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嫁女儿的流程
客家人嫁女儿流程:
1、说亲,无论相爱的两个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在一起,都需要媒婆来当“说客”,而现在也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只是走个过场意思下就好了。
2、送定,说亲成功后,女方父母会向男方提出条件,但是这里指的并不是下聘礼,而是准备猪、鸡、鱼、酒等赠予女方,在农村这项步骤就更加繁琐了,还需要米、粉、面、豆等。之后才可以写下婚约,这些都是由双方父母来完成的,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这也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报日子送聘金,报日子指的是定好接亲日期后告知女方,男方在接亲时需要提前将聘金送到女方父母手中。
4、盘嫁妆,传统的结婚习俗中,女儿出嫁嫁妆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可以让女儿出嫁的时候更加体面。
5、接亲与送亲,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过来时,女方家里是要摆酒席迎接新郎的到来,以前是骑马,现在一般都是提前预定好婚车,接到新娘准备要回男方家的时候,女方家长要出门鸣炮欢送。
客家人传统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
客家人结婚风俗礼节2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一
说亲,无论你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还是通过自由恋爱在一起的,都是需要媒婆来当“说客”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只是走个过场意思下就好了。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二
送定,比较难理解的一项。说亲成功之后,女方的父母会提出条件,这里指的并不是下聘礼,而是要准备猪、酒、鸡、鱼等赠予女方,在农村更加繁琐,还需米、豆、粉、面若干。之后就可以写婚约了,这些都是由双方的家长来完成,男女方各执一份,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三
报日子送聘金,报日子指的是定好接亲日期后告知女方,男方在接亲前要将聘金送至女方家属,聘金的尾数通常为“9”,蕴意两位新人长长久久。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四
盘嫁妆,传统的婚礼习俗女儿出嫁嫁妆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可以让女儿出嫁的时候等体面。传统的嫁妆为衣裤、梳妆台、木箱、门帘、各种首饰等等。但现在盘嫁妆的种类变得非常多,家电也成为嫁妆中的一份子了。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五
接亲与送亲,男方到女方家接女方过来,女方家里要摆酒席迎接新郎的到来,以前是骑马去的,现在一般都是开车去了。接了新娘要回去的时候,女方家长要出门鸣炮欢送。
总结:完成以上步骤就正式开始拜堂成亲了,按传统模式来看的话,拜堂成亲也是相当多规矩的,男女拜天地还需要喝交杯酒,这是也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热闹的时刻。拜完堂新人就要逐桌跟客人敬酒。
客家人取媳妇十二盘有什么
客家人取媳妇十二盘,俗称八仙桌。客家人在喜庆、婚嫁、做生日、庆满月、款待亲朋好友,都会置办上一桌“八盘”的佳肴来宴请客人,称“筵席八盘”。
“客家八盘”其实就是最有客家特色的八道美味菜肴。和如今大多数喜事都在酒店举办不同,在过去,客家人办酒宴一般都在祠堂进行。客家人是淳朴亲邻的,无论是谁家办喜事、丧事,临近的村民都会前往帮助。通常,人们早早就把祠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小孩们在大人的带领下结伴把桌子凳子在祠堂摆好。正式的酒宴开始后,力气大的妇人先把用饭甑蒸好的饭抬上来,接着,年轻一辈便开始往桌面上摆放客家酿酒、零食、水果等物什。最后,等一切就绪,便可以上“客家八盘”了。上这“八盘”,一般的次序是,先上金针炒猪杂或者木耳炒酸菜、酸菜炒竹笋等,谓之开胃菜;接着就是香芋扣肉,客家人喜欢把猪肉切成大块方形,这道菜是在两块五花肉中间夹一块香芋片,这样做既避免了大块猪肉的油腻,又使肉片上夹杂香芋之味儿;除了这两道菜,八盘里还包括传统的香菇煮猪手、肉片炒米粉、客家丸子(一般为猪肉丸),还有被称为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的客家酿豆腐;当然,无鸡不成宴,还得上一盘白切鸡,这是自家饲养的农家鸡,也是客家人招待贵宾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最后再上一道:农家自种的青菜(一般为卷心菜、包菜,寓意团结、同心)。以上便是在客家农村喜宴中最为常见“八盘”。事实上,客家菜拥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菜肴文化,着重突出“田园之美”,除了这常见八盘,有的人家还会加上自家养的鱼、山间采摘的一些野菜等能体现农家田园风情的菜肴。
喜庆、婚嫁、做生日、庆满月等等都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既然是大喜之事,就要办得热闹,并讲究排场,既要显示主人经济上的富裕,还要体现自己的热情与大方。所以在河源筵席中的“八盘”便成了当地人这种意愿的载体。只要对饮食内涵有着深入了解的人便一定知道,任何的一种长期存在着的固定席面,不论它是流行与上层的高档席面,还是畅行于民间的普通席面,都必须有一个被那一层次的饮食群体所认同并共同采用的状况,而客家八盘就拥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从古流传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客家人无论是大小喜事,还是款待远近宾客的宴席,都以“八盘”为主角。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某些村落,还有在办丧事时,用“九盘”、“十一盘”、“十三盘”等习俗。
农村人家的“八盘”不仅是代表着客家人的饮食文化,它更是一部客家人的《百科全书》。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客家八盘”也会加上海鲜之类的非客家传统菜肴,八盘逐渐往“十二盘”、“十四盘”“二十盘”等发展,但是无论其如何发展,均离不开特有的客家特色
客家人结婚怎样的习俗
客家人的由来是由于古时候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逐步忘南迁移而形成的一个民系。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客家人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客家结婚风俗传统而温情,其中的“六礼仪式”是其中特色之一。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一
说亲,无论你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还是通过自由恋爱在一起的,都是需要媒婆来当“说客”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只是走个过场意思下就好了。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二
送定,比较难理解的一项。说亲成功之后,女方的父母会提出条件,这里指的并不是下聘礼,而是要准备猪、酒、鸡、鱼等赠予女方,在农村更加繁琐,还需米、豆、粉、面若干。之后就可以写婚约了,这些都是由双方的家长来完成,男女方各执一份,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三
报日子送聘金,报日子指的是定好接亲日期后告知女方,男方在接亲前要将聘金送至女方家属,聘金的尾数通常为“9”,蕴意两位新人长长久久。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四
盘嫁妆,传统的婚礼习俗女儿出嫁嫁妆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可以让女儿出嫁的时候等体面。传统的嫁妆为衣裤、梳妆台、木箱、门帘、各种首饰等等。但现在盘嫁妆的种类变得非常多,家电也成为嫁妆中的一份子了。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五
接亲与送亲,男方到女方家接女方过来,女方家里要摆酒席迎接新郎的到来,以前是骑马去的,现在一般都是开车去了。接了新娘要回去的时候,女方家长要出门鸣炮欢送。
总结:完成以上步骤就正式开始拜堂成亲了,按传统模式来看的话,拜堂成亲也是相当多规矩的,男女拜天地还需要喝交杯酒,这是也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热闹的时刻。拜完堂新人就要逐桌跟客人敬酒。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客家结婚风俗赏,看客家人的婚礼流程
1、说亲
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过去女儿本人不去。
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先生“合双方的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有的女方家中同样办理。所以旧时男女青年终身大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先生来决定,有的还受门第条件的限制,因此,“先结婚后恋爱”者居多,同床异梦者也不少。
2、送定(札定)
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嫁妆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
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3、报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4、盘嫁妆
嫁妆丰厚俭朴相差很大。旧时一般人家嫁女的妆奁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贵人家则加绫罗绸缎、被褥毛毯、金银手饰等,招摇过市,极尽炫耀。送嫁妆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给予红包。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盘嫁妆的时间在日间,具体日期各地不同,城关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乡间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客家女儿出嫁时父母必郑重其事地把一些谐音吉利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等,逐样用红绳或红布条捆扎,作为陪嫁,以表示对女儿女婿的美好祝愿。更有趣的是客家还有用“长命草”为陪嫁的习俗。长命草为一株野草,用红绳扎好,陪嫁到夫家,挂在洞房床头竹篮里,第二天栽于菜园中,以示扎根。
5、接亲与送亲
接亲也称迎亲,旧时多在日间进行,现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间要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声中到女方家中接亲。“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
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
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
一些一些地区的客家人在迎亲中有“拖青”之俗,即花轿车后面有个人拖着一条寓为百子千孙的榕树枝。当花轿在路上遇上别家的的花轿时,便按俗规互相调换树枝,双方回祝多子多孙,俗称“换青”。然后各自拖回家中,把榕树枝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借榕树多子之意,有些地方则互换红花。
客家人结婚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结婚风俗介绍
按照平时的理解可能会把客家人理解成客居他乡的客人,其实不是这样的。客家人是一个汉族民系,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最为广阔、影响也最深远。而客家的传统文化习俗传承很久远,客家婚俗也是客家文化习俗中较有特色的一种习俗。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客家人结婚风俗 。
议婚
按 客家人结婚风俗 ,女子十多岁的时候家人就会选择一个时间做些东西然后分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示意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可以配婚的年龄。而有的男子要是得知了可以托媒人来向女子方提亲。然后根据两个人的生辰八字来进行推算,看似否合适或门当户对。如果算出来是“相生”而不是“相克”,则是“天作之合”,就可以委托媒人前往女家进行议聘和订婚。
订婚
过去的人把订婚叫做定亲,订婚是男方家择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喜炮花烛、首饰、衣服及聘金等送到女方家。在和双方父母商量从而选择娶亲日子。选好及确定了婚期后,男方提前数月或半年用红贴写好送至女家。此后,男方加紧布置新房、准备礼品、筹备婚宴及婚礼事宜备等来准备迎娶,而女方家则也抓紧为女儿准备嫁妆,为女儿出嫁做好准备。
迎亲、拜堂
迎娶当天也就是接亲,男女双方的家里都要布置好为了两个新人婚礼。而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再将嫁妆送到男方家。嫁妆主要有四季的衣服、箱子之类等。还要注意的是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去,而双数回。新娘迎回男方家后,在布置好的大厅有父母、有长辈、还有红烛高香,伴随着喜炮举行两人的拜堂仪式。一是拜天地、二是拜高堂、三是夫妻交拜。接着再由新娘为男方的父母奉茶,新娘作揖,受礼者要给新娘拜见的红包,以表诚意及接受之意。
合卺、闹洞房
拜完堂及奉完茶后,接下来就是两位新人喝合卺酒即交杯酒,意思是新人以后婚姻生活和和满满的,幸福。紧接着就是闹洞房了,也是 客家人结婚风俗 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编辑小结: 客家人结婚风俗 的礼节和程序多,给人一种很繁琐、复杂的感觉。但是还是很被客家人所认同。 客家人结婚风俗 可能有别于 其他 种族婚嫁风俗,它不存在包办婚姻的现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客家人的青年男女婚姻都很自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