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民政局电话号码是多少
汕头市民政局
电话:0754-88900610;0754-88900630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长平路78号
汕头市濠江区民政局
电话:0754-87379982;0754-87380226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府前路中段
汕头市潮阳区民政局
电话:0754-88725835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北关路200号
汕头市金平区民政局
电话:0754-88245501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东厦路50号
请问:广东人结婚一般男方该给女方多少礼金?
全国范围内,广东的彩礼金额算是很少了。对广东人来说,给彩礼只是图个喜庆,不用太高。广东各地的彩礼钱平均在1-5万之间,数字吉利即可。
一、广东各地彩礼钱
广东地区经济水平普遍较高,但彩礼钱却很少。普通家庭一般在1-5万之间,有的甚至几千块钱就够了。
广东各地区彩礼数目
1、广府地区:广州、珠海、肇庆、顺德、东莞、茂名、湛江、中山等
这些地区的彩礼金额为数千至数万不等,一般是1-2万。
2、潮汕地区:汕头、潮阳、南澳、海阳、揭阳等彩礼加各种名目的红包,大约2-5万,不过潮汕人返的嫁妆也会比其他地区多。
3、客家地区:深圳、梅州、惠州、韶关等
客家地区的彩礼钱也差不多是1-2万左右。
汕头潮阳西胪婚介所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灶市村长美路。成立于2019年06月28日,注册地位于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胪岗公路边,法定代表人为孔泽标。经营范围包括国内婚姻介绍。
广东女子用数十天剪出带有12种吉祥元素的嫁衣!你知道都有什么元素么?
广东女子从设计到剪裁用了20多天时间,剪出带有12种吉祥元素的嫁衣,吉祥元素:对称红桃粿、石榴花、佛手造型等
一.非遗剪纸传承人陈小燕用剪纸剪出嫁衣
2020年12月28日,爆出一短视频,视频中的一广东汕头女子从设计到制造用了20多天的时间剪出仿古代贵族的嫁衣,这嫁衣用的是剪纸的工艺,结合了潮汕特有的文化元素,衣服上剪满12种吉祥元素:对称的红桃粿,衣服前面是两朵石榴花,还有鲤鱼等,衣服吉祥、气派,寓意十足。该女子名叫陈小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传承人,潮阳剪纸传承人,她还是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广东省艺术协会会员、汕头市美术协会会员,她的剪纸作品屡获国内各项艺术评赛奖项,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美术展览,她从5岁就开始剪纸,剪了30多年,擅长人物、建筑、艺术创意剪纸创作,而她的作品大多也具有时代特色和潮汕特色,她一直想将剪纸和衣服相结合,这次也把这个想法用在了古代嫁衣上,只是不同于古代贵族嫁衣的是融合了潮汕特色有美好寓意的元素。
二.嫁衣的吉祥元素
视频中的嫁衣上剪满12种吉祥元素:对称的红桃粿,衣服前面是两朵石榴花,还有佛手等,前短后长,后面是两米的拖地长袍。这嫁衣的吉祥图案:
1.对称的红桃粿,在潮汕地区是人尽皆知的一种传统小吃,粉红色的粿皮,里面是糯米饭一样的馅儿,每当潮汕人过节的时候,就会做红桃粿。红桃粿又名红曲桃,取桃造型而得名,象征着长寿的桃果实;红曲粿的尖部向里围成环形,象盛开的桃花,桃花最重要的寓意,当属爱情,蕴含着爱情的祝福。刚结婚的新人常会供奉红桃粿,以祈求生儿育女。在濠江祭祀活动中,也有个非常有名的“红桃粿求丁”风俗。
2. 石榴花
在潮汕人的生活中,石榴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大小小事情都难免会用到石榴花,特别跟时运有关的,石榴花在潮汕本地又被称为“红花”,是被人当成吉祥物的一种花。潮汕人订婚、送聘所带礼物,不论轻重,都必须有一对石榴花,如果没有,对方会认为是不吉利。婚嫁之日,嫁妆要放进一对石榴花,新娘出嫁前要洗石榴花水,洗完还要在发鬓上插上一朵石榴花,而在新人的新房里,有时候会有石榴花装饰的幔帐和被褥,这个取的是石榴花多子多福的含义。
3.佛手花的花语是:多福多寿。
佛手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是佛的象征之一。佛能给人间带来无限幸福,佛手也能使人们吉祥如意。
佛手的“佛”与“福”谐音,所以佛手一个吉祥意义是祝福。一幅如果画着特大的桃子、石榴与佛手,其吉祥意义是祝福“三多”,多福多寿多子。其中,桃象征长寿,佛手象征幸福,石榴因子多而象征多子。
12种元素肯定都是代表着幸福、期盼新嫁娘身穿嫁衣走进幸福的殿堂
想知道潮阳人结婚的风俗习惯?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 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 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 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只好告吹。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 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 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 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已在潮汕地区基本消 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 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 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 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 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 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因此,《释名》给婚姻下定义说:“婚,昏时成礼也;姻,女因媒也。”《白虎通义·嫁娶篇》也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
粤东的饶平姑娘,每当她们到了适婚年龄,为了祈求得到一个如意的夫婿,元宵夜里她们总是成群结队地跑到菜园里,坐在芥菜上(芥菜,潮俗称大菜)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儿婿。”如果是儿女年龄大了,而婚事又迟迟不就,做父母的当然心里焦急。于是,他们往往向别人家要来一条捆缚烟叶的草绳,带回家门口念念有词地说:“阿奴个姻星浮了。”
饶平人当男方给女方送去了聘金、聘礼之后,女方应该回赠一块割而未断的猪肉,美名曰“鸳鸯肉”,以示“血肉相连”。新娘于出嫁前的沐浴、更衣更有一番讲究:浴盆中须放入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浴毕,让新娘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二、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新郎迎 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 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沐浴时,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则 站在一只预先准备好的竹葫(大笸箩)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 穿上结婚礼服。打扮好之后,向长辈一一告别,由未婚的弟弟送至门口, 再由“好命人”搀扶上轿。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 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新 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的嫁妆过去一般是衣服木箱之类。过去隆重的陪嫁,就是“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必需的一切物品,如 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等。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 担挑着,随着新娘带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到夫家的人叫“青郎”。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有趣的是新娘临睡前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作为对扎如意的报复)。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 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例如:
新郎踢轿门歌
姜叶红,就请娘仔过君旁。
今日就是好日子,二人相惜心相同。
“开轿门,跨火烟”歌二首
手牵阿娘跨火烟,夫妻偕老二百春。
金马上堂玉堂客,五代同堂公抱孙。
火烟踏毕步再移,轻轻迈步入房边。
梦得明年得贵子,双双贵子读书诗。
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
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娘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
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进厅歌
火烟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
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进房歌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佳人进步洞房边,好像唐朝郭子仪。
七子八婿来庆寿,儿孙个个穿锦衣。
新娘移步进蟾宫,鸾凤成双得和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做公卿。
婚宴举行的过程中,新娘照规矩是不能出来坐席的,只能在洞房里头, 由婆婆或是小姑送一点东西进来吃。宴席吃到差不多时,就由婆婆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茶,或者敬槟榔。以前,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 但现在就简化了,只需一桌敬完再敬一桌。敬茶的时候,婆婆要在旁边挨 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 红包,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第三天,新娘还要举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禄的司命帝君,并举行“开井”、“舂米豆”、“搅潘缸”等仪式。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需在娘家吃过了午饭,但未见娘家晚饭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饶平的风俗,在新娘的嫁妆中,一定有针、梳子等。到了夫家后,新娘把针分别送给上门的亲戚,表示要和他们切磋手艺,梳子则象征着新娘 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
惠来县葵潭一带的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美人蕉,与“良宵”谐音)种在夫家菜园里,以祈福禄联绵,千子万孙。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 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选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惠来民间婚礼另有特色:新娘将入夫家门时,屋里人都要回避。新郎在新娘尚未到来时,要用瓦片做成一个叫做“阴子”的圆筒放在门坎上,里面装着百合、甘草等,寓意百年和合、同甘共苦、阴调阳顺、福荫子孙。 然后站在门坎上伸出一只手按在门框上,让新娘从新郎腋下钻过去,跨过门坎及瓦筒。接着,夫家人方可出来相会。
饶平海山镇,新娘出嫁那天要与兄弟分钱米。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 放上钱米,用力摇簸,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按兄弟人数和女儿各分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揭阳民间婚礼,在新娘出嫁当天,新娘的兄弟要先备好礼品到男家, 这礼品有雌雄鸡一对,还有一瓶化妆油。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
普宁人在回赠男方送来的聘礼中,除糖果外,还送上春草二棵,谓之草头结发;猪心一个,谓之同心;五样种子(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丸),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甜糖乌豆球,谓之拿给箕裘。另外,有的新娘出嫁前夕,还要邀同辈姐妹吃“厚合”甜菜,并一起睡在下垫稻草上铺草席的灶前。为什么有这习俗呢?传说以前有一继母,虐待前氏女,十分残酷,即使是姑娘临嫁日子,也不给她好脸色,反而喝令她在灶前席地而睡。没想到这姑娘嫁过去后,夫家立即发迹。 因此,人们纷纷仿效,以至相沿成俗。
澄海流传一首“出嫁歌”,其词曰:
正月荆春箩,四娘欲嫁物哩无,
也无剪刀共鞋尺,也无梳仔好梳毛。
急急寄字分大哥,大哥赠伊金被箱,
二哥赠伊金鸳鸯,三哥赠伊金交椅,
四哥做官未返圆;大嫂赠姑头上钗,
二嫂赠姑脚下鞋,三嫂赠姑龙凤髻,
四嫂赠姑鬓脚钗;外公外妈赠耳钩,
内公内妈赠枕头,同寅姐妹赠雨伞,
雨伞挈起遮娘头。
这反映了澄海的婚礼习俗:姑娘将要当上新娘时,亲朋好友都会纷纷向她送礼,这叫“送花粉”。新娘将嫁妆和亲朋所送礼物带过夫家后,都堆放在新婚床上让人观看。嗣后,从嫁妆布料中,找出合适的布料分赠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姐妹兄弟,以示礼貌。观看新娘的人要给新娘“赏面钱”(见面礼)。新娘将这些赏面钱敛在一起后,送还家公家婆。实际上,家公家婆过目后,一般分文不取,送回给新娘做私房钱。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如:
良辰吉日来安床,东西南北向四方。
月老仙翁童子到,明年公妈来抱孙。
一盘大桔放落房,新娘进房教新郎。
明年双生两贵子,一个尚书一侍郎。
大被来牵四角头,千子万孙发齐齐。
招财进宝童子到,寿比南山福禄高。
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的条联以及事先请到的神符贴在床 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忌床刚安好,女子便坐到床上去。还要祭拜祖先,告诉家中又有人成家立业,并做“四句” 云:
点起喜烛照万庭,满堂光辉大光明;
金龙飞舞真富贵,欢喜鸾凤共和鸣。
潮阳女子出嫁,也保留着一些古老习俗,如“吊猪朥”。过去,新郎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挂一块肥猪肉。
传说此俗始于明代。当时任江西提学的县城人李陵告假在家,一日见到邻居抬着花轿要去娶新娘,李 陵说此日是“罗猴”(民间传说中凶煞的一种动物)弄食日,不吉利。但花轿已经出门,邻居请教李陵有何解救方法,李陵便建议在轿前吊一块猪朥。如果遇“罗猴”,猪膀可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邻人照办,果然无事。此后,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轿前“吊猪朥”,以避煞驱邪, 逐渐形成习俗,沿传至今。现在虽然没有花轿;但仍然有人将一块肥猪肉挂在载新娘的自行车把上。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 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 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海丰陆丰一带人家,新娘在出嫁前,要穿上“嫁衣裳”,“嫁衣裳”通常由五件上衣组成(也有三件或七件的)。上面一件由夫家送来,多为礼服;第二件为苫麻衫,必须反面穿上;第三件为白衫,俗有“死人打扮”之说。穿好出嫁衣裳之后,这才哭辞父母上轿。
另一习俗是“镖青”。“青”是用榕树枝叶做成的,在轿子抵达新郎门口时,由陪轿的“好命人”把从新娘家带来的“青”镖上新郎的屋顶, 并念四句云:
青镖上去,五男二女。白头到老,美满如意。
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好命人”喂之,各自吃半碗饭后,交换剩余的吃下。合卺时,夫妇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仍由“好命人”喂之,也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新房的床头要放置一对油上漆的枕头,暗喻夫妻感情“如胶似膝”。“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对漆过敏,可改用竹制枕头,则是取“同心同德”之意(潮语“竹”与“德”同音)。有的眠床的纱橱顶上还放上一支竹扁担,意味夫妻俩将共同肩负新家庭生活担子。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三、闹洞房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无论老少、贵贱、贫富、相识或不相识,只要说声“看新娘”,“青娘母”就会马上掀开门帘,让新娘到门口给客人敬茶、敬摈榔,并赠送上绣祥禽瑞 兽、四时佳果的各式香包。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潮汕闹洞房之习俗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做四句”。“四句”即“四句”顺口溜。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 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如果有人说了不三不四的活,那么青娘就不让新娘放扇露面,只是客气地敬烟、敬茶,请他再作佳句。也有一些生性诙谐 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像“新娘面似桃花红,在家上会交错(cag4)人。”这“交错人”三字, 潮俗有两个含义:一是能联系人,团结人,属褒义;一是与人搞不正当关系,属贬义,当青娘听到这种歧义句时,立即警惕起来,准备作四句回击,忽又听唱道:“所错同寅好姐妹,学文学武学针工。”于是,喜娘便笑脸相迎,敬茶敬烟。又有的唱:“新娘娶进来,十年生九个。”这两句对于重视子嗣的潮汕人来说是吉祥的,没有想到调皮的闹洞房者接下去却唱道:“五个抽鸦片,四个赌纸牌。”这就大煞风景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