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珅的府里的镇宅之宝是什么?
康熙御笔福字碑。
相传,孝庄六十大寿之前忽生重病,康熙效仿古人,沐浴戒斋,为祖母请福续寿,一气呵成一副绝世珍品。
孝庄收到这份礼物后,病情好转,大喜之下,特意命能工巧匠,将这个“福”字刻成石碑。 因“福”字右半部依循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走势写法,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而且,整个“福”字可拆解为“多子、多田、多寿、多福”,当真是洪福无边、无边之福。
福字碑的记载自此在史书上消失。 及至新中国成立,有人到恭王府视察,路过滴翠岩时,发现这里的岩石造型酷似“二龙戏珠”,周总理当即判断,“遇龙必有皇家之物”,因此请工作人员仔细查找,所以尘封两百多年的福字碑,再一次重见天日!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至于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福字碑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这里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
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字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就在史书中消失了。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石岩造型酷似“二龙戏珠”,依据“遇龙必有皇家之物”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使福字碑重见天日。
作为恭王府的“镇园之宝”,福字碑早已名扬天下。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求福,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政要也纷纷来景仰这天下第一福,其碑拓成为赠予海内外贵宾的国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第一福
和珅家被抄后,房子去哪了?
和珅的豪宅其实就是现在的恭王府,北京的王府千千万,只有和珅大人的,最好看。被完整原貌的保留下来的,也只有和珅这一座而已了。
和珅被嘉庆一丈白绫赐死之后,和珅的家底都被充缴国库了。但是由和珅亲自亲手创造的府邸,则是一点都没动。当时由嘉庆帝直接就赏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庆郡王永璘。之后就由永璘的家族世世代代的传承,一直到咸丰帝时期,被咸丰帝收回。咸丰帝赏赐给了道光帝的第六子,就这样,和珅的府邸才成了今天的恭王府。
那么,和珅的府邸是怎么保留至今的呢?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最喜欢、最想要和珅的这个府邸的,就是当时的十七皇子永璘。乾隆早在还在世的时候,就跟自己的儿子们嘱咐过,无论将来大家谁当了皇帝,都一定要想办法把和珅给除掉。没想到吧,乾隆最喜爱的宠臣,其实乾隆早就惦记上他了。
那父皇既然都已经放话了,和珅之后是必死无疑了。这个时候十七皇子永璘就站出来说,将来无论是哪位皇兄能当上皇帝,只要是愿意把和珅的这个宅子赏赐给我,我就无条件支持他。所以,这个十七皇子永璘是早就把和珅的房子给预定了。所以后来,这座府邸也就顺其自然的被赏赐给了永璘。
其实当年嘉庆抄和珅的家的时候,想把和珅的镇宅之宝的“福”字碑给弄走的。但是当时就有风水先生说,不行啊,如果这个碑被撤下来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拆掉假山石,如果假山石被撤掉了的话,那这个龙头就要掉了啊。而且这个还关乎“寿”字。如果这个“寿”字要是少了,就要从中折断,那这个龙头就直接掉了啊,这龙脉不就断了。总之这风水先生过后是说了这一六十三招,总归的意思就是这个碑不能动,动的话就要折阳寿,江山就会有危险啊。
要知道这个时候才是嘉靖四年的时候,这嘉靖帝坐龙椅屁股还没坐热呢?这话一出嘉靖帝哪里还敢拆他的碑啊,但是嘉靖帝不能拆下来他还有点生气,所以干脆就直接让人用假山石把秘云洞的洞口给封死了。真怀疑这个风水先生是不是永璘的人?
因为古代的权贵官员们都很讲究这个风水,所以和珅的这个宅子,说白了就一字,福。是一个万福之地,一个风水宝地啊,而且这个装修设计全部都是有说道,有讲究的。
为什么说这个恭王府是一个万福的风水宝地呢?因为恭王府内真的就有10000个蝙蝠。因为蝙蝠的蝠字和福字的发音相同,所以这个就成了和珅的府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了。在和珅的府邸中有“蝠池”,“蝠山”还有“蝠厅”,而这些蝠加起来不多不少,刚好就是9999个,这是个吉利的好数字啊。不得不说,古代有钱人家活的就是讲究。
那么既然是万福,只有9999个怎么行呢?最后一个福藏在哪里呢?其实这最后一个福,就是康熙的一个福字,康熙的一生中其实题字是比较少的,现目前的能追溯到的康熙的题字,其实就只有“无为”和“福”这三个字。“无为”其实就是交泰殿上悬挂的匾额,而康熙的这个“福”就刚好是恭王府内的最后一个福字啦。并且这上面还有康熙的印玺呢,这个足以说明这个福字的重要程度啦。
和珅的这个府邸规模之宏大,可以说是看过之后的人,全都为之惊叹啊!而且和珅他们家的占地面积就大约达到了6万平方米,整个宅子的府邸和花园,拥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共有三十多处,简直是气派到不能再气派了。也怪不得会有这么多人都喜欢和珅的宅子,并且还能被完好的保留至今天啊。
恭王府中,有哪些布局设置十分巧妙又风水极佳?
恭王府坐落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也是世界上世界最大的四合院。它历史悠久,可谓是见证了清朝从盛至衰的过程,所以也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评价。在恭王府中也是有许多十分巧妙又风水极佳的布局设计,主要包括花园内部的石头和水池位置寓意、贯穿长廊的小方块福字、各种府内城墙的庙宇修建位置都是大有深意的。
一、太湖石与蝠池代表福气与财运
恭王府主要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花园的正门是西洋风格,仿制的是圆明园的大法海圆门制,迎面是一块巨大的名为“独乐峰”的太湖石,从风水角度来讲,这块石头可以使福气不流失,污浊之气不进入。而和珅称之为“送子观音石”,只因当时和珅当年膝下无子,特地请回来的,结果就在第二年他有了儿子。之后绕过大石就能看到一个“凹”形的,形状像蝙蝠水池,这就是蝠池,而且它的形状又像一个金元宝,和珅将其当成聚宝盆。四周种的是榆树,果实叫榆钱,老百姓又叫它摇钱树,连起来读就是“福榆”富裕,即富富有余的意思。
二、蝠厅福字寓意福气宝地
和珅府邸的长廊上可以看到屋顶的房檐上有两排小方块是椽子,上层的彩绘是佛教的万字,下层的彩绘是蝙蝠,连起来意思就是万福万福。在恭王府的王府到处以“福”命名,“福”文化是贯穿始终的。据说王府还被称为万福园,就是因为恭王府的窗户上、门上都是蝙蝠的图案,有大大小小1万个“福”左右,但是现在经过岁月的打磨,有些已经消失不见。在风水角度,确实可以洪福齐天,官运亨通,财源广进,而后来的和珅也已经证实了。
三、龙王庙与山神庙实为天地交汇地
还有两处必说的庙宇,也在风水角度有很好的寓意。一处是龙王庙。其建筑风格十分精巧,在里面供奉着龙王座像,而且庙前有一口古水井。我们都知道龙是驭水的,而且整个花园中交织着庞大的水系,使整座恭王府蕴含着五行中水的意象。而且龙王庙位于府邸的西北方,又位于花园的西南方,根据八卦得出龙王庙是整座王府天地交汇之处。另一处是位于榆关城墙上的更小巧的山神庙。此庙宇据说是祭“四神”的,即刺猬、黄鼠狼、蛇、狐狸四种动物。传说这些动物经常出没在府园之中,历代主人都敬之如神,待之如宾,每当府中有人生病或遇不测时,他们就在庙前磕头烧香或上供品,以求四神助其病症消除和保佑平安。
和珅选宅极重风水,其宅豪华堪比皇宫,他死之后,他的宅子去了哪里?
最后成了恭亲王府。
1.是给了最崇拜和珅的人。
这个人也就是永璘,他只爱财富,非常佩服和珅一手敛财的好本领。也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深得众人的喜爱,长大之后文武啥都不行。但是他却非常懂经商,一间当铺让他在三年之内翻了数倍的资产,这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经商头脑。他也非常喜欢和珅的那座豪宅,在和珅被皇帝给收拾了之后,这座宅子也就分给了他一半。另一半因公主还在内住着就不能分给他了。也就是当时的庆郡王府。而最后会成为恭亲王府,是由于永璘的子孙被封了爵位,房子也就被内务府收回了分给了奕欣当了恭亲王府。一直到清朝灭亡。
2.和珅的豪宅建在龙脉上的。
在当时是称为水龙脉了,风水是非常好了。可以说是以水为财,也能聚财,而宅内处处有水,而水不往外流,也就说明了财只往内聚,一座典型的聚财房子。在当时是非常惹人眼红了!而且这座宅子离紫禁城也是很近,能粘染皇宫的贵气,位置是十分完美了,和珅在当时也是喜欢得紧了。而和珅也是在十公主嫁给他儿子时搬入了这个豪宅。这在当时是很轰动的局面,毕竟皇帝最喜欢的公主成了他的儿媳了,实实在在的皇亲贵亲戚了!
3.和珅这个人其实确实是有头脑了。
要说和珅这个人确实是贪了,但是他贪也是带着头脑的。皇帝确实也是挺看重他这个人了,毕竟在工作上来说,和珅应该算得上皇帝得力助手了。只是说他贪有时确实有点过头了,才引起众人对他的发难了。但为皇帝解决难事之时,他也确实是出了力了,毕竟皇帝有些为难之事都是他去费力解决了。这个人也是确实有可用之处了。也不能抹杀了他的功劳了!
当然最后他的下场还是被皇帝给收拾出局了,毕竟太张扬了,谁也不爱了,只能让他趁早出局了!
康熙所题福字碑是如何到了和珅的花园的
藏于皇宫的“福”字碑怎么跑到和珅的私宅的呢?据野史上说,是和珅从宫中偷运出的,他把福字碑镶嵌到园中秘云洞内的石壁上,而此石壁上隐藏了一个寿字,碑上的“福”字正好是那个“寿”字的一点,使这里成了“福中有寿,寿中有福”的风水宝地。
但是皇宫戒备森严,和珅将这么大的一块石碑偷运出来谈何容易?!再说,和珅第宅几易其主,岂有福字碑不被发现之理。有史书记载说乾隆将康熙的“福”字碑赐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珅命人运来了几千块太湖石,在花园的中轴线上砌成一条巨龙,他将“福”字碑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和珅从此洪福齐天,官运亨通,财源广进,一时富可敌国。嘉庆继位后,好几回想将“福”字碑迁回宫中,由于担心动了龙脉导致动摇大清江山的根基,没有付诸行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