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迷信的区别究竟在哪?怎样辩证的对待呢?
科学和迷信可以说是一个对立面,因为在没有科学的年代,很多人都是迷信的,两者的差别就是在于思维上是否追求唯物主义,是否愿意去思考事物的真伪,面对迷信和科学,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科学和迷信在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已经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感情色彩,科学就是正义的,而迷信就是错误的。我认为这确实是区别二者的一个本质,但是更多的能够区别科学和迷信的还是唯物主义。在人们普遍迷信的年代,大家都相信牛鬼蛇神,相信万物有灵,这时候大家都觉得我们是被上帝或者神仙创造的,所以这时候大家都是信奉唯心主义的。然而如今的科学会告诉你,我们都是由进化论而来的,我们的祖先是猿人,我们并不是上帝赋予的生命,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说区别科学和迷信,首要的就是唯物和唯心的差异。而一个人如果常年活在迷信的环境中,就会随波逐流的相信大家的言论,但是科学的世界就是鼓励思考,打破常规,即使是曾经认定的科学标准,也有可能在下一秒被打破,这就是科学。所以我认为科学和迷信还有一种差别就是对于思考能力的差异,迷信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从,然而科学就是通过思考进行不断改变。而当我们面对科学和迷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相信科学,杜绝不必要的迷信。科学才是能够让人类发展下去的动力和源泉,而轻微的迷信可以被视作是延续祖宗的传统,是对民俗文化的发扬,只要不是过度迷信,都可以理解。无论是迷信和科学,掌握一个度才是最关键的,只有这样才是最利于人们的发展的。
迷信和科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简单的等说宗教和迷信不是同一级的。 宗教高级方面是哲学,低级方面是迷信,是分别针对不同人群的。科学则是严谨的逻辑,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有三个区别: 一 态度的不同 迷信是狂妄的,它企图测透事物并控制其进程。 宗教是谦卑的,它旨在接受世界并敬畏其根基。 二 目地不同 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力”服务于人的利益,使“圣洁者”世俗化。 宗教是道义的,它要人的利益符合“神益”使“世俗者”圣洁化。 三 关切不同 迷信关切的是世间的事物和自我安乐,是非终极者。 宗教关切的是世界之根和万有根源,是超乎此生此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根基,是终级者。 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活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的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其区别在于: 第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而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水等活动,群众去看相只是为了预卜前途命运,并不是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迷信职业者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骗人钱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第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 第三、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管理,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宗教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都受到保护。国家宗教政策鼓励宗教发扬各自的优良传统和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更是藏污纳垢、残害群众,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 国家在对待宗教信仰和迷信有明确的政策界限。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各种不属于宗教范围的、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迷信活动。对于一切以看相、算命、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员,应当教育、规劝和帮助他们劳动谋生、自食其力,不要从事这类利用迷信骗人的活动,如不遵守,也应当依法取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下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那些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违法犯罪的人,要坚决依法打击。对印刷、传播看相算命、抽签卜卦一类书籍、印刷品的,要严肃查处。 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不能靠列举事实,二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即从二者最根本的东西入手,进行理论分析,其他看似矛盾的现象,才好以此为据得到解释。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目的以及它所面对的对象,所用的手段。 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以认识自然界为目的;广义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即包括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人类活动。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止于认识,而是还要用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的认识为自己谋取福利,因此科学也必须变成技术、工程,人类才算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宗教的目的也是要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为人类谋取幸福。人类创造了宗教,决不是要危害自己。宗教首先和主要的要求,是实行,是做。就实行和做这一内容来说,它相当于认识之后的人类实践活动诸阶段。但是为了做,特别为了让信徒自觉地、心悦诚服地去做,宗教就必须对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理由作出说明,说明,就必须有所认识。因此,宗教也必须解决自己的认识问题。 原始的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混然一体,宗教和科学等文化现象也没有区分。神灵观念的产生,主要还是认识中的错误,因此也可以说是科学中的错误。当人类还无力揭破、或无力彻底揭破神灵观念错误的时候,神灵观念就因社会因素而不断得到加强,从而发展成各种各样的宗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从科学中、更准确地说,是从科学的错误中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 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人类自身的实际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人类的需要存在,科学就要发展;任何力量都消灭不了人类的需要,也就阻止不了科学的发展。国家权力和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宗教,都只能适应这种需要,并且以适应的好坏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人类的各种需要中,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因而是影响科学、首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因。科学发展的程度,一面决定于前代的知识积累,一面决定于社会物质需要的强弱。从古至今,科学的加速度发展,根本原因是人类物质需要的加速度增长。 国家权力和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基于自己的需求,也对科学的发展施加着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是他们只能影响科学的发展方向,使某一部分发展而使另一部分不发展,使一部分发展得快些而使另一部分发展得慢些,却不能根本影响科学发展的速度,更不能根本阻止科学的发展。在科学发展速度这个问题上,夸大文化因素、包括宗教因素的作用是不合事实的。 宗教是人类最早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是社会最高的、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任何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会,也都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给科学留下一块能够自由发展的领地。领地的大小、位置,依具体情况而异。但都要留下这块领地,则没有例外。宗教自然也是如此。这不是宗教对科学的特殊加恩,而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迫使宗教作出的适应行为。 任何宗教,其目的都不是发展科学,不论是原始宗教还是人为宗教。原始宗教面对的主要是自然界,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它所用的方法,是“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马克思语),或者说,是借助神灵去征服自然力。巫术、祈祷,是它的一般手段。它不去促进科学的发展,也不会去促进科学的发展。而由于它把人类的精力引向巫术和祀神,也就把人类精力的一大部分引离了科学。从这一方面说,批评原始宗教阻碍科学的发展,原始宗教不应当感到冤枉。而且由于原始宗教是从科学的错误中产生的,并把科学中的错误作为教条,当科学继续发展、克服自己错误的时候,必然与原始宗教的教条发生冲突。 人为宗教面对的主要是人类社会,它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与人的矛盾。从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的转变,不是宗教自身要转变,而是社会需要自身在转变。人类的发展,使他们自己在面对自然界、要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解决人与人的矛盾,人为宗教也就应运而生了。 人为宗教解决人与人矛盾的方法,也是要依赖或借助神灵的力量。不论各民族、各时代人们对神灵的观念有多么不同,但人为宗教的神灵、至少是至上神,作为至善、至美、全知、全能的存在,则没有区别。人为宗教要解决的是社会的问题,而且又要依赖或借助神灵,它也不会去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且和原始宗教一样,把人类的精力引离自然科学、因而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必然的。 但是同样正确的事实是,在宗教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情况下,科学也没有中止自己的发展。而我们今天的科学和技术,或者说高科技,正是前代科学的继续。在原始宗教时代,原始的人们也不是事事求神,至少是不能完全依赖神灵。他们也知道,要取得衣食,不能仅仅向神灵祈求,必须自己作出切实的努力。因而,原始的人类,不仅创造了原始宗教,也创造了原始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的技术,发展了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这类认识,不论今天看来多么幼稚、粗糙甚至充满错误,但这种认识以及由这种认识所得到的知识,属于科学的方面,而不属于宗教的方面,也是确凿无疑的。
科学和迷信的分界点是哪里?
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一些人在经济收
入、身心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遇到困难,强烈需要安全感、寻求精神慰藉、期
盼掌握前途命运。由于受限理性的作用,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找
不到社会已经提供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而且,科学总是面对未知领域。
这样,客观上就为迷信留下了产生和传播的空间。新迷信紧紧扣住人们的需求,
按照生老病死——生命归宿——社会演进——宇宙景观这样的顺序,错用科学的
术语,编造出无根据的信仰,杜撰出相应的歪理邪说,辅之以荒唐的法术,从肌
体到精神控制信徒。自塑的新“神”们无一不妄称他们能够补充、代替、甚至超
越科学。但是,科学就是科学,迷信就是迷信,什么样的“神”也模糊不了二者
之间的界线。现代科学与新迷信之间至少有以下区别。
1.科学的主体是知识系统,迷信的主体是信仰系统。科学与迷信之中都有
一些不能直接用经验检验的信念。这种信念在迷信中表现为无根据的信仰,在科
学中表现为范型中的形而上学预设。迷信中的信仰是可以言说的、必须言说的、
而且同一个迷信体系中相应的其他命题都是为之服务的;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
则是难以言说的、在知识体系中不必言说的、是服务于同一个科学范型中相应的
形而下命题的。对于同一个论域,可以有互相矛盾的不同迷信体系,其中的信仰
也是相互矛盾的;科学范型一旦确立之后,与之竞争的其他形而上学预设也就随
之失去市场了。迷信中的骗人法术和歪理邪说都是用信仰控制信众的工具。科学
论文只论证具体的科学结论,形而上学预设只存在于字里行间。现代科学论文决
不会论证信仰。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是得出科学知识的启发性构件,迷信中的
信仰是控制人的工具。
2.科学理论只有自洽性和相容性,迷信中的歪理常常自相矛盾、盲目排他。
自洽性是指一个理论内部各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相容性是指某个理论中的命题
与这个理论之外的相关背景理论之间的无矛盾性。科学中一旦出现了悖论,科学
家们就会在解决悖论的过程中把科学推向前进。迷信的制造者们常常歪曲、盗用
科学、宗教和文化术语,把不同领域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随意加以拼凑,以掩益
其大量、明显的逻辑矛盾。在对待背景理论的态度上,科学与迷信的这种区别尤
其明显。科学上,如果已有理论遇到挑战,必须认真检查相矛盾的命题;迷信中,
可以对任何已有的理论命题置之不理,无根据地断言已有理论失效。
3.科学命题具有可检验性,迷信中的命题则尽量逃避检验。科学中的命题
有两类,一类是特殊的命题,可以直接与经验比较;另一类是普遍性的命题,不
能直接与经验比较,但是可以导出特殊的命题(检验蕴涵)接受经验的检验。迷信
办不到这一点,它们往往借助同义反复兜圈子、模棱两可生歧义等手段逃避与经
验的比较。对于癌症,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检验办法和指标系统。一
些新迷信的制造者谎称他们所谓的“功法”可以治疗癌症,条件是练功者不得去
医院检查疗效。他们设定的类似条件,是为了掩盖其歪理邪说与已有理论的不相
容性,也是为了逃避检验。
4.科学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有可重复性,迷信命题则没有这样的性质。50
年代,韦伯曾经宣称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这一结果不能重复,所以至
今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今天的一些所谓“功法”,一会儿是这样的结果,一
会儿是那样的结果,难以重复。
5.科学强调主体间性,迷信强调个体体验。科学命题既可以意会,又可以
言传。科学上的结论,不仅其原创者可以得出,而且任何具备一定知识的人都能
够得出。观察实验结果,不仅其完成者,而且原则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重复。科
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原则上人人都能够论证。迷信宣称可以意会,不
可言传,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迷信却因人而异。
6.科学的过程和手段是公开的,迷信的过程和手段有不少是秘而不宜的。
科学命题的可检验性、可重复性、主体间性实现的重要条件是过程和手段的公开。
世界上不存在所有人都不懂的科学成果。科学事业是为了探索和理解自然之谜,
变未知为已知;迷信则是变有知为无知、变知之甚多为知之甚少。迷信要造神,
要把自然现象说成是受超自然力控制的,就得蒙骗信徒,编造的神功奇能当然不
能公开。迷信讲“显灵”,把非神秘现象变成神秘现象;科学讲批判,化不理解
现象为可理解现象。
7.科学知识只有经受了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迷信靠
“诚则信、信则灵”的信条获得群众。科学追求理论与实在的一致。现代科学的
原创性成果一般须刊登在严肃的学术刊物上,以接受共同体的批判;新迷信就是
打着科学的旗号,也要绕开正规发表途径,借助锦旗、患者来信、专家意见、与
首长合影之类的辅助手段,以及未来灾难、“来世”报应之类的恫吓,强化信徒
的“诚”,让人们失去理智的判断力。恩格斯针对著名科学家克鲁克斯等人用科
学仪器研究“降神术”的现象,指出科学上最重要的仪器是“怀疑的批判的头
脑”。
8.科学有严格的适用范围,迷信没有这样的范围。任何科学的命题、规律、
理论,都讲条件;迷信大都妄称无所不能,能够呼风唤雨。真理只要越过其适用
范围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9.科学承认自己犯错误,迷信从不承认自己犯错误;科学的力量在于它有
一套自我纠错机制,而迷信造成的恶果只有靠迷信之外的东西来弥补和纠正。科
学知识是可变的,迷信则是相对稳定的。
10.科学成果的意义一般造成创造者之外的人的事后评价;迷信创造者往往
在宣传其具体内容之前就对神奇“效果”大肆吹嘘。自我标榜完成某场“科学革
命”者,往往是在制造和宣扬迷信。科学理论靠论证取胜,论证越严密越令入信
服;迷信靠唬人称雄,牛皮吹得越大越能唬人。
总之,科学是理性的产物,迷信是放弃理性、迷而信之。不少新迷信的信徒
就是模糊了科学与迷信的界线,而上当的。
看相和迷信的区别在哪里?如何通过面相看人?
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古人非常愿意相信面相或者算命之说,那么到底看相和迷信一样吗?人们到底通过面相能不能去真正识别一个人?
个人认为看相的时候加入迷信有点误入歧途之意,毕竟那些玄幻的东西作为学过科学的人知道是不可信的,但是单纯的通过看相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或者其他方面还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有一定的依据,比如我们拿健康来举例,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从面相上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五官实际跟身体的五脏是相对应的,人的肝脏如果不好,从眼睛就能看出来,如果嘴巴周围长痘痘,实际体现出来的就是脾胃不太好,说明消化功能不行。还有一个人的心脏不好,舌头就会不灵光,出现很多症状,肾不好听力就会下降,这些都是从面相中看出来的。
再就是通过面相能看出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如果说肝脏功能好的话,人的精神比较好,但是肝脏功能差就会出现睡不着或者容易精神恍惚的症状,而且从眼睛里也能看的出,精神好的眼神都很坚定,精神不好,眼神都看起来蔫蔫的。
最后就是通过面相实际还能看出来财运,一般人们会说额头饱满,天圆地方,鼻子高,这都是福旺之相,当然这是一种从古至今的说法,到底有没有历史依据也不得而知,但是从面相看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我认为是靠谱的,还有通过面相看一个人性格也是可信的。所以就有很多人说某人看起来贼眉鼠眼,或者某人看起来敦厚老实的说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