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订婚风俗有哪些
历史长久、民风朴实的江南百姓人家,有着水乡女子的含蓄、秀柔,婚俗也是如河水轻轻流淌,注重晚上的提亲、催亲是该区域的特色。Step1取嫁妆 村民、邻里大汉,带毛竹、红布坐卡车前往女方,先用竹子将嫁妆抬至车上,头床被子先走,内放红蛋、红包。Step2中午吃面 远亲近邻一起吃鸡汤面,象征长长久久。Step3提亲 由两个小女孩手提马灯在前,媒人、姑姑等带脚炉紧随其后,前往女方,出门燃炮庆贺,到达女方燃炮提示。Step4女方招待 提亲人员在女方家吃水煮蛋。Step5催亲 男方提亲者在外多次燃炮,以示催促新娘出门。新娘吃饭、暖被窝、更衣,待天黑看不见烟囱后出门。Step6出门 新娘先告别父母,踩着放在地上的稻草(金条)走出门,父亲将一盆水泼出去,以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Step7报喜 提亲队伍及新娘和陪从即将到达男方时,要先燃炮报喜;家是同时也燃炮回应。由婶娘扶新娘进入男方家中。Step8吃团圆 新娘进房,由父母递送团圆至新人口中,以表甜密团圆。新娘及随从全部入宴,新郎母亲带新娘认识亲戚。Step9闹新房 由于新娘到门较晚,在场亲戚朋友已不多,闹新房游戏一般较少,以传统项目为主。
江苏张家港结婚民俗?
我还没结婚,从手头一本地方志上摘一段:
结婚当天宴请宾客,中饭没有什么特别习俗,新娘新郎双方都在自己家摆宴席接待。下午由媒人领着新郎,挑着装有猪腿、毛鸡、青鱼、红枣、皮蛋、糕点等物的盘担(现在往往都改成发喜糖喜烟了),在陪客等人的陪同下,到女家迎亲。女家由妻舅(新娘的兄弟)将新郎迎接进门,并向长辈行见面礼,长辈都出“见面钱”表示回礼。然后宴请新郎,并由媒人与女方议定时间起妆。然后新娘在姐妹们的陪同下随新郎到夫家。嫁妆、新娘到男家时,燃放爆竹,嫁妆先放在堂前,让人观看,后搬进新房。婚礼开始,入席宴饮,新娘向公婆及长辈见面行礼,公婆、长辈出“见面钱”表示回礼。宴后,亲朋参观新房,说笑助乐。结婚第二天,新妇偕夫回娘家谢亲,俗称“回门”,必须当天返回。满月后,回娘家探亲,可小住数日,其后,由丈夫上门迎接回家。
另外再补充几点:
婚礼赴宴者要送礼金(或者礼品),称“送人情”;
嫁妆里要有子孙桶(马桶);
女方由亲友中的两个小孩用杆秤挑一床“和合被”到男方,进门前公婆要给小孩红包;
在新房里铺好“和合被”后在里面要撒一把枣子。
不同城镇的结婚习俗有点差别,但也基本上大同小异的,呵呵。
既然你是外地的,那上门迎亲的步骤就省了,如果不想办得太简单的话,“和合被”那个步骤可以走一下,晚宴时新郎领着新娘逐桌去向长辈敬酒,晚宴后可以在室外放点烟花庆祝,最后在新房门口吊一个苹果,叫好友们来闹一下洞房,差不多就这样吧,张家港人蛮随和的,不会讲究太多的,呵呵
张家港这边嫁娶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一、婚 嫁 旧式婚配程序繁琐异常,民国时期倡导文明结婚,但民间仍然大量存在旧式婚姻。解放后,倡导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婚配手续大为简化,男女双方互相看中,到了结婚年龄去乡镇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就成合法夫妻。但民间旧式婚配遗风尚存,仅废除包办,剔除迷信活动,简化手续而己,许多习俗保留至今。其过程大致如下: 说媒 旧时,男方相中门第相当,年龄相仿之女,请媒妁撮合,媒人总是夸张男方财富、容貌、品学、勤劳俭朴,尽情说合,征得女方家长同意就可“相亲”了。今民间仍有不少男女攀亲是央人作伐的,说合者称“介绍人”,相当于媒人。即使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到需要送聘礼、订婚、结婚时,也得临时拉一个人充当“介绍人”,人称“现成媒人”。 相亲 经媒人说合,只需家长同意,就可以由媒人领着男方到女方家去相亲,主要是看女方容貌,考察人品。女方到男方家去,是由女方母亲等亲属代相亲的,除相男方长相外,主要看男家的房舍田产,打听男方的人品。今常由媒人牵线,男女双方当面考察。相亲有条规矩,如果相不中,是决不肯在对方家中用膳的。 送庚贴 庚贴即写着生辰八字的贴子。“相亲”双方满意后就可送庚贴。按照旧式程序在送庚贴前,先由男方发出“求贴”,女方无异议就发出“允贴”,男方接到“允贴” 后,立即发出“请庚贴”,女方接到“请庚贴”后,立即发出“庚贴”。为简化手续,减少媒人的往返,常由男方一次发出“求贴”和“请庚贴”,女方一次性回上 “允贴”和“庚贴”。 媒妁持女方庚贴送往男家,进男宅时要急匆匆地把它压在男家灶上的香炉下。男家取出庚贴,请人推算,推算既妥,然后择吉日行聘定亲。今这一过程已逐渐消失。 行聘 经算命的排生辰八字,男女无相克之处,即可行聘,行聘即定亲、订婚,本地区称“押日”、“吃小喜酒”。由男家择定吉日,备聘贴、聘礼送往女家,是日男女两家各自设宴款待亲友。一般为中午男方先到女方去吃中饭,下午,女的到男家去吃晚饭。双方家长和亲戚中的长辈要出礼,俗称:“叫钱”。旧时,聘礼的多寡,贫富悬殊,从2石米到20石米不等,豪门富室竞尚奢华,聘礼多达千金,故女子有“千金小姐”之称。此项聘金为女方将来置办嫁妆之需,在聘金之外还有各色饰物,或金银玉器或珠宝或布匹,以多为贵,女方常斤斤计较,双方讨价还价,媒人两头奔走,居间调停。解放后,行聘的聘金不含嫁妆费。解放初期至60年代,一般聘礼为一套衣服料,两斤毛线,一副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人民币数十元不等。70至80年代,一般工薪阶层为一辆自行车(或缝纫机)、一只金戒指、一付金耳环、一块手表、衣料、毛线,外加数百元至千元不等。90年代以来,一般工薪阶层为金项链、金戒子、金耳环和人民币万元左右。“押日”后,即属定了婚约,如将来悔约,按惯例,男方悔约,此项聘礼就自行放弃,如属女方悔约,则需将聘礼归还男方。 结婚1950年开始,贯彻执行《婚姻法》,实行自由择偶,废除封建包办、买卖婚姻,排八字、算命占卜等迷信活动渐趋消失。但传统的婚配方式仍在民间存在,仅为形式简化而已。 结婚的程式大致如下:请期,就是男方通过介绍人与女方商定完婚日子。其方式为农历七月初二,由媒人(或称介绍人)陪同男方到女家去“送节礼”。往往在受礼与不受礼之间要有几番往返折腾,一直到八月十五日为止。如果女家收下“节礼”,就算答应在本年度或春节前后定日子结婚。其时,由男方付给女方的嫁妆费就在这送节礼的过程中商定。一般工薪阶层的标准为一套新房里的家具、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影碟机等折算的价目,外加衣着费用。档次的上下视家庭境况而定。女方用这笔钱购买上述用品于婚前或结婚那天下午运抵男家。迎娶,婚日上午,新郎备香烟、白酒、喜糖、鱼、肉以及喜钱,在介绍人陪同下到女方家去迎娶。迎娶新娘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用花轿、黄包车、独轮车。解放后,改乘自行车、拖拉机或者步行。近年来,新娘出嫁坐的是面包车或轿车。新郎抵门,燃放炮竹,女家款以莲子羹、汤圆、鸡蛋,称为“三道茶”,用毕即告别回家恭候新娘“于归”——嫁到夫家。今新郎要在新娘家用罢午餐后方始返家。下午,男方来人“起嫁妆”妆奁多为家具、被褥、家用电器等。嫁妆到达男家,把新房布置一新。临近傍晚,在介绍人的再三催促下,新娘盛妆出嫁,告别父母亲人,嘤嘤哭泣,在介绍人引导和几名未婚女友的陪同下,在华灯初上时抵达夫家。男方燃放爆竹迎接,将新娘扶入中堂。合卺,即俗称拜堂成亲,是婚礼中最重要的礼节,拜堂后即为合法夫妻(而今,结婚证在举行婚礼前一段时间里早已领取了)。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今改为行鞠躬礼。拜堂毕,新郎新娘各执红绿绸带的一端,由新郎牵引,踏着地上铺设的青布袋,一步步趋向洞房,布袋依次向前铺垫,谓之“传代”。闹新房,新娘进门宴会开始,宴罢,客人们不分男女老幼拥入新房,对新人故意评头品足,说笑调侃,索讨喜糖,逗耍新娘。逗耍对象除一对新人外,还将公婆小叔扯进新房取闹。主人不以为忤,反以为荣,闹得越凶,主人越有面子,叫做“闹发禄”。闹新房不分年序尊卑,所谓“三日无老少”。此俗,乡间仍有,但已淡化。旧时,新娘结婚之夜,从上轿之后起到进洞房是绝对不能开口说话的。新婚夫妇吃罢合卺酒,即花筵夜饭后就寝。按例,新郎用秤杆挑开新娘面纱,新娘仍严守缄默,因传统说法,新娘开口不吉。此俗,今已不存,新娘进门后即在婆母引导下会见亲属长辈。会亲,女方父母、亲戚在女儿出嫁后的翌日,到婿家与女婿的父母、亲戚会见,谓之会亲。此俗原老沙人所有,今其他语音的移民后代也普遍仿效。参加会亲的女方亲戚一般达三四十人。归宁,俗称“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妇偕同丈夫备了礼品回到娘家,省问父母长辈安宁。当晚必须回到夫家。做满月,婚后匝月,岳家盛备礼物送往婿家,称作“做满月”。至此,婚嫁礼节才算结束。 旧式婚姻还有如下种种: 指腹为婚,婴儿尚在胎中,双方家长已指腹联姻。 中表联姻,这在解放前甚多,认为亲上加亲,可以加深戚谊。解放后,因中表为血缘近亲,禁止成婚. 童养媳,境内叫“养媳妇”。贫苦人家的女孩无法养活,送与他人做童养媳,也有男家贫寒,怕将来娶不起媳妇,就从小收养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作童养媳。童养媳没有社会地位,自小备受歧视和虐待,长成后被强制成婚。 抢亲,儿女幼年订婚,长成后,男家贫寒,无钱娶亲,或女方有赖婚意向,这时就会发生抢亲。还有一种抢亲是抢寡妇。汉子家贫讨不起媳妇,就去抢寡妇成亲,也有寡妇相中了人,但旧时寡妇再醮要遭非议,而甘愿被“抢”的。抢亲时,先探察女方在何处,然后准备好爆竹,组织人员潜往设伏。抢亲有规矩,必须是先由新郎去抓住女方,然后大家一拥而上强行抢走;在拉住女方的同时,连放两个爆竹,爆竹一响,邻里乡亲就不再阻拦。 拔亲,男方长辈在儿孙辈婚期前突然病故,男方不愿将婚事延期,就将婚事提前举行。把死者搁置一边,先举行喜事,婚事仪式结束后再举丧。 入赘,俗称招女婿,旧时,男方贫穷,女方富有,男方入赘女家。入赘后男方有易姓女姓者,有不易姓者,但生育子女要随女方的姓。今独生子女多,男方到女方家成婚者增多。这与旧时的入赘已有所区别。 换亲,俗称姑娘换嫂嫂。两家都因家境贫寒,无力攀媳妇,双方互将女儿给对方儿子成婚,互不出聘金,婚事简办。解放后,这种方式的婚配逐渐减少。
还有一个星期要订婚了,迫切需要知道张家港的订婚风俗!
能说下男方哪个镇的吗
张家港各个镇都不一样!!!!!!!!!!!!!!!!!!!!!!!!!!!!!!!!!!!!!!!!!!!!!!!!!!!!!!!!!!!!!!!!!!!!!!!!!
城市一族
--------------------------------------------------------------------------------
在城里结婚受场地、人员等影响,一般礼节不太多,注重的是婚礼的神圣和浪漫气氛,白纱翩翩、楚楚动人。
Step1准备 新郎更衣、理发,迎亲队伍召集,新娘化妆;
Step2迎亲 新郎+媒人+陪从,五至八辆车前往女方家。花车在前,放礼宾花以示庆贺,到女方家时要敲门、塞红包;
Step3待新郎 女方中餐简单招待新郎及随从,新娘换婚纱与家人告别出门,一床和被作嫁妆在前先行;
Step4进门 燃放礼宾花,和合被先进门,新郎父母打开铺于床上,新娘由新郎或婶娘等长辈扶进新房,两人坐床边,吃父母递送的甜点(或团圆),象征甜甜蜜蜜。
Step5外景摄像、公园小憩 下午至晚上宴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由摄像师安排去一些人少的公园景点,拍摄两人共同游玩的镜头,后期制作MTV效果。
Step6酒店举行隆重婚礼 下午五点前后,新郎新娘在大堂门口迎宾:握手、致谢、收礼。招待人员负责引导入场,男女双方亲戚、领导、同事、朋友就座齐全后,婚礼即将开始。
1. 主持司仪至欢迎词,新人在宴会场门外等候;
2. 司仪示意大家热烈掌声欢迎新人进场;进行曲响起,童男童女提婚纱尾;招待放礼花、彩喷;
3. 司仪介绍二位新人,二位新人答谢宾客,介绍恋爱史;
4. 证婚人致证婚词(一般为单位领导、长辈等),父母代表发言;
5. 双方父母出场至前排,二位新人向嘉宾、父母、各自对方鞠躬、交换信物;
6. 喝交杯酒,司仪提议宾客共同举杯祝愿他们,宴会开始;
7. 新娘更换轻便礼服或旗袍,新郎准备烟酒,新娘回座略吃东西;
8. 新人父母领陪外出敬酒,先由包厢领导、长辈再至大厅亲戚、朋友;
9. 酒宴中间,宴会方安排歌舞表演等以助气氛;
10. 宴会接近尾声,新娘更换晚礼服,与新郎在会场出口欢送嘉宾;
Step7闹新房 一般由新郎新娘朋友同事中,推举一位有经验的现场导演,大家发挥聪明点子,新人适当配合,大家玩的开心。
Step8洞房 新人将客人送走,摄像师在新房导演一些温馨画面,采用镜头蒙太奇效果以示洞房。
塘桥篇
--------------------------------------------------------------------------------
该区域百姓为事严谨认真、讲究完美,数百年沿袭下来的婚俗礼仪中规中矩,繁杂中不外乎于有条理、有章程、
Step1铺床 由叔叔、婶婶将新被子翻开铺在新床上。
Step2待媒 男方招待媒人很讲究仪式:烛台彩灯,气氛祥和。
Step3新郎沐浴更衣 由婶娘来烧水,生火用豆萁,用饭盅端送新衣服,并放个红包、放杆秤。
Step4迎亲 燃炮,新郎带队坐车前往女方。
Step5搓团圆 由新郎父母用茶壶或水壶将热水洒在米粉上,舅舅、婶婶拌粉,大家一起搓团圆。
Step6到女方吃团圆 团圆由女方长辈烧煮,新郎先要给厨房红包才开始。第一碗放灶上祭祖、第二碗给新郎,其余一起食用。
Step7吃碰风(注音) 此为地方特有风俗,也称吃蛋。新郎与新娘同辈五至六人,先喝点酒,而后吃热锅里取出的蛋(此蛋先用针在熟鸡蛋上面扎眼,烫油渗入其中,使蛋热烫无比),听到门外放炮则不能再吃。
Step8茶酒待 此为地方婚宴专职职业人员,将洒花露水的热毛巾递给新人及宾客使用,但用完须在毛巾中裹上红包,在用餐过程中也会不断进行,新郎钱放的越多,茶酒待跑得越勤。
Step9藏饭 新郎在吃完酒宴时,要盛碗饭夹些菜留下来给岳父岳母用。
Step10出门 新郎先走,小孩扛和合被出门,新娘与父母告别再走,最后是新舅舅背新娘随身包(内放新娘回门用的衣服),提子孙桶(内放蛋、万年青等)出门。
Step11进门、闹新房 新郎父母或婶娘将新娘接入新房吃甜点。由于晚上过门亲戚将走,一般此时先闹一下。
Step12待新娘、新舅舅 同样舅舅吃碰风(注音),然后新娘等陪从入席用餐、敬酒、藏饭。
Step13交钥匙 新舅舅将柜门钥匙交新娘子,并将硬币撒满新房。
沙洲篇
--------------------------------------------------------------------------------
广阔的沙洲平原,铸就了当地百姓勤劳朴实、豪放大度的劳动人民气概,民间的婚嫁礼俗也跟他们的性格与之呼应。
Step1提亲 新郎及媒人、陪从上午出发至女方提亲,一般村民会设路障或闭门,须新郎准备大量红包、香烟、糖果,方能过关。
Step2上大礼 女婿上丈母娘家得气量大,礼品要大气,有大腿、大青鱼、烟酒数盒等等。
Step3待新郎 中午女方宴请男方来宾,新郎要各处发红包,厨房、洗碗的、小孩、帮忙人……新郎桌的鱼是半成品,下放红纸,待新郎将红包放入其中,厨师才会下料烹调。
Step4姊妹桌 新娘与兄弟姊妹、闺中女友一起吃饭,以表依依不舍之情,大家说些吉祥话,祝福觅得好郎君。
Step5过门 童男童女扛被子在前(新郎要给红包),到男方时,新郎需先下车帮新娘开门,新娘跨稻草火把才能进男方家门(火把倒则男压女,火把立则女压男)。
Step6喝甜汤 族中长辈端上两碗相扣盛满的甜汤,先给新人品尝,后给围观品尝。寓意甜美,并使新人的喜气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Step7喜宴 新郎新娘及亲戚朋友入席用餐,新郎父母带新娘各桌敬酒、认识亲友。
Step8扒灰大戏 公公扒灰游戏被视为沙洲片闹新房高潮。由新郎父亲戴一破草帽,上挂“我是扒灰大王”等字样的红纸条,脸上用胭脂口红、牙膏等涂抹造型,肩扛特制大锄头,被众人推至新房与新娘坐一起,婆婆(新郎母亲)将用一竹竿或扫帚在其后追打,以示将扒灰公公驱走。
金港篇
--------------------------------------------------------------------------------
历史长久、民风朴实的江南百姓人家,有着水乡女子的含蓄、秀柔,婚俗也是如河水轻轻流淌,注重晚上的提亲、催亲是该区域的特色。
Step1取嫁妆 村民、邻里大汉,带毛竹、红布坐卡车前往女方,先用竹子将嫁妆抬至车上,头床被子先走,内放红蛋、红包。
Step2中午吃面 远亲近邻一起吃鸡汤面,象征长长久久。
Step3提亲 由两个小女孩手提马灯在前,媒人、姑姑等带脚炉紧随其后,前往女方,出门燃炮庆贺,到达女方燃炮提示。
Step4女方招待 提亲人员在女方家吃水煮蛋。
Step5催亲 男方提亲者在外多次燃炮,以示催促新娘出门。新娘吃饭、暖被窝、更衣,待天黑看不见烟囱后出门。
Step6出门 新娘先告别父母,踩着放在地上的稻草(金条)走出门,父亲将一盆水泼出去,以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Step7报喜 提亲队伍及新娘和陪从即将到达男方时,要先燃炮报喜;家是同时也燃炮回应。由婶娘扶新娘进入男方家中。
Step8吃团圆 新娘进房,由父母递送团圆至新人口中,以表甜密团圆。新娘及随从全部入宴,新郎母亲带新娘认识亲戚。
Step9闹新房 由于新娘到门较晚,在场亲戚朋友已不多,闹新房游戏一般较少,以传统项目为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