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大溪、泽国那边订婚的聘礼要多少?
其实要订两次婚的,两人初步确立恋爱关系时,要小订,待准备结婚选好日子时,需大订。分小订和大订的,小订一般都十万以内,大订就无底了(十几万是打底)。一般女方会收下小订的钱,大订钱不收的,因为风俗是女方收下小订钱,嫁妆可以随多随少,收下大订钱,要双倍大订钱的嫁妆作为陪嫁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家就是大小订一起订(二十来万是打底的),女方一般也就象征性的收几万。万一全部被收走了,也不会亏的哈,人家要双倍的嫁回来呢。
温岭结婚习俗
在温岭,在城市里,就办几张酒席,宴请双方亲朋好友,吃一顿就差不多了。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部老电影《再见王老五》,一部不错的爱情喜剧,你可以看见许多老面孔年轻的时候。但是在农村,那规矩就多了。主要分为订婚和结婚。这里只讲结婚的事。也许你说结婚不就去民政局领个本不就可以的吗?这里不是,即使你领了本,即使你的孩子都大了,少办这场酒席,就少点什么。结婚是个大日子,一般这个日子早在一年前就定好了,是翻黄历翻出来的,然后早早的通知亲朋。
先介绍下大致的流程,比方说你是10号的日子,那么8号一大早,男方就杀好猪,送女方去,女方中午做饭。下午就开始分猪肉,男方回去的时候带好些嫁妆回去。9号晚上,叫暖房夜,那天晚上男女双方都要宴请亲朋好友,会有1,2百人。非常热闹。10号是结婚的日子,早上新娘去化妆去了,10多点迎亲的队伍就来了。女方准备中饭,其实很早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下午挑个吉时,送新娘。这时,女方的事基本结束了。男方要准备晚宴,晚上叫洞房夜。11号再吃一顿,新娘送完茶也基本结束了。本来新娘要在12号回家省亲,之后又要回亲,不过一般都省了。
父母估计是最忙的,要忙好久,起先是嫁妆的,家电什么的你要买好。其实很早就去了解行情了。尤其是临近结婚的,每天早上很早就醒了,要打电话挨个通知,同乡的送鸡蛋的来要接待。要和亲朋好友聊聊家里长家里短,要安排人员做事…
当然也有很好玩的事,比方送鸡蛋,都是62个,82个这类数的送,数字吉利,好事成双,余个2估计是年年有余的意思吧。收礼金也是,都是吉利数字放着的,有时送的人客气,礼金送得多,你不能都收,还要还多少。都是约定俗成的。 还有送猪肉,猪肺要割一块下来,费(肺)心的意思。还有打鞭炮的,分糖分鸡蛋的。新娘进门的时候规矩,别人也结婚冲突咋办,还有做舅舅的担篮子等等
温岭的结婚风俗有哪些呀,?
陕西和浙江的风俗有些不一样.我在陕西呆了近四年了,就我了解,陕西,特别是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女的很辛苦,在外面辛苦干完活,回家还要伺候男的.而女娃(陕西都这么称呼的吧),希望早点嫁出去,为男娃赞礼金娶老婆.男权思想还是蛮重的.
浙江也不是完全和你说的那样,封建风俗在浙江农村,特别是自然村也还是存在的,但是,并没有陕西那样普遍.而浙江现在也开始重女孩,一个是女孩听话,二来不用担心以后的负担.当女孩嫁出去了,如果不是很远,女儿会和丈夫和孩子时常回娘家的,这样当然就要留着房间了.特别是现在,温岭的男孩一般不会和家长一起住,除非家里实在没能力买房子.这样老房子就是两老住了,老人总是会每个孩子准备好房间的,不管男女都一样.我家是留着空房间的.就为她们回来准备的.当然,大部分财产还是归男孩子的.毕竟封建思想还是这样子的.
温岭结婚的风俗也没什么特别,之前就是下定,女方送红鸡蛋之类的东西,男方回礼金.然后选日子登记结婚,摆酒. 女方还会送嫁妆.这里也没有什么拜堂或者进教堂的习惯.
请问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陈家宅村婚嫁习俗是怎么样的?
婚礼习俗,即过去从说媒到成婚直至“望三日”的一系列礼仪与程序等等。
过去,男女间的婚姻都是由媒人说合。媒人将女方生辰八字递给男方,男方接受后,将女方的生辰八字放在灶山龛里放上七天,如果在七天内没有磕碰(如打碗、争吵、损伤等,大灾祸更不用说)发生,就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叫算命先生排一排(俗称评八字)。如果相合,就由双方父母带子女相亲(俗称踏亲)。那时相亲不面谈,相亲后又互相找人问讯,了解对方的家庭概况及人品。双方认同后,由男方择日子送小定(即定亲俗称定头),少量的钱和一些毛线、衣料等物。送小定一般不办酒席,双方准备一些比平常略好点的点心,大部分是以煮两碗面给二位媒人吃。至此,双方的婚姻初步落实。
然后是择定吉日,男方起贴送日子(俗称送大定)。就是男方将算命先生所择的结婚日期写在红纸上,通知对方,同时送给女方一笔可观的“日子银”和“衣裳钱”。此前,男方要向媒人了解精楚女方嫁妆准备的情况,根据嫁妆的多少与否确定“日子银”的多少。即嫁妆丰厚,日子银多送,否则就少送。当然,这也不是完全对等,与男方家庭的经济实力与大方程度等有关。至于日子单,即两封贴子,封面写有“全福”二字,帖内写一“正”字。再直行写上“敢献恳逑,窈窕淑女,伏维允诺,才郎俊秀。”或“谨呈雁币,佳偶天成,伏乞金诺,天作之合”等字样。再准备两封空贴子,两支毛笔和两块墨,给对方写回贴用。一切准备就绪,两位媒人吃罢早餐,将日子单、日子银、衣服布料、金银首饰,以及红鸡蛋、桔子、五色果、万年青、柏树枝等送往女方家。当日中餐,女方家办送日子酒,邀请内亲外眷来。宴毕,女方回贴,表示应允,在男方送过来的另外两封空贴子上写上“夙缘既定,鸾凤和鸣,恭承雁毕,百世其昌。”或“恭承雁币,夙缔良缘,宁候星期,南国佳人”等字样,以示接受并允诺(写贴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求统一)准备完毕,女方将回贴并陪礼一起托付媒人带回男方,男方晚餐邀请四亲六眷办送日子酒。至此,这桩婚姻大事算是基本确立,从此双方家长就可以亲爱的名义互相称呼。接下来,男女双方都为操办婚事作准备。
女方家购置子货(即嫁妆),亲戚朋友都要送礼物(俗称送嫁),过去一般送生鸡蛋、衣料或被服等。男方家则准备婚房与婚床,给亲戚朋友发贴请吃酒。日子的前三日,男方要宰猪送到女方家(俗称送轿前肉),一来为女方办酒宴所用,二来为女方给亲戚朋友作“送嫁肉”之用。同时送去的还有两条大鲤鱼、红鸡蛋、桔子等这叫送“梳头叶”。
吉日的前一天晚餐,男方办酒宴,俗称“暖房”。传统说法,做舅公的席位要坐上横头,舅公未到,众宾不每时每刻席,待舅公做好,才能开宴。暖房夜,男方的要好朋友(俗称洞房客或相好客)要进行洞房间的布置(俗称护洞房)。而在女方家,女方也在姐妹的陪同下,给自己的长辈们一一跪拜。
吉日的当天,在男方家称作“正场”,早饭后,发轿迎娶,接新娘的队伍出发,媒人领路,吹鼓手、扛嫁子(嫁妆)的相好客跟后,人数根据嫁妆的多少而定。另外,因为过去扛嫁子的在路上是不能歇的,尤其是扛箱的和挑被的,所以必须得挑选年轻力壮的人。当然,队伍中更少不了一对年少的“陪姑”。待嫁妆扛回来后,新娘迎进门,拜堂结束后,晚宴是最丰盛的一场宴席。
而在女方家,则有另一番景象,将要出嫁的新人首先要做的是“开额”,照着算命先生在择日子中写着的“开额”时辰和方向,(如东南方、正南方、西南方等),在上间前放一张桌子,根据所定的方向摆正,桌子放镜子一枚,还有花粉,敏子(一种像牙刷似的擦头油用的刷子),花、红鸡蛋、桔子、五色线等。新人端坐在椅子上,在镜子面前,由一位年纪较大在的又内行的妇人,在新人脸额上涂上粉,用一根细线打个结,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两头把线张开,贴在脸额绞面毛和额毛,再用碗锋(打碎的碗片)把额毛和眉毛刮齐。或者只是拿粉、刷子在等在额头上做一下样子,这就是“开额”。有的是早晨在女方开额称为“正娶”,男方要送一桌“开额饭”,在送轿前肉这一天就带过去。有的是下午到男方开额,称为“小娶”,“开额饭”就免了。迎亲队伍到达后,扛嫁妆的开始一件件绑缚嫁妆,整好嫁妆后,如果是近路的,要看主人家有没有请他们吃酒的意思,若没有酒的,扛起嫁妆即可起身。若是有酒的则吃过酒饭后,略早于新娘起身。
宴席即将结束新人上轿出门之前,媒人挑起一担鸡蛋等物先走,到了男方家,一直挑进新人房间,前一头要放在床上,后一头要放在人们准备好的高脚桶上(又称生儿桶)。在男方,看到媒人来了,知道化轿快要到了。
出门时间到,新人起身出房门,新人及其至亲者如母亲、姐妹们就得响响亮亮的哭一番,这正如俗话说的“割牛当叫不叫,嫁囡当笑不笑”。此时,叔伯房份中的哥哥们相扶新人脚不踮地的扶上轿去,这所谓“头未梳、脚未绕(缠),毛力大拔上轿”。意思是说姑娘不愿意出门,时辰一到就被硬拉出门。一路上,炮仗引路,鼓手吹打,花轿扛抬,扛嫁子跟随,热闹异常。
花轿进门,新人在两位陪姑相扶下走进新房(洞房),婆婆和姑姑或其他亲近的女眷,急急忙忙将准备好的茶送进房间,新人做个样子,表示谢接。
接下来就是拜堂,拜堂是整个婚礼中的重头戏。吹鼓手们一进门就坐在二间窗前,一遍又一遍地吹奏乐曲。司仪即傧相高高的站凳子上念傧相:“天开黄道福寿长,香烟渺渺喜洋洋,东西击得龙凤鼓,窗前鸣锣掌号响。”一曲开场白后,接着是请新人、请新郎,新人新郎请出以后,接着是拜天地、拜龙王、拜家堂、拜祖宗等。然后交杯酒,新人新郎敬位,拜双亲。礼拜完毕,接着是拜内亲外眷的长辈。这些长辈都要准备结拜钱,念傧相的逐一唱过去,另一人专门拿着每人的结拜钱注意高喊某某是多少钱。此时的观众们都先静听,后议论。其后是夫妻对拜。拜堂毕,吹打奏乐、放鞭炮,新人入洞房。
自新人下轿进洞房起,直到晚上送洞房前,新郎不得进入洞房间。一般情况下,新人这一天除早上吃过一点,一天没有吃饭。此时,厨官烧好一碗面,名日“长寿面”,叫女眷送入洞房,关好房门叫新人吃,新人或多或少吃些,剩下的别人不能吃,一定要叫新郎倌吃,此时又叫“和同面”。
拜堂结束后,众亲朋好友入席喝酒用餐,主人要一桌桌轮着敬酒,以示对客人们的到来欢迎与感谢,酒宴结束后,众人稍事休息,新郎倌则在洞房客陪护下,逐个找长辈跪拜,有些做长辈的故意躲藏起来,新郎倌也必须想方设法找到。这些礼节完成以后,晚上八九点钟光景,开始送洞房。送洞房有很多讲究,一般是在参加酒宴的亲朋中选定六位青年送新郎进入洞房,连同新郎新人共八人,名谓“八仙”。特殊情况下人数可增加八至十几位,视新郎的好友结交多少而定,但必须是成双数。
送洞房前,洞房客要准备两盏灯(以前用红灯笼,后来用美孚灯),一只托盘,盘上放一对蜡台,一对大红烛,一对酒壶,一对金花等。送洞房开始,洞房客中的“班长”闹洞房大都念唱,先唱“大八仙、小八仙”上楼梯,“开门、开锁”等洞房经进洞房。进入洞房“讨凳头、讨茶、讨碗头”等等。接着又是“新人摆十三花、分鸡子、分碟头”等等,套路五花八门。在这一连串的程式中,始终都是新人在洞房经内容的要求下做,洞房内又与洞房外的份头邻舍等闹洞房者对着念唱。如“开门、开锁、讨凳头、讨茶、讨碗头”等过程,有时可能要翻来覆去数遍后才能通过,洞房内外欢声笑语连成一片,一般情况下,闹洞房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到凌晨二、三点才能结束,有的可能更长。这段时间里,洞房客若要出来解手什么的,必须是成双成对提着灯笼出来,也不能说小便大便之类的话,要说出去“望潮水”。
送洞房结束,洞房客离开。洞房间关门落闩,只留下新郎新人。新人从箱里拿出两对红鸡蛋,递给新郎,一对是剥了壳的,二人在红烛相映下,相对着吃掉,这叫“和同子”。还有带壳的一对放在被窝里,说是“孵子”。
吉日的第二天早上,新人拜祖宗。新人起床梳洗后,来到上间,此时厨下相和已摆好一桌已烧熟的碗头,当家人点好香烛,再叫新人分筷、分酒盅、倒酒,最后面向里边拜上几拜,算是拜祖宗。接下来又是摆设酒宴,俗称“落厨房”,众人客又是一顿饱餐,直至中午时分酒宴结束,客人们方可启程返家,主人家对客人送些红鸡蛋、馒头等以作回礼。用数斤猪肉和礼金送给媒人,俗称谢媒。
婚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一同前往女方娘家拜望,俗称望三日。望三日,夫妇二人不能过夜,要在当日返回。至此,整个婚礼算是全部完成。
当然也有很好玩的事,比方送鸡蛋,都是62个,82个这类数的送,数字吉利,好事成双,余个2估计是年年有余的意思吧。收礼金也是,都是吉利数字放着的,有时送的人客气,礼金送得多,你不能都收,还要还多少。都是约定俗成的。 还有送猪肉,猪肺要割一块下来,费(肺)心的意思。还有打鞭炮的,分糖分鸡蛋的。新娘进门的时候规矩,别人也结婚冲突咋办,还有做舅舅的担篮子等等
台州温岭结婚有什么习俗
什么是洞房经? 说起温岭洞房经,上了年纪的温岭人都应当比较熟悉,这是温岭民间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过去,信奉佛教的人家结婚,在举行婚礼时通常要拜堂、送洞房。其中,洞房经就是在送洞房时唱的一种仪式歌和对歌的总称。洞房经中处处表现出祈子的愿望,受到汉民族主导文化的影响,同时浸透了古吴越文化的本质特色,体现了吴越先民驱邪纳吉思想的遗存……
传统的送洞房有40多个步骤
滨海镇靖海村74岁的民间艺人应光远(又名六梅),是龙灯调传承人,他从小就喜欢民间音乐,会唱洞房经、道情、排街、田洋曲、赞龙调等,对念傧相、唱洞房经等非常熟悉,经常受邀在婚礼上念傧相、唱洞房经。他家里,珍藏着一些傧相诗、洞房经手抄本。

应光远有一张《送洞房的具体步骤》,这是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整理的,上面写着送洞房的46个步骤。包括:1.拜父母亲;2.向厨下倌讨行礼;3.上楼梯;4.唱八仙(小八仙、中八仙、大八仙可任选其一);5.开锁;6.开门;7.进洞房;8.新人行礼;9.歇落盘;10.抬金桌;11.解金花;12.绑金花;13.分灯;14.讨凳头;15.坐落位;16.讨茶;17.分茶;18.收茶杯;19.讨酒壶;20.讨酒杯;21.讨筷;22.解筷;23.讨羹瓢(调羹);24.分羹瓢;25.斟酒;26.唱暖碗;27.贺酒;28.十杯酒;29.望潮水;30.新人开口;31.谢厨;32.收碗盏;33.发南货;34.摆十三花;35.分碟头;36.分状元红(橘子);37.剥状元红;38.碟头谢厨;39.讨早子;40.还早子;41.回金桌;42.撒麻糍安;43.抱龙灯大团圆;44.撒炒米;45.出洞房;46.下楼梯。
仪式步骤可谓非常繁复,不过据介绍,在实际送洞房中,可以省略其中一些步骤。
洞房内外对歌是唱洞房经的一大特色温岭送洞房唱洞房经的一个特色,就是对歌,由洞房客和厨下倌对唱。
洞房客也称弟兄客,人数少则6人,多则10至16人,必须成双。厨下倌则指洞房客之外的其他参与闹洞房或观看闹洞房者。
入洞房时,洞房客在大堂中列队,主唱的洞房客在前唱仪式歌,接着是手提灯笼的一对洞房客。提龙灯者为新郎选定,也称伴郎。再是手捧托盘,盘中放着宫灯和金花的洞房客。然后是新郎和其他洞房客,新娘已被“关”在新房中。
“上楼梯”,每格楼梯一般由不同的洞房客来唱,都是喜庆吉祥的词,有的还唱一些戏曲典故。如:“……六格楼梯六格高,财神老爷送元宝。手捧元宝笑嘻嘻,金童玉女配夫妻。七格楼梯七格高,仙女下凡把亲招。土地老爷做大媒,要与董永成婚配。八格楼梯八格高,八洞神仙齐来到。手抱金盘圆又圆,八位神仙过桥来。九格楼梯九格高,众班神仙齐来到。金童玉女成婚配,夫妻和合万万年……”

接着要“唱八仙”,“八仙”有“小八仙”或“中八仙”、“大八仙”之分。“小八仙”很简短,一般一个“八仙”唱一句就行了,“大八仙”则长得多,一个“八仙”要唱四句或更多句。如“小八仙”是这样唱的:“洞房里面真相齐,八洞神仙汉钟离。终南山上彩虹起,洞宾背剑腾云飞。修仙悟道乐逍遥,倒骑毛驴张果老。脚踏云头逍遥地,毫光闪闪铁拐李。吹箫作乐喜洋洋,湘子少年去修行。少年修行成真果,云头真仙蓝采和。漂洋过海神仙游,云阳神仙曹国舅。日出东方来经过,荷花彩女何仙姑。东方老朔下凡来,陪伴新郎进房内。”
“大八仙”则复杂得多,如有一个版本的“大八仙”,仅汉钟离就唱了五句:“钟离老祖道法高,青峰山上去修道。山上有个紫阳洞,紫阳洞里修得道。头戴方巾双飘带,身穿蓝衫紫龙袍。腰系八宝盘龙带,脚穿乌靴上九桥。上九桥,上九桥,三步一拜四步高。”吕洞宾的唱词则有三句:“吕洞宾,人貌好,终南山上去修道。山上有个上八洞,上八洞里修得道,肩背青锋剑,摇摇随风飘。一飘飘到杭州城,手拿石块化金银。”
接下去是开锁开门,有一版本的洞房经,将台州各地带有门字的地名都包含在唱词中,“……新人是金锁,新郎是玉锁,好年好月开金锁。有锁必有门,道士冠直进黄礁门。金清直出大港门,南田有个苍山门。葭沚对海门,乃庵直落是松门……”
“进洞房”有一版本是这样唱的:“三十三天天上天,云雾里面出神仙。太白金星云头现,不觉来到百鸟台。黄花遍地开,小仙下凡来。百花迎新门自开,洞房花烛送进来。脚踏洞房喜盈盈,夫妻和合万年春。”
接下去的一些环节,如讨凳头、讨茶、讨酒壶、讨酒杯、讨筷,都需要对唱,要里间的洞房客与外间朋友(厨下倌)对唱。
外间朋友常出些难题刁难洞房客,洞房客常常只得拿出香烟等解难题。
撒炒米(撒果子)是“撒帐”风俗之遗后面的一系列环节,其中撒(方言读若“扎”)炒米环节(有些地方是撒果子),如一个版本的洞房经,是这样唱的:“果子撒(扎)凤冠,生儿做法院(指当院长吧)。果子撒布帐,生儿做宰相。果子撒皮桶(便桶),生儿做总统。果子撒眠床,生儿状元郎。果子撒大橱,生儿做财主。果子撒金桌,生儿做总督。果子撒落地,夫妻和合万年富贵。”
这一撒果子或撒炒米,应当是旧俗“撒帐”之遗,在国内各个地方的婚俗中,都有“撒帐”的步骤,各地的县志等资料中,有相关记载。

相传“撒帐”风俗起源于汉武帝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当时人们结婚,“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顾颉刚著《史迹俗辨》(上海文艺出版社)引用了某地的一段撒帐词:“撒帐东,床头一对好芙蓉。撒帐西,床头一对好金鸡。撒帐北,儿孙容易得。撒帐南,儿孙不打难。……五男二女。女子团圆。床上睡不了,床下打铺连。床上撒尿,床下撑船。”
顾颉刚称,这是讨口彩,是对多子的祝祷。
一般情况下,闹洞房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结束,有的可能更长。这段时间里,洞房客如果要出来解手什么的,必须是成双成对提着灯笼出来,也不能说小便大便之类的话,要说出去“望潮水”。
念傧相与望新妇拜堂念傧相,也是温岭传统婚礼的一部分。
“天开黄道福寿长,香烟渺渺喜洋洋。香烟渺渺红光现,百客请出中堂来。”傧相开口第一段自古传下就是这样念的。
接着,念傧相的人特意谦虚一下,会这样唱:“我做傧相无肚才,站在花堂面红显。主家叫我难推托,拔出老本照字念。”随后拿出手抄本照本念傧相了。

据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灯调传承人应光远介绍,“接着要唱环境布置,比如挂了彩旗、红灯的,就唱‘黄道吉日喜洋洋,上空彩旗真漂亮。门前彩架多少彩,好比万岁金銮殿’等等,这个也可以省略的。”
先是点香烛、请八仙,要念。然后是八仙,一般是小八仙。再是请家堂佛,即供奉在家的神佛。
接着是请新人、请新郎。新人比较矜持害羞,因此比较难请,至少需要三请,才能在陪姑陪伴下出堂来。如二请新人的一段词:“再请新人笑连连,观音送子到门前。拜堂结婚多恩爱,细佬头(方言,意为男孩子)生来成双对。”总之,都是吉庆祈愿早生贵子一类的吉词。
接下去,是拜天地、拜观音、土地、财神、三官大帝等家堂佛。如果有奉龙王的,就拜龙王。如拜土地念:“天又高来地又低,土地老爷笑嘻嘻。拜得土地老爷笑连连,荣华富贵万万年。”拜财神念:“家门吉庆喜洋洋,招宝财神万年长。日日生财天富贵,子子孙孙福寿长。”
再接着是新郎敬位、新人敬位,拔喜花、还喜花(从新人头上拔来,放在新郎头上)。喝交杯酒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新郎喝第三杯交杯酒,傧相念:“新郎可饮第三杯,二人饮酒笑连连。第三杯酒喜融融,连喝三杯满堂红。”
据说有时候,傧相也会临时增加一个项目“新郎新人呜嘴”。“呜嘴”在温岭方言中即接吻的意思,应光远提供的一个版本傧相词为“自由婚姻好处多,童男童女接新妇。现在走进新时代,新郎新人嘴呜盖(个)。”
最后是夫妻对头拜和拜列位尊长。《对头拜》念:“男站东来女站西,天配一对好夫妻。夫妻本是前生定,五百年前结成婚。”
拜尊长顺序一般为拜双亲、义父(如果有义父的话)、老师头(师傅)、内太公内太婆、太舅公太妗婆、太丈公太姑婆、太姨公太姨婆、舅公妗婆、伯公伯婆、叔公叔婆、丈公姑婆、姨公姨婆、邻房伯叔、媒婆、厨官、厨下、全体(其他人全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