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研究相貌与性格的学科叫什么?我国的呢?有没有专门的资料?
古印度称为人相学,手相术最早兴起于约五千年前的古印度,中国称为相术,也称相学
[相]
"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指命相,一指看相。古人认为"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即是说,但凡人的一切外在表征都含有关涉到俱不同命运的深层意蕴。因此只要把握规律,也就可以探测出其中的命运消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亚夫为河南太守时,相士许负看过他的面相之后说:"您三年后将封侯,再过九年则饿死。"周亚夫不信,说:"既然封侯,又怎么会挨饿呢?"许负指着他的嘴说:"您嘴边有两条线纹入口,命相所定,必遭此厄。"后周亚夫果然饿死狱中。许负用以测断周亚夫命禄的依据是其体之"表侯",也即相学中所说的命相。按存在方式,命相可分为骨相、面相、色相等;按所示命禄的属性,则可分为福相、寿相、贫相、夭相等。既然确信外在表征含蕴着人的命运消息,也就自然会有人来解读这种命运密码。于是,就有了看相这种社会活动。看相,过去雅称"风鉴"。作为一种命学术数,其初时较为简单。汉初许负所著《相法十六篇》仅以人体十四个部位特征和行、声两项作为评判命相的依据,且各条自为一说,互相无涉。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相士们不再简单地将人的某一部位的大致差别作为命禄的表征,而是通过归纳、分类,将它看作层次细腻、内容丰富的集合体。如耳朵的命相就可分为二十余种,面相更是细分为一百多个部位。同时,由过去从某一部位的特征孤立地推论命禄变为将人的形体部位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依据各部位的相互关系来推测人的命运前景。论相谈命的内容也由最初简单的寿夭、贵贱,发展到人的仕途、职业、俸禄、疾病、子嗣、婚姻、家庭等,几乎将人生所有的生活内容全部囊括。后来在发展中还将气色说与形体部位的命相交融起来,以部位特征决定总的命运走向,气色决定某时空范围具体的吉凶福祸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既有相对稳定又变化无穷的看相方法。
[相学]
又称人相学。俗传通过观察分析人的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情态等方面的特征来测定,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的学问。认为相是命运的一种显现形式,人相必然体现着命运。相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约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之际。《左传·文公元年》载:一次会葬中,公孙敖听说周天子派来参加葬礼的内史叔服会看相,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叔服对公孙敖说: "谷可以祭祀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颔丰满,其后代必定兴于鲁国。"《史记》、《吴越春秋》等史书中亦有关于姑布子卿、吴市吏等早期相者活动情况的记载。至战国,看相始流行。《增孔子·执节篇》载:魏安茵王问子顺,拜马回为相是否合适。子顺答曰:"长眼猪视者诡诈。"后马回为相,终以谄获罪。此时看相之术虽已流行,但主要作为一种参政手段被人注意,职业相士和严格意义上的相学理论尚未出现。两汉时期,相学得到迅速发展。仅刘邦一家看相的事迹,《史记》就有种种详细的记载。但凡汉代发迹显达之人,如丞相周亚夫,长平侯卫青,吴王濞,淮南王英布,将军李广,御史大夫倪宪等,都有命相故事传世。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连皇宫挑选嫔妃、采女都须经相士过目。随着看相习俗的广泛流行,此时相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汉书· 艺文志》载有《相人》二十四卷。据《怀庆府志》记载,仅当时的著名相士许负就著有相书《德器歌》、《五宫杂记》、 《听声相形》诸种。两汉以后,迨至李唐,看相成为重要的社会职业,相书多达三十余种,一百三十多卷。此后宋、明两朝,看相风气发展到颠峰。许多相士成为显贵,不少知识分子、上层名流以浓厚的兴趣研究相学理论,大量相书充斥书肆。明以后,相术逐渐流向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自此,无论相学理论还是看相技艺都少有新的发展。古代相学名流群芳灿若星辰,如春秋时期的姑布子卿,战国晚期的唐举,汉代许负,唐代袁天纲、李淳风, 宋初麻衣道者、陈搏,明代袁忠微,清代陈钊等,皆负盛名。其社会影响不在同时代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之下。古代相学著作多不胜数,但大多数是相互转抄,自成体系又较实用的主要有《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神相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其中又以托名五代术士麻衣道者的《麻衣神相》流传最广,托名宋代陈搏的《神相全编》体系最完备。
[风鉴]
原意指人的风度和见识。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之杞梓……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在相学中则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即相术之别称。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日:"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赀者。故《春秋》单襄公、成肃公之徒,每遇会同,则先观威仪,以省福祸……大凡相之所先,全在神气与心术,更或丰厚,其福十双。"《瑞州府志》亦有关于"精于风鉴者"的记载:"无名相士海州推官王务本言,筠州太守闻有一部民精于风鉴者,乃召宾僚,令遍视之。时曹利用为巡检,在坐。相者言利用后当极贵。坐客皆笑。守复问务本:'何时登第?'曰:'须巡检入两府时耳。'客皆曰:'乌有。'是后利用以使契丹有功,有阎门使,十年间历位枢府,而务本适登第,其言竟验。"
[人伦]
原意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幼尊卑的秩序。相学中指品评人物,亦指据人形貌测断祸福的相人之术。《青箱杂记》云:"昔人谓官至三品,不读相书,自识贵人,以其阅多故也。本朝臣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故其赏罚未尝妄谬,而任使之际亦多成功。"此言人伦,为晶评人物之谓。金人张行简有相学著作《人伦大统赋》传世,其所言人伦,即相人之术。《旧唐书·方技传》:"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宋张齐贤《洛阳捂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诸葛)爽有人伦之鉴,睹王之状貌,待之殊厚。"二典所言人伦者,亦为相术之别称。
[相士]
为人看相的术士,又称相工或相人。《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见其二子焉。"可见春秋时代已有善相之人。最初的相者主要为国家机构成员,他们凭借个人独特的专长为朝廷效力。此后随着笃信命相的人增多,看相发展为专门行业。《后汉书·皇后纪序》:"遣中大夫与掖庭丞相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食家童女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者。"可见汉代已有职业相士。汉以后,相士多出自学子儒生或僧道之徒,仍主要服务于朝廷。他们大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史籍载,汉代太守法雄之子就因精通相术而被召至京师,专为朝廷选拔人才。相士许负还被刘邦封为鸣雌侯。唐相士袁天纲也曾多次被太宗李世民召见,以相术名世的李淳风则受封太史令。宋代陈搏,明代袁珙皆因善相而声位俱显。自明以后,相学流人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逐渐为文人学士所不屑,相士的社会地位也因之一落千丈。中国古代,王公将相、文人学子,乃至商贾百工之中,闲遐之余喜看相谈命者甚多,有人还有著作传世。从广义上讲,这些人也可列入相士之类。
[相法]
看相的方法。相士要懂得一定的相学理论,尤其要熟练地掌握一整套看相的方法才能行业。古今看相之法名目繁多,据不同的相学原理可分为一般相法和特殊相法。一般相法以被相者的形貌气色、情态举止等外在特征为观察对象,据此推测个人的命运休咎。其中又可分为相面、相骨、相手、相痣、相卧、相行、相气色等多种,其中以相面之法最为复杂。由于相学流派众多,各派所本理论不同,因此对人的面部结构和面部器官的命相形成了多种说法。流行较广的有五星六曜说、五官五行说、六府三停说、十二宫五官说、十三部位说等。特殊相法主要有结穴相法、太素脉相法、三世相法、听声嗅物相法以及相心相德之法诸种。结穴相法取看风水的原理看相;太素脉相法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阐释人的命相;三世相法则以人的现世生活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世;听声嗅物相法根据人的说话声音或所用器物来判断贵贱吉凶;相心相德之法则通过考察人的心术善恶、品性优劣来断其祸福。依据门户学派,相法还可以分为麻衣相法、柳庄相法、水镜相法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麻衣相法流传最广。相传此法为宋初僧人麻衣道者所创,有《麻衣神相》一书传世。时下民间术士多以此法为本。
[太素脉法]
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预测人之贵贱吉凶的看相术。所本《太素脉秘诀》上、下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原序称其为仙人所遗。此书来源说法颇多,难以确考。一说明青城山人张太素从隐者董威等人密传而得;一说唐一樵夫于崆峒山得此书;一说宋隋州僧人智缘身怀此技,于嘉裕年间被召至京,对人传授,后由其徒整理成书。另据《张扩传》载:张扩年少时好医术,一日听说有名王朴者善切脉,并能以切脉来预测人之吉凶祸福,便拜其为师,从学一年,尽得其诀。王朴与智缘皆北宋时人,因一般认为太素脉法初行于北宋年间。其诀认为,人的脉象变化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之理相通,故由此不仅可断人之症结所在,而且还能体察人之穷通祸福、贵贱寿夭。如诊人心脉,其诀即云:"心脉分明秀洪,此人必定是三公。专寻三按俱无绝,到老须持国柄雄。"即是说,凡心脉紧秀而洪大者,必为至贵之人,可居三公之位。又须详细指按,调理不绝。若人有此脉,则至老必为将相。相传太素脉法还可通过诊断父母的脉象来预言子女的命运。
[三世相法]
所谓三世,即前世、今世、来世。三世相法,指通过人的现世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世的看相法。其行业方式极为特殊,相士手持若干图册,各册画有不同家庭结构的种种情况:或画一夫一妇;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或父存母亡、有女无子;或母健父逝、有子无女;凡此种种,各不相同。相士据问命者相貌,翻开图册,照图所示,断言其家庭人口,生活情景,但凡六亲,一一论之。现世若言中,再看前世,或论未来之事。有问必答,不问则不主动测算。《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星命纪事》引《可谈》云:"余幼时从母氏在常州时见钱秀才开图书知人三世姓,男子知妇姓,女子知夫姓,无不验。吾家三姊,长适吴氏,次适沈氏,钱阅书皆言夫姓吴,当时怪其差谬,后数年沈姊离婚,归宗嫁吴宽夫。"其言钱秀才所本之术,即为三世相法。此法不知从何而来,古籍中无明确解释。相传其源出福建一带,福建人通此法者甚多。但一般不以此法为本地人看相,而是作为一种游食外乡的谋生手段。直至近代,此法仍在江南农村流传,据说信者甚众,有时甚至要隔日预约,方可遂愿。
[结穴相法]
结穴,原为堪舆学用语,指地中气脉在适当位置停蓄聚结。结穴相法,又称"铁关刀",是根据堪舆学原理来看相的一种术数。堪舆学认为土地禀五行之气而生,故有"生"、"死"之别,气运之异;人死之后葬于"生地",其所散发出来的"气"会使整个家族受到荫庇,以致累世门丁兴旺,子荣孙贵;反之,葬于"死地",整个家庭则会衰败,甚至遭灭族之灾。相学认为人法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情,形相以及贵贱祸福都有重要关系。于是有人将堪舆之法用于看相,便形成结穴看相之相学术数。此术在古代主要流行民间,相学典籍中仅列名目,并无具体记载。当今民间已不见有人采用此术,故对此术的源流及操作方法已难知其详。
[听声嗅物]
特殊看相法。不察形貌,据人之语声或所用器物来判断其贵贱吉凶。初时为盲眼术士所用,后推而广之。有以听声为先者,有以嗅物见长者,亦有两法兼用者。相书所载,皆言颇验。《三国事典略》载,后魏末,有吴市盲目而善听声,其至北方,渤海王高澄使试之。吴士闻刘桃枝之声曰:"当代贵王侯将相死于其手,然譬如鹰犬,为人所使耳。"闻赵道德之声,曰:"亦贵人也。"闻太原公高洋之声,曰:"当为人主。"后各人所为皆如其言。《杭州府志》云:"宋耿听声,不知何许人也,能听声而知吉凶贵贱,故名。其嗅衣物亦如之德寿。闻其名,取宫人扇百余,杂以上及中宫所御令小黄门持叩之。耿嗅中宫扇,曰: '此圣人也,然有阴气至上扇。'乃呼万岁。上奇之。呼入北宫,又取妃嫔珠冠十数示之。至一冠,奏曰:'此有尸气。'时张贵妃薨,此其故物也。家在候潮门内。夏震微时尝为殿帅,饮酒于耿,耿闻其声,知其必贵,遂以女妻其子。时郭棣为殿帅,耿谒之曰:'君部中有三节使,他日皆为三衙。'叩为何人,则曰:'周虎、彭辂、夏震也。'虎、辂时为将官,独震方为帐前佩印官。郭曰:'周、彭地位或未可知,震安得剧尔乎?'耿曰:'吾所见如此。'已而悉验。"
[相笏]
笏,又称手版。古代臣子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持记事版条。相笏;为古相术之一。术者用手抚摩问命者所用之笏,据以测断其官禄年寿。《太平御览》引《手版经》云: "相手版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不行世,东方朔见而善之,曰:'此非庸人所制。'卫司空陈长史见此书,叹伏,以示许士宗、韦仲将,管辂见而推叹之云云。"此术是否为萧何所创,无从确考。然《魏书·夏侯玄传》载有《相印书》、《相印书笏经》、《隋志》载有《相手版经》,由此推测,相笏之术始于汉代是可能的。相笏术在南北朝时已广泛流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南朝宋王休佑上奏时常使龙颜不悦,闻知庾道敏善相手版,托言他人之笏求相。庾相之曰:"此版乃贵,然使人多忤。"王便将己之笏与宠臣褚渊互换。他日褚渊上奏,"于帝前称下官,帝甚不悦。"至唐,相笏之风极盛。于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所载可见一斑。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听声揣骨,言休咎。象简、竹笏,以手循之,必知官禄年寿。宋祁补阙有时名,措绅神靡不倾属,时永乐萧相真亦居谏官,同日诣之,授以所持笏。复本听萧笏良久,置于案上。曰:"宰相笏。"次至宋笏,曰:"长官笏。"祁闻之不乐。而后悉如复本所言。
[相面]
通过观察面相来断人命禄。古代相学关于面相的理论体系颇为完备。如十三部位说将人的颜面分为十三个部位,又分别领属一百多个子部,各部位都有相应的命理之说。相法上,有立足于面部结构与器官关系 来谈相论命的五官五行说、十二宫五官说、五星六曜说、五岳四渎说、六府三停说等多种命理之说,也有依据眉、眼、口、鼻、耳、颧、颏等部位或器官来论人命禄的相命之术。各种相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涉。相面术的渊源极其悠久。从"相学"条引《左传·文公元年》所载:可见早在春秋时期相面术就已流行。春秋以后的典籍中,关于相面的记载多不胜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军事家尉缭以相面术来判断秦始皇的为人。曰: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汉书·高帝纪》载:刘邦尚为亭长时,吕公 即看中了他。谓之曰: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刘邦)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南史·李安人传》亦曰:"(宋)明帝大会新亭,接劳诸军,主樗蒲官赌,安人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从这些记载可见相面术在古代朝野风行的情况。
[面相]
面部形相。包括面部的眉、眼、口、鼻、耳、额、颧、颏等各部位和器官的形相。相学认为: "列百部之灵居,通五脏之神路,惟三才之成象,定一生之失得,面也。"因此,把面部看成是断人吉凶旺衰最重要的部位。相学对颜面的部位和器官划分颇细。各自的命理之说异常繁 复,难以尽述。《神相全编·论面》概而言之,曰: "故'五岳'、 '四渎'欲得相朝,'三停'诸部欲得丰满,貌端静气和者,乃富贵之基也。若夫欹斜缺陷,色泽昏暗,不佳之相也。是以面色白如玉润、黑如漆光、黄如蒸栗、紫如绛缯者,皆属吉相。面色赤暴如火者,命短卒亡;面色尘埃,贫下夭死;面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人面皮厚者性纯而富,皮薄者性敏而贫。"古代典籍中有关面相定人休咎的记载颇多。《元史·王殉传》载:王询武力绝人,善骑射。三十岁时曾问命于一道士,道士谓其面相甚奇,他日因一青马而贵。殉旋即买回青马,乘之以战,果然"其进退周旋无不如意",因之屡立战功,迁兵马都元帅。不少古代相书中都有"媵蛇锁唇,梁武帝饿死台城"的说法。媵蛇,即鼻两旁至口边法令纹的别称。梁武帝面相中有此不吉之纹,后因侯景叛乱被逼台城,饮膳裁损,终于饿死。
。。。。。。。。。。。。。。。。。。。。。。。。。。。。。。。。。。。。。。。。。。。。。。。。
古代有很多人会看相,他们是天生拥有这种能力吗?
看相不都是迷信。
人的相貌上带有性格特征,而性格决定了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从别人的面相上看出他的性格,再结合对方所处的环境,大致上能够推测出对方如何行事。政治家都善于察言观色、操纵他人,曹操就有这种能力,他明白当前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奋起争夺天下的好时机。他从刘备的面相和言行上看出刘备的性格,知道刘备绝非甘心久居人下,今后必会图谋大事,这才出言试探。
至于街上靠看相捞钱的人多数是老油条,社会经验丰富。他们给人看相绝不会什么都不问仅凭看相就说出对方的吉凶,而是往往东拉西扯,借机窥测对方隐私,再据此弄些模棱两可的话忽悠人。
古代的9位相术名家,个个都是狠角色,相面孔子是“丧家之犬”
相术在古代备受推崇,它将人的吉凶祸福与面貌、五官、骨骼、手纹等联系起来,对古人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了需多的相术名家,他们在当时的 社会 威望极高。
一、姑布子卿
姑布子卿是相术学的开山鼻祖,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闻名于世,姑布子卿出生于郑国。自幼酷爱相术,他的相术法不同于一般相士对于相术,他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觉得长相怪异的人实乃圣人,比如孔子,姑布子卿说他是“丧家之犬”的面相,但不妨碍他成为儒学大家。
二、唐举
唐举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相士,每天找他看相的人多如牛毛,他从一个人的外貌气色,就能知道此人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篇》有云:“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从《史记》的记载中得知,唐举有两个关于相术的故事。其一,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相蔡泽,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二者言发必中,果然灵验,于是,唐举名声更大了,最终成为相术界的权威。
三、许负
许负是秦汉时期的一位女相士,相传她出生时手握美玉,此美玉上有阴阳鱼转动不停。许负最著名的事迹有三,其一,预言薄姬会生下天子,其二,周亚夫会封侯,最终会被饿死。其三,刘邦能成大事。这三个预言最后都应验了,可见其相术高超,有《许负相耳法》、《五官杂论》、《听声相行》、《德器歌》流传于世。
四、袁天罡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星象学家、相士、预言家,著有《推背图》、《袁天罡称骨算命法》、《四弹子》等。传说袁天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曾预言了襁褓中的武则天会当皇帝,后来果真如此。根据《推背图》他预测了唐朝以后近两千年的 历史 事件。
五、李淳风
李淳风是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他著有《乙巳占》一书,将风划分为八级,是中国气象史上最早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预言的武氏称帝和安史之乱,准确度百分之百。
六、麻衣道者
在民间有一本流传了几百年的著名相书《麻衣相法》。这里的“麻衣”便是陈抟老祖的师傅,也就是麻衣道者,关于他的 历史 记载少之又少,但他在当时的影响却是举足轻重。《麻衣相法》就是将古代大部分相学整合在一起的汇编,却选用麻衣之名,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七、陈抟
张三丰的老师陈抟,是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也是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他曾预言赵匡胤能做皇帝,后果真如此。一生著有《指玄篇》《先天图》《无极图》《易龙图》。
八、袁珙,
袁珙是明朝第一相术大师,是明成祖朱棣的宠臣,他精通相术,能力不低于袁天罡,据说他相人时只需夜里点燃两支蜡烛,借助蜡烛的微光,看人形状气色,结合其人所生年月。就能道出其人之生死祸福、并预测时间,百发百中。其著作多以“柳庄”命名,已成后世相术的重要参考书。
九、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为官时以知人善任著称。他在知人识人方面,有着其独特的见解。他曾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看人识面的总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为后世所借鉴。
中国古代的方士、术士都是什么?
方士和术士没有区别。
指的都是古代从事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等术的人。也就是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道教人士。
中国的古代大都相信迷信,道教的人就是把这些东西实体化了,术士经常宣称自己是得道中人,不过有的只是骗人的把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用江湖术士来形容骗子,可想而知,他们大多是打着道教的旗号,去招摇撞骗的人。
扩展资料:
类型
1、学究型
“学究”型的方士往往都出身于知识阶层,他们最擅长研究命理,探讨延长生命的方法,著书立说,算命术的产生、变革和流传,都离不开他们的开作和整理。他们研究命理或为人推命,往往都只是个副业的,就其身分本质而言,大多属于封建社会的“士”阶层,即封建知识分子。像周文王,他擅长周易算卦,实际上他是一个诸侯。
2、隐士型
“隐士”型方士则又是一种特点,他们大都是些“异人”、“高人”,既具丰富而又极有理性的思想,却又往往避开人世,尤其远弃凶险黑暗的官场。一般都是一些看但了人世间的万物的人。俗称大师。
3、僧道型
“僧道”类的方士,其身分则是和尚、道士,他们当中有的深谙术数,精通命理,淡泊名利,以救死扶伤为自己的责任,但相当一部分不过是“半瓶”水平,其主要目的只是为施主起课、抽签,略表菩萨心肠而已。大部分的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但是不是很理解世事。
4、食客型
“食客”型的方士,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食客”之风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客”者依附于主人,主人则负责“养客”,养客多者达三千余人。大部分人都是作为门客的形式,古代的贵族养门客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人有走仕途的想法,依据自身的本事来取得贵族的青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术士
古代相师一般都是男性道者术士,古代时有没有女相师?
我们现在的社会,走到大街小巷中,还能看到一些算命的人,他们引用一些东西推算演化来说出一些东西,让人们相信,然后大部分是为了骗取钱财。我们现在社会大部分算命的相师都被我们看成是骗子,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说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在古代,由于历史传说留下来了很多神奇的关于相师的故事。我们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唐代的袁天罡,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算子。但我们了解的都是男性的相师,这与古代的那个大环境有关,一个职业的发展,它可能出现很多种情况,因此同时也有女相师出现,她们的数量极其的少,因此就没很多忽略了。
一、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是男性的附属
在古代,我们现在人所了解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男尊女卑,男人的地位高高在上,女人一生只能在闺阁房间中度过,她们甚至不能够抛头露面。大多数相师都是在外为别人算命,一些女性属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她们根本不可能在大街上,或者在公共场合肆意的和别人交谈,这就造成了几乎没有什么女相师的出现,有可能有些女性也学了这么些门道技术,但是她们不可能被后人知晓,这是社会与当时的时代限制,女性的活动范围牢牢的被限制住了,她们只能附属在男人生活之下,为那些男人们付出自己的一生。
二、 也有比较出名的女相师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神奇的女人,她叫徐负。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很神奇的一个女相师了,最出名的就是她推断周亚夫的命运。她预测了周亚夫在两年之内要封侯,在八年之内要成为国家的将相人才,在第九年将会被饿死。周亚夫自然不信,但是事情真的发生了,因为周亚夫平定了七王之乱,做到了之前的两件事情。但是在第九年的时候,他因为自己的儿子私藏了皇室的用品,就被下狱,最后绝食而死。这也是我国古代最出名的女相师的故事。
因为时代的限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以男人为尊,大多数记载的也都是他们的事情,而那些女人,她们数量十分的少,做出的贡献也比较小,因此就历史上经常的忽略她们。如果放到今天,我想她们也会有自己发光发彩的一面,每一个职业都是公平的,它可以让有男性,也可能有女性。但是社会实在是不公平的,因此,现在流传下来的一般都是男性道者术士的故事,那些出名的女相师只有只字片语的记载和传说。
严君平是巴蜀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占卜大师,他和一般的江湖术士有何不同?
当然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江湖术士基本上都是为了生活,帮别人看看面相手相,说一些有的没的,目的为了赚钱而已,只是说说,不能当真。但是算命这方面,虽然不可全信,但是其中一些东西也不无道理,比如面相还是能看出些什么东西的。
在古代,一些人会花很多时间来研究占卜之术之类的,时间久了肯定也能从中间研究出什么,肯定也有可信的一些东西,但是如果全都信的话,那就那愚蠢了,毕竟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怎么会提前预测到。在巴蜀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占卜大师,他的占卜理论和一些江湖术士很不一样。这位占卜大师名为庄君平,后改名为严君平。
严君平非常有学问,他专门研究一些高深的学问,具有很高的才学和道德,在当时可以说一些朝中的官员们对他都是敬佩有加。他给人占卜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天都有固定的人数,从来不多占卜一个,人多的话就安排到下一日,当然也是有人愿意等的。他每天占卜固定的人数是因为他要留给自己空余的时间回家闭门学习。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占卜原则就是,不危言耸听,不会为了钱乱说话,他总是劝人向善劝人走正途。
严君平是以最高的学问和道德来劝别人,说话有理有据,宣扬老子的道德经,以惠众人。他和一般的江湖术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虽然以看相算命这一套来谋生糊口,但是始终宣扬的都是仁义之道,忠孝廉耻之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