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怎么给 嫁妆一般都有什么
嫁妆就是女孩子出嫁时,女方家里给的陪嫁,这是很多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了,不同地区给的陪嫁东西可能也不太一样,那么,嫁妆一般是怎么给呢?
嫁妆怎么给
1、传统的嫁妆是子孙桶、龙凤被褥、洗脸盆、暖壶等等这些东西,最初女儿出嫁父母都会带一些生活常用品。
2、如果女儿嫁的远,还有一些地方会陪嫁地方的特产,一是为了让婆家尝鲜,其次也是怕女儿远走吃不习惯当地的实物,带些特产,也就留下一些家乡的念想。
3、还有些女方家里会为闺女陪嫁一些贵金属作为嫁妆,比如金条、金碗、玉镯子等,给钱新人可能花了就没了,可是这些饰品确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
4、最后就是钱了,给金币或者银行卡都是可以的。
嫁妆一般都有什么
1、首饰
有些家庭会有传家宝,一般都是项链或者手镯等首饰,一般是由这个家庭的妈妈传给女儿,由女儿再传给女儿,这样一个循环。若是新娘家里没有传家首饰,可以去一些商场购买最想送给女儿的首饰,可以是手镯,也可以是吊坠作为新婚嫁妆。
2、床上用品
一般婚房的床上用品都是新娘家里准备,因此,新娘家需要陪嫁两套以上双数的床上用品,床上用品是在新婚的时候可以布置婚房用,也可以作为婚后新人生活中用,以后新人很久都不用购买床上用品,这样也能够让新人都能记住父母的好。
3、电器
新房在装修时父母购买家电可以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其中包括洗衣机,冰箱和电视机三大件,这是大部分家庭会选择的家电,如果是套件好的,还可以送空调,电视等等。
4、钱
有些家庭嫁女儿的时候,父母都会给女儿存一笔嫁妆,希望女儿结婚后生活能够过的好一些,自己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去旅游或者什么的都可以,一般金额都会在五万到十万间。
5、棉被
棉被对于很多农村人结婚来说非常常见,是父母希望女儿嫁出去以后能够有家的感觉,棉被一般都是弹新的,选择两床以上作为嫁妆在女儿出嫁那天送上车。
嫁妆是女方的财产吗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结婚嫁妆是属于新娘的婚前财产,并不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在现代的离婚案件里,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但是,若是女方父母明确财产赠与夫妻双方的,就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彩礼钱的说法,一般是男方赠予女方的财产的,因此,也是属于女方所有的。根据习俗可知,若是女方家庭还有其他子女的,彩礼钱一般都会归女方家庭所有。女方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有的女方父母还会将这笔彩礼赠送给新婚夫妇。
嫁妆给钱还是给房子好
1给钱
优点:使用灵活,能买房屋、汽车、和任何喜欢的物品。
缺点:可轻易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为钱本身是种类物(与特定物相对应),婚前的钱和婚后的钱,都是具有共同的物理属性和经济意义的物,说白了没法区分账户里哪笔钱是你给的。因此很难证明,但凡用婚前的钱购买的物品,就基本都转化成了婚后财产。
2给房子
优点:购买时机和姓名掌握的好,就能变成子女个人财产,不会随夫妻生活而转化为共同财产。
缺点:房屋除了居住、增值功能外,不太具备别的用途,想买车、想买包等花的钱房子不能解决。
古代贵族女子出嫁嫁妆最奢侈的是什么物品?
不一定。贫穷的一般是嫁衣,富贵人家嫁妆比较多,宋朝以后富家女子都会置办凤冠,凤冠便是一样贵重的嫁妆。
莆田华亭镇土豪嫁女嫁妆达三千万!莆田人都这么豪横吗?
福建莆田市华亭镇一户人家女儿出嫁,陪嫁嫁妆的金额竟然达到了3000万,视频显示当天由豪车组成的婚车成排,并有此女陪嫁嫁妆的清单,清单中不仅包括有豪宅、豪车外,还有黄金和其他奢侈品众多。据网友估计,只黄金一项按市场价格来计算,价值已达到千万以上,所有嫁妆价值估计在3000万以上。嫁妆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并纷纷转发评论。网友评论这户人家真是太有钱了,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怎么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娶到这位千金。
一.从陪嫁清单来看,该户人家确实土豪。
我们一般人家结婚,陪嫁物品金额也就是几万元,最多十几万,而这户人家嫁女嫁妆竟然达到了3000万元,我们可以根据这份嫁妆清单来估算该户人家的资产少则5000万元,多则达到上亿元,这样的资产,确实是土豪人家。
二.结婚现场排场太大,引起社会热议。
结婚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家长来说,肯定是想把婚礼办得光彩些,这当然无可厚菲,但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由豪车组成的婚车成排地出现,嫁妆清单价值3000万,这个排场确实太大了,这与我们社会提倡地勤俭节约背道而弛,可以想像在此场婚礼中的浪费情况应该很多,这是社会不提倡地,也引起了社会热议。
三.该做法并不利于家庭成长。
两个新人结婚组成新的家庭,我们应该祝福他们,但家长为了祝福这个新家庭的诞生,却选择使用了大量地金钱来做为嫁妆地做法,这其实并不利于这个新家庭的成长,这可能让他们无法担当各自地责任,对家庭的认同度不够,实在是不可取的。
对于此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莆田华亭镇土豪嫁女,嫁妆达三千万!是不是太高调了?
近日,莆田华亭镇一位土豪父亲嫁女,这位父亲给自己的小棉袄准备了高达三千万的嫁妆,网友们都直呼好羡慕,父亲豪气,婚礼太高调了。三千万嫁妆确实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拿出来的,这样看来,莆田华亭镇的这位父亲真是很爱自己的女儿。毫无疑问,家庭能够拿出三千万嫁妆,这个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很不错,不过,在我看来,嫁妆都是父母对出嫁女儿浓浓的爱意,不存在高调或者炫富的说法。我想在家庭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天下所有父母都会尽可能多的为宝贝女儿准备更多的东西,以便自家女儿在婆家生活更有底气。
根据网友爆料,这位莆田华亭土豪嫁女的陪嫁清单简直让人眼红。这位豪气父亲为自己女儿准备了两辆豪车,宾利和奔驰各一辆,同时,还有两套豪宅,这些豪气的陪嫁是大多数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的,让人没有想象得到的是,也让人吃惊的是,这位莆田华亭镇土豪还为女儿准备了六十斤黄金以及两块名表,有关人士粗略估计所有嫁妆一共约三千万。
父亲在面对自己宝贝女儿出嫁时,内心都是十分复杂的,既有不舍也有高兴,嫁妆就承载着女方家庭对自家宝贝出嫁时所有的情感。面对这么豪气的婚礼,我不得不说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三千万的嫁妆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婚礼是每位女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所有女生都期待有一个完美的婚礼,我想这位莆田华亭镇豪气出嫁的女生一定十分满意自己的婚礼吧。其实,在我看来,彩礼也好,嫁妆也罢,数量或者金额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男女双方真心相爱。希望这位豪气出嫁的姑娘婚姻生活甜美如意。
女孩子结婚的嫁妆有哪些
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奁目”是一个时代生活水准的最直接的表征。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即便是在北京郊区农村,嫁妆也讲究有“八条腿”,这指的是大衣柜和五斗橱这两件大家具。此外,还有电视机、冰箱、自行车、大座钟、手表、电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妆品、成箱的衣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家庭事先给了她一些礼金,使她有可能提前买到这些在农村里显得很阔气的嫁妆。
民俗学者陈勤建先生曾三度参加上海郊区一亲友嫁女。1979年嫁女,农村经济刚好恢复,嫁女花费一千五百元;计有自行车、缝纫机、六条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1981年二女儿出嫁,花费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儿出嫁,大衣橱、五斗橱、沙发、自行车、电扇、洗衣机、电视机,应有尽有,外加十条彩被,二条鸭绒被及其它床上用品。嫁妆摆堂,整整放了两屋子。据说因电视机是黑白的,还特地在嫁女箱柜中放上数量可观的压箱钱。此事在当地热闹了几天,纪录很快被打破了。一位卖葱姜的女儿出嫁,专程从市区叫了二辆出租小轿车,越过黄浦江,在乡镇上兜风,酒席摆了三天三夜,嫁妆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条。要知道,这不是家招女婿,男家排场还没有算上。
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所有的嫁妆中,一只红漆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头等重要的。马桶叫做“子孙桶”,用马桶作象征物,显然一是因为它与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为这个桶状的东西与妇人的孕育器官和生产通道相似。马桶中要放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还有的用五只红鸡蛋放入马桶,亦取“五子登科”之意。送“子孙桶”不但是祝愿男家早日生子,而且男家亲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孙桶”中的红蛋和喜果吃。据说,吃了很快就会有喜,就会生男孩。
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称“送”,以避“送上门的货不值钱”之忌,故俗谓之“发嫁妆”。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故各地都盛行张扬和炫耀,流行着“亮嫁妆”的风俗,有些地方说是“摆架子”。
广东人发嫁妆的情景火爆异常,铺张奢侈,炫耀而繁琐。出嫁前一天,女家就将嫁妆发到男家,做嫁妆的工钱由男家支付,曰“搬嫁妆”。豪门送奁,用大灯笼上写明“×府送奁”或“×府双喜”字样,向仪仗店雇佣人夫,将所有妆奁一一用红绳拴牢,或置于下柜(用以载乘物品,形同方桌)上,或以食箱盛载,或担或抬。嫁女的妆奁,应有尽有,从厅房中的家什、床上用品、衣服箱柜、厨房用具、便溺洁具、香案锡器,样样俱全。别具一格的是与嫁妆同行备有一份《奁仪录》,上面将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录,以示慎重,丝毫也不怕繁琐。男家收到嫁妆,要对照奁仪录件件清点,并必须回一张“敬贮佳奁,禺子婿某某载拜”字样的红柬帖。《奁仪录》以绫裱面,起首二页是洒金红纸,其余每页都是红纸印金色间行。首二页通常写着“荆钗裙布”或“荆布家风”四字。再后是分类:锡器、银器、家什、顾绣、玻璃、花瓶、镜屏、时钟、箱笼、床铺被褥、卫生洁具等。豪门大户还有屋契、田契、当押招牌及侍婢等等。小户人家也有谷箩、米箩、食箱、刀剪、秤尺等。
浙江金华、东阳一带,在迎亲日发嫁妆。喜日清晨,女家便把所有的嫁妆就一一搬到场院,从木制家具到竹器制品,从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统统用红绸捆扎,上面放上松柏、万年青、红绿纸屑,扎成抬扛,排成队列,然后燃放爆竹,众乡亲闻声赶来围观评议,热闹非凡。吉时一到,媒人带领着男家派来的迎妆队到来,先将男家委托她带来—的利市红包送给女家,以支付女家掌厨、烧水、梳新娘头以及打发乞丐,再送上猪心、红烛等礼。这时,女方才举鞭炮,让嫁妆起程,发往男家。有趣的是媒人要肩扛数根翠竹,谓之“子孙竹”,在前领路,一路不停地放着鞭炮,张张扬扬,浩浩荡荡地前往男家。在湖州一带,当女家把嫁妆发到男家后,由男方根据嫁妆的多少,包“行嫁包”给扛嫁妆的人,然后把嫁妆件件摆开,陈列于堂屋中,放鞭炮,招呼亲友、邻里都来观看,俗称“亮嫁妆”。
说起“亮嫁妆”之俗,以广西荔浦一带最为奇特。按当地俗规,亮嫁妆在洞房内进行,俗称“开嫁妆箱仪”。仪式在婚宴后,新人敬茶完毕举行,由舅爷(没有舅爷的由伯爷或叔爷代替)主持。准备开箱前,舅爷高唱:“左边箱,右边箱,金子银子亮堂堂”。唱毕打开箱子,一边拿出箱内的物品,一边高唱嫁妆名称。拿一件唱一声,每拿出一件东西都随带出一些撤在箱面上的纸钞、硬币,哨哨落地,满屋飞扬。在围观者的“喔!喔!”声中,洞房里呈现热烈的气氛,显示娘家的富有。舅爷把拿出箱的嫁妆交给一位专门接物的人,在洞房的床上、桌上、地上一一摆开,让众人观看一番,以示体面。箱中除值钱的细软之物,手工绣品、衣料、日用品外,还有几样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一小扎火柴,一小包食盐,一小瓶油、醋、酱,以示新娘勤俭能干,治家有方,同时炫耀娘家赔嫁齐全,吃、穿、用样样不愁。
上海南汇一带,在迎亲日前一天发嫁妆,有“填箱”之俗。按当地俗规,新娘的红绿被须由嫂子缝好,父母把陪嫁给女儿的被头、土布、衣服、头巾等一一递给阿哥、阿嫂,由嫂子打成铺盖放到嫁妆箱中,以示这些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后陪嫁给女儿的,以免日后家中产生矛盾,谓之“填箱”。然后嫁妆置于堂屋,点上红烛。男家迎嫁妆的人来到后先付女家请各种师傅的开销,而后由阿舅开始发嫁妆。首先发一只子孙桶,发时说,“一眼眼破家牲椰拿仔去(即一点点破东西你拿去吧)”,然后大家才能动手搬嫁妆。有趣的是,当地俗规嫁妆一不能挑,二不能抬,也不能扛,一律用手拿。拿了嫁妆出门后一定要朝东南方向走,半路上嫁妆不能转手又不能停,而且明显很轻的物件也要装出很重的样子;明明不远就到的,却偏偏兜远路走,俗称“兜青龙”,其实是炫耀炫耀,故意“摆架子”。(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 万建中)
广东土豪嫁女送17套房,4箱百万现金,你对这样的婚礼有何看法?
10月21号,广州一场超豪华的婚礼,瞬间刷爆朋友圈。从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出来,丈母娘给出的嫁妆总共有4大箱现金。保守估计每一箱至少都有100万以上,除了现金之外还有17套广州的房产,注意“广州”这个两个字要圈出来。目前广州的房价平均是3万一平,一套按300万计算,那这17套就是5100万,重点是丈母娘直言这些房产上一部分是女儿的名字,另一部分是写女婿的名字。而且在房产证和现金的周边,还有两大桌,金首饰这些金首饰保守估计就有几百万的样子。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一本存折。大家看看前面这些东西的价值就知道,这本存折里面的钱绝对不会少。按照这些东西七七八八加起来,我估计嫁妆最起码就有一个亿,这可是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从嫁妆我们就能看出来,女方的家庭条件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好,为此很多网友都担心,这样一来日后男方在婚姻生活中会没有地位,没有尊严之类的。
但我并不是这么觉得,首先很多有钱人嫁女的话,他们会看对方的家庭条件,如果实在是相差太多的话,他们是不会同意的。相对于我们普通家庭,他们可能更看重门当户对。也就是说如果那个男的家庭条件不行,女孩子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这场婚姻的。而且女孩子父母之所以要给那么多的嫁妆,可能是因为男方也比较有钱。如果是嫁给我们普通人的话,给个100万嫁妆就已经觉得特别多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新郎绝对一定不简单,除此之外女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看不起新郎,如果真看不起新郎那肯定就不会给这么多的嫁妆了。如果真的看不起,可能就私下给女儿多一点钱,甚至结婚都不给新郎好脸色。但从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出来,丈母娘对女婿的态度还是非常好的。仿佛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不过老丈人的表情有些严肃,可能是不舍得女儿嫁出去吧。
当然也有可能是,新郎的家庭条件真的远不如新娘,新娘的父母希望自己女儿嫁过去以后能过得好一些,所以才给这么多的嫁妆。而且这个嫁妆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房产,以广州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这些房产日后肯定还会增值的。而且这些房子光租出去,小两口每个月就能收几万块钱的租金,也就是说丈母娘给的嫁妆能够保证小两口日后衣食无忧。
当然日后能不能幸福,还是取决于两个人的感情,如果两个人不会为对方着想,那这段感情同样是不长远的。不过我还是祝福两位新人,希望他们日后的生活会幸福美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