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结婚是怎么样的
1. 长沙结婚习俗讲究
姐姐你好,其实结婚也没什么习俗,大概就是三金:金戒指 金项链 金耳环 ,男方家好的发,在加个金手镯,别的要准备几个大箱子,里面要娘家准备压箱钱,大概1万压箱钱,看家里实力,也可以少点,聘礼最少1万把。
嫁妆准备4个箱子,一般女方准备家里的一些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 ,其他的看你家和男方家里的经济实力吧。改口费没怎么听说,男方除了聘礼外,还要给女方和女方家亲戚不用给什么钱,主要给送亲的人红包,100也行。
女方的嫁妆是不是要比男方给的聘礼也不是很高,其实主要在男方的聘礼上,主要看家里的实力,还有你要看男方家里的习俗,要入乡随俗。
2. 湖南长沙 结婚习俗
1、第一次接女方家长与父母见面,男方应该准备见面礼(红包)。
记得不管来多少人什么人都要的,包括女的本人。红包可以分大小的,按重要性来分。
2、如果订婚,也要订金的。(至于多少看男方的客气,还可以配上三金。)
3、聘礼一般双方父母都要在场,至于多少可以之前通过电话看女方的大概意思。如果相差太远,女方会不高兴的。
反正聘礼一般过了多少,到时候都会由女的本人添置家用电器等。另外要打个大红包给女方父母,由他们代新人去请女方其他长辈等等。
(一般不能低于2万,看男方的条件来)我说得不够全面,只是一点点。因为我现在就要做新娘了。
3. 长沙人结婚当天的流程安排是怎样的
长沙人的婚礼准备及流程
一,人员准备:
1,伴郎伴郎:要求俊男靓女,不一定要处子之身,但一定要未婚之士。
2,总管:婚礼的CEO,一切都听他的。最好是新郎的好友,尽可能多认识双方的亲友,并有能力安排各项事务。
3,车队主管:负责花车车队的组织、装饰和指挥。
4,酒店主管:负责酒店宴席安排,大厅餐厅装饰,酒店新房布置,厨师、服务员等人的答谢工作等。
5,财务主管:CFO,细心负责之人。收礼金,酒店结帐。最好两人,新郎新娘家各一人。
6,物资主管:烟、酒、槟榔、水、礼炮等物资管理。
7,导客:三到五人,负责在酒店引领宾客入座。
8,内奸:新郎安排到新娘家,在适当的时候,给新郎开门放行。
二,物资准备:
1,烟,酒,槟榔,饮料等,据依宴席及宾客数定。
每桌:烟两包,白酒一瓶,红酒一瓶,啤酒四瓶,槟榔二包,饮料两瓶。另多备10-20%。
另:车队司机,酒店厨师服务员,都是要答谢的。
2,鞭炮:数盘。
3,礼炮:主要用于新人进酒店和婚礼仪式时使用。
4,喜字,花贴,胸花,礼花:用于新房装饰,花车装饰,酒店装饰,新人及父母胸花,礼花是在接亲时由新郎献给新娘的,在婚礼仪式上,新娘也要一支手花。
5,对讲机一对:用于车队首尾部联系,保持车队整齐有序。
6,通讯录数份:各主管及亲友之间需保持高频联系,以确保婚礼当天各项事务顺利进行。
7,红包,抢亲用红包,岳父母红包,等
三,前期准备:
1,定酒店,定酒水,定宴席,找司仪,发喜贴。
酒水一般都是可以退的。
找好司仪之后,最好先做一次彩排。
四,婚礼当天流程:
早:
新娘化装,着婚纱。
新郎着西装。
总管组织各主管,安排事物。
车队主管:组织车队,装饰花车。
酒店主管、财务主管、导客:前往酒店,做准备工作。带上烟酒礼炮等物。
出发:时间依据路程路况安排,确保11—11:30到达酒店。
接亲:(婚礼的第一个 *** )
抢亲,人多,力大,速度要快。单元门----家门----房门----WC门,通关。这个时候内奸就要起重要作用了!
求婚、拍照、敬茶,大约半小时左右。
车队主管安排花车调头,排队。准备出发。
总管清点人数,殿后。
仪式前:
车队到达酒店前,电话联系酒店主管,准备迎接新人车队。
新人并肩迎接亲友,敬烟。
导客安排宾客入座。
CFO收礼金入册。
仪式:由司仪具体安排,酒店主管安排上菜。
仪式后:
新娘换旗袍或便装,补装。
新人及司仪、伴郎娘,逐桌敬酒。
送客……
下午:
总管安排亲友娱乐活动。
新人带父母参观新房。
晚餐:
总管统计人数,安排晚餐。
晚上的娱乐活动,就由朋友们自己去安排咯……反正怎么好玩怎么搞!
4. 湖南长沙的结婚习俗有那些
湖南 *** 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
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 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
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
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
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
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5. 请问在长沙结婚 大概要多少钱
可以找个女友花几元钱把结婚证领了,法律上就证明你已经结婚了。
完成了这一步,基本上可以告诉你在长沙结婚只需要花几元钱就可以了。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双方都同意这么做。
假如你还有点钱,你就可以想着举办一个结婚仪式了,如果你信仰基督教,就择日到教堂举办一下仪式,500元之内就可以搞定了。假如你没有信仰,也可以请来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摆上几桌庆祝一番,收点红包,基本上礼金收入与酒水支出可以持平了,甚至还小有盈余,所收礼金当然要等到日后慢慢还情了
假如你还有点钱,可以在新郎新娘的服饰和照相上下点功夫了,或借或买。想节约的话就按照你心里的标准去办,这个没有人会指责你的,只要你们愿意。
假如你还有点钱,可以和婚庆公司联系下租个车队,在举办结婚仪式的时候摆摆场面,招摇过市,风光风光下。
假如你还有点钱,可以答谢下女方父母,毕竟把女儿养这么大就给你带走了也不容易啊,这就是俗称的“礼金”了
假如你还有点钱,在结婚前就结束居无定所的日子吧,你可以买个房子,毕竟过一个安稳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梦想的了,谁会希望跟着你带着小宝宝到处流浪呢?实在没钱可以按揭,也可以关注下二手房,一般长沙的房价都在6000平米以上了(仅供参考)。
假如你还有点钱,把房子的装修弄一下,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具以及家用电器还是摆上吧,舒适温暖的家的感觉绝对是可靠地想法
假如你还有点钱,试着买个小车吧,有车有房看来是目前长沙人看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了。10万以下的车就免了吧,在长沙,车的流量比较大,出门堵得慌,也没有几个停车的地方,再说,公交车也比较方便,买个车不就是显摆吗?实在没钱的话,可以商量把这项先免了。
假如你还有点钱的话,我告诉你,你已经步入长沙的中上水平人群了,把所有的项目和步骤加强下,请个豪华车队,请个牛皮点的结婚主持人,买一套别墅,摆上几十桌筵席,把女方家的桌席一股脑的买单,开着自己的别致的奔驰去逛金市,买几根硕大的金链子金圈子把媳妇儿牢牢的系在自己身边。
假如你还有点钱的话,你就应该是万人瞩目了,带着娇妻去海外度蜜月吧。
湖南邵阳嫁女儿的风俗
风俗分为4种:
1、提亲:在双方感情稳定了之后,男方父母应该亲自到女方家中提亲,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在提亲的时候会 商量到婚礼时间、婚礼的各项事宜。
2、定亲:提亲成功之后,那么便会定亲,一般男方会准备好聘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彩礼等,以及一些给男 方父母的礼品。
3、嫁妆:女生的嫁妆建议用红皮箱来装,箱子内应该有剪刀、梳子、镜子、衣物和床被。
4、结婚未满一个:月,新郎是不可以看箱子中的镜子的。
湖南临澧县新安镇的当地结婚习俗是什么
临澧县民间嫁娶习俗,新安镇基本差不离。
几千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嫁娶事象不仅逐渐形成某种定式,而且承传着极富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现象。这些嫁娶习俗尽管渗透着诸多封建陈腐的色彩,却也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和严肃的婚姻风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各民族、各地域的嫁娶习俗五花八门。现仅将临澧地区尚在流传的嫁娶习俗简述一、二。
一、谈婚论嫁。婚姻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男儿到了十八岁,女子年近“二八”,如果尚不能嫁娶,便是做父母的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的罪过。因此,男儿不管是读书之人要谋取功名,还是务农经商的,到了此时总要成家立业,完成终身大事,以了却父母一桩心事。女子到了十六、七岁,要学习浆衣洗裳、茶饭料理、补衣做鞋;富有人家的女孩儿,便不再在大庭广众中出现,由母亲教习待人接物之礼数,并开始在闺房中练习挑花绣朵,这便叫“待字闺中”。
二、请媒人。请媒人俗称做媒。旧时实行包办婚姻,一切听由父母包办,有的甚至指腹为婚。因此,千百年来,在男婚女爱中既演绎出一曲曲生死相依的千古绝唱,也流传着抗婚拒嫁的悲惨故事。解放后,男女间挣脱了千百年来的包办婚姻枷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不仅蔚然成风,而且受到法律保护。但在一部分农村,请人说媒的习俗仍然盛行。媒人虽是包办婚姻的产物,但媒人在男女之间起到了某种牵线搭桥的作用对有些已近破裂的婚姻,经媒人在其中说合,也可以弥合裂痕,重归于好。媒人这角色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好的,搞得不好可能是“老鼠子钻风箱,两头受气。”一般媒婆由女性担当,基本条件是已婚,已生儿育女,并能说会道,随机应变。“一家有女百家求”。女方一般不主动请人做媒。男方则可以堂而皇之地请人做媒。这些媒人一般由亲戚朋友担当。人说做媒也是做善事,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三、看人家。看人家又叫相亲。看人家也可以说是男女双方第一次走动与交往。旧时并无看人家这一习俗,完全由媒婆或男女双方最至亲的人去双方做一些直接和间接的了解,至到清末才时兴了相亲。相亲也由男女双方议定日子,一般是先由男方到女方看人家。男方来时,可带点见面礼,如白沙糖、水果之类。礼品一般不甚贵重。男方到了女方先要看女方的田园屋宇,再看女方的言行举止,身体是否有什么缺陷。男方如果觉得满意,便在女方家吃饭,如果觉得不满意,男方会客气地把这餐饭推辞掉,女方也心知肚明这桩婚事十有八九不成功,因此也不强留。女到男家一旦确定结亲,男方便要送东西给女方,这又叫“给打发”。打发有钱有物,数量也无定数。如果女方表示悔婚,则要将收受的男方的礼品如数退还给男方,否则将被人唾骂;如果是男方表示悔婚,送给的东西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男方自然也不强行索要。看人家还有个共同的习俗叫“摆茶”。这是必不可少的礼俗。
四、发喜。发喜又叫定亲。这是男女双方婚前必不可少的礼俗,也是极隆重的礼俗。发喜的时间由男女双方共同确定。这天要请三朋四戚到场,意在向世人道明子女的终身已定。发喜的礼数较重。乡下一般盛行的有两个档次:一是礼担,又称笆篓担儿。男方一般在笆篓中置办衣物鞋袜、糕点糖果;笆篓担外一般有“两挂”挂有鱼肉、鸡之类,均要两三斤以上。有的也有四挂,无非是鸡肉鱼之类。二是抬箱,抬箱是一种木制的专盛礼品的器具。半人来高,一尺来宽的一个木架子,架子两头有两个圈孔的耳,中间穿一根竹竿抬着走。木架上可以依次放四个长方形木格儿,各格内物品不同。一般是衣物两格,食品两格。抬箱外必备四挂。也是鸡、鸭、鱼、肉之类。
茶礼。除笆篓、抬箱之外,随发喜时送给女方至亲,如:舅、姨、步等前的礼物,这些礼物一般为肉两斤、鞋一双、糖一包。凡收受了这些礼品的人,女方出嫁时要给女方置办一定数目的嫁妆(又叫陪嫁)。因此有句俗话说:这茶可不是好吃的,将来结婚陪嫁要“出汗”的。
五、报热。报热这一礼俗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和女方的意见,可办也可以免。报热时无非再给女方一些热天里穿的衣物。如今,这一礼俗已经废除。
六、送日子。送日子俗称送“八字”,也是送生庚八字。这是男方必尽的礼俗。其目的是决定结婚的日期。事先,男女双方请算命先生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推算,又叫“合八字”。所谓八字即: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人八个字。如八字相合,即可以择日结为夫妻,如八字相克,则不能结婚。也可以请迷信职业者治煞,经过治煞后也可以结婚,实则迷信职业者从中牟取钱财。如果生辰八字相合,便由男女双方择期送日子。即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用一张红纸写好。男人写一半女子写一半,然后由男方备好花红彩礼,彩礼轻重不具一格,无非是些衣物食品之类送给女方,另将男方择定的结婚日期也写在红纸上,又叫送日子。将彩担送到女方堂屋里后,又一个程式叫“开箱”。开箱由专门人员负责,开箱人将写有生辰八字和结婚日期大红纸取出后交给女方父母。如果女方父母同意按男方择定的日期完婚,则将这张大红纸收下,如果女方因其它原因不同意按男方择定的日期完婚,便不收那张红纸,依然放回礼担内由男方带回。这说明女方要推迟婚期。之后,如无其它变故,也不必另送日子,只由男方口头通知女方,女方同意后方可确定结婚日期。
折妆礼。所谓折妆礼,是指男方送给女方置办嫁妆的礼金。旧时嫁妆全由女方置办,后来结婚物品由男女双方合办,如果女方愿意全部办理,那么男方则要送一定数额的现金给女方,也就是所为的折妆礼。
七、过礼。男女双方将结婚日期确定之后,在结构的头一天,男方要将女方结婚时一应用品如衣服、鞋袜、姜茶(又称瓜片)之类送往女方,送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用抬箱,有的用笆篓,还有的牵猪赶羊,有的送半猪半羊。过礼这一天,女方是最热闹的,要置办酒席(叫整酒)招待来道贺的三亲四戚,叔伯表姨。凡来吃喜酒的亲戚朋友都要给一定数量的“陪嫁”(物品),大多是床上用品、箱柜之类的东西,多少则按各自的经济状况和亲疏远近而定。这天来的客如是至亲(又叫知己客),一般留在女家过夜,女的则帮助女家忙忙碌碌;男人则喝酒玩牌,尽情欢乐。
八、扯脸。扯脸又叫开脸。是未婚女子变为已婚女子(做大人)的重要标志。开脸时先请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子,用一根长长的棉线,先用手将棉线撮紧,然后将两根棉线合为一股,一端咬在嘴里,另一端缠在大拇指和食指上,利用两个手指的张合将棉线牵动,在新娘脸上绞一层细细的汗毛。开脸的这种作法现在已基本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娘去美容厅里美容、做头发。
九、告祖。新婚的头天晚上,新郎家里要专门置办一桌丰盛的酒席。这桌酒席的菜不得少于十二碗。晚上,全家人要穿戴整齐,洗手净脸,在祖宗牌位前,点燃香蜡,然后摆上酒席,搁上碗筷,请亡故的先人吃酒。意在告诉各位先人,儿女已完成婚姻大事,请求先人保佑其婚姻美满,子孙发达。
十、娶亲。过礼这一天,男方除了备齐物品外,还要定下第二天女方发亲的具体时间。发亲(即女方上路)娶亲的时间一般不过午(即不超过中午十二点钟)。这样便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娶亲的头一、二天,至爱亲朋便来祝贺,名曰:喝喜酒,又称吃瓜片茶。男家自然要根据亲友的多少杀猪宰羊,安排酒席。酒席上有八至十二碗菜不等。因此男方要请人帮忙。除掌勺的大厨子外,这些帮忙的一概不计报酬,有劈柴挑水的,烧火切菜的,端茶倒水的,一应事务由“知客士”调配。知客士由主人指派,负责接待客人的一切事务及厨房、茶房的安排。这几天,知客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
十一、发亲。发亲是新娘起身去婆家。清早起来,新娘便要再次梳妆打扮。简单地吃点东西,由亲朋好友陪着说话。新人装上红下蓝,袖口里要塞一个白色的四方对角手巾,以备掩口或擦泪之用。送亲的人,又叫上亲,是由女方指派的,一般除了新娘子的兄弟姐妹外,还可以请好友相送。上亲要由穿戴整齐、举止得体的体面人担任,以显示娘家家作人齐,家风不凡,以助长出嫁女儿的威风,使男方不敢小视娘家。上亲是最尊贵的客人,新郎家要小心侍候,上亲新郎家是得罪不起的。男方来迎亲的(旧称接亲),一般队伍比较庞大。除了媒婆、新郎官外,还有一班迎亲的男女,一般均是与新郎年龄相仿的男女青年,自然多为新郎的亲朋挚友。除此还有一帮力士,这些力士是帮新郎抬嫁妆的。
十二、陪嫁。陪嫁是指女方父母和三亲四戚送给女子随嫁的东西。陪嫁的东西多少、好劣,均看女家的经济状况。除床上用品和瓷器而外,大体分为:一箱一柜。一箱一柜是最简单的嫁妆,也就是一口箱子;一张柜;两箱两柜。即两口箱子两张柜;三箱三柜,是较隆重的嫁妆,一般要大户人家才能置办。
十三、吹鼓手。乡下并无职业吹鼓手。有的是几个懂得吹吹打打的人棚股组织起来的,有的是乡里一个会吹打的人收几个徒弟组织起一个乐队的。吹鼓手一般是九个人。
十四、哭嫁。旧时女子结婚时兴哭嫁。临近婚期半月的光景,女孩便开始哭嫁,一天到晚悲戚戚的样子,让父母心痛不已。如果不哭嫁,便认为她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不孝,将遭人唾骂。哭嫁有两种:一种是真哭,一种是假哭。
十四、颤轿。新人上轿,新郎骑马,无轿无马的人,新郎便走在轿前,一路浩浩荡荡,招摇过市,一路上围观者众。走过三五里地,轿夫们便使个暗号,便开始颤轿。新娘子最怕的是颤轿,轿夫们把抬轿歌一唱,脚步便开始悠悠晃晃,真个是一步三摇。
十五、拜堂。拜堂又称拜花堂,是向世人和列祖列宗宣告,某某公子与某某小姐正式结为夫妻。拜堂是一件极神圣的事。儿女终身大事已成,告慰皇天厚土,是父母一件极荣耀的事。这里满堂宾客齐聚于堂前,祖宗牌位前燃起大红蜡烛,高堂(父母)端坐于堂前。两位新人按男左女右站立,脚边放了两个莆。司仪开始高叫:“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礼成后,笙鼓齐鸣,夫妻双方进入洞房。
十六、拜茶。拜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茶。拜完堂,新郎新娘便手持茶具,里面放一色小杯,每个杯子里都放几块冬瓜糖,再用开水冲制,名曰瓜片茶。敬茶要先敬前辈,再敬同辈,后敬晚辈,其顺序不能打乱。敬茶时有一个人引导,因有些亲朋好友新娘不认识,必须有人介绍。喝了茶的人要从腰包里掏钱,把茶钱塞进杯子里,新娘把装有茶钱的杯子收回,茶钱由新娘子保管,成了新娘的“体己钱”。
十七、吃开口饭。新娘新郎敬完茶后,不上大席吃饭,而是由厨屋里的大师傅做一桌四菜一汤的饭菜,由人将饭菜端进洞房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完后新郎要给厨房的大师傅送去红包。
十八、闹房。新婚之夜,上亲们都已离开,剩下的是男方的客人。到了点灯时分,一些与新郎同辈的好友便开始闹房。
十九。回门。男女婚后三日,双方要回新娘娘家一趟,这叫做回门。在娘家打一个转身,吃一顿饭要立即回来,不得在外过夜,一定要满一个月(又叫满房)后,才能在外过夜或出门远行。
谁知道湖南土家族的结婚风俗?
无论是少小相爱,青梅竹马,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还是所谓“明媒正娶”的联姻,土家族在婚俗上逐步形成了一种不成条文的惯例,即要请媒人说亲�求婚 、打节�送聘礼 、讨庚�问女方生期 、定亲�求女方放话允婚 、迎亲、回门等繁多的程序。在婚礼方面别具一格的情节有哭嫁、过礼、开脸、戴花酒、背新娘、迎亲、拜堂、坐床、闹房、回门等,其典型环节是哭嫁、坐床、回门。保留和展示了土家族婚礼与其它民族的差异性。 婚前一月或半月,姑娘就要哭嫁。“歌丧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民族风俗。“哭嫁”开始是隔夜哭,后来是连夜哭,全寨相好的姐妹姑嫂长辈都要轮番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如泣如诉,若悲若喜,悲喜交融,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哭嫁歌中有“哭父母”、“哭歌嫂”、“哭姐妹”、“哭戴花”、“哭上轿”、“哭媒人”、“哭辞祖宗”等。经过一代代妇女口头创作,不断丰富加工,有的内容逐渐定型,形成长诗结构的抒情悲歌,意境悲切凄苦,语言简明朴实,充满浓郁的风土味,常巧妙地运用比兴、双关、拟人、反复、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文学性。婚期到来,男方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酒、肉乃至盐、茶、米、豆等,叫“过礼”。过礼要在女方家神龛神位前隆重举行,要献上给女方祖宗三代的冥封,点燃香烛,并慎重其事地将其礼物摆放在神龛前桌上,把礼物清单递交给女方长者。出嫁前一天是女方的“花圆酒”,取“花好月圆”之意,祝女子婚姻幸福美满。这一天,女方家将全部嫁妆都摆出来,擦干净,梆扎打点。亲友们都来祝贺,送上贺礼,同时对新娘进行打扮,“开脸”、“上头”、“戴花”。“开脸”要请姑母、姨娘或嫂子进行操作,用灰线包绞尽额上汗毛,绞现发际,并把眉毛绞如一弯新月,头发辫子挽成“粑粑髻”,绕上红头绳,插上银别簪,带上银首饰,头包青丝帕,手戴银镯子,银戒子,与少女相比判若两人。哭嫁歌中“哭戴花”唱词是:金花银花不见藤,只见金花不见人。金花银花头上戴,头上响铃闹沉沉。八宝耳环金圈子,牙签插到胸当门……经以上唱词描述,一位装饰艳丽,花枝招展的土家族新娘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新娘“开脸”、“上头”后,当晚哭嫁达到高潮。凌晨,新娘上路前,要由歌嫂或兄弟慢步背出闺房,没有歌嫂兄弟,则由叔叔,姑姑替之。父母是不能背的。穿过堂屋时,再让新娘站在事先安放在堂屋的一个方斗上,踩上一双脚印,名曰:“踩斗”。然后再背出大门,给新娘穿上一双由婆家带来的绣花鞋,这时新娘就可以双脚着地了。新娘“踩斗”意味着把富贵也留给娘家,祝福娘家年年五谷丰登。接着娘家的管事点燃葵花杆或柏香树皮制成的火把,向新娘前后抛去,洒下满屋火花,预示新娘未来前程灿烂。新娘则将预先准备好的两把筷子,向身前身后撒去,祝福兄弟姊妹与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哭上轿”对此进行了概括叙述:脚踩金斗四角方,手拿金筷十六双。前头八双跟我去,后头八双给兄弟。前头八双跟我去,我自拿来我自吃。后头八双给兄弟,多多进些钱和米。新娘上路,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要由新郎准备一把油纸花伞,叫“露水伞”,送给新娘打着。此时新娘上穿右开胸,大袖大摆的“露水衣”,下穿八幅罗裙,叫“露水裙”,头包青丝帕,朱花银饰,琅佩叮当,由人扶着在堂屋哭拜一番,辞别祖先,告别父母,然后坐轿或步行起程,此刻,唢呐、锣鼓、鞭炮齐鸣,大旗大伞前行,迎亲队伍抬着嫁妆抢道走在新人前面,否则会被嬉笑为“送亲客”;送亲队伍在后簇拥着新娘或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充满喜庆气氛。哥哥背上轿,嫂嫂送到八角庙。吹唢呐,放大炮。哩哩啦啦好热闹。这首土家族童谣,正是土家人迎亲场面的生动写照。新娘跨进婆家大门前,要用脚踏一下大门槛,以示自己来到婆家。在新郎家祖宗神龛前举行拜堂仪式。新人在拜天地,祖先、父母、夫妻对拜之后,新郎新娘双方立即抢先奔入洞房,争坐到床上,叫做“坐床”。据说谁先坐到床上,意味着将来谁当家。“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姑娘往往坐在界线上,但新郎也不甘示弱,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外去,双方各不相让,挨挨挤挤,若假若真。倘若新郎猛然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不由嫣然一笑,坐床便随之告终,十分风趣。结婚当天,男方家杀猪宰羊,摆酒设宴,招待亲友。当晚洞房内外灯火辉煌,摆满糖食瓜果,男男女女入座,说四言八句,摆龙门阵,开新郎新娘玩笑,强要新人喝交杯酒等。名曰“闹洞房”。土家人有“三天不分大小”的说法,即从结婚那天起不分老幼尊卑,可以大闹三天。拜堂第二天举行“庙见礼”,又叫“出拜”,新娘一一拜见族戚长辈,长辈们说一些祝福吉利的话,并打发一些银钱。婚后三天,新娘偕同夫婿回娘家省亲,叫做“回门”。“回门”是新娘回省父母,新郎拜见岳父母的礼节。因此新郎要向岳父母家送上丰盛的礼物,如糖、酒、面食类,其中二十几斤重的一只猪腿是必不可少的。“回门”时新娘走前面,新郎走后面;返家时相反,则是新郎走在前面,新娘走在后面,并不能回头张望。到“回门”归来,作为土家族心目中所崇尚的人生大典——婚嫁礼仪才到此结束,从此夫妻开始新的生活。
结婚要准备些什么?湖南都有那些风俗
一、湖南结婚风俗有哪些
1、新人的婚床上一定要放有红枣、花生、莲子、桂圆,并由这是种物品摆出早生贵子四个字,这也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2、新郎去接亲是要吃红枣桂圆蛋,所有的亲戚朋友也是要吃的。
3、出发前新人要给父母敬茶,听从父母的嘱咐。
4、新郎接亲的队伍以及婚车一定都要是双数,不能是单数。
5、新娘出门时,新郎要将新娘直接从闺房抱到车上的,中途不可以让新娘落地,这样寓意着两位新人能够白头偕老。
6、新人的婚床要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来压床,其他人是不可以坐在婚床上的,新郎在接亲时,要带一对鲤鱼,还要将红纸包的花生、芝麻、红枣、茶叶等等带着。
7、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是不可以见面的
8、在婚礼当天,新人是要给双方父母敬改口茶,然后父母要给新人改口红包。
二、湖南结婚接亲有什么讲究
1、结婚前两位新人的八字要先接触一下,看看两位新人有没有哪里不合适,或是两个人在一起会不会缺少什么东西,看看是否有可以化解的办法。
2、新娘出门和进门的时间都是要看吉时的;新娘出嫁当天的礼服是不可以有口袋的,是为了避免带走娘家的财运;婚礼当天新娘穿的所有鞋子都必须是新的,不能穿旧鞋;新娘再进新郎家门时,不能脚踏门槛,要直接跨过去或者让新郎背着进去。
3、在湖南婚车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说越贵的越好,而是根据新郎和新娘的命格五行来选择适合他们颜色的婚车。不同命里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五行颜色的婚车。
4、在迎娶新娘的途中,如果遇到别人的婚车,这被称为喜冲喜,是不吉利的,这时候可以用双方媒人预备好的花作为交换,这样可以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同时婚车的路线要避免医院、寺庙、法院以及婚车不能走回头路。
5、新人上下车也是有规矩的,一般新人是坐在头车的后排,伴郎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到达婚宴场地的时候,由伴郎先下车为新郎开车门,然后新郎再绕到另一边为新娘开车门,并且搀扶新娘下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