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相学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相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儒学大师荀子就说过:“相人古者亦有也”。姑布子卿就是春秋时著名的相士,同时期《左传》、《周书》中也有张仲景、华佗的一代名医据相学五行生克来判断吉凶及五脏六腑病症之所地,不过角度不同而已。三国时代还有水镜先生、孔明、徐庶等无不精通兵书战略、天文、地理、九宫八卦相术等。汉代许负,唐代的袁天纲、李淳风,宋朝陈抟,明朝刘伯温都在相术上有所发展,孔子说:“生死有命,宝贵在天。”“五十知天命”。
《左传》中就有文公元年公孙敖请叔福为自己的两个儿子相面的记载。其后名相士史不绝书,《史记》更辟有《日者列传》专章纪录相士事迹;东汉王充《论衡》虽以反对虚妄邪说为主,但对相术却给予了充分肯定(《骨相》);魏朝刘邵(著有《人物志》)和清代曾国藩(著有《冰鉴》)则更是以相学为基础,发展出了古代的人才学理论。曾国藩更以识人和得人享誉一时,其不仅发掘出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一代名臣,其幕府中人才之盛,也是历代未有;这不仅足以说明曾国藩的人才学理论有其科学性,也证明作为曾国藩人才学理论基础的相学确是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的。
历代相学名家中,有史可查者甚多。其中提出了完整的相学理论的,以汉代许负为最早。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相人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据说,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著作,直至现在,很多相书中还提到《许负相耳法》(可能是后世托名著作)。《三国志》记载了很多相学家,如管珞、朱建平、柳无景等。 到了隋唐,相学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隋书》记载有韦鼎、来和等名家;唐代袁天纲、龙复本、夏荣、丁重、刘思礼、袁客师等,在正史和野史中更是享有崇高的名声。宋代相学也相当发达,影响较大的相学家有陈抟、麻衣道者、僧妙应、妙方等,宋代文人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好相学。明代的相学名家很多,并且出现大量的相书。相学家主要有刘伯温、僧如兰、张田、袁珙、袁忠彻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为著名。相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永乐百问》,就是来自于明成祖与袁家父子的对问。袁珙有《柳庄相法》收入《永乐大典》,袁忠彻还有《人相大成》。后来流传很广的《柳庄相法》便与袁家父子有关。中国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神相全篇》虽托名陈抟秘传,但注明为袁忠彻订正。清代在相法和相学著作的整理上有了很大发展。相学著作方面,《铁关刀》、《金较剪》最为简明扼要,《水镜集》、《相理衡真》则较为精到全面,是继《神相全篇》之后的集大成者。 民国时期则在相学的传布方面有了一定进展,这时期出现了很多比较通俗易懂的相书,其中以《平园相法》和《公笃相法》最为著名。
“明清第一牛人”王守仁究竟做了什么,使他获得这样的称号
明朝有很多牛人,但我最佩服的还是王守仁
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他天资聪颖,所创“心学”独成一家,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战场上,他更是用兵如神,皆大胜而归,是出色的军事家。
王守仁,号阳明,出生在一个显赫之家,先祖可以追溯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守仁出生时,他的祖母梦到一位仙人在云中抱着一个孩子。他的祖父根据梦境,给他取名“云”。但他五岁时都不会说话,一位高僧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是说“云”字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祖父幡然醒悟,将他改名为守仁,便开口说话了。
公元1481年,王守仁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年幼的王守仁跟着父亲到了京城。王守仁不光喜欢诗书,还喜欢骑射,对事情总有不同的见解,还想向皇帝献策(被父亲阻止)。但王守仁的仕途并不顺利,二十岁中了举人后,后面的会试都失败了。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当时太监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宠臣,刘谨仗着武宗势力大兴冤狱,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抓了起来。王守仁见刘谨如此胆大妄为,向武宗上疏。王守仁的这一行为,触怒了刘谨,被杖责四十,贬至贵州龙场驿。同年,他的父亲也被贬至南京,任吏部尚书。
王守仁正是在条件艰苦、还未开化的龙场悟出了“知行合一”,并以此育人。王守仁在龙场尊重当地风俗,做了很多善事,当地百姓都很喜欢他。公元1510年,刘谨被处死后,王守仁得以回到京城,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公元1516年,王守仁在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下,升任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康、赣州地区。
当时南中一带土匪四起,占据着一方势力。王守仁到任以后,决定攻打大帽山的詹师富。王守仁带着精锐部队,先是假装撤兵,等对方松懈后再出其不意地进攻。王守仁用这一打法,连破四十余寨,俘虏七千余人,詹师富被擒,首战告捷。
王守仁觉得自己的权力不够大,无法命令将士,要朝廷赐自己旗牌(可随意指挥)。王守仁得到指挥权后,将军制改革,攻破大庾,夺取横水左溪,又逐一攻破了其他土匪势力。王守仁在这之前从来没打过仗,盘踞数十年的土匪势力被他在短时间内消灭,被人们称为神。
公元1519年,南昌的宁王朱宸丛困濠发动叛乱。王守仁本来是被派到福建剿匪,刚到丰城就传来宁王叛乱的消息。王守仁知道后,积极备战,调配军粮,发檄文,公布宁王罪状。王守仁担心宁王挥师东下,占领南京。王守仁用假情报扰乱宁王,说自己要攻占南京。
宁王并不相信,犹豫了半月之久。王守仁见宁王中计,利用这个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当宁王攻打南京时,早已失了先机。宁王之乱,王守仁只用了35天就将其平定。王守仁大捷,武宗却很平定。武宗身边的小人,希望王守仁放了宁王,让武宗亲自抓获宁王,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守仁很识趣的将宁王交给太监张永,称病回家。公元1521年,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王守仁才被封赏。公元1526年,型举五十四岁的王守仁再次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创建书院,宣讲自己的学说。
公元1527年,思恩、田州两地少数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无法平定,世宗又想到了王守仁。王守仁官复原职,并兼左都御史、两广总督、两广巡抚。王守仁觉得,少数民族不宜用兵,应以安抚为主。王守仁一向用兵如神,卢苏、王受得知他来平叛,很是惶恐,主动向王守仁投降。卢、王二人投降后,王守仁又继续平定了其他反动势力。
平定叛乱之前,王守仁就身染重病。叛乱被平定后,王守仁的病情也随之加重,向世宗辞官回乡。公元1529年,王守仁病死在归途南安,时年57岁。江西人民得知他去世,都身穿麻衣为他送行。因谥号为文成,后人都称他为王文成公。很多人认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不对的)。更深一层的理解是,要让良知时刻按照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卜郑碧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请系统性介绍一下明清实学内容及主要代表人物!
明清实学,是我国学术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含有特定历史内容的学术思想形态。
它最初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日趋空疏衰败、尤其是阳明“心学”的禅化而提出,至明代后期而蔚然形成了一股内容深刻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术思潮——“明清实学思潮”,将中国儒学由宋明理学而推进至又一新的阶段。
一、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兴盛时期,是以“经世致用”、倡导“实学”为主要特征。
士大夫中的一批优秀分子如顾宪成岩尘、高攀龙、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傅山等,面对当时国危民艰的局面,他们把“理学”与“心学”的空疏教条看作是导致国弱民贫的重要原因。为了救亡图存、“济世”“救民”,他们竭力提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实学”。
二、道光、咸丰时期实学思潮的再度高涨
在封建士大夫中涌现出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包世臣等一批远见卓识之士。魏源和龚自珍都是常州今文经学派的奠基者刘逢禄的学生。龚自珍、魏源等思想家,在政治上是封建士大夫中具有近代启蒙色彩的开明派,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又是站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分水悉肆岭上的文化巨匠。
扩展资料:
明清实学思潮的现实意义
1、爱国“经世”的优良传统,应继承发扬。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这一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积极“经世”、务实革新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今天,自应继承发扬。
2、借鉴“正德”、“利用”、“厚生”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利于为现实服务。
借鉴明清实学思潮中在功利问题上的各种观点,重视使“三事”相互结合而又相互促进的提法,建设社会主义的功利观,有利于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亦即道德与功利的关系,这对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继承和发扬“实证求是”的科学精神,为“科教兴国”事业服务。
“实证求是”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乾嘉时期低落阶段的特征表现。这种崇实求真的“实证”方法和科学精神,为近代科学思想提供了思想启迪。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和学风,对于当代的“科教兴国”事业,也将有所得益。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概论明睁枣轿清实学思潮及其现实意义
张寅的明清历史人物
张寅,本名李福达,山西代州人。曾两次组织做谈宗教反明。嘉靖缓做初,改名张寅,任山西太原卫指挥使。嘉靖五年,被仇家薛良告发,史称“李纯哪碰福达案”。
介绍一下中国象棋的历届领军人物
1、胡荣华
胡荣华,1945年出生,上海人,象棋特级大师。
8岁习弈,1960年15岁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即夺取冠军。15岁时首次参加全国赛即夺得冠军,1988年被亚州象棋联合会授予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称号。
称雄棋坛四十余年,至2000年底保持着五个第一:十五岁成为最小的全国冠军、唯一成为十连霸的棋手、五十五岁成为年龄最大的全国冠军、唯一获得十四届稿橘唯全国个人冠军的棋手、唯一称雄棋坛四十余年的棋手。
以后直至1979年,连续10届蝉联全国冠军,独步弈林20年,以十连霸闻名中外。1983年和1985年又获两次全国冠军。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连续6届亚洲杯赛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
1984年获第一届七星杯国际邀请赛冠军,1991年和1993年获第5、6届亚洲名手邀请赛冠军。1982年国家体委授予其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并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8年被亚洲象棋联合会授予特级国际大师称号。
2、柳大华
柳大华,1950年3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擅长中局搏杀,招法凶狠,有“东方电脑”“棋王”之称。1980年从胡荣华手中夺过了全国象棋冠军,终止了胡荣华“十连霸”的势头,1995年在北京创下了1对19人的蒙目棋最高纪录。
1980年夺得全国象棋冠军,终止了胡荣华“十连霸”的势头。1981年,曾创下一对十九盘蒙目棋的世界纪录。由于记忆力惊人,人称“东方电脑”。1984年,获特级大师称号1988年,获得“七星杯”国际邀请赛冠军1991年、1993年、1997年获得三届“银枝杯”象棋赛冠军
1995年2月25日,在北京中国棋院举行1对19的“盲目棋”比赛,柳大华获得9胜8和2负的佳绩,也作为“中国之最”载入史册。2006年8月4日,柳大华在成都和108人同时对弈,历时7时30分,获得了69胜30和9负的佳绩,成功创下了101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6年9月24日,在临朐县沂山顶应众1对12弈“盲棋”,在全国引起极大的震动。曾为中国队夺得第一、二、五、八、九届“亚洲杯”象棋团体冠军。
3、吕钦
吕钦,1962年出生,广东省惠东人。象棋特级国际大师。 被誉为“羊城少帅”;全国人大代表。
吕钦8岁开始学棋以弈棋,反应敏捷,攻杀犀利闻名,有“快马飞刀”的美誉,人称“羊城少帅”,现任广东省象棋队教练员兼运动员。1991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代表。 他的人生座右铭是“脚踏实地”。
4、许银川
许银川, 1975年8月出生,广东省惠来人。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许银川五岁开始学棋。师从全国著名象棋教练章汉强,12岁调入广东棋队。现任广东省象棋队运动员。
5、张强
风华正茂,棋艺风格刚柔并济,富有进取精神。伍弊他通晓弈理,对布局颇有研究,尤擅长仙人指路、起马局等阵式,并与阎文清一起键培,成为当代新潮理论派的杰出代表。张强大师讲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