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结婚都要彩礼和嫁妆,外国人却没这些讲究?
关于婚礼是每个人都所必经的人生大事,但是在中国来说,嫁女儿是要有婚礼前定金以及真正出价的那一份礼金都是一笔大数目,而男方要求的女方陪嫁的东西也是礼尚往来的。据我所了解,在农村最普通的家庭里,如果想要结婚,他们最起码就是30万左右,有车有房都是必需品,如果想要结婚这几点都达不到的话,就不要再异想天开了,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觉得养女儿不容易,所以他们就希望女儿有一个好人家,但同时也不希望能陪着他一起吃苦,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做选择,大多数人还是理性的,谁也不会为你赤手双拳打天下。即便是在中国的农村家庭,他们即便倾家荡产父母年迈50多岁还要出去为自己的儿子打拼,虽然这是一个看似不笑的方法,但是又不得不说一个年轻人30来岁他真的一无所有。
然而关于国外的人来说,如果中国的女性或者男性所幸遇到一个外国人,他们觉得像他们那样发达的国家就像是唠叨了一大笔,所以他们就不会再奢求什么。况且他们把别人看的高,别人也不会吝啬这一些礼金。所以越是谦让,反而双方互惠的也就更多外国人的那种气质,用我们中国人两个国家结合起来,也会有不同的火花产生。即便是在偏僻的农村,有一个外国佬进来或者上啊,上门女婿都会让人觉得这个女人特别有本事。
但在我们古老的中国一直延续下来的礼尚往来的结亲都是要双方都拿出一些诚意。如果拿出一些诚意好像这门亲事就是比较贪图,所以就自古传承下来了,这些礼数一旦被缺少了,这场婚礼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嫁给中国男人要车要房要彩礼,嫁给外国人却给车给房给嫁妆”是崇洋媚外吗?
我觉得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外文化特点以及分歧的原因。
随着社会发展,涉外婚姻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发现,在涉外婚姻中往往并不存在彩礼等问题,尤其是一部分女性在嫁给外国人时,并没有相应的要求。且不谈欧美地区,即便同为儒家文化辐射区的日本韩国等地,也很少见到中外结合的婚姻中涉及到彩礼问题的。
有一些人就此提出一个观点,认为这些女性是崇洋媚外,采取双标的婚姻观念,对待自己人就是狠命的索要彩礼,对待外国人就化身为平权分子,甚至倒贴。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很不妥当。
首先,索要彩礼的女性其实并不普遍,很多地区没有彩礼习俗,或者只有象征性的很少的彩礼。将所有的女性都化为打击对象,一竿子打翻实属不该。
其次,彩礼毕竟是本国习俗,在涉外婚姻中外国并没有这样的婚俗,也很难理解。再坦诚的说,中国女性外嫁虽然并不能说就是高攀,但在很多外国人眼中就是图谋他们的国籍和福利。这样讲也不好反驳,毕竟多是中女入外籍,子女也随之外籍,很少外男变中国籍的。即便尴尬,也是事实。
再者,很多欧美地区的家庭父母与子女的金钱关系并不紧密。像中国人一样掏空“六个钱包”给孩子买房,恐怕在其他地区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吧。青年人毕竟积蓄有限,彩礼还是要从家庭付出的,而他国家庭的父母恐怕难有这样的“奉献意识”。
最后,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中华民族的儿女们都是很有教养礼貌的,即使给外国女婿买车买房也是一种礼貌性的馈赠,说成崇洋媚外太严重了。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结婚是必须要给非常多的钱,还有房车等等,而外国人却不讲这些就可以结婚?
中国有个词叫彩礼,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彩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风俗,其实在中国现在也有很多裸婚的,但现在看来,这些裸婚的,裸到真的除了两个人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女方那真是傻姑娘一枚,现实的爱情很多都能被生活所打败!习俗就是习俗,生在哪里,观念就会根深蒂固,有时改变不一定会很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