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两次梦见什么?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个生性多疑之人,比如梦中将跟随自己多年的贴身侍卫杀死,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跑时杀死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曹操得头风病时,杀死一代名医华佗。可见曹操的多疑已经到了极致。凡是威胁到自己的人杀无赦。
曹操第一次梦见三马同槽便起了杀心,当时误以为是西凉马氏三父子:马腾,马超,马岱。于是便起兵讨伐,胜利后便解除了心中疑虑。其实曹操征讨西凉是历史的趋势,也不全因为一个梦,曹操心怀壮志,一心想统一全国,而曹操想统一全国就必须先清理后院,以防西凉马腾从背后捅刀。
曹操临终前第二次梦见三马同槽,此时的他觉得三马已被自己扫除,放松了警惕,而自己也行将就木,已无心多想,便问贾诩此梦为何意,贾诩告知:“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此人一句话让司马家族逃过一劫。
其实曹操两次梦见三马同槽皆指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是何许人也,三国里最会隐藏的就是他,教出两个文武全才的儿子,门生旧部遍布朝廷,司马昭心怀帝王之至,三国演义里就经常吐露自己的心声,不是有那句话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也许曹操第一次梦见三马同槽就已经知道是司马家族,只是接一个梦扫除后院,曹操多次启用和罢免司马懿,其实早已经防备司马家,只是迫于诸葛亮屡次讨伐,唯有司马懿能克之,我想没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早就被曹操杀死。曹操病重时梦见三马同槽肯定想到了司马家族,问贾诩也是求个心理安慰,因为他知道贾诩深知他意,贾诩更是心知肚明,让曹操不留遗憾,如果不是这样,那曹操为何让曹丕提防司马懿,而曹丕临死之前又让其子曹睿提防司马懿呢?
我与狸奴不出门全诗赏析是什么?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陆游 〔宋代〕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番,以大理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番。”
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残;夜将尽时。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鉴赏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当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少年时在家庭中父亲对自己的爱国主义熏陶,和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气,青年时科举考试时因才华过人而导致被权臣除名的挫败,中年时,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的凄凉寂寞,都会带着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的烙印,一齐向心头袭来。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当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情与豪情?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没有和平,有战场、厮杀、呐喊,他也许曾梦到过李广站在冰河边长啸,也许曾梦到过卫青在最前线厮杀,可能还梦到过霍去病在敌区的纵深处驰骋,这些令匈奴丧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是他追寻的榜样。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广、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马扬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留名千古,亦无憾。
是梦,而非梦,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在梦中的体现。然而眼睁睁地看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曹操做梦时,总会梦到身边有“三马”这三马是哪个人?
曹操做梦梦到的“三马”指的是三司马。曹操对哪些姓氏中带有 "马 "字的人非常警觉。所有的马腾和马超都被曹操杀死了,除了司马懿,他是曹丕的亲信。然而,司马懿这时只是一个小官,曹丕对司马懿非常保护。曹操怀疑司马懿的可靠性,警告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人,也不是大臣,但司马懿还是活了下来。
司马懿本来是一个官员的儿子,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官员。但是,司马懿从来都是小心翼翼地待在官场上。当曹操听说京兆府马芳的儿子有足够强的能力,便动了重用的念头。然而,年轻的司马懿却一再拒绝曹操的提议。最后得到的却是曹操的好意,才出山做了官。杨修死后,司马懿成了首辅,相当于丞相,成为曹家的心腹。当时,不过,曹操有满宠、刘晔等谋士,司马懿并不显赫。直到一个机会的出现。
关羽的北伐行动震惊了世界。曹操为了避免其威胁,召集大臣们讨论此事。年轻的司马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联孙抗刘,唆使孙权背叛刘备。关羽失去了荆州,曹操挽救了危机,司马懿也出现了。
然而,善于识人的曹操其实心里并不欣赏他。他认为司马懿是个有野心的人,曾对曹丕说:"这小子迟早会毁了我的事业"。他不知道他的儿子正在和司马懿争斗。司马懿对曹丕的忠告往往很了不起。曹丕不想放弃他的老朋友,所以他多次为他辩护。曹操死后,司马懿抱着曹丕的大腿,从一个秘书升为朝廷的重要成员。曹操的哥哥们死后,司马懿终于开始做决定了。
曹丕死后,他把儿子托付给司马懿,司马懿第一次成为主管大臣。明帝死后,司马懿又成了奉命行事的大臣,与曹爽一起负责国事。不过,司马懿不是诸葛亮,能做到没有野心的职责。然后,他提拔自己的子孙做官。很快,整个曹魏朝廷都成了司马家的玩物。他死的时候已经73岁了,为整个西晋王朝奠定了基础。他的儿子司马师上台后,司马家在整个世界上只剩下两个敌人--孙吴和西蜀。这两个朝代的灭亡就交给了司马昭和他的儿子。
魏延梦到了头上长角,哪一个人解梦说是大凶之兆?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经过短暂的权力动荡后,留府长史蒋琬在典宿卫诸营的董允的帮助下,成功的接替诸葛亮,成为了蜀汉朝堂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也就是被后世称之为蜀汉四相的第二位存在。
而彼时,除了要感谢刘禅的赏识,诸葛亮的布局,可能蒋琬内心里还要惊叹感激的,是另一个人,此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师,名字叫做赵直。
这个赵直,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豫章人,主治方向不是当时士人所擅长的治国平天下,而是解梦,称之为赵公解梦,也并不为过,而且此人不仅活得岁数大,解梦也是相当的准,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奇人异士。
赵直赵大师在史书里的正式出境只有三次,每一次都和蜀汉的重臣有着相当的联系,甚至间接影响了蜀汉的国运走向,他的第一个解梦对象,便是蒋琬。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拿下益州,蒋琬被外放地方任职县令,可是蒋琬因为对职位不满意,终日一人饮酒醉,一个不注意,被巡视四方的刘备发现,不但酒杯被砸了,自己的脑袋,也差点搬家,幸亏诸葛亮的求情,才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所以,那一次蒋琬直接被罢官,罢官之后的蒋琬很是郁闷,不久,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在自家门前有一头牛出了很多血,梦醒过后,蒋琬越寻思越不得劲,于是他去问了当时已经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官方解梦大咖,也就是赵直赵大师。
而蒋琬找到了赵直后,便是将自己的梦完全告诉了他,赵直听了蒋琬的话后,对蒋琬说道:
“见血说明是非分明,牛角及鼻,有“公”字之像,将来必定位至三公,这是吉祥的征兆。”
这蒋琬一听,乐坏了,赵大师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准确的啊,顿时,赵直的话一扫阴霾之气!而在这之后不久,蒋琬便再次被授予为什邡县的县令。当然了,蒋琬也明白怎么回事儿,除却刘备不杀他,诸葛亮的力保力荐也是他蒋琬平步青云的重要因素。
总之,那个梦以及赵直的一番话,的确给予了蒋琬莫大的精神鼓励,所以这赵直,的确有着两下子。
而赵大师在蒋琬这里登场,是第一次,第二次,是给当时的广汉郡太守何袛算命解梦。
何袛,字君肃,是蜀郡人士,何袛家境贫寒,在杨洪担任蜀郡太守的时候,听闻何袛的才华,于是征召何袛担任自己的门下书佐。因为何袛比较有才能,因此也是被推举为郡吏,后来担任了督军从事。
但是何袛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有的时候不太严谨,“游戏放纵”,做事不是那么勤恳,这在诸葛亮峻法治蜀的情况下还了得?因此,当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便是想暗地里去考察一下何袛。
这一下,所有人都是替何袛感到担心,你老兄要是在这样嬉笑玩乐,丞相非处理你不可,而在此时,按照史书的记载是,何袛秘密的得到了诸葛亮要来考察他的消息,虽然没有说何袛是怎么知道消息的,但是可以想象的是,何袛深受杨洪的赏识,杨洪身为蜀郡太守,又深受诸葛亮的信任,那么,有理由相信,是杨洪告诉何袛这个消息的。
因此,当何袛得知丞相要来考察他之后,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就像大学时期为了考试不挂科提前一天一夜通宵刷题是一个意思,所以,在何袛的突击准备之下,第二天一早诸葛丞相来的时候,一夜没睡的何袛早就已经胸有成竹了。
就这样,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与人唠嗑的传统,开始了对何袛的考察,由于何袛早有准备,自己也的确有才,因此在对答的过程里丝毫不停滞,思路畅通、条理清晰、很有见解,这使得诸葛亮对何袛也是很是赞赏。
因此,何袛便是成为了郫县县令,这也算是诸葛亮对何袛的又一个考察,因为当时的郫县整体的风气偷奸耍滑到了极致,很是不好治理,但是在何袛的治理下,却也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而后,何袛便是升迁为汶山郡的太守。
而经历了这样的人生之后,何袛也是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在井里面长出了桑树,这井里面怎么会有桑树呢?于是,何袛便是把自己的这个梦告诉了赵大师,赵公解梦,再次开始,他说道:
“桑非井中之物,会当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君寿恐不过此。”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何袛就好比这株桑树,绝非池中之物,一定会平步青云的,但是桑这个字,上面是四中间一个十,下面一个八字,既然这桑树就是你何府君,那么恐怕您的寿数不会超过四十八岁啊。
何袛闻言,也是笑了出来,开口说道:
“我能活到那个岁数,也就值了。”
后来,何袛从广汉太守调到犍为郡担任太守,卒于任上,时年,四十八岁。赵直赵大师的话,再一次得到了应验。所以,赵直绝对是季汉的一位牛人,而他的另一次登场,则是与季汉的另一位大人物有关,那就是魏延。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季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当时,被任命为前部先锋的魏延,也是做了一个相当奇怪的梦,那就是他梦到自己的头上,竟然长出了角!
此时,心生狐疑的魏延,为了寻个明白,求个心安,也是找到了赵大师,予以解梦,此时,距离蒋琬那次解梦,已经过去了至少十七八年了,赵大师的功力也是愈发的炉火纯青,突破到了新的境界,可是,这一次,当他听过魏延的梦后,却是大吃一惊,思索片刻后,他对魏延如此说道:
“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此次北伐,魏延必当建立大功,曹魏之军可不战自退!魏延闻言,大喜过望,乐呵呵的走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赵大师这一次,撒谎了,因为,赵大师对他人,说出了这个梦的真正含义,是为:
“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角这个字,是上面刀下面用,魏延的头上长了个角,那就是在魏延的头上动刀子啊,这是大凶之兆啊!
果然,不久后,诸葛亮病逝,杨仪魏延相争,最终魏延被杀,杨仪被贬,成全了蒋琬,可以说,如果赵大师当时告诉魏延此梦的真正含义,也许蜀汉的局势,会出现不一样的走向。
但这样的问题,也只过是后人的假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赵直赵大师,在那个年代里的未卜先知,也足以当得起大师的称号了。
诸葛亮临终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龙椅是空的,这是什么原因
你这个问的不完整,整个梦其实是他临终前梦见了蜀汉终于北伐成功消灭曹魏,天下统一于蜀,刘禅称帝,东吴孙氏前来进贡俯首称臣,简而言之就是当年刘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梦见自己的北伐成功,蜀汉终成赢家,可以看到有一幕他眼中含泪,表达了大志已报,结果轮到自己朝拜时却发现朝堂之上空无一人,惊醒原是一场梦,回光返照之际,明白了自己终不能复汉室,含恨而去,病死五丈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