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帮忙
2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来是颇觉热闹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门两旁的红双喜字,嫁女之家贴的单喜字,便向
人们宣告了新婚的喜讯。这红纸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红火喜庆气氛,把人们的欢乐心态都浓缩在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红喜字贴出之前和结婚之日,却有着琐细讲究的婚姻礼俗过程。那时天津民间的婚姻习俗基
本遵循着古代的 “ 六礼 ” 程序。先是媒人说合,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然后下聘礼订亲,最后择吉日迎接。
也有少部分人家实行新的文明结婚方式。
那时富裕人家办婚事,最爱铺张奢华,追求体面热闹。男家下聘礼时,有的女家还请吹鼓手吹起唢呐迎接,
亮礼给亲友看,吃一顿喜面。下聘之后,若男家聘礼重,女家也要准备很重的陪嫁。嫁妆多的有 48 台。最少的
嫁妆也必有一个喜桶,一对灯台。临到嫁娶之前三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 “ 亮嫁妆 ” 。男家也在院子
里吹唢呐 “ 亮轿 ” 。晚上要让童男童女围着花轿边转边唱喜歌,叫 “ 童子转轿 ” ,引来观者满巷。
迎亲结婚之日,当然是最热闹的时候。男家的花轿在旗罗伞扇仪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门口,只打
催妆。头蒙红盖头、上下里外一身红的新娘坐进花轿,怀抱一只装着枣、栗子的大瓶,被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
迎到男家。花轿后面跟着的送亲人中还有一个夹着凉席、抱着公鸡的童男和一个抱着大瓶的童女。据说抱鸡意在
拍鸡使鸣以避邪,凉 AA 放到新房窗台表喜泰吉祥。两只瓶寓双双平安之意。黄昏时,花轿停在男家门口,男家
大门关闭,意为 “ 避邪气 ” ,新娘喊 “ 妈妈开门 ” ,实际也是改口称妈的仪式,这时门才打开。一对新
人拜堂行礼之后,各抱包着贴金红纸的 “ 金砖 ” 一块,并肩坐帐,交换 “ 金砖 ” ,放进斗里。然后新郎
有秤杆挑新开新娘的盖头,一对新人正式见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闹洞房、分大小等节目。在迎亲、拜堂等
仪式过程中,司仪、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 “ 全可人 ” 。全可人在每个仪式细节中都念着祝福的
喜歌。
婚礼后的第四天 , 还有 “ 回四 ” 礼仪。新娘带新郎回娘家。旧时回四时 , 新娘要带回 “ 贞节红 ”
(处女红)布,当众交给亲娘摆到祖宗供桌前,这是特殊的习俗。
解放前,天津由于受九国租界地外来习俗的影响,已有一部分人家采用新的文明结婚方式。介绍人把男女青
年及双方父母带到戏院看戏,双方借机对面相亲。然后按旧例下聘礼订婚。迎亲不用花轿 , 用轿车。新娘不是
旧式打扮 , 而是头戴白纱,身穿拖地白裙,由童男童女拉纱,在教堂或礼堂举行结婚典礼。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简化了。不查八字 , 不坐花轿 , 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验贞节红。男女
经人介绍,在公园或电影院见面,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男方给女方某种礼物订亲。双方商定,准备住
房、家具、衣物,办好结婚登记手续,选个双日,贴出喜字,就迎亲结婚。
近几年来,天津的婚礼习俗仍然是简化的趋势,男女双方量力而行。
迎亲照例还有。迎亲时刻,市里是午后日落之前。郊区是上午。迎亲交通工具,必用双数汽车。高、中、低
档汽车,根据条件选定。男方迎亲,有的还守旧例,给女家送一大块肉,让女家切下一半,男方带回另一半,这
叫 “ 离娘肉 ” 。 1993 年宝坻县男家迎亲时,给新娘备有压腰钱带一条,上缀红、绿兜和一。男方先在一兜
中装钱 80 元。女方也在另一兜中装 80 元。让新娘系此钱带,又备有小园镜一个,放入新娘胸前衣裙里。还准
备一些硬币和小红双喜字。当车载新娘离开女家时,撒几张小红双喜字。在过河过桥时,也要撒一小红双喜字及
硬币 . 这大概是对河神的敬奉和报喜吧 ! 男方迎亲的人数应是单数(一或三人),算上新娘就成了双数。送亲
人数不论。接亲、送亲人中有 “ 姑不接,姨不送 ” 、 “ 哥送妹,穷一辈 ” 的旧例。送亲女人,头上必插
戴红喜字。新娘照例是上下里外一身红 , 头上插朵大红花 , 垂至耳下。也有穿白色、粉色婚妙的。
迎亲轿车一到新郎门口,鞭炮齐鸣。西服革履、胸佩红花的新郎走向新娘的轿车门口,被两个伴郎小伙子按
着头向新娘三鞠躬。新娘仍迟迟不下车,说是要压压新郎的性子。新娘下车后,有人向并肩站立的新人撒满彩色
纸屑。这时摄影的、录相的忙乎一阵 . 新娘和送亲客就要进男方家门。门按旧例关着 , 等新娘改口叫 “ 妈妈
开门 ”, 然后门才打开。新郎把新娘和送关客人引入新房 , 坐在床上、沙发上。随即上茶递烟,摆出苹果点心
,招待送亲客人。
“ 认亲 ” 礼节在婚宴前或婚宴中。前几年结婚和认亲是分两天进行的,即头天举行婚礼,第二天请娘家
人来吃饭、认亲。女家在新娘出嫁头天,也行席招待亲友。现在为了省事,男女两家合起来办。在把新娘接来之
后,随即把新娘的父母和女方有关亲戚也接来参加婚礼宴席 . 在宴前或审中便要进行 “ 认亲 ” 活动。新郎
把男方的父母、亲戚介绍给新娘。新娘也把女方父母、亲戚介绍给新郎。每介绍一位,新人即请叫一位,并给亲
戚点烟。而被认的亲戚则将事先准备好的 “ 红包 ” (内包双数人民币)送给新人,作为正式见面、改口认亲
的礼钱。父母所给礼钱则在百元以上,亲戚近的也得适当多给。婚宴开始后,新郎、新娘要同时给客人敬酒。如
果在饭馆举行婚宴,时间就不能拖得太长。
闹洞房的习俗也还存在。天津一般是同龄人逗逗新人,图个吉庆快乐。闹房内容一般是要新人给客人点烟、
要一对新人同咬一块糖(两甜),二人同咬一个苹果(双双平安)。再难一点的,是以男女之事提问、暗示,要
一对新人当众表演某种动作 , 如 “ 拔葱 ” 、 “ 按电纽 ” 、 “ 开摩托 ” 之类。现在闹房 , 一般也提
早结束。
婚礼的最后礼仪是 “ 回四 ” 。现在是新郎同新娘一起,带着四盒点心,骑车回娘家看望一番,顿饭,天
黑之前就早早回家。从此,一对新人快乐地过起婚后的甜蜜生活,安心地投入各自的工作之中。
此外 , 天津的婚礼形式在近些年还有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等 , 则更简化一些。总之,天津的婚礼习俗既显
得红火热闹,又在由繁趋简。
在宝坻女方出嫁都送什么嫁妆
除去一般要送的(家电,车,钱),因为这些根据家庭情况,但有些是必须的,比如:台灯,红棉袄,红鞋子,红脸盆等,也许这些用不上,但是图个吉利,都要送的!
天津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 彩礼全包是包括什么
我们在筹备彩礼或者嫁妆的时候,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讲究。天津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介绍已备好,彩礼全包是包括什么?答案就在文中啦。
一、天津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
1、在天津举行婚礼,女方一般都会准备一些嫁妆,并且有些时候和男方的彩礼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对女儿是真的非常疼爱的了。
2、现在比较流行的习惯,是如果男方买了婚房,女方的嫁妆中就可能会有车子、家具、婚房装修。而在礼金红包上,大多数家长会将彩礼并上自己的祝福礼金,一起当做嫁妆交到女儿的手里。
3、这笔嫁妆礼金的金额,通常在10万元左右。当然,我们这里所介绍的,只是一个整体上的概况。在衡量具体嫁妆的时候,还是得根据你们实际经济能力来考虑喔。
二、彩礼全包是包括什么
1、所谓的彩礼全包,一般指的是有一些和新娘相关的费用项目,都包含在彩礼中了。比如说在正式的婚礼之前,新人肯定要拍婚纱照,婚纱摄影费用就包含在彩礼礼金中。
2、另外,还有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礼服,有的地区还会专门送上几套日常的新衣服给新娘。部分地区流行的结婚三金、五金,也就是金戒指、金手镯、金耳环之类的首饰品,也包含在内。
3、彩礼全包,就是比平常的彩礼项目,包含了更多的礼品价值。这类彩礼全包的婚礼筹备中,男方出力较多,也可以看出来对女方是十分重视的。
结语:
本文分享了在婚礼习惯中,天津嫁妆的选择,还有所谓的彩礼全包是何含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价值。
求,天津婚俗,求天津婚礼准备流程,婚礼用品,婚礼创意。急,急,急
婚期确定后,要购置家俱、家用电器,布置新房,买婚礼服装、选订婚纱,照结婚纪念相。双方落实伴郎、伴娘,通知亲友,主办一方(一般为男方)订饭店、车辆,聘请主持人、宾相,落实录像、摄影、礼炮、乐队、婚礼会场等事宜。 结婚庆典前,一般还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四彩礼: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四彩礼是接新娘时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2--4条)、粉(2把)、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红毯子(1条):新娘换妆和坐福时用。 红腰带(2条):新娘换妆时新郎新娘互扎。 红鞋(1双):新娘上喜车穿。 喜花: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证婚人、主持人、宾相花各1个,主婚人(双方父母)花4个,嘉宾花若干。 鲜花(3束):新郎向新娘献花1束、典礼时向新郎新娘献花2束。 喜蜡(4颗):新娘换妆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于8挂):喜车出发、到女方家各放1挂,到新房、饭店下车和典礼时各放2挂。 礼炮(18—21响):新郎新娘饭店下车或结婚典礼时鸣放。(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项安排) 喜字:大号—新房门、饭店大门各贴2 个;中号—迎送喜车1车1个;小号和艺术字—若干,新房室内张贴。 喜联(2幅):新房和典礼会场用。 扬花(6代)、彩条(6桶):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饭店下车和结婚典礼时用。 头花(若干):新娘化妆戴。 婆婆花(1朵):新娘给婆婆戴。 发卡(若干):婆媳戴花时备用。 花篮(1个):典礼会场上用。(可用喜车上花篮代) 红纸(10张):盖井盖、垫果盘用。 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新房接待、典礼会场主席台上、礼账桌上用。 红双喜烟和火柴(若干):新郎新娘敬酒时用。 红气球(20个):迎送喜车1车挂2个。 相卷(至少4个):结婚全过程摄影用。 斧子(1把):新郎迎亲时和新娘换妆、坐福时用。(斧子最好用桃木制作的工艺品,红纸剪的也可) 礼账本、笔、礼账兜1—2套。 男方家红包:新娘改口、压炕、压车、新娘换鞋、挂门帘及挂钟、新娘点烟及赏嫁妆、新亲小孩、喜车、厨师、摄影师、录像师、伴郎、伴娘、献花小孩、主持人、宾相用;另备几个机动红包。 女方家红包:新郎改口及点烟、给新娘压腰、赏喜车、新亲上礼、加菜时赏厨师,新娘赏双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备硬币1包,抓福时用。 女方家备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1碗合喜面、2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挂鞭,喜车返回放;聚宝盆1个、红纱巾1条;红手帕若干个(遇喜车抛、作赠品送人);门帘、挂钟各1个、秤砣1个(挂门帘及挂钟时用)。 新郎、新娘交换的信物。 双方家庭沟通商定事宜 举行婚礼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礼节性的到女方家进行一次走访,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 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迎亲送亲仪式 结婚前夜,新郎在布置好的新房内,由未结婚的弟弟或侄儿、外甥陪伴下过夜,俗称“压床”、“暖房”。 结婚当天,从清晨开始,男方家门前便鼓乐喧天,大门上张贴大红喜联,室内外门窗、家具上张贴红“囍”字。房前或大门外以“88”或“99”为造型摆好烟花爆竹。清晨一早,由鲜花专卖店装好迎亲喜车,迎亲车挡风玻璃窗上粘贴“囍”字,迎亲喜车车门两旁悬挂红气球。新娘起早盘头化妆,由伴娘陪伴在家等候。 (1)新郎换装。新郎在新房换装,披红戴花。儿子要成家了,母亲对其嘱托。主婚人(新郎父母)、主持人、宾相戴喜花。 (2)迎亲车队出发。新郎由长辈带队,在伴郎、介绍人、亲友和婚礼主持人的陪同下,手持鲜花,带四彩礼、压炕钱、换鞋钱,乘车去迎亲。迎亲人员有一人负责带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花、主婚人(新娘父母)花、两条红腰带、一双红鞋、一条红毯、四颗喜蜡、一挂鞭。伴郎为新郎坐下垫“福”(斧子),出发时放一挂鞭炮。如请有鼓乐班子的便开乐齐奏。一路上逢村过桥燃放鞭炮。两家相距近者故意绕远路,以显示荣耀。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附近,放鞭炮给女方家报信,女方家出人迎接至大门外,迎亲人员下车。 (3)新郎改口叫门。 新郎手提礼物走在前面,至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须叫数声(谓“憋性子”,女方到男方家后亦然)。岳母开门后,新郎给岳父、岳母鞠躬施礼,岳母接过礼物,对女婿改口赏红包,然后让宾客到客厅等候,以烟茶糖果招待,并由介绍人介绍双方亲属关系。在迎亲宾客进屋的同时,新郎又叫新娘开门,给新娘献花。 (4)新娘换妆。新娘父母戴主婚人花. 伴郎伴娘铺红毯,点喜蜡,摆大葱,伴郎在红毯下放压炕钱,新娘在红毯上换妆。新娘换妆后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互戴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互戴伴郎伴娘花,女方家人和新郎新娘照相。 (5)吃合喜面。新娘母亲煮一碗面条,放二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合吃一碗喜面。 (6)新郎给女方家长辈人点烟,长辈对其赏钱;长辈给新娘赏压腰钱。(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新娘抓福:女方家人在红毯上撒硬币,新娘抓钱放入由红布包裹的洗脸盆俗称“聚宝盆”中,新娘端盆 ,母亲对女儿嘱托。 (8)喜车返回。新郎抱新娘上喜车,新郎给新娘换鞋,新娘弟弟接旧鞋,新郎给赏红包。迎亲人员带回红毯和两颗喜蜡、两颗大葱。女方家人对喜车赏钱,迎亲车起车燃放鞭炮返回 。一路上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压车人和其他亲属相随送至婆家。姑娘出嫁,女方家一般要陪送几大件嫁妆,如高档家俱、家用电器等,所有的嫁妆都要系上红布条,嫁妆随车到达。
我爱上了一个宝坻的女孩子~请问宝坻女孩出嫁有什么风俗么?和我们塘沽有什么不同的么?
婚嫁习俗
一般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迎娶等六个过程。
纳采,也称提亲、下定,即男方父母托媒向女家通礼求婚,并由媒人向女家介绍男家情况、男方长相、年龄等,女方父母同意后留下求婚书柬。
问名,男家通过媒人问女方为谁氏(含查抱收养女本姓之意)、闺名、生辰八字等,女家将上述内容写成帖子,由媒人送达男家。
纳吉,也称“过小帖”。问名后,男家请算命先生合婚占卜。即男女双方如在属相上相克,不能结亲。反之,占卜得吉兆后,往告女方,婚约初步约定。
纳徽,也称“过大帖”。男家合婚问卜后,将婚约及礼物送至女家,也谓之“催妆”,此时算正式定婚。
请期,男家选择吉日为娶期,用书柬通告女家,也谓之“送日子”。
迎娶,有两种规格。娶亲之日,男家组织仪仗到女家去娶新娘,谓“迎娶”,新郎亲到女家迎娶,谓“大娶”。
婚嫁方言解释:
“相家”:即女方到男方家中相看家庭情况。
“吃合子”:即“吃订婚饭”,如男女双方都同意,即择日在男方家中举行订婚仪式,当日男方家中要大摆宴席,并要送给女方订婚礼(四色、八色不等)。
“吃回合”:订婚后,再选择吉日于女家摆宴席,男方和媒人同赴女家,女方亦要给男方礼物,婚姻关系就算确定下来。
“过嫁妆”:新娘嫁妆于婚前两日由女方送至男方家里。
“压炕头”:结婚前日晚,选择新郎的弟、侄辈男童三至五名,与新郎一起,同寝于新房中。
“闹洞房”:结婚当日夜,多有未成年男女去耍逗。
“回门”:婚后三日新人双至女家,女家盛宴款待女婿。
不过,这都是封建迷信,现在汉民大致按此办理
结婚女方要准备什么嫁妆
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中有:
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都是男女各一)。
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妆箱一个含镜子头梳(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
厨房围裙、化妆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件、钱若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