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气周瑜白话文1000字帮帮忙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孔明一气周公瑾” 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孙刘两家此时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荆襄之地。刘备没有领地,急欲取荆襄之地为基业,而孙权也欲全取荆襄,这样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刘备和孔明提兵屯于油江口,准备夺取荆州。周瑜见刘备屯兵,知道他有夺取荆州的意思,便亲自赴油江与刘备谈判,而且打定主意谈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刘备,再取南郡。刘备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诺只有当东吴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实忧虑,他怕东吴攻下南郡之后,自己无处容身。孔明却宽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那时曹操虽走,却留下猛将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将夏侯敦守襄阳,攻打有着相当的难度。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时候,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吃了好几次败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终于还是将曹仁击败。当他来到南郡城下,准备进城的时候,却发现城池已被赵云袭取。这时,又有探马来报,荆州守军和襄阳守军都被诸葛亮用计调出,城池已都被刘备夺取。周瑜十分愤怒:“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二气周公瑾” 刘备取了荆州之地后,周瑜要鲁肃去讨说法,刘备狡辩道荆州被是刘表的地盘,如今刘表虽然死了,可是他儿子还活着,我作叔叔的辅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盘怎么不行?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不久刘表之子刘琦死了。鲁肃再去讨时,孔明又一席强辩,说什么刘备是皇族,本就该有土地,何况刘备还是刘表的族弟,这是弟承兄业,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也曾尽力之类的话。令鲁肃这个老实人不知道如何应答。到最后,终于说荆州算暂时借东吴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换,还立下文书。此时刘备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动孙权用嫁妹(孙尚香)之计将刘备赚往东吴而谋杀之,继而夺取荆州,但不想此计被诸葛亮识破,便将计就计让刘备与吴侯之妹成了亲。当岁末年终,玄德依孔明之计携夫人几经周折离开东吴时,周瑜亲自带兵追赶,却被云长、黄忠、魏延等将追得无路可走,蜀国岸上军士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再次金疮迸裂。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气周公瑾”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没有丝毫取川的迹象,此时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于是周瑜再遣鲁肃去讨荆州。孔明再次狡辩一番,为自己找理由。周瑜设下“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几路人马杀来,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昏沉将死,临终作书与孙权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舌战群儒》用白话文的简介(300字左右)
下面是孔明与那些谋士们辩论的情节翻译:
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敦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
——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孔明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 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孔明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孔明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孔明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吗?”
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综,答道:“ 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强要与之分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孔明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孝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忿,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孔明看去,原来是陆绩。孔明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孔明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孔明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孔明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 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 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孔明,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黄盖对孔明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孔明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于是黄盖和鲁肃带孔明进入中门,正巧遇到诸葛瑾,孔明给他兄长施礼。诸葛瑾说:“贤弟既然已来到江东,为何不来见我呢?”
孔明说:“弟已辅佐刘备,理当先公后私。公事没办完,不敢旁及私事。请哥哥见谅。”
诸葛瑾道:“ 贤弟拜见过吴侯, 就到我那里叙话。”说完便走了。
鲁肃对孔明嘱咐道:“今天见到我家主公,千万别说曹操兵多。”
孔明笑说:“亮自会随机应变。”
他们来到大堂之上,孙权下阶而迎,厚礼相侍,请孔明坐,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孔明边上。孔明见孙权碧眼紫发,仪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 只能用话激他,不能光讲道理。于是, 等孙权问起曹操现有多少兵马时,孔明说有一百多万。孙权道:“怕不是在诈我们吧?”孔明便将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从袁绍、中原和荆州那里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下一百五十多万。他方才说一百万,是怕吓着江东之士;且曹操手下战将谋士都不下一二千。鲁肃在旁一听,惊慌失色,连忙向孔明使眼色不让他再说了,孔明却只装作没有看见。这时孙权又问:“曹操平了荆楚之地,还有其他图谋吗?”
孔明道:“他如今已沿江边安营扎寨,准备战船,不图你们江东,又是想取哪里呢?”
孙权道:“若他真有吞并之意,请先生替我想想该怎么办。”
孔明道:“亮有一句话,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如今曹操势力极大,威震海内,即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将军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道:“若像先生说的这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孔明道:“过去, 像田横、齐之那样的壮士都能坚守大义, 不容屈辱, 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么能自己就先屈服于他人之下呢!”
孙权听了孔明这番话,不觉脸色顿变,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众人一见,也都一笑而散了。
鲁肃责怪孔明道:“先生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
幸亏我们主公宽洪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你的话过于藐视他了。”
孔明仰面笑道:“何必这样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怎敢说呢?”
鲁肃忙道:“原来先生是有良策的,我这就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
孔明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不过是一群小蚂蚁罢了,只要我一抬手,它们就都成了粉末。”
鲁肃经这么一说,便立即到后堂去见孙权。孙权一听,转怒为喜,道:“原来他是用话在激我。”于是又出来与孔明互致歉意,讨教良策。
孔明说:“刘备虽新败,但关云长仍带有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万人。曹兵虽多,却是远道而来,征战疲惫,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州之民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刘备结成联盟,破曹之事必成。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形。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
如果有不明白的语句,单独贴出来,用三百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很有难度.
诸葛亮的空城计白话文
它取材于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流传甚广。 《空城计》说的是公元228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大战于街亭,诸葛亮命马谡坚守街亭,由于马谡自高自大,不按孔明的布置行事,又拒绝王平的正确意见,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街
亭失守。司马懿率大队人马,随后浩浩荡荡兵临西城门外,蜀军势弱危急。面对这一严竣的局势下,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形势,认为如果硬拼,蜀军肯定会寡不敌众,导致全军覆灭,只有出其不意,冒险斗智,才有可能挽回败局。于是,他决定摆出“空城计”,把身边的将士,派出城外埋伏,等待伏击司马懿,只留下几个老兵打扫街道,而自己则安坐在城楼抚琴观景,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司马懿领兵到达西墙城下,看到这一异常情景,急令撤军,途中还受到西蜀伏兵的袭击,损失惨重。诸葛亮不伤一兵一将,转危为安。 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据陈寿编纂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书中说:“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从《三国志》这段记录中得知,当时西蜀的诸葛亮和马谡确曾和魏大将曹真及部将张郃大战过,然而,史料中没有提到司马懿这个人,也没有记载诸葛亮失街亭后摆“空城计”的故事。这绝不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疏忽,而是因为公元227年,司马懿已被魏明帝调派去驻守南阳统督荆州、豫州一带的军务,前后长达四年之久,因此司马懿当时不在街亭,也不可能参加街亭之战。因此,传说中所谓司马懿中了诸葛亮摆设的“空城计”,实属子虚乌有。 诚然,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民间小说,只要大的方面不违背事实,它可以在具体情节上,加以夸张和虚构,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新三国马超对诸葛亮白话文。
马超:我新磨的战剑需要斩颗头颅开剑,你就放开跟我说吧,要是说不动我,就让你试试这把剑。
诸葛亮:将军大祸临头了,恐怕新磨的剑斩不了我得头,你就得试试快不快了。
求诸葛亮祭文白话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三国演义第57回》
呜呼痛(哀)哉!伏惟尚飨。祭文都用这8个字结句。后面四个字大概意思就是请被祭者享用供品。
字面意思:尚:将要;飨;吃;伏惟:提请。
修短故天:修短是寿命短吧。故天我理解的是归天。不知道对不对,请高人指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