家庭并不会重男轻女,也不要求高彩礼,更不需要男方买好全款房拎b入住……别问,问就是计划生育万岁,天知道我在看到某些家庭一听说开放二胎马上备孕生儿子的时候,有多庆幸自己生对了时机,不然当年我爹妈买下第二套房写的就不是我的名,而是我“弟弟”的名了,再加上我们家这中不溜秋的家庭条件,我迟早也会沦为要求男朋友出房出彩礼的大军中的一员……然而谢天谢地,我没弟弟
身为女性,你要是家里有哥哥弟弟,彩礼该要还是要吧,不然小心你弟弟隔天就跑来知乎提问“我姐姐太自私了结婚不要彩礼,我该怎么办?”,要彩礼的同时你还得提防你男朋友偷偷在知乎怼你:“我女朋友要彩礼,她是不是田园女权?” 没办法,可能广大知乎群体都是独生子吧,不然他们的姐姐收彩礼给他们娶媳妇的时候早就被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了吧
新时代的彩礼,理论上应该要么万儿八千图个吉利,要么双方出资均等作为小家庭的启动金,毕竟家电啊装修啊全都要钱,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很难负担得起。你家这情况就属于后者,你要三十万,还带着三十多万嫁妆回来,六十多万全用于小家庭,这没什么问题,你父母主要是想考察对方家的经济条件,怕你精准扶贫太吃亏。你男朋友要是玩不起,说明他家庭情况不如你家,正常家庭也不是三十万说拿就能拿出来的,他原生家庭只要拖累不到你们,就没必要在这种事上太计较,又不是低于六十万你们的小家就运行不起来。但是有一点,对方能出多少你就出多少,别心大带个两三倍的嫁妆回去,好闺女绝对不能坑自己爹妈的钱来养你丈夫。
彩礼致贫该不该扶?
铲除高价彩礼存在的土壤,莫让彩礼异化为致贫基因;对于很多彩礼致贫户,孩子的“志”扶起来了,老人的“穷根”才能拔掉。
精准扶贫驻村蹲点调研一个月,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村里的老年贫困户,绝大多数生的是儿子,儿子结婚成家,老人掏钱买房、给彩礼,负债由老人还,因而生活穷困潦倒。分析致贫原因,有人笑言,他们是彩礼致贫。
彩礼致贫,这个贫到底该不该扶?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贫不该扶。在计算贫困人口纯收入时,彩礼、买房等大额生活性消费支出,都不能从收入中扣除。统计贫困人口时,除了用收入指标,也会用消费支出指标来排除这种高消费农户。
然而,彩礼致贫户不是一概不能扶。基层识别贫困户,实际操作中并非严格按照收入和支出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很多时候很难算清楚。很多地方更多是看粮、看房、看劳动力强不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等“显性指标”。从这些“显性指标”来看,一些彩礼致贫户确实够格。笔者曾采访过几家彩礼致贫户,老人为给儿子结婚,变卖了所有养的羊,有病扛着不看,住的是房龄比孩子还大的危房,年纪一大把,还得种地还彩礼债……全面小康,不落一人,这样的老人不帮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整体上,帮扶彩礼致贫户要慎重。如果村里的贫困户指标够用,帮扶资源比较充裕,扶持问题还不太大。如果指标不够用,就会引发矛盾。笔者曾采访一户,户主很生气地质问与笔者同行的村干部:谁谁家都能送高价彩礼,你们还帮扶他,我家压根没钱送彩礼,儿子因此打光棍,却没被评为贫困户,这是哪门子评选标准?
客观地讲,这样的质问不无道理。如此评选贫困户,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助长高价彩礼、攀比结婚等不良风气不说,还会引发毒害不小的道德陷阱:老人为帮儿子成家倾其所有,年轻人成家后却不赡养老人,老人“当选”贫困户,有了国家帮扶,孩子对其更加不管不顾。
此外,由于指标有限,在不少贫困村,评定贫困户造成干群关系、邻里关系紧张,扶持彩礼致贫户争议大,很容易“火上浇油”。
除了该不该扶,对于彩礼致贫户,具体怎么扶,更是个问题。
帮扶彩礼致贫户,除了常用的扶贫手段,还得有针对性举措。解决住房安全等物质上的帮扶,自然必不可少,但对老人和孩子精神上的帮扶恐怕更为重要。要让老人明白,婚债小子不还老子还,看似爱孩子,实际上是加害,更不能儿子不养老,全推给国家帮扶。要让孩子知道,为了让他结婚,父母才过得如此穷困,再不尽孝道不近人情,继续啃老不还婚债更是说不过去。实际上,对于很多彩礼致贫户,孩子的“志”扶起来了,老人的“穷根”才能拔掉。
对于减少彩礼致贫现象,要有系统设计。需要铲除高价彩礼存在的土壤,莫让彩礼异化为致贫基因。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对高价彩礼的制约压力,包括村规民约的约束,红白理事会的监督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鼓励年轻人破除高价彩礼陋习,倡导简约婚礼。要让青年男女明白,丰厚的彩礼未必能换来婚后的幸福,相反很可能换来婚后“苦哈哈”的日子,因为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贫而生怨司空见惯。乡村婚嫁“穷讲究”,真把老乡“讲究”穷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常抓不懈。
彩礼致贫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彩礼问题要严加限制,出台政策加以约束,不能让彩礼致贫问题蔓延发展。
我结婚父母准备二十万,房门口听到父母对话,我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孩子的心理产生自卑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可能是由于身体缺陷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成长环境造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都是来自于或糟糕或不公平的成长环境。
从小不被疼爱的人,面对生活需要拥有一颗更强大的心脏。尤其是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女生,她们要用尽力气,才能摆脱因环境而带来的自卑感。
有些女生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便不顾一切满足父母提出的要求,慢慢地变成一个愚孝的女人。但也有一部分女性,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始终拎得清。
正因为她们懂得拒绝家人的道德绑架,才没有让愚孝毁掉自己的人生。
薇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薇薇是一个毅力很强的女人,她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不论生活过得有多难,她都会咬牙扛过去,因为她没有退路。
薇薇一直都是个孝顺的女儿,她把自己每个月挣的钱都寄给了父母,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到退休年纪,便可以什么事都不做,每年薇薇还会带他们去旅游。
父母的生活过得非常悠哉,平时就在家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村里的很多同龄人都格外羡慕。邻居还常常对薇薇的母亲说:
——“真羡慕你,生了个孝顺的女儿,比养儿子好多了,你们现在都能享清福。”
可她母亲却说:“那都是她应该做的,女儿再好,以后都会嫁人,怎么能跟儿子比。”
这些话薇薇听到过很多次,她感到难过又无奈。
后来,她遇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建立了家庭。对于薇薇来说,当她有了婚姻,便要跟娘家人保持分寸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不断付出。
可母亲却没有改变,家里遇到点事情,她都会第一时间找薇薇帮忙解决。
弟弟已经大学毕业了,到了该独立的时候,但他从小被溺爱惯了,觉得工作太辛苦,毕业后天天在家里啃老。
薇薇的老公也是工薪阶层,两个人需要一起努力打拼,才能有更美好的以后。薇薇有分寸感,她不会傻傻地舍弃小家,只为了满足娘家人的需求。
薇薇从小就知道母亲重男轻女,而且当她嫁人的那一天,母亲连一分嫁妆都没为她准备,她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再失去原则,更不会做一个拎不清的伏弟魔。
后来,家里的亲戚给薇薇的弟弟介绍了对象,如今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女方提出要20万彩礼。
薇薇的爸妈为了弟弟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如今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愿意嫁的女孩,他们都会尽力满足对方的要求。
薇薇的老公开了一家瓷砖店,生意越做越好,母亲便对薇薇提出要求:“你弟要结婚了,你和女婿准备20万彩礼。”
面对父母的过分要求,薇薇拒绝了,她说:“我是他姐,不是他妈,没有义务给这笔钱。”
母亲却指着她的鼻子骂:“就算你嫁人了也仍旧是我女儿,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你出这点钱不应该吗?再说了,姐姐帮衬弟弟本来就天经地义。
你怎么那么自私,嫁了人,家里的事就都不管了吗?”
薇薇被娘家人架在了火上,她的心开始翻滚,父母为了给弟弟准备彩礼,已经不顾她的家庭和婚姻了。
20万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们的生活压力也不小,根本没有能力担负。更何况,他们本就没有义务给弟弟准备彩礼。
薇薇的拒绝,让父母彻底寒心,并对她说了狠话:“如果你不肯出这20万,那我们就断绝关系,就当没你这个女儿。”
薇薇冷静地回应:“你们想断那就断吧,反正你们从来没有把我当回事过。不论如何,我都不会给这笔钱。”
母亲看她态度强硬,不像是在开玩笑,瞬间哑口无言。
薇薇心里明白,对待重男轻女的父母,如果没有原则和底线,生活便会苦不堪言。
父母把薇薇的孝心,当成了一种理所应当要尽的义务。在被拒绝后,他们开始在亲戚、邻居面前,骂薇薇不孝。
可薇薇并不在乎,她在和他们决裂后,再也没回过娘家。有失必有得,她的态度挽救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自己没有成为拎不清的伏弟魔,才能守住属于原有的幸福。
弟弟结婚后,弟媳对她的父母并不好,弟弟又很没出息,只听从老婆的安排,还把父母赶回老房子住。
她的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下地干活,薇薇知道情况后,还是于心不忍,便拿了一些钱,让大伯父转交给他们。
直到那一刻,母亲才想起了薇薇的好,并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后来,他们跟薇薇道歉,他们的关系这才算有所缓和。
亲情,血浓于水。可长大后的我们,成了家之后注定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可以不分彼此。薇薇既然成家了,先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她的娘家人足够爱她,就不会一直道德绑架她。
人性是复杂的,很多人穷都是有原因的,或懒惰,或贪婪,或是没有底线的道德绑架。包括亲人的爱,有些时候都会充满着自私。
所以,在亲情关系里,我们始终要守住底线,不论你多有钱,都要明白:婚姻是相互扶持,不是精准扶贫。
傅首尔曾经在《奇葩说》里说:“为什么人性中又那么多的误会,是因为我看惯了你的犀利,就忽略了你的温柔,看惯了你的逞强,就忽略了你的脆弱。”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就算是最亲近的家人,你也不该一味的逞强。因为时间久了,他们便会看不见你的脆弱,还会得寸进尺地向你索取与压榨。
亲情关系里,最怕的就是“惯”。
很多不该的事情,当你不懂得拒绝,最后也变成应该了。
生而为人,过分善良,便不是善良,而是愚蠢。过分孝顺,不是孝顺,而是愚孝。愿所有女生都能明白这一点,只有你时刻保持清醒,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对不起,我要的是结婚,不是精准扶贫,我该怎么办?
01.
我一姐们恋爱两年结婚,我们一直管她叫“慈善家”,就连她也嘲讽自己是好人做到头,送佛送到西。
听起来是不是有种高大上的既视感?实际里面全是血泪和苦逼。
我姐妹今年26了,当初毕业参加学校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当个志愿者边工作边考公。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期间遇到的前任,打破她所有计划。
男生比她大三岁,是当地小村镇里的居民,对我姐妹一见钟情,之后就是猛烈追求攻势,见惯大学男生的浪漫套路,这男的胜在真心相待,人也老实靠谱,没有多余花花肠子。
后来没多久,他俩就确定关系,于是我姐妹就开始做起了慈善恋爱。
啥意思?
就是把爱情当慈善事业,不求回报,服务人民,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恋爱期间,男生希望她留在本地,彼此离得近,所以她就没考出去,这边男生父母身体出了点毛病,她帮忙出钱孝敬,那边还得时不时出钱帮衬下他家还在读书的弟弟。
在我姐妹看来,钱财乃身外之物,男友家有困难的时候,帮点忙没什么。
结果这一帮,就没完没了。
交往一年后两人谈到结婚这事,男生买了套房子,他爸妈说自知儿子文凭能力配不上女生,所以房子买好写她的名字,只是装修费得小两口自己出,家里实在没钱了。
我姐妹还算没有恋爱脑到彻底,学过点法,于是私下问男生首付谁出的,答案也不出意外是男生父母。
她也不恼,和男生商量说,如果购房合同还没下来,她家愿意一起出首付,因为这样房子才算真正有她的一半。
男生听完说了句:“我父母买房不容易,就别为这事让俩老费心折腾了,反正有你名字,就一定有你的份。”
我姐妹还想再谈,结果男生火了吼她,解释他们一家人老实,没必要这么看不起人,怨我朋友太现实,没结婚就想着离婚分财产的事。
于是两人折腾到分手,女生还背负骂名。
确实,男生父母是不容易,可关女生什么事?嫁给你就得活该跟着不容易?
这哪是谈恋爱,根本就是标准的下乡扶贫。
讲真,千万不要指望一个内心弱势的人,会真心实意爱你一辈子,自认为踏入“扶贫式婚姻”就可以被疼爱和珍惜。
随着时间推移,当有一天,他达到了世俗定义的成功,老实的他,只会觉得和你结婚是委屈了他。
02.
早前“扶贫式婚姻”在微博上就火过一波。
一到谈婚论嫁,那个信誓旦旦说着,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你的男人,实际行为却是一点点压榨你,要求你无条件付出,同时还得感恩戴德。
想起网上看到一个投稿帖,女生和男朋友准备结婚,可婚前男生就买了辆车。
这车首付是男生爸爸出了13.5w,男朋友出了2w,现在每个月还车贷4700,男生每个月薪资6000,自觉车贷压力太大,所以要求女生帮忙每月出2000。
可女生每个月工资才4000多,除去车贷,只剩2000吃穿,而且他们同居后的水电费,是两人轮流交的,扣去七七八八的,剩下的钱哪够女生花。
关键是,这车明摆着与女生无关。
按照最新版《婚姻法》里的规定,这车是走男方父母账户付的首付,名字也是男方,就属于男友的个人资产。
其实女生也不是一点都不想帮,而是这2000对她压力真的很大。
按照他们的经济水平,她当初劝过男友,不要买太贵的车,他偏不听,如今咬牙买下又嫌车贷太多,便理直气壮要女生帮还。
想了想,女生就在微信上找男友商量,她帮忙出700,剩下男生自己出。
一听钱少了,男生立马炸锅,觉得女生现实物质,不懂得体谅人,男生觉得自己付出够多了,左一句保险,右一句车油费,说到最后,把他自己养猫支出都搬出来说道。
意思就是,我的钱都是钱,你出点怎么了,你能花多少钱?
女生听完也火了,说白了,以上这些都是男友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因为每月工资经不起他瞎折腾,就开始打自己钱包的主意。
作为女朋友,她都没要男生花多少钱,甚至倒贴很多钱,谈个恋爱,比单身过得更加艰难。
最后两人谈得不欢而散,直接分手,男友还咒女生不得好死。
你看,扶贫式结婚的下场,被诋毁的永远是女生,高尚的永远是男生。
有些人说的爱,是具有双重标准的道德枷锁,用爱情名头的强盗逻辑让人无法辩驳,继而变本加厉实施索取。
03.
在台剧《我们不可能是朋友》中,看到女主周惟惟和男友黎皓一的恋爱,我觉得很感慨。
周惟惟身上有太多现实中女生样子,全身心相信与付出,为了两个人的未来努力奋斗,完全没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万一中途不幸分手了呢?
都说爱情需要谈钱,这点周惟惟和黎皓一做到了。
从开始恋爱那天起,就把钱搬在明面上谈,所以黎皓一制定了两人的退休计划,按照房价和工资换算,每个月攒钱,每天150台币吃饭,大概60岁就可以完美退休。
虽然计划是由男友单方面制定的,但是她相信这个计划对彼此来说,都是最好的。
为了省吃俭用买房,她几乎不买新衣化妆品,从不和朋友出去玩耍吃饭,避免一切不必要开支。
男主褚克桓就问她:“这是你的计划,还是你男友的计划。”
当时周惟惟很自信反驳:“这是我们的计划。”
可后来她细想才发现,这个计划,确实没有考虑过任何意外发生,男生没有考虑到女生的情况,万一省吃俭用过程中,女生意外出事怎么办?万一真的努力筹钱到结婚,男生出轨离婚了怎么办?
对于女友的提问,男生只说不会发生的,不要想太多。
你看,所谓的共同计划结婚,说白了是把女生当人力物力财力,去获取婚姻中有关的一切。
当女生不断压缩生活质量,去严格执行男生计划中的婚姻,这不叫爱情,这叫精准扶贫,奉献自己。
现在没结婚就叫你帮忙打理一切,那万一分手,那之前所有的付出努力,就是全部打水漂。不要扯什么谈恋爱别这么现实资本,这都是被精打细算的男人给逼的。
男人把算盘打得叮当作响,看似胜券在握,那也是他的份额,不代表女生的。
千万别奉信什么爱情至上论,忽略现实狼藉,一味美化爱情,那最后都会输的很惨。
04.
前段时间,李光洁再婚,给老婆买了一颗大钻戒,把对方宠得像个小公主,可当年前妻郝蕾,出名后嫁给李光洁,就连个婚礼都没有。就算李光洁穷,她也义无反顾,为这个家操心盘点一切。
李光洁自己都说,他像是幸运儿,郝蕾对他太好太纵容,啥都没有就嫁给他,婚后拖了两年没给郝蕾婚戒。
谁知,最后都是给他人做嫁衣,说好补办婚礼,转眼就被爆出轨,郝蕾得知后在大街上泣不成声。
真别说,现在的姑娘真的太容易为爱奉献,为爱发电了,以为怀揣着情分,就可以完全无视自我的利益,反正都是自己人。
扶贫式婚姻的结局就是,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安理得肆意妄为,你输得一败涂地,他赢得锅满盆满。
努力向上的姑娘们,找对象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守好自己领土的基础上,再去谈爱与被爱。
这年头,但凡经济不能互相独立,就盲目结合的,过程爱得有多纠结,结局就分得有多惨烈。
别傻了姑娘,爱情不是做慈善,绝对不能不计较成本代价,凡是拎不清这道理的人,只能活该被对方当猪宰。
山东小县城彩礼设定为1万元上限是否矫枉过正?
我觉得并不能算是矫枉过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结婚时男方的确要给女方彩礼,相应的,女方也会带一定的嫁妆去男方家中,但近些年,“天价彩礼”愈演愈烈,大有把男女之间你情我愿,展示自己对于妻子重视的彩礼变成一个家庭掏空家底,借大量外债,而后用这些钱对另一个家庭进行“精准扶贫”。这样的婚往往不是结亲是结仇,能遏制住“天价彩礼”,这个要求也算是不错。
在古时候,彩礼越高越好的原因是因为每当一名女性嫁到男方家里后,鉴于古代是完完全全的男权社会,这名女性往往出嫁后很难回到家里,这笔彩礼钱除了感谢女方父母养育女方,并表示自己的对女方的重视之外,还可以算是女方父母未来的养老钱。
同时,如果对于女方父母来说,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男方愿意花大价钱娶自己的女儿,也就证明了男方的家底殷实,女儿嫁过去就算一辈子见不到面,也不担心女儿会在夫家受苦。
但在现代社会则不同,女性已经不再是丈夫的附属,不可抛头露面,不需要出嫁从夫,一经嫁人便与父母永别,同时现在的女性已经不需要一辈子不出门,她们已经有能力赡养自己的父母,父母完全不需要靠女儿的嫁妆养老。
现在的彩礼,应当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同时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帮能力还不算强的子女买房,给孩子的小家庭当作“启动资金”。
而索要“天价彩礼”的家庭,根本不会让女儿将钱再带回去,只会将“彩礼”据为己有。
与其变成让人诟病的“彩礼扶贫”,不如直接严格规定彩礼价格,然后双方协商买房、买车。从根本上卡住天价彩礼出现的苗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