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结婚有哪些风俗?
一、常德市区结婚习俗
虽说湖南常德有着很多少数民族,但总的来说,还是汉族居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区的结婚习俗已经和大多数城市差不多了。现如今,湖南常德市区结婚一般没有订婚之说,男女双方决定结婚,父母见面协商一下彩礼和婚期。在常德市区,人们也不是很注重彩礼的多少,一般都是看双方的情况协商,有只给几千的,也有给几万的。要嫁常德的妹子要理解一下哦,实在不行可以双方好好商量。
常德有过礼之说,也就是迎亲的前一天,男家送给女方礼服、首饰、化妆用品,以便新娘装新;又送牲酒糕点等,以便女家待客。同时,女方将床、柜等大型嫁妆交男方带回。婚礼当天,新娘要“开脸”,梳妆以后就等着男方来迎亲了。以前,常德时兴晚上邀请亲友为女儿办酒,称为“辞亲酒”。现如今,常德市区的结婚习俗和大城市的结婚习俗没有太多的差别了。
二、常德回族结婚习俗
常德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回民的习俗在许多方面是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包括婚嫁方面。在旧社会,回族是不允许女子嫁给汉族的,个别与汉族联姻的,还须汉族一方答应“进教”,表示愿意接受并遵守回族生活习惯时,婚姻关系才能确立;结婚时,还要请阿訇举行“进教”仪式。
回族结婚,一般也经过做媒、定婚、结婚、回门几个阶段。但回族不择八字,很有意思的是父母同意以后,男方要到回族南货店订喜饼送往女家,女方将喜饼分发亲友邻里,表示确定婚姻关系。你肯定想不到,回族定婚、结婚居然不择良辰吉日,他们一般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双日作为佳期。回族结婚的时候会准备枣子、瓜子、花生子、桂元子、杏子,然后把这五子撒向来结婚的人们,表示共享幸福。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有着“三朝回门”的习俗,但常德回族却是在结婚以后的第二天“回门”,是不是觉得很意外啊。
三、常德土家族结婚习俗
说起土家族,很多人都知道土家族的“哭嫁歌”,的确如此,土家族的“哭嫁歌”别具一格,别有风味。说起来,土家族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青年多数都是唱山歌恋爱,以情歌为媒。哈哈,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是吧,翠翠那个小边城也是唱山歌求爱,的确,在湖南很多地方,男女确定恋爱都有着唱情歌的习俗。常德土家族说媒一般要请两个媒人,而且一般要往返三次才能求成。
求婚成功以后,就是选吉日订婚,订婚以后,在未结婚前,男方要去女方家拜年。土家族女孩结婚前7~10天,要唱“哭嫁歌”,还必须得用土家语唱,最长的达一个月左右。土家族的哭嫁歌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哭嫁,他们的哭嫁歌那可以说是一绝,要求歌词顺口押韵,朗朗上口,婉转动听,感人肺腑。其中还有骂词,如《骂媒人》、《骂婆婆》。一般会哭会骂是娘家的骄傲,婆家的自豪。媳妇接进门后,婆婆总是要细细打听媳妇哭嫁的水平。谁家的姑娘不会哭嫁,就会被人瞧不起,被人诅咒吃一辈子霉米饭。哈哈,有没有觉得这婆婆是在挑恶媳妇啊!总之,小编是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的。
回族出嫁与汉族有啥不同!
一. 回族的婚俗:qmJ张家川在线网回族由于分布全国各地,受当地民情风俗的影响,婚俗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一般说来,西北、云南等省回族的婚俗中,传统的色彩比较浓厚;东南沿海等地受汉族婚俗的影响较深;散居在其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回族,其婚俗基本上于当地相似。按传统的回族婚俗,在举行婚礼之前,要经过三个程序:qmJ张家川在线网一是说亲。父母亲在子女长大成人后,就开始考虑他(她)们的婚事。当男方看中或听到某家的姑娘中意时,由男方家中的长辈出面,带上礼物到媒人家中请为自己的子女说亲,也有媒人主动说亲的。媒人不是专职的,有些是男方的亲戚,有些是男女双方家中都熟悉的老人,大多是男子充当。媒人的主要职责是向双方家庭介绍男女的品行和家庭情况、聘礼的数目,以及择定订婚、送婚、结婚的日期。做媒在回族中被视为“洒阿布”(善事)。媒人接受男方家的委托后,一般选“主麻日”到女方家中提亲。如女方父母认为合适,就会当面告诉媒人过几天听回音,如觉得不合适,便当面委婉谢绝。媒人走后,父母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女儿了解对方,就含羞带笑的答应下来。在男女双方同意、家长满意的前提下。双方家中及通过媒人选取择定婚的日子。qmJ张家川在线网二是定婚。西北回族称之为送“定茶”。男方家中要准备茶叶、糖、桂圆、果干等,分别包成红包,以及衣料、化妆品等,由媒人和男方家的人提着礼品到女方家。女方家要备茶饭招待,并回赠一些礼品。qmJ张家川在线网三是订婚过后,男方就要准备送大礼,这是结婚前一项最主要的仪式。礼物多少主要看男方家中的经济条件和双方年龄大小,间隔时间只有几个月、一两年不等。礼品有“麦海儿”(聘礼)、四季服装、化妆品、手镯、耳环、戒指以及牛、羊肉、米等。给女方直系亲属长的礼品是茶叶、冰糖等礼包。送礼这一天,男方家中十余个男子在媒人和叔父、舅舅的带领下,手提礼品前往女方家。接待男方家送大礼的客人,对女方家来说,就相当于举办婚礼那样重要和隆重。因为送“定茶”后,女方家因种种原因翻悔退亲无多大影响,也是允许的,但送大礼后,一般不能退亲。所以,在收大礼的前几天,女方家即开始做紧张的待客准备,收拾房屋,采购食品,邀请家族中的亲朋好友。送大礼的客人到达时,女方家由老人“挂帅”,率领男人们在大门口迎候,双方见面后互道“色俩目”,待收下礼品后,立即敬上“盖碗茶”,并以丰盛的菜肴加以招待。当双方话别时,再道“色俩目”。与此,女方家要给送礼队伍中的小孩,每人10至20元钱,然后送客出大门返回。送大礼后,如果不能尽快成亲,男方家必须在每年的斋月里向女方家送“开斋礼”,礼品的数量同订亲时差不多,隔几年就要送几年,直到双方结婚为止。qmJ张家川在线网回族的婚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令人难忘的喜庆景象。在西北,选定结婚的日子大多在秋、冬季的“主麻日”或“开斋节”、“古尔邦节”前后。婚礼的前一天,男方双方家中所邀请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都要前来送贺礼道喜,这一举动被视为“人情”,因此这一天被称为“接人情”日。送礼者需吃一碗“人情面”才能返回,否则会使主人生气。新娘家中在忙着清点嫁妆,收拾女儿的各种用品时,母女两人不忍分离已泪流满面。尔后,由年长的妇女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开脸”,即用细丝线,揪尽新娘脸上的汗毛等,这意味着女儿将告别姑娘时代,走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qmJ张家川在线网婚礼举行的这天早晨,娘家先把陪送女儿的嫁妆以及给新郎、公公、婆婆、叔父、舅舅的礼送到新郎家中,回族称这种礼为“抬亥”。大概到九、十点钟,由新郎、陪女婿(新郎的至亲好友中年轻已婚,懂教门,通礼俗,为人正直聪明,能随机应变的青年)、长辈中的中年男子及兄弟、朋友10余人组成的迎亲队伍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的院中已摆好几条长凳子,请来的阿訇坐在上席,新郎和新娘并坐在一起,迎亲的人坐在四周。首先由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结合’,即证婚词),然后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互为夫妻,得到愿意的回答后,阿訇即宣布婚姻合法。解放后,男女双方须先到政府部门领取“结婚证”,再请阿訇念“尼卡哈”。此项仪式后,阿訇把早已准备好的大红枣、核桃、花生、水果糖等撒向围观的人群,顿时,大人小孩争先恐后地抢这代表喜庆的食品,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在许多地区,念“尼卡哈”是在新郎把新娘接到家后举行的。迎亲仪式全部结束后,新郎及迎亲者回到家中等待新娘的到来。天近中午,新娘在陪娘和以男子为主的送亲队伍的护送下,来到新郎家(现在城市多用小轿车接)。此时,新郎家门口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按传统的习惯,新娘的服饰,应为大红绣花不开衩的长旗袍,滚花边的绿色软缎裤子,精致的绣花鞋。现在身穿西服、足蹬高跟皮鞋的较普遍,但大部分仍盖头巾。新娘到新房后,上床面向墙壁而坐,送亲的姑娘们团团围着新娘或站或坐,以防“闹房”的小伙子们对新娘突然“袭击”和嘻闹。这时院子中间摆上宴席,用以招待送亲者。闹新房往往要持续到深夜为止。与此同时,前来贺喜的青年人用各种颜色给新娘的公公、哥哥涂个花脸,戴上破草帽和纸糊的“七品芝麻官”帽,脖子上挂一个铜铃,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强迫他们倒骑毛驴,或者以长凳代替牲畜,由众人簇拥着在院内来回表演。围观者笑声不绝,表演者哭笑不得,直到表演者连连央求众人“赦免”,许诺用好吃的东西招待,这出戏才算结束。这样耍闹当公公的,据说是为了庆贺他得了儿媳妇,好抱孙子当爷爷,所以无论众人怎样摆布,都得惟命是从,不许变脸骂人,否则要受到责难。这就是俗话说的婚礼三天无大小。夜幕降临时,院内灯火通明,即开始唱宴席曲(主要流行西北回族聚居区)。唱曲者一般是业余爱好者,当得知哪家举行婚礼,不管主人是否邀请,就自动前往助兴。如果主人对他们的光临持欢迎态度,他们就会选些喜庆的曲子边唱边演。如果主人态度冷淡,他们便新郎迟迟入不了洞房,这样主人就要改变态度,拿出糖果,泡上“盖碗茶”加以招待,好情好意地把他们送出门。婚礼仪式到此结束。新郎入洞房前,新娘的姐姐、嫂嫂或好友,把核桃、红枣、花生等放在床的四周,以示早生贵子,并照顾新娘子进晚餐,然后离去。qmJ张家川在线网第二天拂晓,新郎、新娘起床沐浴(洗大净),新娘由娘家来的梳头人帮助梳洗打扮,头戴“头规”(类似凤冠的银制品),身穿绣花红袍,胸前挂“胸壶”(类似壶状的银制品),由新郎家的至亲妇女陪伴,向公婆和来宾中的长辈施礼问安。这一天新娘的母亲和亲戚中的女成员要到新郎家吃宴席,俗称“大宴席”。他们要看新房内的布置,并探问新娘在新家中生活是否习惯,公婆及女婿的态度好不好,等等。看完新房后,大家就座入席,由新郎家盛宴招待。同一天,还要展示新娘的嫁妆,以示娘家的关心。如果新娘飞针走线的水平高,制做的服饰和装饰品,则成为人们观赏的重点,准备送给婆家人的衣服鞋袜,则要分送给个人手里。收到礼品的人,须送给新娘“红纸包”,以示谢意。qmJ张家川在线网结婚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新娘、新郎在娘家吃过宴席并到亲戚邻里家分别拜访后,晚上即回到婆家。此后,新娘要正式下厨房做试刀面,以检验其烹调手艺的高低,有一首“花儿”曾这样描述:“薄薄地杆,细细地切,象丝线,赛过那高级的画面”。qmJ张家川在线网至此,“接人情”、小宴席、大宴席、“回门”的婚礼活动全部结束,新娘在新的家庭环境中开始了新的生活。qmJ张家川在线网现在,除回族聚居的小城镇及农村外,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回族举行婚礼时,大部分以简单、朴素为主,但请阿訇念“尼卡哈”的习惯不同程度的有所保留,说明回族的婚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qmJ张家川在线网回族的婚姻习俗与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回族毕竟是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所以,在主要的婚姻条件、要求、禁例上,回族的婚姻与伊斯兰教的婚姻法相一致。但在不违背伊斯兰教的前提下,回族婚俗中的有些伊斯和做法又带有中国汉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在伊斯兰教国家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结婚被普遍认为是一件积极的义务。不婚不嫁极为罕见,父母都把关心儿女婚事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象一些回族聚居的地区,回族穆斯林群众在婚姻择偶时十分注重男女双方的民族成分,一般实行的是非回族不娶,非回族不嫁的原则。实质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内会议制度”形式,聚居地区的回族穆斯林意识明显,宗教信仰虔诚,因此表现在男女缔结婚姻关系时,实行“民族内婚姻制度”比较严格,尤其是西北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一般是绝不“逾越雷池”一步。
回族结婚都什么习俗
一般人家在婚礼前头一天先要念个“亥亭”,以祈祷真主保佑、告慰列祖列宗;也在这一天 ,男方家在院落天井搭起篷布,请来各方亲朋,谓之遵婚。这一天,男方家要请来帮忙料理喜事的人进行具体分工,称为“邀跑窜”, 送亲的、娶亲的、压马的等一干人也在这时一一选定。同时,新郎新娘还要行沐浴礼(做大净)和修面、开面礼,男女傧相有责任向新郎新娘传授简单的性知识。
举行婚礼的一天,新郎连同自己的父亲、伯父、叔叔、阿舅、兄弟等有关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大盘子里端着核桃、枣儿、肉方、大米等礼物,一早去女家举行婚礼仪式一一念“尼卡亥”。主客按规矩在大炕上就坐后,开始念“尼卡亥”。第一项,由跪在大炕上座的主婚人阿訇向跪〈或坐〉在地下的新郎一一考问有关伊斯兰教信仰(“乙麻尼”)、信仰箴言(“克利买”)等常识,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项;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当场学会为止。第二项,阿訇询问一对新人的经名(即小名),并向他们及双方父亲询问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并当众说定“买亥日”钱〈一种宗教聘礼〉。第三项,全体肃然而脆,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颂婚姻证词经文,念毕,众人作“都哇 ”祈祷。最后一项,阿訇撤核桃枣儿,孩子们向新郎讨喜钱、讨眼泪钱、破面钱 ,女方家设宴席招待客人。
席散客走,男家即有两名娶亲的人带一盘花卷馍、一顶盖头〈或一首帕〉、一套衣服等俗称“要裹”的礼物,随马(或 车、轿)前往女家迎亲。待娶亲的吃过饭,新娘子梳妆打扮停当,便以红毡裹严,由她的兄长抱着送到马上,再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两位送亲的、一位压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钥匙的小孩,陪同两位娶亲的,组成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新娘及嫁妆向男家而去。新娘临出门前,有的地方将一碗牛奶泼洒在接亲马的马蹄及其周围,谓之“白奶送”, 到了男家门口,又有一妇女迎来仍旧泼洒牛奶,谓之“白奶接”。 新娘下马行至门道时,新郎上屋顶踩上几脚,期望制伏妻子,婚姻扎实。
卸嫁妆时,拉马压轿的小孩可以得到一份酬金,叫“压轿钱” 。若男家不给或所付钱数太少,他们就不搬嫁妆、不入席,直至满意为止。湟中、化隆等地,迎亲的一干人要在男家住上一夜,其间,新女婿的伯父、叔叔等家要宰羊备席,轮流宴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