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当地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彩礼是多少?要最新的
呵呵,彩礼?那你们干脆别结婚得了.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彩礼,指古代以及旧社会时期,女方父母借口婚姻向男方索要的钱或物.属于违反婚姻法的行为!彩礼不是什么好事,是可有可无的,是封建遗留的丑陋习俗!是买卖婚姻的象征。再说人家不是给你家1万2了吗?你家非要2万。这样的为人,你自己感觉是对的吗?是应该应分的吗?呵呵,我是一个未婚男青年,并且我在检察院工作,我看过法院的婚约财产纠纷案(彩礼纠纷)。我也读过伦理学。
中国社会的婚姻存在着很多丑恶现象。男方父母扮演着可怜的角色,儿子一结婚,得用毕生积蓄+借钱给儿子儿媳妇买房子、支付彩礼,儿子儿媳妇有孩子了,还得带孩子。得伺候儿媳妇、男方父母老了,还得用退休金还外债(很多家庭结婚都得借点钱)。儿子结婚以后工资都得交给儿媳妇,而儿媳妇大部分不会怎么孝顺男方父母。而且一般女孩子都会用丈夫挣的钱,给自己父母花费。
你家看重的是你男朋友的人还是他家的房子和钱?我想你和你家人是看重了他的人,但同时彩礼也想照单全收吧?少一点心里都不满意???
结婚不=用钱换取 彩礼女孩+嫁房女+三无女孩
我是四川眉山仁寿的人,老公是宜宾的,办理结婚证要些什么东西啊
请不要改变我的书写格式!!!
*************************************************************************************************************************
【1】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五条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2】除了必须拿双方的口本,身份证,
还有带着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我个人建议:男女都做婚前身体检查,对结婚的男女都有益处。
[4]需要男女两个人合影,在结婚登记处就可以照。
************************************************************************************************************************* 千万 不要修改我的书写格式!!
建德历史
建德于三国吴黄武四年(225)置县。
据《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孙韶字公礼……权(孙权)为吴王,迁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据《三国志·吴书·大帝记》,孙权为吴王是在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孙韶封建德侯也是这一年。
民国《建德县志》卷十四载:“孙韶字公礼,原县之俞姓子,孙策爱之,赐姓孙,列之属籍。
”孙韶封建德侯是公元221年,建德置县是公元225年,孙韶的故乡在建德,原建德县的辖地是孙韶的封地。
故建德县名因建德侯而来,取建立功德之意。
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
三国时吴王孙权封将军孙韶建德侯,孙韶的故乡在建德,原建德县的辖境为孙韶的封地。
故此,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建德古为越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于原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今建德地属会稽郡富春县。
西汉因之。
新莽时改富春为诛岁,东汉初复为富春。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富春县属吴郡。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分富春置建德县,县城在今梅城,建德之名自此始;同年,又分富春置新昌县,县城在今大同。
两县均属吴郡。
晋太康元年(280),新昌县更名寿昌县,寿昌之名自此始。
自西晋至南朝的宋、齐两代,建德、寿昌仍属吴郡。
梁普通二年(521),寿昌改属新安郡,陈时同。
梁普通年间,建德划归金华郡,陈时仍旧。
隋开皇九年(589),寿昌并入新安县(今淳安);建德并入金华县,改置为吴宁县,为婺州治。
两县均属婺州。
仁寿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县。
大业三年(607),改睦州为遂安郡,改新安县为雉山县,仍为郡治。
唐武德四年(621),复遂安郡为睦州;在桐庐置严州。
分金华复置建德县,属严州。
七年(624),废严州,又析建德并入桐庐、雉山两县,属睦州。
永淳二年(683)复置建德县,属睦州。
神功元年(697),睦州治由雉山移建德,建德为州治始此。
永昌元年(689)复置寿昌县,属睦州,旋又废。
神龙元年(705)再置,属睦州。
五代,建德、寿昌隶睦州,属吴越国。
建德仍为睦州治所。
北宋因之。
宣和三年(1121)改睦州为严州,建德、寿昌隶属不变。
南宋咸淳元年(1265)升严州为建德府,建德、寿昌属之,建德为府治。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建德府为建德路,路治建德,寿昌仍为所属。
明初改建德路为建安府。
洪武八年(1375)又改为严州府,府治建德,下领建德、寿昌、桐庐、分水、遂安、淳安六县。
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废旧府制,设立严州军政分府,建德、寿昌属之,建德为府治。
民国元年(1912)10月,严州军政分府废。
3年(1914),在衢县设金华道,建德、寿昌属之。
16年(1927),废道制,建德、寿昌直属浙江省。
20年(1931),设立第六行政督察区,建德、寿昌属之。
22年(1933)10月6日,专员办事处设建德。
24年(1935)9月,在兰溪设立第四行政督察区,建德属之;在衢县设立第五行政督察区,寿昌属之。
32年(1943)9月1日,增设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建德、寿昌属之。
专员公署始设淳安,后移建德。
36年(1947)5月,撤销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建德、寿昌直属浙江省。
37年(1948)4月,两县又属设署于淳安的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5日,建德、寿昌相继解放。
同月设立第四专署,后改建德专区,建德、寿昌属之。
1950年3月22日,撤销建德专署,建德、寿昌改属金华专署。
1955年3月31日,重设建德专署,建德、寿昌回属。
1957年1月,为适应新安江水电站建设需要,分建德县地置相当县一级的新安江区,直属建德专署。
1958年3月31日,新安江区改为新安江镇,隶建德县。
11月21日,撤销寿昌县,并入建德县。
1959年4月,撤销建德专署,建德县划属金华专署。
1960年8月,县城由梅城镇移白沙镇(今新安江街道)。
1963年5月16日,建德县划属杭州市,至今。
1992年4月1日,建德撤县置市,市治新安江镇(今新安江街道)。
1985年12月,建德县辖:白沙镇(10个居民区,7个行政村)、新安江区(辖洋溪、更楼2镇,邓家、莲花2乡,59个行政村)、梅城区(辖梅城、大洋2镇,大洲、下涯、杨村桥、长宁、千鹤、南峰、马目、洋尾、麻车、三河10个乡,8个居民区,111个行政村)、乾潭区(辖乾潭镇,罗村、钦堂、安仁、芝峰、下包5乡,78个行政村)、三都区(辖三都镇,梓里、姚村、前源、凤凰4乡,54个行政村)、寿昌区(辖寿昌镇,陈家、檀村、里叶、童家、石屏、航头、卜家蓬、大店口8乡,4个居民区,125个行政村)、大同区(辖大同镇,李家、溪口、劳村、上马、长林5乡,80个行政村)。
2000年,建德市辖15个镇、12个乡。
总人口473062人,各乡镇人口: 新安江镇 99039 莲花镇 10044 乾潭镇 24167 安仁镇 8063 梅城镇 38715 杨村桥镇 17454 下涯镇 14613 大洋镇 12745 三都镇 19884 寿昌镇 38755 航头镇 23770 檀村镇 20272 大同镇 22945 李家镇 19425 劳村镇 15401 邓家乡 6723 下包乡 7879 钦堂乡 7561 马目乡 9381 洋尾乡 6973 麻车乡 10252 三河乡 7824 姚村乡 2615 凤凰乡 3413 童家乡 7156 石屏乡 7297 上马乡 1069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9月27日,浙政函[2001]204号批复同意建德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2001年10月1日,根据浙政函[2001]204号《浙江省人民 *** 关于建德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和杭州市人民 *** 关于建德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建德市 *** 以建政发[2001]189号发文同意乡镇撤并工作:(1)撤销原新安江镇、邓家乡,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新安江、更楼、洋溪3个街道办事处;①新安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菜市路23号,区域范围为:东与马目乡相邻,西与淳安县交界;北与洋溪街道办事处相邻,南与更楼街道办事处、童家乡相连,下辖12个行政村:新安江、白沙、新蓬、黄泥墩、岭后、梅坪、汪家、联塘、江河、山河、横路、外龙;20个居民区:健北、康安、政法、康桥、麻园、府西、中街、三庄、菜市、保健、桥东、叶家、新林、望江、沧滩、上沧、电厂、岭后、白沙新村、朱家埠。
总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
②洋溪街道办事处。
驻地设在复兴路,区域范围为:东与下涯镇相邻,东南与马目乡相邻,西北与淳安县交界,北与莲花镇相邻,南与新安江街道办事处相邻。
下辖13个行政村:下塘、方家坪、洋溪、朱池、上章、新华、幽洪、新宅、高岭、上洋安、洋安、窑上、团结;2个居民区:城东第一、城东第二。
总面积72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
③更楼街道办事处。
驻地设在镇前路,区域范围为:东与大洋镇相邻,东南与兰溪市交界,西与童家乡相连;北与新安江街道办事处、马目乡相邻,南与寿昌镇、大慈岩镇接壤。
下辖28个行政村:桐子源、新街、淤堨、张家、骆村、后塘、湖岑畈、更楼、新市、黄岙、五里源、石马、甘溪、洪宅、直坞、岩垄、过塘源、甘岭、桥亭、马目坞、新岭、邓家、大坪、许村畈、八乐坞、石岭、长岭、南山;2个居民区:更楼、邓家。
总面积71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
(2)①撤销大同镇、劳村镇,设立新的大同镇。
镇 *** 驻地设在古城山路52号。
下辖42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
②撤销乾潭镇、安仁镇,设立新的乾潭镇。
镇 *** 驻地设在子胥路(新址)。
下辖46个行政村、4个居民区,区域面积220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
(3)原檀村镇更名为大慈岩镇。
(4)李家、寿昌、航头、莲花、下涯、杨村桥、梅城、大洋、三都等9个镇,上马、石屏、童家、马目、钦堂、下包、麻车、洋尾、三河、凤凰、姚村等11个乡,保留原建制不变。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1个乡,63个居民区、518个行政村。
2001年底,辖3个街道、12个镇、11个乡,62个居民区、518个行政村。
2002年上半年,建德市辖3个街道、12个镇、11个乡,62个居民区、518个行政村。
2003年底,建德市辖3个街道、12个镇、11个乡,25个社区、30个居民区、514个行政村。
2005年3月28日,浙江省人民 *** (浙政发函[2005]18号)批复同意建德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一、撤销上马乡建制,与大同镇合并。
调整后的大同镇辖5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古城山路52号)。
二、撤销石屏乡建制,与航头镇合并。
调整后的航头镇辖42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溪沿村)。
三、撤销童家乡建制,与寿昌镇合并(不含童家乡过浴山村)。
调整后的寿昌镇辖49个行政村、1个社区、4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中山路38号)。
四、撤销马目乡建制,与下涯镇合并。
调整后的下涯镇辖26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杨桥头)。
五、撤销三河乡、麻车乡建制,与大洋镇合并。
调整后的大洋镇辖3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英烈路1号)。
六、撤销洋尾乡建制,与梅城镇合并。
调整后的梅城镇辖27个行政村、5个社区、1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总府后街39号)。
七、撤销下包乡、姚村乡建制,与乾潭镇合并。
调整后的乾潭镇辖71个行政村、6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新世纪广场1号)。
八、撤销凤凰乡建制,与三都镇合并。
调整后的三都镇辖50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镇 *** 驻地不变(府前路)。
九、童家乡过浴山村划归更楼街道。
调整后的更楼街道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1个居民区,办事处驻地不变(杭衢路)。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建德市辖新安江、洋溪、更楼3个街道,杨村桥、莲花、李家、大慈岩、寿昌、航头、大同、下涯、梅城、乾潭、三都、大洋等12个镇和钦堂乡。
现代嫁妆是越来越豪华了,什么三大件四大件已经不算稀奇。
但在以前,嫁女儿,嫁妆是十分讲究的,不仅要有用,有许多嫁妆还有很多的含义在里面。
床上用的。
被子至少要两床,条件好的话四床六床不等,总之要成双的,而且一律要红被面,取红红火火之意;一对枕头也要红色的,里面装的不是现在的海绵、太空棉之类,而是玉米、黄豆等五谷,这既象征着五谷丰登,又意味着给夫家带去种子。
为显示娘家的气派,有时在一对枕头里可装进一担光景的粮食———这可苦了抬嫁妆的人。
木器用品。
木器用品里最主要的是一对木箱子,如果好一点的话,是一对樟木箱。
箱子除了用来装衣物之外,还有为夫家传递香火的意思。
可是现在都改为皮箱了。
到了出嫁那一天,箱子里还要装满红枣、花生、桂圆、柏子,意为早生贵子,还有红鸡蛋、甘蔗等,预示着女儿嫁过去以后,生活红红火火,一节更比一节甜。
另外,箱子的四只角还要分别压上四个银元,这是压箱钿,不过现在都改为人民币了。
以前,就连脸盆也是用木头箍成并漆成红色的,现在一般都是买的了,但一对木脚盆和一只木马桶是不能少的,当然也要漆成红色。
马桶又叫利市桶。
出嫁那天,利市妈妈要找个小男孩,先往两只脚盆里坐一下,然后让他往利市桶里撒泡尿,说是“利市”的。
还有竹器。
竹器包括一对火熜和一只针线箧。
火熜里也要放进一些红枣、花生、桂圆、柏子之类的果子,表示为夫家带去火种;针线箧是女儿做针线用的工具。
出嫁那天,针线箧里还要放进两双鞋子,一双给丈夫,一双给公公,而且都要女儿亲手做的,意思是教导女儿到了夫家后,要孝敬长辈,勤于女红。
现在的女孩子都不会做鞋了,只好买两双了事。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嫁妆,这就因人家而异了。
为了讲排场,父母尽量为女儿多办一些嫁妆,而且结婚那一天,又尽量把嫁妆分得细一点,多捆几杠,抬起来好看一些,有时候一对枕头也分成两杠,这就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了。
在仁寿办结婚证需要带什么证件?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销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
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
四川仁寿这边结婚什么要求
只要双方都喜欢就好,礼金多少是随意送,有钱送多,没钱送少,以后都是亲戚,又不是买卖做生意。如果这样,没钱就不用娶老婆了。
为什么只生一个好 新浪
对二胎说不的四大理由
1 理由一
“多子多福”传统观念早已过时
自古以来,我国原始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形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毫无现代化可言,仅靠人工提高产量。传统农业时期人口数量的极端重要性和频繁战乱中男人的独特作用使我国百姓形成了“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
另外,那时候生活和医疗条件差,人口死亡率高,也只有靠提高出生率来维系整个家族人口的繁衍,“四世同堂”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从家庭结构来理解,“多子多福”可以被看做是传统中国人防范家庭结构瓦解和增强家庭创造物质能力的天然意识。
现如今,随着农业现代机械化与工业智能自动化的全面普及和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的劳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已不再由劳动力的数量来决定,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智能化和电子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很多传统手工行业永远消失,导致很多人下岗,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
显然,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已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社会发展规律。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添个孩子不过是添双筷子”——这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2 理由二 “养儿防老”不如政府养老
在我国农村,养老更多的是儿子的义务。“养儿防老”,这也是农民多生孩子的最主要原因。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它主要靠道德伦理维系,却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因素,因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矛盾表明,并非儿子越多老人的晚年就越幸福。山东省临沂市某镇张营村的张王氏,丈夫去世后,4
个儿子都不愿赡养她,因为他们认为4个人的母亲不该由一个人养。经过村里调解,4个儿子每人每年给老人兑400斤麦子,再给50元钱。老母亲每次去拿钱拿粮时,还要遭受儿媳们的刁难。当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山东普遍推行,这让农民感到生活多了一层保障。每年交10
元钱,就可以报销40%的医疗费用。村民于成元说:“虽然报销额度不大,但每年只交10元钱,还是减轻了不小的负担。一个保险就是半个儿啊。”
2009 年,国家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10%的县陆续展开,以后逐步扩大试点, 2020
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新农保政策出台后,亿万农民将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沿袭几千年的农村“养儿防老”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截至目前,所有试点县都已开展工作,预计到今年春节前,全国将有1500
多万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领到基础养老金。
3 理由三 二胎: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有资料显示,2009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76.9
元。然而,一份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一个当地农家大学本科生从未出娘胎到告别大学校园,平均要耗费父母22
万元。而在经济水平更低的四川绵阳,这笔费用平均也高达14
万元。如果再生一个,就意味着至少要多花14万元,这对于年均收入仅几千元的普通农民家庭,无疑堪称“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就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因为现在农村生得起孩子,却养不起更读不起书。过去在村庄中,总是少生不如多生,多生不如超生。超生养不起,大家都养不起,怕什么?不过是少读几年书而已。
重庆网友“琳琅石”称,他曾为报上所登过的失学、病重的农村朋友捐过好几次款,可在后续报道中却看到,他们都是生了两三个小孩却又无力抚养的,这让他很无语。他表示坚决不再捐款给生二胎的农民。很多网友也认为,大多数农村还落后,生个孩子容易,但抚养孩子成才就很难了,孩子生出来后只不过是再重复父母的老路,不可能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不可能提高国民素质。相反,谁家少生孩子,甚至只生一胎,就可以养好这一胎,并让他上得起学,上得好学。事实也是如此,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下,双女户和独子户正越来越多。他们发现自己少生孩子养得起,那些超生多生孩子户养不起,更读不起书。
4 理由四 留守子女:迷失在残缺的亲情里
不久前,新华社报道了一则新闻。数据显示,中国有1.2 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或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留守儿童。
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一方出去打工,留下家庭一个大摊子,老人、田地、人情世故、子女等等需要照顾。农民的父母常常在忙碌中忽视了子女的教育。隔代监管,由于年龄的悬殊,老人的教育方法,甚至老人有未被赡养而产生的情绪等,更将对留守子女的成长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中心小学黄维东老师介绍称,该校2000
来人中,父母外出务工的约占70%。这些留守孩子大多日常行为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品德不佳,具体表现为不听话、不爱学习、喜欢乱翻爬、爱上网、好打架、不团结同学等。出现这种现象,黄老师认为主要是由隔代监管人不懂得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以及过分溺爱所致。
而如果是二胎,农村家庭的负担必将更加繁重,或许原本只需夫妻一方出外打工的家庭,现在必须夫妻双双背井离乡,从而使生二胎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又一个“问题留守儿童”的诞生。
新闻链接
四川:
1个农村孩子养大成人要14 万
“如果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都在本地乡镇学校读书,细算起来应该是15万元左右。”四川省绵阳市龙兴村的林女士家有一儿一女,女儿4年前参加工作,今年成家,儿子正在读高三。林女士的女儿出生在1982年。女儿在零岁至3岁之间,平均每年花费1000元左右。幼儿园期间,每年支出2100多元。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平均每年费用是3000元。初中三年,每年费用是3500元。三年中专,仅学费就是15000元,生活费实际支出6500元,服装、零用钱等方面的消费总计是1500元。女儿参加工作后,结婚时嫁妆送现金2万元,加上其他零散支出,折算是6000元。算下来,林女士的女儿从零岁到成家,实际支出的费用是84500元左右。“当然,用在儿子身上的花费更大一些,读4年大学,每年学费等费用加起算1万块,4年就得4万元,儿子结婚时,还得给他买房子,这少说也要十来万元。”
进入2000年后,养大一个孩子又需要多少钱呢?安县黄土镇常乐村的朱世军、林静夫妇家收入中等,9个月大的儿子目前平均每月消费约600元,一年费用约7500元。
花荄镇西桥村一组的王小琳、刘正明的儿子刘昊读寄宿制幼儿园,每年支出约5000元。
龙星村蔡玉珍属收入中等偏下的家庭,儿子邓小勇读小学五年级,每年需支出2400元。
胜果村十组的王荣、杨会的儿子读初中,年支出约3600元。
罗林村张明惠的儿子目前正读高三,高中期间年均支出7000多元。
安县塔水镇邓庭凤的女儿马云霞在浙江大学读书,年均需支出1万多元,四年约需支出45000元。
根据以上6个家庭抚养子女在不同成长时期的支出统计,从零岁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14万元左右。如果在这期间,娃儿患了突发性疾病,学习期间同城市孩子那样买录音机等辅助学习工具,费用更将远远不止这个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