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结婚是怎样的?
里塔尼亚——专抢肥新娘 摩尔人是毛里塔尼亚的一个主要民族,他们的婚礼更是独树一帜。 长期以来,女儿的婚事都是由当母亲的做主,当父亲的不能干预。一位小伙子看重了哪位姑娘,他的母亲便会带着礼物到姑娘的母亲那里去提亲,姑娘的母亲如果同意,婚事当场便商定下来。 在摩尔人眼里,只有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耸的新娘才是公认的美人。因为肥胖的女人是财富的象征。若哪家小伙子娶了肥胖超群的妻子,其婚礼必然异常隆重,许多人都会不辞辛劳从远道赶来,一睹新娘的芳容。 事实上,为了造就“美嫁娘”,做母亲的总是竞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贵人家的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每日都要由女仆人用油脂抹在身上,喝羊奶,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很少参加户外活动。普通人家的女儿每天也要遵照父母的安排喝下大量的骆驼奶。除此之外,女孩子几乎每天还要定时脱去衣服在软沙上转动打滚,据说这样可以将身体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成为只见肉不见骨的胖闺女。 婚礼时,新郎新娘的结婚服装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新郎身着崭新白色或蓝色的肥大长袍,头上缠着一条长达三米多的白色头巾。新娘则穿着色泽鲜艳的花裙子,头上缠着同裙子一样颜色的布围巾。 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在一起共同生活一个星期,便各自返回自己父母身边去。两个月后,再共同生活几天,随后再分开。就这样反复循环,前后持续两年时间。两年后,新郎同亲朋好友一道,牵着数头骆驼来到新娘家,将新娘接回去。从此开始互不分开到夫妻生活。 毛里塔尼亚人的婚俗之所以这样,是有一定的渊源的。在过去,毛里塔尼亚人结婚都很早,通常女孩十多岁就出嫁了。新娘还是个孩子,婚后每隔几天就要回到娘家,将新婚遇到的各种事情讲述给母亲,母亲则仔细教导她如何做个好媳妇,伺候公婆,照顾丈夫。两年后,新娘长大成人,能够独立处理家事了,便离开母亲,新郎新娘分居两地的生活也就结束了。 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黑色 马里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那里的婚俗就比较有特色。 根据马里风俗,婚礼前,男女双方家庭各自都要进行紧张而充分的准备。男方家庭自然是打扫庭院、布置新房、邀请宾客、准备婚礼宴会等。女方家庭则主要是准备嫁妆和打扮新娘。马里的新娘非常注重发型。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活泼有朝气,新娘常常会把卷曲的头发拉直,并用假发将头发加长,再编成无数根小辫子,然后将这些发辫扎成各种图样的发型。 她们还会用各种各样的兽骨片和五光十色的贝壳装饰自己的头发,如此一来就更显得俏丽多姿了。新娘梳完头,还要佩戴上项链、耳环、手镯、脚镯、甚至鼻环,又大又重的鼻环,十分引人注目。除此之外,新娘还要染足、画手和涂牙龈。在马里,黑色被认为是美的象征。出嫁的姑娘都喜欢将足、手、牙龈涂成黑色,以显示自己的美丽。妇女们采来散沫花树叶制成涂料,将其涂在手脚上,手脚就变成了灰色或黑色。涂牙龈是先用针将牙龈刺出血,将涂料抹在出血处,涂料随伤口浸入皮肉,一次染黑,终生不褪。染足、画手和涂牙龈既费神费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是为了美,马里新娘甘愿作出牺牲。最后,新娘要进行沐浴,撒上香水,穿上漂亮的婚礼服装,戴上艳丽的头巾,等待新郎来迎娶。 马里的迎亲带有抢婚的色彩,尤其在山区,这种风俗更为盛行。举行婚礼的那天晚上,新郎约上几位身强力壮的好友和邻居,凭着夜幕的掩护,来到新娘家,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悄悄进入新娘的房间,两三个人驾着新娘飞快走出门,任凭新娘怎样挣扎和哭喊,都不放手。在新郎的带领下,一伙人簇拥着她离开家门,匆匆朝着男方家飞奔而去。 科威特——格斗示爱 当新娘新郎进入新房,陪伴人退出后,新郎、新娘跪拜,然后新郎用力拉新娘,以显示自己的威武有力;而新娘也不甘示弱,奋起反击。这种“格斗”越激烈,姑娘家里的人越高兴。新郎如果斗不过新娘,则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土耳其——一夫多妻 土耳其是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制。凯末尔革命后,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现在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存。对正式的、非宗教的结婚仪式不重视,而由教长主持的穆斯林仪式的婚礼相当隆重。 土耳其农村和小城镇买卖婚姻仍然存在。抢来的婚姻屡见不鲜,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藏起来。被抢的姑娘会被人们看作不洁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亲成为外公时,两家的关系也就和解了。 在土耳其,还有一种“劳役婚姻”,即家境贫困的男青年由于拿不起结婚聘金,常去当“入赘女婿”,在未来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劳役后,再行结婚。 土耳其还存在着一种两家互相交换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结婚年龄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行换婚,在土耳其农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长遗霜为妻的婚俗。因为寡妇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妇外嫁带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财产。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礼要持续好几天,另一些地方,结婚仪式又非常简单文雅。前者主要是在农村一些地方。 墨西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该国索拉夫族人结婚,必须先相互猜出对方的生辰,如果猜错了,族长就会宣布婚约无效。这种猜婚看来不大容易成功,实际上有心人早已交换过情报。因此,到墨西哥旅游,要记住这种忌讳:千万不要向索拉夫族人打听人家的生辰,以免引起误会。 印地安人——抢婚 印地安人度蜜月与别的民族不同,不是在婚后,而是在婚前。小伙子会乘月夜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到森林深处过满一个月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满一个月后,双双归家拜见双方父母亲,这才正式举行婚礼。这就是印地安人的婚恋“三部曲”:抢亲、蜜月、结婚。 西班牙——倒吊接吻 西班牙的马尔达市,自古以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婚俗:结婚那一天,新郎新娘被人头朝下把脚吊起来。然后让他们巧施才能,直到能在空中长时间接吻为止。否则所有参加婚礼的来宾都不准入席开宴。 印度尼西亚——踩完鸡蛋,再洗脚 印尼爪哇岛上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婚俗。当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新娘家的人要在他面前摆一只银盘。盘中放一个生鸡蛋,新郎要当众赤着脚踩破它。这是表示新郎永远爱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变心。随后,新娘面带笑容,取水跪地,为新郎洗脚,以表示感激和服从。 我国的 僳僳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或靠山倚水之地,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缔结婚婚的就是本氏族内的人,但不是同一家族内的人。虽然这些地方曾遗存原始的转房习俗,但为数很少,演变的也快。普遍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且遵循男娶女嫁、幼儿与父母同住的习俗。1949年前,男女青年在节庆歌舞中可以自由结识,但婚姻缔结对象的选择却只能顺从父母的意志,有的自由恋爱者只好以逃婚来实现自己的愿望。1949年后,包办婚姻逐渐转变为自由婚姻。僳僳族是个尚酒的民族,求婚时,以酒为礼,媒人斟酒给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据说僳僳族音节文字创造者哇忍波年轻进因家境贫寒,无酒求亲,新事一度搁置,后来幸亏舅舅送来了酒,才得以缔结姻缘。这酒显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种桥染。是传情达意的媒介。双方决定姻缘后,男方还要送上聘礼,由媒人作中介议定,以牛为象征性的名目,实际上往往以锅、酒、布、兽皮等代替,有贫寒者甚至无替代之物,但也可以婚后补送。送过聘礼,便选一个日子,男妇双方家人亲戚聚集在一起,又以酒为愿。定婚者所喝之酒就称“同心酒”,以此象征心与心相连,再难以分离了。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家庭宴请宾客,迎亲队伍带酒、馒头、猪肉和象征着光明和松明往女方家,队伍中必须有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后,迎亲者邀众对歌跳舞,形成一种热闹的气氛。次日,新娘离家,多由母亲陪送,送亲队伍相随,有有还边走边歌,在男方家门口又要隔门对歌。新人进门,拜认公婆。此后欢宴宾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烧燃箐火。村人围火歌舞,常常酒酣歌畅,舞乐人乐,不知夜深。
湖南女子要准备什么嫁妆有哪些礼仪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那么湖南女子嫁出去需要准备什么嫁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湖南女子的嫁妆及礼仪吧!
湖南女子的嫁妆
一、子孙包
子孙包是事关生养的,其实就是一条被子,打成行军包状,不过里边放着一件绣着百子,就是100个小孩的缎面和一条新床单,一对枕头,还有5个红蛋用青布扎起来,还有一个小红包。打子孙包这么重要的工作,是在婚礼前一个晚上进行,是由父母公婆健全、儿女双全这样的“全福婆”才有资格打的。结婚这天,也只有新娘或新郎的父母健在、生有儿子的舅舅才有资格去背子孙包,带着新娘进入婆家。
二、官箱
嫁妆中另外一个重要之物就是官箱,也就是一个小木箱,上边再摆一棵万年青,里头装有几根稻草,叫“剩头”,预兆发财之类;两条新围裙、新娘的两件衣服;最重要的是一叠现金和一张存折,就是俗称的压箱底的钱。
三、鸳鸯枕
鸳鸯从古至今都是爱情的永恒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因此也多用来形容相互扶持的,相亲相爱的夫妻。“鸳鸯枕”陪嫁则更是表达了对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四、房子
不少年轻人因为没有房子而止步于婚姻,假如女方可以陪嫁一套楼房的话,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其实在买房子的问题上还是众人一起出力才好,因为很少有家庭可以单独供起一套房,如果男女双方感情够好的话那就联合“准亲家”的力量,至少在家电、装修方面可以分担一部分责任。
五、存折
父母们如果在为嫁妆发愁,还不如直接给他们一个存折,让新人们自己去投资,至于存折需要存多少钱,可以根据父母们的意愿。
六、其他
1.客厅: 水果盘,花瓶,鸡毛单走,扫把,畚箕,防尘罩,烟灰缸,假花,盆景,针线,剪刀,鞋架,地毯。
2.书房: 电脑,电脑桌,电话机。
3.陪嫁衣: 西装,衬衫,皮带,鞋子。
4.卧室: 首饰盒,压床娃娃,电熨斗,熨衣板。
湖南婚嫁礼仪
1.父母送亲、不同屋、不同桌
湖南农村办婚礼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像现在城里人,可以男女双方将婚礼合并一起办。
湖南农村结婚是以男方为主,婚礼日期一般是两天,两家各自同时办。而这两天婚期中,女方在第一天宴请所有宾客,第二天黎明时,男方的接亲队伍,就将新娘接走了,女方的婚宴就结束了。女方的送亲人就会跟随新娘一同到男方家在吃一天饭。
如果你是女方的亲戚朋友,是远客、年长的、辈份高的亲戚,都是提前一天到达。送亲的人选是相当严格的,表哥表弟主要挑嫁妆。至少要有八个人以上,如果表哥表弟少嘛,也可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挑,一路挑着嫁妆浩浩荡荡,很是有面子。
细究为什么要表哥表弟挑嫁妆,原来是男方家要给红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送亲的人还有父母、哥哥妹妹、叔叔等,以前是母亲不送亲的,有“只是嫁女,不是嫁母亲”之嫌。
到如今,习惯改了些,母亲可一并送亲,但父亲与母亲用餐时,不得同坐一屋,更不得同座。爷爷辈的,就不参与送亲了,外婆就更不可能了,隔得太远了。
2.出嫁必哭
女方宴请宾客之后,第二天的凌晨,大家吃过早餐后,新娘要梳妆打扮。女方家要摆香案,鞭炮、蜡烛钱纸、香,芝麻,一样都不能少,鱼(一定得是鲤鱼)猪肉、酒水及水果等供品一应俱全。新娘面对列祖列宗牌位下跪叩三个响头,向列祖列宗告别,从此后就不是这个家的了。
这就是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随即得大声哭出来,以表孝心与感恩。
如果远嫁他乡,有些新娘,很多年都不能回家一次,想想生育、养育她的父母,此时不哭的很难,所以哭并不是代表悲伤,只是一种感恩。
湖南结婚彩礼多少钱
虽说湖南常德有着很多少数民族,但总的来说,还是汉族居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区的结婚习俗已经和大多数城市差不多了。现如今,湖南常德市区结婚一般没有订婚之说,男女双方决定结婚,父母见面协商一下彩礼和婚期。在常德市区,人们也不是很注重彩礼的多少,一般都是看双方的情况协商,有只给几千的,也有给几万的。要嫁常德的妹子要理解一下哦,实在不行可以双方好好商量。
首先,要看个人能力以及家庭条件来给,其实也只是个形式,给多给少都是心意,不需要碍于面子而强迫自己,是没有那个必要的。
其次,湖南结婚彩礼一般多少钱,其实各地在给彩礼的数字上,给的都是个吉利数,比如666,、888等讨喜的数字,比较都忌讳带4的数字,或者有的还给很有意义的彩礼数,根据每个人当地的习俗来给。
然后,湖南地区对给结婚彩礼的方式和其他地方给的方式都差不多,一般的家庭选择直接给现金,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是很好的会选择给支票,但是也有的家庭会选择购置结婚家具送给对方,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家庭了。
猜你喜欢:
1. 全国各省彩礼排行榜2017
2.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哪些
3. 中国茶与婚礼的礼仪
4. 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
嫁妆怎么给 嫁妆一般都有什么
嫁妆就是女孩子出嫁时,女方家里给的陪嫁,这是很多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了,不同地区给的陪嫁东西可能也不太一样,那么,嫁妆一般是怎么给呢?
嫁妆怎么给
1、传统的嫁妆是子孙桶、龙凤被褥、洗脸盆、暖壶等等这些东西,最初女儿出嫁父母都会带一些生活常用品。
2、如果女儿嫁的远,还有一些地方会陪嫁地方的特产,一是为了让婆家尝鲜,其次也是怕女儿远走吃不习惯当地的实物,带些特产,也就留下一些家乡的念想。
3、还有些女方家里会为闺女陪嫁一些贵金属作为嫁妆,比如金条、金碗、玉镯子等,给钱新人可能花了就没了,可是这些饰品确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
4、最后就是钱了,给金币或者银行卡都是可以的。
嫁妆一般都有什么
1、首饰
有些家庭会有传家宝,一般都是项链或者手镯等首饰,一般是由这个家庭的妈妈传给女儿,由女儿再传给女儿,这样一个循环。若是新娘家里没有传家首饰,可以去一些商场购买最想送给女儿的首饰,可以是手镯,也可以是吊坠作为新婚嫁妆。
2、床上用品
一般婚房的床上用品都是新娘家里准备,因此,新娘家需要陪嫁两套以上双数的床上用品,床上用品是在新婚的时候可以布置婚房用,也可以作为婚后新人生活中用,以后新人很久都不用购买床上用品,这样也能够让新人都能记住父母的好。
3、电器
新房在装修时父母购买家电可以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其中包括洗衣机,冰箱和电视机三大件,这是大部分家庭会选择的家电,如果是套件好的,还可以送空调,电视等等。
4、钱
有些家庭嫁女儿的时候,父母都会给女儿存一笔嫁妆,希望女儿结婚后生活能够过的好一些,自己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去旅游或者什么的都可以,一般金额都会在五万到十万间。
5、棉被
棉被对于很多农村人结婚来说非常常见,是父母希望女儿嫁出去以后能够有家的感觉,棉被一般都是弹新的,选择两床以上作为嫁妆在女儿出嫁那天送上车。
嫁妆是女方的财产吗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结婚嫁妆是属于新娘的婚前财产,并不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在现代的离婚案件里,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但是,若是女方父母明确财产赠与夫妻双方的,就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彩礼钱的说法,一般是男方赠予女方的财产的,因此,也是属于女方所有的。根据习俗可知,若是女方家庭还有其他子女的,彩礼钱一般都会归女方家庭所有。女方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有的女方父母还会将这笔彩礼赠送给新婚夫妇。
嫁妆给钱还是给房子好
1给钱
优点:使用灵活,能买房屋、汽车、和任何喜欢的物品。
缺点:可轻易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为钱本身是种类物(与特定物相对应),婚前的钱和婚后的钱,都是具有共同的物理属性和经济意义的物,说白了没法区分账户里哪笔钱是你给的。因此很难证明,但凡用婚前的钱购买的物品,就基本都转化成了婚后财产。
2给房子
优点:购买时机和姓名掌握的好,就能变成子女个人财产,不会随夫妻生活而转化为共同财产。
缺点:房屋除了居住、增值功能外,不太具备别的用途,想买车、想买包等花的钱房子不能解决。
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8样 女方出嫁的嫁妆有哪些
答案如下。
1、子孙桶,子孙桶是陪嫁箱子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的外面一般需要使用大红纸包裹,然后在桶里面也要放八样物品,分别是红枣、桂圆、爆米花、卫生纸、筷子、五个红鸭蛋、红花生、柏树枝一小捆。2、红色脸盆在陪嫁箱子中,需要准备一个红色脸盆,红色脸盆中需要放置新娘为公婆准备的袜子和皮鞋,同时在鞋子里面需要放袜子、花生、糖,接着在另外一个脸盆中需要放桂圆、柏树枝、健康秤等物品。
3、床上用品准备2套在陪嫁箱子中,需要准备一对枕头、一条红色被子,这个是新娘家从娘家带去给公公婆婆的,然后还要准备一套铺在新床上的,分别是一条绿色龙凤被、红色百子被;三床盖被、垫被;一个双人枕、两个枕头;红色床单。床上用品
4、糖罐子糖罐子也是陪嫁箱子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同时在里面还要放一些糖,寓意甜甜蜜蜜。
5、红箱子红箱子里会放一些首饰,代表希望女儿的婚姻幸福。
6、日常用品陪嫁箱子中需要放洗发水、毛巾、衣物、牙刷、牙膏等日常用品,其实放这些东西就表示自己的女儿已经出嫁了。
7、油盐酱醋在陪嫁箱子中放油盐酱醋就是代表自己的女儿很能干,换个说法就是:女方父母向男方夸自己的女儿懂得勤俭持家,男方要珍惜。
8、压箱钱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会在陪嫁箱子的四个角中放一些压箱钱,这个就是给女儿应急用的钱。
结婚时女方嫁妆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传统的嫁妆是子孙桶、龙凤被褥、洗脸盆、暖壶等等这些东西。
当女儿出嫁时,父母总想给女儿最好的东西带入婆家,所以都会准备个箱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压箱底”的红箱子。主要是寓意婚后新人们生活红红火火,美满幸福。当然箱子的款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在古代结婚女方家都会准备子孙桶,主要是由马桶、脚盆和水桶三大件组成。由于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家中也用不到这些,所以就把子孙桶做成的工艺摆件,在里面放上花生、桂圆、莲子和红枣等干果,再放5个鸡蛋,寓意“五子登科,早生贵子”多子多孙的象征。
湖南瑶族婚俗趣无穷
隆回小沙江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聚会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歌舞场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可以向其求爱,假如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家求一个媒人,去妇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不用带什么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媒人将这把系有彩须的伞带回男家,作为定情的信物,表示订亲成功。有趣的是,带伞聘婚的是男媒,瑶族妇女作媒的极省。媒人持伞回归时,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掷泥巴,愈掷愈欢,出槽门为止。媒人带伞订亲,一定要是红油纸伞,布伞、尼龙伞、丝绸伞都不行。
瑶族办婚事是比较俭朴的。男方不送彩礼,但女方有嫁妆,有的以犁头和锄头作嫁妆。男方一般给姑娘送一条漂亮头巾和四套新衣裳,当然越多越好。头巾和衣裳都是传统的挑花工艺制作,上面乡有龙凤呈祥、八仙拜寿、牡丹孔雀、百鸟朝凤等图案,及虎、狮、豹等起兽,莓、荷、桂、菊等花卉图样。
结婚那天,新娘在女伴们的协助下,妆扮一新。新娘要把新郎送来的衣裳,都要穿在身上,并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打裤子的裤脚得露在外面,所以从内到外,一件比一件长,每件至少长一寸,层层现出五彩斑烂的花边,竟放异彩,层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个富有的男家。
吃过早饭,新娘徒步去婆家,新娘擎伞姗姗而行在前,后面是人流拥簇的送亲队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妇女和姑娘都来送亲,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里。
婚礼很简单,没有什么仪式,介非常热闹。除全寨亲友、邻里全部参加外,还有外寨的青年男女,他们不畏夜黑路险,有的从几十里外山寨自愿赶来参加婚礼。男方只需宴请双方的主要亲友,如叔伯婶子、兄弟姐妹、姑妈舅母等,其他的人不要招待。如有外寨早来的宾客,碰上正餐,自愿者也可以就席。
夜幕降临,婚礼开始。婚礼别有情趣,既无专人主持,也无须新郎新娘双双入洞房,而是由双方宾客、亲友、乡邻陪同新娘在火塘里通宵达量对唱山歌和嬉笑“打蹈”。“打蹈”就是坐异性腿上顿屁股。事先在火塘中间生一盆大火,四面放置矮板凳,亲友宾客围火而坐,觅求“打蹈”对象,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异性提出“打蹈”的邀请,如男青年邀女青年“打蹈”,这男青年走近女青年身边,发歌而问:漂亮的姑娘啊,你有一顶漂亮的轿子,能不能借给我坐一坐?如女青年同意就用歌声回答:客人呀!只要你不嫌我这轿子的话,试坐一下也无妨。男青年便坐在姑娘腿上,单手挽着姑娘的脖子俩人弹跳着,边“打蹈”边说情话。若俩人情投意合,“打蹈”一次,亲吻一回。假如男青年“打蹈”的要求遭到拒绝,姑娘起身,让男青年坐在板凳上,姑娘在男青年腿上坐一下就走了。“打蹈”是种礼节,轮流一次。“打蹈”完后,就唱歌或谈笑,闹到天亮方休。
当星月当空,原野沉睡的时候,有的男女青年还静静溜出火塘,双双对对到山岗或草地等清幽处,去倾吐彼此爱慕之情,互订终身大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