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礼仪,文化,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奥地利位于中欧南部,是一个山地国家。北部与德国接壤,西面是瑞士和列支敦士
登,南部与意大利相邻,东部的邻国有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
奥地利确实如她的国歌中所赞颂的那样,群山环绕、绿水流连、土地丰腴、教堂林
立。无论是众多的湖泊,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巍巍群山、葱郁的河谷、历史名城,游客都
能够从大到五星酒店、小到舒适温馨的农舍找到他们旅游度假的休闲与舒适。
文化与历史的结合为您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大餐,在雄伟壮丽的大教堂和古城堡
中,在尽览历史遗迹的博物馆中,在世界闻名的音乐节中,在地区性的民俗活动中,都有
您不容错过的震撼体验。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和
马勒都曾在这里谱写下了辉煌的乐章,是奥地利热情的民众和美丽的风景给了这些音乐家
灵感和激情。这里的音乐传统是激动人心的,而奥地利也为其久负盛名的乐团、歌剧和音
乐会大厅而深感自豪。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
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
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
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
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
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
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奥地利学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
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上大学。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区最古老的
大学。
在奥地利到主人家作客或应邀赴宴,可着深色装,也可着浅色装;较正式的重要场合
(例如有较重要的人物参加)应着深色装,以示庄重,参加婚礼或生日庆祝活动可着浅色
装;听音乐会、看歌剧须着深色装。奥地利的餐馆以"鸽子"作为餐馆的星级标志。"鸽
子"越多,餐馆越高级,最高为四星级。宴请可分为工作宴请和私人宴请两种。如系工作
宴请礼物可免;私人宴请则需带礼品。
奥地利人虽然开朗热情,但商人还是比较正式、严肃.出国人员赴奥接洽商务时宜穿
西装
与奥地利人通信,务必正确无误的冠上他的头衔--如果他的名片上有好几个头衔,务必
弄清楚,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另外还可加上[博士、教授、工程师......]等学术头衔.
拜会公私单位均必须先订约会,参加商业会谈,必须准时,.如应邀午餐,不宜抢着付帐,
但最好能找机会回请一餐午饭.若应邀晚餐及餐后听歌剧、看戏......则无须要回请.
咖啡馆是奥地利人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部分,维也纳市区到处都是咖啡馆,香浓的
咖啡--那些最好的、口味最酷的咖啡等着您去享用。奥地利人主要以肉食为主,著名的
有维也纳香肠、炸鸡排等。
奥地利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奥地利人头脑灵,酷爱音乐有水平;
性格朴实又忠厚,待人礼貌讲文明;
尊敬国花“火绒草”,爱它美丽展姿容;
“家燕”视为吉祥鸟,人们与其有感情;
信奉罗马天主教,“十三”、“周五”怕相逢。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奥地利人极为重视礼貌,即使是和陌生人相遇,他们也惯于打个礼节性的招呼。他们
喜欢艺术、酷爱音乐、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他们同朋友聚会时,地点总乐于选
择在出售当年新酿酒的小酒馆里。他们喜欢火绒草。人们既爱它那美丽的姿容,又为它那
绚丽色彩而感到骄傲,因此人们把它奉为国花。他们特别喜欢家燕。认为她会给人们带来
活力和吉祥,燕子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造福人民的使者,故人们又都敬其为国鸟。
奥地利人钟爱绿色。认为绿色象征着美好和吉祥。他们新年早晨最愿碰见烟囱清洁
工。认为遇险见他们是吉利的好事。他们喜欢别人知道自己民族的特征和谈论自己的成
就。
礼节礼仪
奥地利人在官方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女人与男宾相见时,也惯
施屈膝礼,同时还礼貌地将右手伸向对方,以使对方回敬吻手礼。
一般礼仪
奥地利人喜欢他们自己的特性和成就得到承认。切勿把奥地利人叫作德国人。他们
虽然讲同一种语言,但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各自有其独特的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里与德国不一样,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即使是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打招呼,
也总是合乎礼貌的。
约会与准时
商务上的会面要预先约定,并应力求做到准时赴约。
款待与馈赠
初次应邀到人家家里去吃饭或作非商业性的拜访时,可以送些鲜花或巧克力之类的
小礼貌。忌送红玫瑰(表示爱恋之情)、红康乃馨(五朔节1专用)或成双数的花朵(这
被认为是坏运气)。
交谈
不要谈论金钱、宗教呀政治等话题,除非对方特别问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喜丧礼仪
奥地利一年中法定工休日96天,加上国庆,新年,各种风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等,将
近有一半时间在度假和欢度节日。最著名的有国庆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是一个
天主教国家,人们结婚都要到教堂举行婚礼。新郎新娘身穿传统的漂亮典雅的结婚礼服回
答牧师问题。回家还要宴请宾客。
主要禁忌
与奥地利人交谈,可谈历史,但不要谈战争;可谈文化,但不要谈荒唐淫秽的东西,
大多数人忌讳13和星期五,所有言行都竭力回避它们。 奥地利人喜欢绿色,一般不喜欢
黑色。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多瑙河两岸,常会见到全裸或半裸身体游泳和晒太阳的人。参
加者认为,让身体直接接触阳光和空气有利于健康,还能表现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以前,这些裸体运动大多在夏季进行。如今,奥地利人在冬季也要享受这种乐趣,
而地点,就是他们所钟爱的滑雪场。
洼地滑雪场难得一见
在达赫斯泰恩山脉著名的滑雪胜地克利本斯泰恩的欧伯特劳恩建成裸体滑雪场。这
是奥地利首个裸体滑雪场,创办者巧妙地将欧洲传统的裸体文化和时尚的滑雪运动结合起
来。
克利本斯泰恩风景优美,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和起伏有致的雪峰仿佛是一幅画,
附近还有一处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两个历史悠久的疗养地,常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
者和众多滑雪爱好者。裸体滑雪场建在这么一个热闹的地方,似乎有不安全之嫌。其实这
种担心多余了。裸体滑雪场虽全长约4公里,能进行长距离滑雪,但整个雪场处在一块较
隐蔽的洼地,从外面望去,一眼很难发现,这就躲开了那些好奇的窥探者。
裸体滑雪不会冷
在寒冬里裸体滑雪真的不冷吗?对此,裸体滑雪场早就考虑好了。在气候非常寒冷的
一二月份,他们并不对外开放。实际开放是3月中旬到4月末。因为这几个星期中,当地日
照比较充分,滑雪场内的温度能保证人们裸体滑雪时不会因着凉而感冒发烧。同时,室外
温度又不会高到使积雪融化,影响滑雪效果。滑雪场的教练表示,其实,滑雪过程中产生
的热量足以抵御寒冷。真正需要担心的反倒是阳光。
当地三四月份的阳光已强烈到足以伤害皮肤健康,滑雪场又无法防止阳光的直接照
射。所以,他们要求裸体滑雪者一定要涂抹防晒霜以保护皮肤。
穿衣者严禁入内
既然是裸体滑雪,就有不同于普通滑雪场的规矩---任何穿衣服的人都不能进入雪场
就连只穿比基尼的人也只能望雪兴叹。入场前,滑雪者们会被领进一处专门的更衣场所,
在里面把衣服通通脱掉。敢去裸体滑雪,当然不在乎脱光衣服,偶有个别人临阵犹豫,左
顾右盼,会被疑为偷窥,自然不受欢迎。当然,虽然规定不能穿衣服,但鞋还是可以穿
的,如果需要,戴手套和帽子也没问题。
难得一见的裸体滑雪比赛
奥地利举行第一届裸体滑雪比赛。来自6个国家的84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其中也
有来自英国的选手。他们都将自己平时穿的滑雪装改换成了比基尼内裤。大赛分两男子女
子两类,最终的胜利者将赢得280英镑。
比赛的组织者说他们非常高兴有这么多参赛者不畏零下2度的寒冷天气,参加这次裸
体滑雪比赛。赛前选手们各自喝下一杯松子酒。裁判要求滑雪者表演两个跳跃的动作和一
个脚尖旋转动作。组织者恩司说:“大部分滑雪者只穿了丁字裤、比基尼、泳装或是内衣
裤。其中还有五名女士什么都没有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习俗。
最佳答案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
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自己选吧!
2;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诸子百家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国戏剧
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梨园戏、歌仔戏等。
中国建筑
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汉字汉语
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打油诗等……
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宗教哲学
儒、道、佛、周易、阴阳、五行、干支、罗盘、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民间工艺
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少林、武当
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
中国传统文化
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聘礼、洞房)、丧葬(孝服、纸钱、头七)、祭祀(天地祖先);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
衣冠服饰
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
汉民族服
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
四大雅戏
花鸟鱼虫
动物植物
龙、凤、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桂花,杜鹃花,水仙花和茶花。
龙生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螭吻、饕餮、椒图、蚣蝮、貔貅。
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金银器、瓷器、红木家俱、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十八般兵器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
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鱼翅、熊掌、海参、鲍鱼……
传说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天仙配、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
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道教音乐、佛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戏曲”
戏曲“四大声腔”
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
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
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
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文化、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和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义乌的民俗有哪些啊,越详细越好^-^。
【民间艺术】 造型艺术:义乌农民画(磨漆画)、百子灯、民间剪纸 表演艺术:迎龙灯、叠罗汉、义乌高跷、义乌道情、锣鼓班(义乌腔) 生产加工艺术:木车牛力绞糖(义乌青加工技艺)、红曲酒加工技艺 【婺剧曲艺】 婺剧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波阳、景德镇等地,婺剧有六种声腔: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今称。义乌市婺剧团成立于1955年,前身为徐乐舞台,是我市唯一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表演团体,在职人员5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14人。每年演出在200场左右,并配合市委、市府中心工作编排节目宣传演出和市里重大活动演出。获得省文化厅送戏下乡先进单位,两次受到市府集体记功表彰,多次被金华市委宣传部、义乌市委宣传部评为宣传先进单位。为宣传义乌精神创作的剧目有《英雄泪》、《硬头颈》、《朱一贴传奇》、《鸡毛换糖》、《义乌兵》,其中《义乌兵》、《鸡毛换糖》在参加省调演中获得优秀演出、优秀剧目等几十个大奖、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常演剧目有:《相国志》、《吕布与貂婵》、《双枪陆文龙》、《战雁州》、《双凤冤》、《红丝错》、《画眉》、《安乐王》等20台大戏,《八仙过海》、《临江会》、《劝妻》、《柜中缘》等20台小戏。其中《义乌兵》、《临江会》、《九件衣》、《拷打提牢》、《斩吕布》《八仙过海》等20本大小戏被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录制播出。 【义乌道情】 2003年初夏时节,全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作出决定,授予义乌“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此前,全国还只有河南平顶山市、广东顺德市获得过“中国曲艺之乡”这一殊荣。义乌道情发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与绍兴莲花落、温州瑞安鼓子词、杭州评弹都是为我省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义乌道情与众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曲调,常常由演艺者自行根据嗓音特点和说唱曲调随意发挥,以好听入耳为目标,因此,义乌道情在很长时间内流派纷呈,在曲艺界独树一帜。 在解放初期,义乌操“道情”之艺的民间说唱人员多达200余人。20世纪50年代,义乌道情在全国已很有名气。义乌盲艺人叶英美先后多次上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群英大会表演,把义乌曲艺唱进了人民大会堂,唱进了中南海,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歌唱总路线》、《虞小玉》等还由中唱公司灌制成唱片。 改革开放后,义乌曲苑百花齐放,形成了以道情、花鼓、方言说唱、小锣书、双簧、相声、故事多个曲种并存的格局。以叶英盛为代表的道情艺人又把这一古老艺术发扬光大。从12岁起,这位现任金华市曲协副主席、浙江省曲协理事的民间艺人就凭着一把渔鼓、两片竹拍,常年在田间地头、农村集市、偏远山村、酒肆茶馆为群众演唱。1996年,他应文化部、民盟中央之邀到北京政协礼堂歌唱道情《怀念吴晗》,吴晗的胞妹吴浦月听得放声大哭。叶英盛和由卖“梨膏糖”出身的老艺人贾好笑被省曲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叶英盛还成为省文化厅首批命名的“民间艺术家”。 在民间文化工作者的精心浇灌和培育下,道情这种古老的单人说唱艺术焕发了勃勃生机,道情艺人们改革了说唱叙事性强但表现形式单调、音乐性差的旧形式,着重加强了道情的表演力和音乐性,在表演上试用男女对唱,音乐上引进了传统婺剧音乐,配以小乐队,运用方言和义乌普通话两种语言演唱,使道情突破了地方局限,内容上除了优秀传统保留节目外,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一个时期里,歌颂祖国现代化建设新成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新时期的幸福生活,成为义乌曲艺人创作的主题。《祖国名山》、《滚元宝》、《八仙拜年》、《十杯香茶》等十多个曲子被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灌制成音像带。《祖国名山》还参加了1996年中日传统文化艺术节演出。 火热的生活成为义乌道情创作不竭的源泉。一时间,义乌曲艺在群众中红了起来,出现了“凡有空地广场,就有道情说唱”的景象。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罗扬以“莫道山花香不烈、却能傲雪斗严霜”的诗句,赞颂了这枝从商品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曲艺“山花” 【义乌方言】 本县方言是浙江南区吴语婺州片中的一个小分支。全县均讲吴语。但由于本县位于浙江中部,交通方便,与外地交往频繁。因此义乌话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也较明显。故县人常有“义乌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说法,说明义乌话的复杂性。如“鸡蛋”一词,稠城一带叫[t],而陇头朱、上滕、苦竹塘、萧皇塘、葛仙等地叫[t曲9d],显然受金华话的影响。又如“糖梗”一词,稠城一带叫ugl,而华溪、何宅,下湾等地则叫[dokus],是受东阳话的影响。又如“板”一询,稠城一带叫[ma],而东塘、大陈、后深塘等地则叫[pa],是受诸暨话的影响。据调查,靠近诸暨的红峰、燕窝人讲的就是诸暨话,而胡山、大陈、凰升塘人,他们既会讲义乌话也会讲诸暨话。与浦江交界的仙坪、鲤鱼山、大方人,义乌话、浦江话并用。总之,本县与邻近县的交界处都有这种情况。 从义乌话的内部差异看也足见其复杂性。如“我们”这个词大多数地方叫[:21a1,而下湾一带叫l60 21a1,前川等地叫[dzinla],佛堂、下水碓一片则叫[dgioqltual或[dpl091a],上滕、苦竹塘等一带叫[dzisnaql。又如“党”这个词,稠城一大片叫[n91,陶店、下湾等地叫[n。],华溪等地[n01、rt。1并用,前川、下水碓一带叫[n01,东塘等地叫[tanl,陇头朱、上滕、苦竹塘、何里乡等地叫[na9i。又如“姜、乡、羊、秧”等字,绝大多数地方都读[t9jo。、i。],而湖门乡一片则读[t少91ci9、ji叼、i9i。总之义乌话的内部差异较大。 义乌话虽然比较复杂,但也有它比较共同的特点: (一)古帮母字念[m]。(部分字) 如:班[cma]板[cma]扮[ma]本[‘m。n]帮[cmmy3冰[cm,ni兵[cmonl丙[‘mani柄[ms。]等; (二)古端母字念[ni或。(部分字) 如:耽[cn。1胆[‘n01单丹[cno]墩[cn。n1?[n。党[‘n刃]’灯[cn:n]打[‘nc]钉[cn,n1顶[‘n9n]订[n;n1东[cnod]懂[、oql冻[noq。]栋[noq。]点[‘i;s]店[1ps:1典[。由s]等。 (三)古宕摄、江摄中的唐、阳、江三韵中的一部分字今读[91。 如:当[cn9i党[‘n汤[ct‘91唐[5d]荡[d9’]浪[1]赃[ctsi苍[tts‘91.桑[csg.i岗[ck9i糠[ck‘q1炕[k‘8’1杭[]光[9i旷[k‘q。1荒[ch91王[![c93方[cfg]房[ey叼]胖[p‘棒;bg]等。 (四)有丰富的n化韵, n化韵就是儿化韵。因为义乌话里“儿”读[n],所以叫n化韵。在义乌话里共有54个韵母,其中45个韵母有儿化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可以得出11个儿化韵。如: a:n 小套鞋儿n1 麻将牌儿ba:n1生姜茶儿dzua:n1小皮籍儿[suda:n] ozn 红枣儿[tso:n1 小鹅儿[suo:n1饭桶儿[do:n1小台桌儿[tso:n1花生肉儿t由o:n1玉儿[9jo:ni o:n 树丫儿l3:n]被单儿[no:n]小娘儿[qio:n小羊儿[。inl c:n 树挣儿[tss:n1 小蛇儿[zi5:n1打横儿t6us:n1鞋刷儿 [9y8:n1 e:n 酒杯儿[pe:n1小花面儿[mie:n1一块儿tk‘ue:n1小船儿 lqy小饼儿 菜园儿 小花猫儿 纸鹞儿 盘儿桥儿 96小狗儿[k9:n1 小牛儿i本3znl 钩儿[k。:n1 球儿id3i9:n1 小石子儿 萝卜丝儿 小鸡儿 小老鼠儿 小茶几儿 肚脐 小老虎儿 表姑儿 小路儿 小肚儿 小毛雨儿 小乌龟儿 三点水儿 芋儿 (五)古咸、山两摄三、四等不同韵 这类字在许方言里都是同韵的,而义乌话仍保留了三、四等不同韵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研究古汉语的发展是有力的佐证。 如:粘-鲇-鱼 劫挟-菜-连-莲 迁-千仙-先 (六)入声分文白两调。文读带喉塞尾念短调,白读丢喉塞尾念长调。 如:阴入(文)急笔八尺铁塔色格客等念5短调。 阴入(白)急笔八尺铁塔色格客等念33长调。 阳入(文)白特麦食六物宅及叶等念12短调。 阳入(白)白特麦食六物宅及叶等念311长调。 (七)吃叫食 如:食饭(吃饭)食酒、食茶、食烟、食素、食肉、食菜等。 【义乌武术】 义乌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究其历史,古代,三国时期有骆统,他厉威武,保边疆,屡败魏兵,吴王孙权封他为左将军。唐朝有骆宾王,“一檄传天下”,宋朝有抗金名将宗泽,明朝有抗倭将士陈大成、王如龙、朱文达等人,还有皇皇拳教师金台都是赫赫有名的义乌武术家、名人。因军功被授予元帅、将军、总兵、副总兵、参将、千总把总、千户等武职的义乌人就有228人。现代,有吴山民的保镖吴琅坤,他以辟斧滚刀闻名全国。有武术名家王伯雄,他在上海武术馆深造,当过杨登浦的秘书。有讲究武德的黄昌禄,有提倡“十教”、“十不教”武规的看山老人朱德德,还有“小年练武,长大将军”的沈滨义。在民间流传着“兰溪埠头,箫山哺头,义乌拳头”闻名避尔。义乌民间武术绚姿多彩,内容丰富,武术介的十八般武艺般般皆有。还有举石墩,舞龙,舞狮,走马,十字莲花,高跷,斗牛,罗汉班,散撤等等。遍布城乡,各有特色。东乡廿三里一带拳术刚劲有力;西乡吴店,义亭一带讲求实用;北乡苏溪,新厅一带刚柔兼顾;南乡佛堂一带架子好看。每逢节假日,一支支罗汉班、武术队活跃在农村每个角落。义乌武术有其广泛、浓厚的群众基础,营造出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义乌武术界很讲义气,主持正义,坚持公道,讲求武德,以理服人,塑造了义乌人崇尚武术的美德。 义乌市党委、政府对武术活动历来很重视,体育行政部门把武术活动作为群众体育运动的拳头项目来抓。1984年11月就成立了义乌县武术协会,至今已换届七次,每届的名誉会长都由市府领导担任。各部门、各乡村都有武术骨干参加协会活动。因此,义乌的武术协会是全市组织最健全,队伍最庞大,社会参与者最多,工作最突出,活动最频繁的一个群众组织,历年参加地区,省武术比赛,都获得一、二名的好成绩,义乌武术(拳击)队,曾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都获得好成绩。2003年1月,义乌武术队赴香港参加国际武术比赛,获得4金2铜的好成绩。义乌武术协会曾多次被县、地、省各级体育部门评为先进单位。1986年,县文教局局长吴东明赴北京出全国体育先进工作会议。1987年县委副书记洪承芳赴北京参加全国体育先进县会议。1988年副市长经维勤赴北京参加体育先进县表奖大会。2002年12月,副市长骆亘、市体育局局长金来星,赴四川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授牌大会,义乌市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的一员。 义乌市武术协会,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设佛堂武术分会,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拳击协会、摔跤协会、健身气功协会、木兰拳协会等等。充分发挥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一大批武术骨干的带动下,团结社会上各不同领域的武术爱好者,热心者,宣传推广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训练培养了一大批武术运动骨干,因此义乌武术群众活动得到广泛开展,现在已成为市民最喜爱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市民晨练、晚练已形成商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