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禁忌
冬至节气的禁忌有不宜出门、不宜婚嫁等。
冬至前后不宜出远门,这里主要说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冬至期间不能回娘家,据说冬至回娘家对公公大不利。另一方面,是说冬至前三天正处于交运期的人,一般不宜出远门。所谓的交运期指大运的变换的时间,这个时候最好处于一种最和谐、最安稳、最吉利的环境。
冬至前后三天不宜进行婚嫁活动,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根据民间的说法,结婚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结婚吉日,避开结婚的不利日子。
冬至节气气候特点
冬至有两个标志性的变化,第一是冬至日进九,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开始算起。冬至这一天是头九的第一天,九天后进入二九,再以后依次类推,直至数九天结束,九九八十一天。
第二是冬至日白昼最短,之后白昼日渐变长,所谓“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四九以后,随着白昼的增长,夜晚的缩短,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逐渐多起来。地面积累的热量也会增多,向大气散发的热量慢慢增加,所以气温开始回升。
冬至禁忌,冬至最忌讳的三件事
一、冬至这天忌讳回娘家
冬至是民间传统大节,部分农村地区有冬至这天出嫁闺女忌讳回娘家的说法,民间俗语说:冬至回娘家,彷死老公公;冬至是交九的'第一天,也有谚语说:不忌数九,跟魂走的说法。
二、冬至时节忌讳嫁娶
在农村部分地区,冬至时节是民间祭奠先祖祭拜亡亲的节日,民间认为,冬至前后忌讳嫁娶,农村俗语说:冬至嫁娶,自取其辱;说明冬至婚嫁与冬至祭奠的氛围不符。
三、冬至时节忌讳乔迁
冬至时节,是民间传统拜祭先祖亡灵的日子,民间认为,冬至这天是恶日,浊气流动旺盛,不宜乔迁;民间也有俗语说:冬至搬家,墙倒屋塌。
四、冬至这天忌讳开行纳市
冬至这天,是缅怀先人思念亡亲的日子,民间充满悲伤思念的氛围,因此,在冬至这天开行纳市是不合时宜的,农村老话说:冬至开市市不兴,冬至纳财财不旺。
五、冬至这天忌讳探望病人
老辈人的讲究说法,冬至这天忌讳探望病人;因为在民间冬至是给先人上坟祭奠的日子,如果冬至探望病人,会被认为有诅咒的寓意。
六、冬至这天忌讳串门
部分地方农村,忌讳冬至这天别人来串门,特别是守孝期间的人更不要串门,否则会引来别人家的不满,民间有俗语说:冬至路过人家门,轻抬脚步别惊人。
七、冬至祭奠忌讳晚归
民间老话说:冬至忌远行,黄昏忌不归;意思是冬至这天,早上出门不要远行,如果非要出门,以黄昏为界,太阳落山之前要归家。
八、冬至忌讳同房
冬至忌讳同房的说法从古代传袭至今,传统观念认为,冬至阳气尚微,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产生祸端,因此,冬至行房需谨慎。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过了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将真正进入冬季的主要时段,一直持续到’四九‘。虽然目前江南地区仍是雨水偏多,气温偏高,冷暖空气仍处在僵持状态,不过接下来冷空气将越来越活跃,渐渐占据上风,至于冬季的降温情况会有多强,要取决于冷空气的影响程度和强度。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冬至都有哪些禁忌
忌嫁娶、搬家、开业等喜事:这些事按理来说都是要热热闹闹、大操大办的喜事,但是冬至本身是一个祭祖的节日,略带伤感和沉重。所以在这个时候办喜事,有些不合时宜,显得不尊重祖先。忌探病:很多人想着冬至正好有空,就去探望一下生病的亲朋好友,表示一下问候关怀,奉劝有此计划的朋友打消念头。因为冬至是祭拜祖先的日子,在这个去看望仙逝之人的日子去探望病人,会让别人觉得你用心不良。忌串门:冬至时,大家都忙着为祭拜先祖做准备,可能还要烧些纸钱之类的东西。如果你此时去别人家作客,就会让主人略显尴尬,再加上还要分神来招待于你,就更让人心生厌烦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