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那里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
1、择正日
在陕西安康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择,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
女方家长要在当天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可以见新娘。
2、吹唢呐
结婚当天千年的唢呐还在吹,现代的音响也隆隆地播放,不放秧歌调,放婚礼进行曲,放的次数多了,已经听不出洋味了。
3、换踩堂鞋
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4、双方家长婚宴上讲话
有的家长这一辈子可能是头一回站在麦克风后面,面对着这么多人讲话,紧张,却又兴奋,生怕讲得不透彻,便要多说一些。大部分都是一些美好的幸福吉祥的祝福话,祝福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陕西大荔结婚有什么习俗?
大荔婚俗面面观
大荔人把婚嫁迎娶称为红事。操办中因地域不同,也就风俗各异,于是就衍生出不同的民俗世相。在这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中,又蕴涵着老百姓的生育观、道德观、审美观。一场场充满喜庆的婚礼,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订婚——五个“回合”定终身
形成婚约后,要经过“五礼”,男女双方互换“庚贴”(生辰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经查审属相不克,出生合卯,男方就得央媒人到女家送“龙凤呈祥”帖,女方若答应这门亲事,即以“状元及第”帖回敬;若不应允,即不回帖,或告知媒人“不合卯”,就揭过了这一页。
女方若答应婚事后,媒人就得两头跑,在“讨价还价”中确定彩礼的多少。通常是女方家道殷实彩礼要的少些,家道贫穷、或兄弟多、或长辈年老多病等彩礼就要得多。但也不全是这样,讲究一个结亲结义,所以大都在媒妁之言下达到共识。
彩礼除银钱之外,还有布料、首饰、棉花等。后来“与时俱进”,“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一份礼人民币240元,今天又讲究“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接下来是“吃面”、“回屋里”、“照相”、“报席口”。男女双方及家长正式会晤,女方向男方通知送女人数,算是这桩婚姻“定卯”。初解放时,照相仅是男女拍一张三五寸的合影,交换礼物,吃个宴席。时代发展到今天,动辄就是数百元,数千元的婚纱照,甚至更高。
上轿——母亲教女三件事
结婚。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嫁女。
先说嫁女。旧时女方年龄小,甚或还有童养媳。《婚姻法》实施后,才彻底改变了这种落后的习俗。
婚前,女子要沐浴、净面、梳头,临行前还要辞先,别父母,然后在“扶女嫂”(伴娘)的搀扶下从炕上沿着“出长布”(长约一丈多的大红布,轮换接递前行)走到轿前,出大门前还要“过火”(用干谷草燃起的火堆)。
过去是马拉的硬轮轿车,前面是兄弟骑马压轿,后面是老父亲骑驴殿后。到“文革”时“破四旧”改为用自行车。如今,又大不相同,农村是装嫁妆的三轮、四轮,近年来也同城里一样,用崭新的,挽着大团红绸的摩托车压轿,装扮得花俏的小轿车、大轿车一溜一串,陪嫁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日用家电,贴上大红双喜字,装在车上,吹吹打打,鞭炮齐鸣,招摇过市。
在女儿上轿之前,母亲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要在女儿的裙带或裤带上系一根鲜白的大葱,再交给女儿一对小光光馄饨(关中一种礼馍),并叮咛女儿到时千万别忘了吃馄饨就葱。二是教给女儿“箱底话”。这种风俗,今日已鲜为人知,其实这是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封建礼教压抑下一种隐喻性的性启蒙教育。还有一件是要在嫁妆里塞上核桃,象征爱情永固;塞上糖,象征婚后小日子甜甜蜜蜜。
迎娶——“插花背镜”好热闹
再说迎娶。杀猪宰羊,备办筵席,招待宾客,丰俭随男方经济状况而定。新郎倌戴礼帽,插翎花,胸前用大红绸子将护心镜结挂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插花背镜。
娶媳妇的轿到男方门口后,轿门正对男方大门,此时在鞭炮和迎亲鼓乐中,被亲朋们将脸上抹得黑黑的“阿公”(男方的父亲)手持用干草捆的火把,围着轿左转三匝,右转三匝,含义一是冲去路途上的邪气,二是喻义人丁旺盛,延续烟火。此时新郎在伴郎、迎姑嫂和“牵羊娃”(五至七岁的男小孩)的陪伴下来到轿前,对着轿门或鞠躬、或作揖,新娘再三扭捏,终于敌不过男方壮汉的生拉硬扯,进门时迎姑嫂将手中盘里的豌豆狠劲往媳妇脸上撒,在一边撒一边被蜂拥到“主前”(设置男方先祖牌位的地方),在司仪的唱导中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还要在嘉宾的陪同下,端上盘内盛的肉吊子、毛巾、烟酒谢大媒。同时抬嫁妆的要红包,要喜糖,争的,抢的,闹得喜气洋洋。
婚礼时的窗花、剪纸、刺绣、歌谣、礼馍、对联等民间文化艺术,形成了浓烈的婚庆民俗文化。
如今的婚礼场面就更大气、更时尚,有专门的婚庆公司,施放礼花、摄影摄像,专业的司仪——甚或电视台、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也加入之列,高档车队,管弦乐队,且又增加了传统婚礼中没有的程序——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宣读结婚证书、证婚人讲话、新人互换信物、双方父母分别给“改口钱”,男方家长给数量不等的按年龄计算的“岁儿钱”等等。
闹房——三天不分大和小
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被蜂拥到撒满红枣、花生、核桃的炕上,两人在伴郎、迎姑嫂和众多的看热闹的乡亲的你推我掀中分别将新郎、新娘从炕的这一角掀到那一角,又从那一角掀到另一角,有意识地让两人相互碰撞,谓之“捣四角”,常常是人人汗流满面,欢笑声、起哄声不绝于耳,把结婚仪式推向另一个高峰。
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陕西渭南结婚聘礼一般多少
提起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陕西渭南结婚聘礼一般多少,另外,还有人想问想了解一下陕西渭南地区现在订婚通常彩礼多少钱?有哪些讲究?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陕西 渭南那边结婚订婚是不是要给2次彩礼,是给娘家的还是给新娘子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陕西渭南结婚聘礼一般多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
陕西 渭南那边结婚订婚是不是要给2次彩礼,是给娘家的还是给新娘子的呢?
1、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陕西渭南结婚聘礼一般多少
结婚左右,放心女方应该会买嫁妆的。
看对方的情况和你家庭的情况了……没有准数……
一万多吧,我好几个朋友都这样!礼金不算首饰,衣服这些!
这要有对方家里的经济情况决定了。都不一定。
应该是最基本的了吧。
2、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想了解一下陕西渭南地区现在订婚通常彩礼多少钱?有哪些讲究?
主要看男方有没有买房子,如果有买的话那一般就是3万左右的样子!
3、陕西 渭南那边结婚订婚是不是要给2次彩礼,是给娘家的还是给新娘子的呢?
4、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关于渭南地区彩礼的问题。
看渭南什么地方,一般1到5万不等,城里彩礼少,农村多。城中村还倒贴!五里铺村的彩礼少,还有嫁妆有的陪车,有的陪房。
5、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陕西渭南结婚习俗?
内容来自用户:吴巧云
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等搞得排排场场,
6、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陕西渭南结婚风俗
以上就是与陕西渭南结婚聘礼一般多少相关内容,是关于陕西渭南结婚聘礼一般多少的分享。看完陕西渭南地区婚配彩礼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