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结婚有哪些风俗,礼金,聘礼,婚礼,等
常德结婚风俗,分别是:
一、请庚:男家向女家介绍,女家如同意,则送庚贴至男家。
二、探问:探问两家境况及人品,探问不足则继之以卜筮。
三、定亲:择吉日,男家以首饰、茶叶、果子、礼帖送女家,女家并还帖及喜糕。
四、报期:报知结婚时日。
五、过礼:婚前数十日或一、二日,男宅送礼至女宅,
女方说定首饰、衣服、礼服及银币等,
男女送去后,女方还以新郎礼帽、礼鞋及喜糕。
以上程序也有简略为说媒、订婚二步的。
媒人在男女二家往来说合,等到女家答应了仪婚,就接着举行订婚仪式。
通用的礼仪不外二种:
(1)男女双方订婚当事人,到指定场所,行简单的订婚仪式;
(2)由男方指派一位平辈的人到女家致送聘礼,
表示订婚,并举行简单的接纳聘礼的仪式。
不论采用哪一种礼仪,男女订婚当事人依礼节向祖宗行礼,以及邀请亲戚朋友参加酒宴等等。
收奁:结婚前一日,女宅所办的妆奁必须送到男家。
妆奁的内容要看女家的财富而定。
女家亲友长辈们赠送新娘的贵重礼品,都一并放入妆奁送过去,叫做添箱。
送嫁妆的时候,通常请一位年长的人代表女家做使者去男家,
到达男家,挑夫们将嫁妆陈列在大堂上,
男家接受后就搬入新房,
女方使者与男家迎接的人寒暄时,
随将女家准备好的嫁妆礼单交给男家的人照单点收。
迎娶:结婚之日,男用执事花轿或马车等迎新娘。
新郎至妇宅揖岳,轿至女宅,女宅必索银若干,名日门包,否则花轿不得入门。
轿入门后,新娘服礼服,披红纱,阿弟扶上轿,女哭。
结婚:轿回宅,新郎衣礼服,
喜娘引新娘出轿与新郎并立,连新丝长巾、点花烛、奏乐、唱礼。
新郎新娘由礼傧以及引礼的人引导先向天地礼拜,叫做拜天地。
有的家庭奉行古礼;
第二天才双双出洞房拜祖先、拜父母和拜见亲戚长辈,以及跟平辈行见面礼;
第三天拜祠堂,以后还要到男家祖墓拜祭。
时代愈发展,婚礼愈趋简化,新郎新娘拜天地以后,
接着就拜祖先和拜高堂,然后被亲友们送入洞房。
有的在洞房中先与同辈亲友见面,第二天才正式拜见男家的亲戚尊长。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的婚俗各地也多有不同。
有的双双对坐吃新娘园(汤园),有的吃交杯酒。
新娘入洞房时,抬子孙桶的人念着吉语将子孙桶抬入,
新郎当场散发红包给抬子孙桶的每一个人。
新郎新娘结婚当晚的闹房婚俗,各地十分普遍;
俗语亦有“三天无大小”之说。
但各地闹房的婚俗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为了引起新娘一笑,做出许多的恶作剧。
他们不着重戏谑新人,而着重偷新人的东西,
普通是在新婚的当夜,贺客们设法把新人灌醉,
使他们神志不清而后已,躲在新床下,
或趁夜之便,撬开新房门户,将新人的衣服偷出来,
然后在房中燃放鞭炮,惊醒新人,大家欢呼,庆祝成功,
次日便拿偷到的东西,要新人以糕饼取赎,需都由女家照定数交出方可。
班辈之人戏谑公公,沅澧都有,以汉寿、鼎城一带为甚,也是一景。
女孩子嫁人,嫁妆是自己的爸妈出钱买,还是男方那边买啊?
一般情况下是女方的父母出,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一个前提的,在结婚前男方是要给女方家下聘礼的,而这个聘礼也是女方的父母收,绝对不是女孩子收,因为这个聘礼的最初意思是说,我男方娶你们家的女儿了,你们辛辛苦苦养了这么多年,现在她要成我们家人了,姓我们家的姓了,给我们家继承香火了,这点意思(指聘礼)略表心意。那这聘礼是女方家人收了,于是在出嫁那天,女方家人为这个女儿准备嫁妆,一方面是为了女儿以后的日子过的好,不比在自己家里过的差另一方面就是对男方家的一种礼尚往来一种示好表示我们日后都是亲戚了不要这么客气。所以说,如果聘礼是女方父母收的,那嫁妆也是由女方父母给出。但如果女方父母没有收,或根本就没有聘礼,自然理当别论。
结婚衣服是男方买还是女方买
;
1、由男方带着女方去商场买衣服。
2、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男方付钱,女方挑选,而女方也会出钱给男方购买一套礼服或西装。伴郎伴娘、父母装,一般也是男女双方各自准备。床上用品一般是女方准备嫁妆里的一部分,但是可能有些地方习俗不一样。所以最好还是事先了解当地风俗,两家人商量好再决定。
常德结婚有哪些风俗?
一、常德市区结婚习俗
虽说湖南常德有着很多少数民族,但总的来说,还是汉族居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区的结婚习俗已经和大多数城市差不多了。现如今,湖南常德市区结婚一般没有订婚之说,男女双方决定结婚,父母见面协商一下彩礼和婚期。在常德市区,人们也不是很注重彩礼的多少,一般都是看双方的情况协商,有只给几千的,也有给几万的。要嫁常德的妹子要理解一下哦,实在不行可以双方好好商量。
常德有过礼之说,也就是迎亲的前一天,男家送给女方礼服、首饰、化妆用品,以便新娘装新;又送牲酒糕点等,以便女家待客。同时,女方将床、柜等大型嫁妆交男方带回。婚礼当天,新娘要“开脸”,梳妆以后就等着男方来迎亲了。以前,常德时兴晚上邀请亲友为女儿办酒,称为“辞亲酒”。现如今,常德市区的结婚习俗和大城市的结婚习俗没有太多的差别了。
二、常德回族结婚习俗
常德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回民的习俗在许多方面是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包括婚嫁方面。在旧社会,回族是不允许女子嫁给汉族的,个别与汉族联姻的,还须汉族一方答应“进教”,表示愿意接受并遵守回族生活习惯时,婚姻关系才能确立;结婚时,还要请阿訇举行“进教”仪式。
回族结婚,一般也经过做媒、定婚、结婚、回门几个阶段。但回族不择八字,很有意思的是父母同意以后,男方要到回族南货店订喜饼送往女家,女方将喜饼分发亲友邻里,表示确定婚姻关系。你肯定想不到,回族定婚、结婚居然不择良辰吉日,他们一般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双日作为佳期。回族结婚的时候会准备枣子、瓜子、花生子、桂元子、杏子,然后把这五子撒向来结婚的人们,表示共享幸福。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有着“三朝回门”的习俗,但常德回族却是在结婚以后的第二天“回门”,是不是觉得很意外啊。
三、常德土家族结婚习俗
说起土家族,很多人都知道土家族的“哭嫁歌”,的确如此,土家族的“哭嫁歌”别具一格,别有风味。说起来,土家族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青年多数都是唱山歌恋爱,以情歌为媒。哈哈,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是吧,翠翠那个小边城也是唱山歌求爱,的确,在湖南很多地方,男女确定恋爱都有着唱情歌的习俗。常德土家族说媒一般要请两个媒人,而且一般要往返三次才能求成。
求婚成功以后,就是选吉日订婚,订婚以后,在未结婚前,男方要去女方家拜年。土家族女孩结婚前7~10天,要唱“哭嫁歌”,还必须得用土家语唱,最长的达一个月左右。土家族的哭嫁歌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哭嫁,他们的哭嫁歌那可以说是一绝,要求歌词顺口押韵,朗朗上口,婉转动听,感人肺腑。其中还有骂词,如《骂媒人》、《骂婆婆》。一般会哭会骂是娘家的骄傲,婆家的自豪。媳妇接进门后,婆婆总是要细细打听媳妇哭嫁的水平。谁家的姑娘不会哭嫁,就会被人瞧不起,被人诅咒吃一辈子霉米饭。哈哈,有没有觉得这婆婆是在挑恶媳妇啊!总之,小编是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的。
请问女孩结婚,嫁妆是自己买还是父母买?
一般来说,女孩出嫁,置办嫁妆多为父母操办,但必须经女孩同意,买自己喜爱且又符合当地婚俗喜庆的物品。其中就包括家电,新衣服,化妆品,床上用品等。有些买东西的婚俗讲究,你必须向当地一些老人,长辈们咨询办理。得花好多钱呢!不过,你也不用过分担心,这不是让你一个人掏钱,大部分花钱开销来自男方给的彩礼钱。你所花的都是小数额钱。大部分彩礼钱用不完。有些彩礼钱不够,你必须自己添。记住,不论买啥,你必须和你男朋友商量,不能擅自做主张。毕竟是你们两个人以后在一起过日子。结亲结义,不要为花钱置办嫁妆伤了和气就行。
陪嫁的东西是自己买还是父母买
古时候都是父母给准备结婚的陪嫁用品。其实如果父母的手头宽裕你可以不用管。让你妈妈给你准备练好了。如果你妈妈手头不是那么宽裕你就自己买,反正你自己手里的钱也不属于别人属于你,所以你自己买没人会说什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