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子出嫁为何要补贴巨额嫁妆,甚至担负男方无尽索取?
近几年来,"彩礼"这一话题,频频被人提起,尤其在农村地区,面对高额的婚礼费用和彩礼,让很多男方家庭苦不堪言,与之对应的"嫁妆"却很少被人提起。在我国男多女少的局面下,"嫁妆"的作用弱化了不少,或者说相对于数额较高的彩礼,"嫁妆"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可在印度地区,男女双方结婚,即便女方倾家荡产,也要给女儿准备一份像样的嫁妆。相对我国,这的确像一种"迷惑行为"。
男方竟在家中坐享其成,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映射的是印度女性地位的低下,尤其面对种姓制度,为了提升家庭阶级,让女儿嫁入所谓的"高门第",很多家庭才出此下策,选择以高额的嫁妆,将女儿送入其中。
即便现在,这种现象还能看到,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种姓制度下,女性地位的低下
印度至今流行种姓制度,国民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达利特,等级从高到低。有了阶级的出现,在社会待遇上,各个种姓自然不尽相同。高种姓社会待遇普遍优良,无论是教育、生活水平都高于他姓。
而处于最底层的达利特,甚至被称为"贱民",连基本的生存资格都没有。走在路上,遇到高种姓的人们,必须让路,而这种环境,会一代一代的传给他们的孩子,让整个家族,生生世世处在低种姓的悲哀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必须实现种姓跨越,形成由低到高的转变。
为了成为高种姓,许多印度人在自己死后,将骨灰撒入恒河水,以此象征心灵的圣洁,改变家族名声,可这样的过程实在艰难,还有另外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将女儿嫁给高种姓,这样一来,两家互通,身份地位也就一样了。
所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许多家庭不惜搭上巨额嫁妆,将女儿花钱"送给"高种姓。可这样的婚姻,从来不曾征求过女方的同意,她们,更像是一张进入高种姓的入场券。许多家庭掏不出这么多的钱,不惜向银行贷款,可见这样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深化程度。
另外,印度攀比之风十分盛行,家家户户比来比去,你嫁妆里面有一辆小汽车,那我女儿嫁出去,就必须有一辆更厉害的车。尤其邻里之间,闲话不断,多多少少也从侧面推动了"巨额嫁妆"的现象。
高种姓借机敛财,加剧了"巨额嫁妆"的程度
高种姓的人也不傻,他们心中清楚,这些家庭到底想要什么,为了利益最大化,男方开价都不低。尤其是出身越好、阶层越高的男性,越有"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房、车一应俱全,甚至婚礼的费用,也要由女方包揽。
除此外,有些奇葩的男方家庭,对于女方实在是折磨,前面说过,印度社会喜欢攀比,这种风气自然也感染了高种姓,在他们眼中,嫁妆不再是促进婚姻关系的良性因素,反而成为了突显身份地位的一个项目。
他们以嫁妆的数额,作为衡量自身综合魅力的尺码,最终,精英阶层将嫁妆数额越抬越高,普通民众为了实现阶级跨越,只能勒紧裤腰带,拼了命的追赶,形成了盛行的高嫁妆之风。
现实更加魔幻,前些年印度曝出一起多人死亡命案,就与"巨额嫁妆"有关,一个高种姓男子,觊觎迎娶女方的财产,迎娶一人便设法害死,接连杀害了好几位女性,最终敛财无数,直到案子被破,才现出真实面目。
这样畸形的婚嫁关系,早已违背了婚姻的初衷,从婆罗门到最低级,上行下效,社会终会迎来最严重的后果。
男尊女卑传统下,悲惨的女性人生
前些年大火了一部电影,名叫《神秘巨星》,讲述了一位14岁的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电影中,印度男性对女性的恶劣态度随处可见,比如,尹希娅被检测出是女孩后,父亲就要求母亲打掉她;因为饭菜不可口,父亲对尹希娅的母亲大打出手;包办婚姻等等。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印度几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渗透。他们认为女性是卑贱的,在婚姻中,必须以财产来提高地位。
经统计,在2010年,因为嫁妆问题,导致女性受害的人数高达8000人,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男方嫌女方给的嫁妆不够或者不满意。
时至今日,在男女平等思想日益深化的当下,"巨额嫁妆"必然会成为时代前进中,被抛弃的产物,只是在印度,就不好说了。
为嫁入婆罗门给女儿准备天价嫁妆,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的?
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公元前1500年时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并开始统治印度,雅利安人的意思就是高贵的人。雅利安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阶级地位并维持社会稳定,决定将社会划分为多个阶层,不同阶层之间地位有明显的鸿沟,并且不同阶层只能做不同的工作,以此保持社会上各个工作的人数稳定。
最初的种姓制度并非等级森严的阶级体系,而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提出的一种社会治理方案。但随着印度被不同的民族入侵、统治,原本的种姓制度开始变样,种姓制度中维护社会稳定的意味变得稀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成分变重,种姓制度成为了限制印度人的僵化社会秩序体系。
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其中贱民不算在种姓制度中,因为贱民已经失去了“人”的身份,而首陀罗算是从事佣人、仆人工作的阶级,吠舍则是普通人,大多从事农业,刹帝利是政治上的贵族,多为军队领袖,而婆罗门则是掌控祭祀的贵族,身份最为尊贵。我们能在印度电影中发现,婆罗门多是信仰印度教的信徒,不吃肉,只吃素,这符合婆罗门的“祭祀贵族”身份,而刹帝利则能吃肉,并不一定要信仰宗教。
如今的印度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早就深入人心,即便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种姓制度依然是印度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网。
婆罗门能嫁给刹帝利吗?
在现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废除后,婆罗门可以嫁给刹帝利。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印地语: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语:Caste system in India)。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婚姻:
除了婆罗门种姓不可离婚与寡妇不可再婚外(婆罗门只可分居,如无子则可再婚),一般种姓的妇女也通融可再婚,但以第一次婚姻(首次婚)最认真,之后也可再婚但不太光彩,历史上如果丈夫过世其寡妇会执行殉夫仪式萨蒂投火自尽。
虽然高种姓妇女不可以嫁给低种姓男子,但另一方面低种姓女子被强烈鼓励嫁给高种姓男子以提高种姓的地位。为此,女方家庭在婚姻中,不得不付出高昂的嫁妆。这也导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现为了嫁妆谋杀妻子的现象——索奁焚妻。
为什么印度人结婚不用男方备彩礼,要求女方准备嫁妆?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这体现在女性在结婚的时候要提供大量的嫁妆,儿子为婚姻另一方的男性根本不需要准备彩礼,这也体现在在印度许多脏活累活几乎都是女性,在干男人可以不用做任何工作,总而言之,印度婚姻的风俗习惯,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印度女性的地位的低下。
首先,印度作为一个超级农业大国,和我们中国古代社会十分相似,这也就意味着女性能够提供的劳动力远远不如男性,进而一步步提升男性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因为他们不仅具有着传宗接代的重任,他们也是主要劳动力,所以女性的地位较逊色于男性。
其次,在印度女婴的出生率是十分高的,甚至有统计表明,女婴的出生率远远要高于男婴儿,这也是他们观念当中产生儿子比女儿更珍贵一些的想法。所以,在印度,一旦妻子怀孕,婆家会强迫妻子到医院进行婴儿性别检查,如果发现是女婴,甚至可能会被流掉,而且如果第一胎生出的是女儿,那么他们就必然会继续生下去,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第三,种姓制度造成了女性婚嫁选择的范围更小的事实,也就是说,男人可以娶比他地位低的女人,但是女人只能选择比他地位高的男人,或者是地位和他平等的男人,而且在印度男人可以娶几个妻子没娶一个妻子,他就能获得大量的财产,可以说,儿子是为家庭创收的女儿却成了家庭的负累,久而久之,女人的地位越来越低生出女儿就意味着要花大量的价钱把她嫁出去。
第四,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一个宗教特别发达的国,而一些宗教的教育也直接影响着女性的地位,在印度许多的宗教都会有生殖崇拜的现象,他们认为女人,只是从男人身体里产生的半身,在印度宗教里,这种生殖崇拜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女性被歧视社会现实。
尽管这些年来,印度的官方和一些精英人士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观念上的落后,也正在试图去改变,而且在社会当中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在现代社会的印度,女性地位依然十分低下,只要丈夫想要重新娶一个美丽富有的妻子,他甚至可以通过精密的策划去杀害自己的妻子,租妻卖妻的现象也并不是没有。
而作为女性,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被非礼,还是在家庭当中被丈夫呵斥,她们只能选择默默地忍耐,可以说在印度他们生而不平等,所以花费大价钱,把女儿嫁出去是每一个印度男人都可能面临的负担。
印度的普通家庭嫁女儿,为什么要承担巨额嫁妆?
主要是因为印度的传统习俗,相当于中国娶媳妇需要彩礼一样,只不过人家印度是反着来的。
在印度女子嫁人,嫁的男子身份越高,所需要的嫁妆就越多。比如一个女子想要嫁给一个高种姓的男子,成为上等人,那么她需要准备的嫁妆要比嫁一个同一个种姓的男子高上好几倍。
你也可以说,至于嫁妆这么高,那么印度的女子可以选择单身,不需要嫁出去。只要不嫁出去,那么就不需要出这么高的嫁妆。
这样的想法是不行的,印度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如果女孩子到了年龄不嫁人,那么一定会被邻居说三道四。
印度可以说是男权思想最为严重的一个国家,在印度生个男孩的家庭几乎是稳赚。只要男子狠下心来,一生不要干活也能活得有滋有彩。
一个拥有身份高种姓的印度男人,完全可以为了女方的嫁妆,完全可以结婚、离婚,然后再结婚、再离婚。几轮结婚和离婚以后,能够挣下很大的一笔家业。
所以大多数生了女儿的家庭,一生几乎是为了女儿的嫁妆而工作。甚至有些不想支付女儿嫁妆的人,在妻子怀孕的时候,一旦知道肚子里是女孩就会被打掉。
最后印度之所以需要女孩准备大量的嫁妆,是因为以前印度女孩是不干活的,所以为了养这些女孩,作为娘家人需要支付女儿在男方家的生活费。
所以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导致女孩嫁人需要承担巨额嫁妆的习俗流传到现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