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相师文言文
1. 互不相师文言文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赞扬了陈元方机智的应对技巧。陈元方作为官宦家的孩子,从小耳闻目睹了父亲的为官言行,无师自通,对客人提出的问题全面考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他以十一岁的年纪评价父亲的为官之道——对有权有势的人用德来约束他们,对无权无势的人用仁来安抚他们,让他们各安其位。所以时间一长,大家自然敬重他。
当袁公说当初他也是这样做的,并问他究竟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父亲”时,他以周公和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的表现为依据推出结论: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互不相师
2. 互不相师,这篇文言文中陈元方说:"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原文: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分析:这句话充分地显示了陈元方十分机智的应对技巧,对双方(袁绍和陈元方父)都无贬损之意,既不唐突袁公(袁绍),又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
[说明:在《互不相师》这篇文章中,当袁公(袁绍)说当初他做地方官,也是像陈元方父亲那样治理地方的,问他究竟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父亲"时,陈元方既不便于说袁公学他父亲,又不愿意说他父亲学袁公,就以周公和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的史事为依据,推出结论:“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对双方都无贬损之意。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世说新语》》)
3. 文言文 的原文+译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事?”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义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4. 一段讲道理的文言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 文言文师说全文及翻译
原文古之学者(1)必有师。
师者,所以(2)传道(3)受(4)业(5)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6),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7),终不解矣。
生乎(8)吾前,其闻道(9)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0);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12)也。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8)。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9)!彼童子之师(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21)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22),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23),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4)乐师百工(25)之人,不耻相师(26);士大夫之族(27),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28)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29),官盛则近谀(yú)(30)。
呜呼!师道之不复(31)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2)不齿(33),今其智乃(34)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35)! 圣人无常师(36)。孔子师郯子(37)、苌(cháng)弘(38)、师襄、老聃(dān)(39)。
郯(tán)子(37)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0)”是故弟子不必(41)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2),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43),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44)皆通习之,不拘于时(45),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46),作《师说》以贻(yí)(47)之。
[1]学者: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
的。 [3]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4]受:通“授”。
传授。 [5]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6]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7]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8]乎:于。
[9]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10]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即以之为师。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年:年龄。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
[17]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更加,越发。 [19]惑矣:(真)糊涂啊! [20]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1]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
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22]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
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4]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
《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6]相师:互相学习。
[27]族:类。 [28]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9]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30]谀(yú):阿谀、奉承。
[31]复:恢复。 [32]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
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33]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
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34]乃:竟。 [35]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6]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7]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
6. 求尊师重道,安分守己的古文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 学奕文言文字词翻译
日:太阳。
东:到东方。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距离。
初:刚刚。
日中:正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
汤:热水。
决:判定,判断。
孰:谁,哪一个。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很凉爽。
知:同“智”,智慧。
[编辑本段]
译文
孔子去东方游学时,看见了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但是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天气很热,难道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编辑本段]
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 古人勤学的古文 要原文
推荐韩愈的劝学篇《师说》推荐韩愈的劝学篇《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和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凡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认为向老师学习是羞耻的。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众人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认为跟从老师学习是羞耻的,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不能解决的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1]。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之处。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这说法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从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可真值得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他都普遍地研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2],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正道,写《师说》送给他。
注解:〔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1〕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
9. 《师说》的文言翻译
您好!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比我多,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的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解惑)却丢弃,我没见到他聪明在哪。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李氏的儿子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请有研究的相术大师帮我算算(不懂者无进),1986年阴历七月初五卯时或辰时出生的男性
出生公历:1986年8月10日6时12分(北京时间),星期日。
出生农历:丙寅年 七月 初五日 卯时。
比 比 日元 财
乾造 丙 丙 丙 辛 (日空午、未)
寅 申 戌 卯
藏干 甲丙戊 戊庚壬 辛丁戊 乙
枭比食 食才杀 财劫食 印
地势 长生 病 墓 沐浴
纳音 炉中火 山下火 屋上土 松柏木
节气:立秋:1986年8月8日3时46分,白露:1986年9月8日6时35分。
起大运周岁:9岁 8个月 1天,每一交大运年 4月 11日起运(公历)。
排大运:
劫 食 伤 才 财 杀 官 枭
大运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死 墓 绝 胎 养 长生 沐浴 冠带
岁数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年份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 2066
排流年:
始于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1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2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3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4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5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6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7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8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9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止于 2005 2015 2025 2035 2045 2055 2065 2075
※胎元:丁亥(屋上土) 命宫:甲午(沙中金)
终身卦:(用年干起)
干支: 丙寅年 丙申月 丙戌日 辛卯时
主变卦 山火贲(艮宫) 之 艮为山(艮宫) [空亡:午、未]
青龙 ━━━ 官鬼寅木 ━━━ 官鬼寅木 世
玄武 ━ ━ 妻财子水 ━ ━ 妻财子水
白虎 ━ ━ 兄弟戌土 应 ━ ━ 兄弟戌土
腾蛇 子孙申金 ━━━ 妻财亥水 ━━━ 子孙申金 应
勾陈 父母午火 ━ ━ 兄弟丑土 ━ ━ 父母午火
朱雀 ━━━○官鬼卯木 世 ━ ━ 兄弟辰土
吉神凶煞:
年柱 福星 学堂
月柱 文昌 驿马
日柱 华盖 童子 天罗
时柱 太极 桃花
☆星座:狮子座。 生肖:虎。 二十八宿:星。
☆命主福元:坤宫,属西四命。
※提示:神煞是八字预测中的一个附加信息,是吉是凶,要看神煞的喜忌而定,不能单凭神煞的性情论判。在八字中,能起到反映事情类型、性质的作用。※
命局生克制化:
※五行个数(计入藏干): 1相水 2死木 5囚火 3休土 3旺金
五行个数(不计藏干): 0相水 2死木 3囚火 1休土 2旺金
五行力量:水4(1.4%) 木33(11.5%) 火81(28.3%) 土30(10.5%) 金138(48.3%)
己生助力量:114(39.9%) 克泄耗力量:172(60.1%)。 阴气:98(34.3%) 阳气:188(65.7%)。
※日主综合得分:-33。 日元偏弱,喜用木,火(印枭、比劫)。忌仇金,土(财星、食伤)。
丙火生于申月,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调候用神:用壬,水多取戊制。
※此命局未入正格。
比肩 4位囚(079,27.6%),劫财 1位囚(002,0.7%),合计力量(081,28.3%)
食神 3位休(030,10.5%),伤官 0位休(000,0.0%),合计力量(030,10.5%)
偏财 1位旺(060,21.0%),正财 2位旺(078,27.3%),合计力量(138,48.3%)
七杀 1位相(004,1.4%),正官 0位相(000,0.0%),合计力量(004,1.4%)
偏印 1位死(015,5.2%),正印 1位死(018,6.3%),合计力量(033,11.5%)
※天干有丙辛年时威制之合,丙辛月时威制之合,丙辛日时威制之合。地支有寅申年月相冲,戌卯日时六合。
※提示:这一步给出了整个八字最有价值的信息,用数量化表示,容易理解把握,论命者要有意识的综合利用这些数据,切记!※
三命通会论断:
◆丙日辛卯时生,丙辛合水,,败坏原有正财,对卯来说,丙处沐浴状态,遇到辛,与之合水。如果自身十分健旺而丙辛无法化水,命主为人不遵礼规,沉迷于酒色之中;如果身体虚弱,丙辛又化水,而卯又使水处死绝状态,因此,有名无实,表现在为人乖巧虚伪。只有生于丙午月或丙寅月及春季各月,自身健旺,而丙辛不化,这样,其文章才显得典雅华贵。
◆丙戌日辛卯时生,伤妻害子,自身健旺而不被化合的,贵显。生于春季,聪明伶俐,但沉迷酒色。生于冬季,且行西方运,既富且贵。生于夏季,官至御史。
※提示:单以日时论命显然有失偏颇,但给出的断语可以为分析八字起提醒的作用,经典名著自有它的深意。※
穷通宝鉴-调侯用神参考:
丙日申月生(壬、戊)
〔1)申月已入孟秋之时,火炎之极渐秋移,气势自然仅在水面有些余光而已,用壬水尚可辅映阳光,无壬水亦可以癸水代之。
(2)丙日、酉月生者,命中有丙之比肩,或有寅巳午之地支时,则我身强,一壬高透时,可显达功名富贵。若壬水未显,而藏于地支之中,则为秀才之命。有壬水,但亦有很多之戊土时,则土多水穷,即七杀之制过多,而成一无用之 丙火日.有壬水为用,则如太阳照湖海,气势宏伟,能致功名显达,无壬时需以癸水代之,但长久之间,不易取得功名。盖癸水乃雨露之水,不宜与丙火相配合。
(3)丙日生者,地支成巳酉丑之金局,天干上财星显著,若无印绶或比肩劫财时,称“从财格”。得富贵.但需籍助亲戚朋友之帮助。 妻贤有内助之功。若见比肩、劫财,则不为从财格,其人财多而身弱,为人奸诈,女命为长舌且淫贱之命。
(4)丙日酉月生者举一例:
生年 己 卯
生月 癸 酉
生日 丙 子
生时 戊 子
以上之命,无壬水,但有癸水代之,戊己之土可破其调候用神。子午卯酉乃四仲之神,本命中只有卯酉子三字而无午.故逢午酉之运时,有生命之危险,冲战激剧,且卯之印绶被酉冲破,午又可破财,若行至太时,逢午酉相逢.则生命危。
※提示:这里对命局生克关系有较好的论述,不失为找用神的一个点醒之笔,给出了实际命例,论命者可对照研究。※
十神定位论断:
★年干为比肩,上有兄姐,或为养子,有独立分家之倾向。年支为偏印,破祖业,损家名、失家教,若坐养者:继母养育。
★月干为比肩,上有兄姐,或为养子,有独立分家或创业之倾向,四柱如果无官星,性暴乱。月支为偏财,父掌家权,或幼年为养子。
★日支为食神,配偶肥胖,温和随和,衣禄宽足。
★时干为正财,子女富有。时支为正印,子女仁慈聪明,晚年享福。
☆比肩坐偏印,大凶,劳碌损失,居无定所,万事不顺,比肩过多,冷酷无情,有婚变之灾。
☆比肩坐偏财,因父母或情妇之故,在营业上多发生纷扰且有疾病及色情之灾。
☆正财坐正印,凶兆,志愿难达,与人竟争易招灾祸,母妻不和,有独立能力,方可迁出。切忌贪图不义之财,安分守己,以妨灾害,若反正印坐正财尤甚。
※提示:分宫论断,可反映出一些信息,但要综合用之,不可执一而断。※
八字重量:
【4两1钱】 年0.6两、月0.9两、日1.6两、时1.0两。
袁天罡断:此命推来事不同,为人能干异凡人,中年还有逍遥福,不比前番事不通。此命性重气高,有口无心,祖业未交,离别他境,事事可成,六亲骨肉不得力,自成家计,学习经营,四方闻名,当把外方之时,丰隆初限奔波驳杂,不能聚财,交过三十八九方可成家,四十五六方能顺意,末限犹如三月杨柳,枝枝生细叶,晚景处处红,妻宫无克破,子息假送老,寿元四十七,闯过可到六十六,卒于九月中。
※提示:这是一种神奇的断命法,依据的原理已无从查考,可大体看出一生的命运轮廓,可参考。※
命宫寓意:
★午宫,天福星,荣华吉命。午宫之人,天生具有高贵的,有野心和热望的特质。并且有坚强的意志,而且经常不顾险阻,打通一切阻碍的勇气,但有时傲气很盛,而为企图速化,出人头地,则又不愿小屈以求大伸。平时待人和蔼可亲,也无非笼络手段,取悦他人,便利其本身之发展。假使戒除骄态,自有成功之一日。如逢岁运不佳,生理方面,可能影响腰部,发生脊骨疼痛,风湿,黄疸等症。
★午宫,太阳之垣,生于此宫,其为人也,士农工商,无不咸宜。最利攻读政治,功业自然显著,倘格局不利,可能发生心脏病。
★命宫带羊刃,且命旺无依,性情刚烈,易于冲动,应注意流年与命宫支相冲克,以防意外灾祸。如八字清纯不杂,七杀化印相生且驾刃,则胆略才干,堪负方面责任,延誉四方,无论创办新事业,或任重大之职,皆能举轻若重。
※《三命通会》说:“神无庙无所归,人无室无所栖,命无宫无所主。”命宫宜生旺不宜衰,宜与年命相生相合,不宜刑冲克害。※
性格特征:(测个人性情、先天禀赋、相貌、喜好等)
★丙火日主,其个性热情豪爽,自信好胜,善言健谈,欠缺沉着,但情绪不稳,冲动易怒,缺乏仔细、认真。
★偏财心性。优点:精力充沛,性情急躁,待人慷慨豪爽。精明干练,善于掌握机会赚钱。擅交际,处事圆滑机智,举止轩昂,言行有威,一生多机缘巧遇,常有意外收获,乐观不怕挫折。缺点:豪爽慷慨,不大重视金钱,易致奢移浪费。不喜静坐家中,喜外出工作。喜钻营,擅交际,圆滑,多情,男性则女人缘多,易影响家庭婚姻生活,金钱与女人运得失均大,常有意外开销。
★日干坐月支,病:有正义感,脾气不稳,爱憎强烈,交往平凡,焦虑过多,心思沉重,注意财气,嫉妒竞争,防止被人不当利用。
★阳气过重,性情偏于外向,喜欢自我表现,有男性化的性格特点。
★正财为忌神,有吝啬的趋势,魄力不足,生活略嫌刻板乏味,喜斤斤计较,太坚守原则,死板,凡事不懂得变通,因而引起无端的烦恼,令人觉得憨直老实。
★丙丁日生者,眼大须长,额窄,少年多患疮。
★日元属火,旺相,主有辞让端谨之风,恭敬谦和之义,威仪凛烈,淳扑尊崇。面貌上尖下阔,形体头小脚长,印堂窄而眉浓,鼻准露而耳小,精神闪烁,语言急速,性燥无毒,聪明有为。
★柱中三火或多者,生时邻居有丧祸之事,或家中有忧恐离别之事。
◆命中有华盖,对神秘文化有兴趣,相信佛道数术之学,业余爱好可能就是在神仙、气功、算命中打转。
★子午卯酉四时生,习惯面朝天睡觉,脸四方,尖下颏。
★柱中合多者,虽疏也亲。
◆日居墓库,多忧少乐。
◆驿马无缰,东西南北之客。
◆驿马被冲,走遍红尘之客。
◆合多过于有情,志无远大。
◆柱无官星,喜自由,不服管。
★桃花带合,风流儒雅之人。
◆财星被合日干衰,外春风内奸诈。
※提示:个人性格除禀受天赋外,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关系,包括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
职业财运:(测适合职业、财运等)
★四柱喜木,应以从事有关木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农林种植,经营木材,家具,文艺,文学,教师,作家,教育界,书店,出版社,公务界,司法,政治,医疗,宗教等。事业发展利东北,不利西南。
★四柱喜火,应以从事有关火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工厂,烧砖瓦,热度性质,放光,照明,油类,水泥,热饮餐厅,食品军界,百货,发电,演说家等。事业发展利东南,不利西北。
◆财星为仇忌神,求财不易,须多费苦心经营。
★偏财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1藏,失时无力。
★正财信息:天干 1透,失时无力。地支 1藏,失时无力。暗藏入库。
★正财透干,勤俭踏实,可以勤劳致富。
★地支藏财,钱财可流住,不会虚花多有积蓄。
★财星有库,财多丰厚,发则能存,财运临之,有发财之机会。
★天干透财,支中又藏财,财厚之命。
★食伤为财之原神,今食伤弱,钱财不变,赚钱门路少,得小财而已。
★月支偏财,善于理财,有较好的经济头脑,喜投机。但为人慷慨、虚花、重义轻财,豪放风流,金钱出入大,反难积聚。离开家乡到外界发展,容易得利致富。
★五行需水或命有驿马,宜流动事业或外交职务。
★水为正官,个性随和,同时也很有理性,有智谋,虽然适合在工商界发展,不过,如果能作出有关知性方面的工作的化,将会发挥其个性如自由也,工商,水产等。
◆八字比劫或伤官为忌神,一生多遇小人。
★比肩或劫财为喜用,适合经营共同事业,公司,同时可添设分支机构。也可自己赤手空拳创一番事业。
★财为马星,发外邦之财。
◆四柱有财,衣食不缺。
★先比后财,先贫后富。
※提示:职业和财运密切像关,有什么样的职业就有什么样的财运,偏财旺可从偏业、投机性行业得财,正财旺可从正业、传统行业得财。※
功名官运:(测官运、学业、名气、一生事业成就等)
★七杀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1藏,失时无力。
★正官信息:天干不透。地支不藏。
★财为官之原神,今财星健旺,利于升迁,仕途较顺利。
★词馆学堂主科名,若无官星定虚名。
※提示:财能生官,印能护官,两者对官运也是很重要的。有大灾大难者,格局生得好,好运临之,却能大富大贵。伤官有制,反变成扬名之星。※
婚姻择偶:(测婚姻、恋爱、看夫妻状况)
★命主与午、戌年生者三合,与亥年生者六合,也就是属相为马、狗、猪的人婚配较为有利;与巳年生者相害,与申年生者相冲,和此二年生者婚配不利,也就是属相为蛇的人较不利,与属猴的人相冲,除此以外不必顾虑。
【配偶方向】选在自己住宅的北方或南方为佳。
★日支为食神配偶之人为人温和随和,诚实厚道,做事比较有耐性,喜欢享受,喜歌舞、酒色,若不加节制就会沉迷于酒色,好逸恶劳。
★日支对命主而言为忌主配偶甚少帮助或关系较疏远。
★妻子身材极端,即夫妻身材不匹配型。男高大,则女矮小;男瘦则女胖。(如不应则妻有病灾)。
★日干支相生,夫妻和睦,相互之间多有助益。
★日支为辰戌丑未,主配偶平常。
◆财星为仇忌神,妻子对自己没有助益,夫妻偶有矛盾。
★正财旺,妻不容妾。
◆正财坐死墓绝,妻缘较差。
◆日支带华盖,主配偶聪明有才艺,思想独特且喜研究哲学宗教,有出世之念且有孤芳自赏的心态。
◆财星遭比劫无救助,防妻遭横祸而死。
◆命里用印,财星来破坏,主妻不得力。
◆天干合多,妻缘易变。
◆日坐食神,主妻身肥,自己瘦小。
◆日犯华盖,克妻。
◆财临桃花、沐浴,妻防他人调情。
◆比肩合正财,妻严少是非。
◆命犯童子煞且为忌神,婚姻多不顺,个别人有难言怪病。
★天干有合,异性缘佳,多早婚。
◆四个天干均相合,主再婚又生子。
※提示:看婚姻除看个人八字外,还须合看双方八字,才能下最终判断,大致喜生和,不喜克害。※
祖业遗产:(测祖父辈、遗产、家境等)
★日主弱,用神为正印或比肩帮扶者,主得双亲或兄妹之宠爱,并倍得余荫或遗产。
★年坐枭为用神,主得余荫或遗产。
★年上用神,得祖宗之力。
◆提纲受冲克,败离祖业。
◆年月相冲,难为祖业。
◆驿马无合,别土离乡。
※多从年、月上看祖业遗产,为喜用、财官、吉神则多得祖上遗荫,反之则靠自己白手起家。※
家庭子女:(测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家庭关系等)
◎头胎生男孩。
◎观子星落宫,应无子,此以古法论断,现在应考虑计划生育的影响。
★兄弟姐妹中排行一、四、七,现代避孕技术先进,应当计入流产的胎儿。
◆偏印在年干支,不利长亲。
★年干比肩,上有兄姐,或为养子,有独立分家之倾向。
★月干有比肩,有兄弟姐妹,或养子,有独立分家或创业之倾向。
◆月令提纲被冲,损父母及亲人或离异(近冲)。
★年干为用神,父母双全。
★年干支相生,父母和睦,支生干,母爱父。
◆财重印轻,主双亲多病。
◆生年干或支比肩,月干或支皆不见正官,月支又非印星,多为么弟或么妹。否则变为过房或养子命方安。
★比劫得生旺之地,主手足健康而长寿。
★比劫为用神者,得兄弟姐妹之助。
★比劫坐驿马者,兄弟姐妹多远行,多潇洒。
★月日相生,兄弟姐妹和睦。
★比劫遇旺地,兄弟姐妹必加倍。
◆月令逢冲,兄弟姐妹各方。
◆命逢华盖,兄弟姐妹少。
★用神在时柱,主子女能助父母。
◆时在绝地防无后。
▲双胞胎者,阳日阳时生者,兄胜弟;阴日阴时,弟强兄;阳命后生者难养或先死,阴命先生者难养或先死。
※提示:年上父母,月上兄弟姐妹,时上子女,可分宫论判,也可以十神为准。※
体质健康:(测身体素质、易患疾病、肢体损伤等)
◆日主中和,平生身体不很健壮,偶尔有小病,但都没什么事。
◆你八字中水太弱或死绝,易患肾脏炎,脑溢血,近视,泌尿系统之疾病。
◆寅申年月相冲,防聋哑。
※提示:八字阴阳五行平衡,人的身体就康健无病。过旺或过衰都容易诱发疾病,所主的五行往往是病根之所在。※
有利选择:(指导后天补救、改造命运、趋吉避凶的事项)
☆以出生地或居住地为中心,你的住屋、办公室、坐位、睡姿头部、就业、就学、求医等朝向东方、南方为吉利。
☆创业时机、出门远行等办事时间选在春季、夏季可事半功倍。
☆衣着、首饰、家具、装潢等宜采用绿色、红色。
☆门牌、车牌、电话号码、抽奖、楼层、房号等选择有数字1,2或有3,4比较幸运。
☆居住地宜选择:温带区域,多树木花草之地居住,或者热带,大陆性区域及煤矿,电厂之地居住。
☆饮食方面宜吃:温性食物,食肉食动物的肝胆,或者热性食物,食肉食动物的小肠,心肝。
☆药物方面宜吃:温性之药物,或者热性之药物。
☆朋友上选择亥、酉年生的人,因为他是你的天乙贵人,是能给你帮助的人,命主与午、戌年生者三合,与亥年生者六合,和这三年生的人相处较融洽。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
华夏五千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易学命理大师。,希望大家喜欢!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鬼谷子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不仅通晓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百工科技、医学心术,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他的师傅是老子,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张仪、苏秦。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管辂(lu)
(209年-256年),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人。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被后世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郭璞
(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袁天罡
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道士、相士,益州。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 面相 、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
袁天罡最著名的 事迹 就是其为年幼的武则天看相。 传说 ,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又说,“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最终,武则天真的成为了天下之主,袁天罡真是神人也。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李淳风
(602-670),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杨筠松
(834年-900年),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散文 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赖布衣
赖文俊江西宁都人,曾文辿女婿,世称赖布衣,江西派第三代传人,善相坟地,广东故家大姓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谚曰: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军事谋略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最有名的相术大师:冷谦
明代武林(今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相传元末以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善养生。著《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一闭目冥心坐;二鸣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龙搅水津;五搓手热;六背摩后精门;七左右轱辘转;八攀足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