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造型的重点在于新娘头饰,古代结婚头饰都有什么呢?
有珍珠王冠,还有比较美的各种长发簪子,还有流苏头饰,有的还会用头巾来作为结婚头饰。
《知否》中盛家四个女儿出嫁时的装扮和嫁妆有什么不同呢?
北宋年间,女孩子出嫁时穿的嫁衣的颜色与她夫君的身份地位有关。如兰嫁的是穷书生,所以她是穿红色嫁衣。而其他女孩嫁的夫君身份高贵,所以穿的是绿色嫁衣。穿绿色的衣服证明是正妻,而穿红色或者是粉色的衣服证明是偏室。《知否》可以将细节如此的放大,也能体现出这个作品的精细之处。穿衣习俗,礼制都是按照记载。
女子出嫁的时候嫁妆在当时也尤为重要,嫁妆多婆家就会高看一眼,日后也不敢欺负,如果嫁妆少,在婆家就没有地位。剧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华兰和明兰的“十里红妆”,明兰的十里红妆是二叔准备的,二叔家底丰厚很轻松就拿出来了,而盛家家底一般,华兰的十里红妆是大娘子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嫁妆,老太太又凑了一些才凑齐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如兰是高门低嫁。在宋代,青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穿的,而且明兰出嫁是头戴凤冠霞帔的。这也是四姐妹中的独一份了,主要是因为夫家冯绍峰饰演的顾二叔。为赵丽颖饰演的明兰争取的荣誉,必须是身负诰命的妇人才可以穿的。
最后是主人公明兰,小时候非常坚毅勇敢,帮大姐姐投壶赢回嫁妆,还出了不少风头,但是她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娘,被林小娘陷害难产死去,而小娘临终前对她的嘱咐是:不要出风头。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明兰的脑海里,伴随着她成长,好在老太太收留了她,把她当成宝似的疼爱,但是明兰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不敢出任何风头,和她死去的小娘一样躲在夹缝中生存。
民间婚嫁才开始正式流行红嫁衣,因为明朝的皇帝姓“朱”,那时候的“朱”代表红色,同样也象征着尊贵。这部剧的背景是北宋时期,那时候的婚嫁礼仪是红男绿女,为了遵循古制,剧中才选用了绿嫁衣。不过还有一个说法是:女性在婚礼中穿什么颜色的嫁衣,还要取决于婆家的身份与地位,剧中如兰嫁的是一个穷书生,婆家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没有高官厚禄,如兰算是降低身份下嫁到他们家,所以身着红嫁衣。而明兰所嫁的是侯府嫡出的公子,身份高贵,而且将来他会继承父亲的位置成为侯爷,所以明兰穿绿嫁衣才显得尊贵。
从古自今每个朝代的婚礼都各有特色,哪个朝代的婚礼是你最喜欢的?
目前我所知的古代婚礼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宋朝的,就是电视剧《知否知否》里面演的那种。女人出嫁的时候穿的是绿色的衣服,戴着红色的头冠。还有一种就是最传统的,新娘子穿一身红嫁衣,然后坐在八抬大轿里被抬到了新郎家。
据说婚礼制度是从伏羲时期就开始流行起来了,伏羲时期的婚礼是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鹿皮的意思。因为那时候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动物的皮毛还是很珍贵的。到后来夏商时期就开始流行迎堂礼,要把新娘子迎接到堂上。到周朝的时候,六礼已经基本成型,也奠定了之后各朝各代的完整婚礼制度。
秦朝的婚礼是讲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和请期,后来又增加了催妆、送妆、铺房等礼节,总之婚礼的程序是越来越复杂和繁琐。
电视剧《知否知否》里演的婚礼形式,完全符合宋朝人真实的婚礼流程。结婚之前先下聘,下聘一般都会捉两只活燕当聘礼,并且还会带很多彩礼,当然女方家也会给女人准备很多嫁妆带过去。
在女子结婚当天要穿一身绿色丝绸嫁衣,头戴红色凤冠,手执绢扇遮挡面部,然后由家人护送女子坐到轿子里。新娘子落轿之后,媒婆就喊话要抬轿去新郎家。
宋朝的婚礼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感觉文化气息特别浓。同时也感觉宋朝不愧是名人辈出的时代,连婚礼都跟别的朝代不同。
古人说红配绿唱大戏,但是在宋朝红配绿反倒成了最喜庆的标志。新娘子手持绢扇遮面的过程,也觉得很有艺术性。跟红盖头比起来,我更喜欢这种手持绢扇遮面的形式。既能凸显新娘子的美丽,同时也显示出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气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