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学是什么?
推测人的气数、命运的一种迷信。通常根据人的五官、气色、骨骼、指纹等推断其寿夭、荣枯、吉凶、祸福。因以面貌为主,故又称相面。中国春秋时代已出现不完备的相书。汉代开始,相术成为一门有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同时出现了一些相书和专门从事相术活动的相士,相术开始重视相骨。唐代时重要的相书是敦煌本《相书》,有9卷,35篇,认为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相。内容也从服务于少数人的升官发财,发展到求子求女、求贤夫贤妻、求田地等,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宋代,相术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完整的相书《麻衣相法》,其主要内容是相五官,作者相传是麻衣道士。《麻衣相法》汇集了宋以前相学的精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开创了中国相学的应用领域,并使相术在朝野广为流传。明代有相书《柳庄相法》。作者袁珙,一生游历,曾与一位异僧学习相术。他能以听声、观相推断人之吉凶。清代的相术著作,为旧有相书的解释、改编或修订,无大发展。随着相术不被统治阶级重视而流于市井乡陌,成为纯粹的末流小道,相术逐渐衰落。
相术与信息分析:
一般人眼里,相术差不多就是算命了。算命是迷信,而信息分析则是科学。二者大概水火不相容。接触相术理论的第一天起,就为它方法的科学性所震憾。感觉相术这种古老的神秘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息分析的内容。
算命理论的体系,可按方法论分为二:
1、随机型。这种算命方法的代表为占卜、求签、扑克算命等。随机型算命的特点是结果不可重复,同一个人求签二次,完全可能求得二个不同签,但他的“命”只有一种。所以,尽管关于随机型算命有许多神乎其神、不可不信的传说,但现代科学并不能解释其机理。即使不是迷信,至少与科学无关。
2、特征型。这种算命方法的代表为生肖、星座、相手、相面等。特征型算命的结果是可以重复的,因为人体特征相对固定,所以只要算命者理论基础相同,对一人算命的结果就应该一致,为会因算命者、算命时间不同而得出大相径庭的观点。且不论算命是否算得准,这种方法是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这就是依据人体特征来预测人的未来。
与算命相关的信息分析原理,只能存在于特征型算命理论中。因此,本文不能笼统地说研究算命中的信息分析原理,而只能是研究相术中的信息分析原理。目前我所能想到的相关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基于概率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相术理论的出现一般说应该是基于归纳法,即观察大量人群命运,发现命运与某一特征的概率关系,而后建立理论。例如,各种手相理论普遍将围绕拇指的一根主线当作生命线,并认为生命线越长则人的生命越长。我们可以想像,古代相师以归纳法建立理论,看遍死者手相,发现这一条线与生命关系最密切,且该线越长命越长,于是称其为生命线。在这一理论建立后的数千年中,不断有相师在检验这一理论,并且均认可了它。有没有可能在所有人群中,生命线越长则生命越长的概率会小于50%?认为是不可能的。如果生命线越长则生命越长的概率会小于50%,则相师们早就将其称为“短命线”了。
进一步的问题是:这种概率究竟有多大?根据我的试验与推理,它也不会大于90%。一般说来,如果这种推测方法的正确性可以达到90%,它也就达到了对于社会问题科学预测的要求。换言之,相术就成了科学。但事实上相术并没有进入科学殿堂,所以它的正确概率也不会太高。
信息分析中,各种方法预测的成功性亦有一定概率。也许这种概率略高于相术,但大量实例表明,它们也难以达到90%以上的概率。
二、对象的复杂程度决定方法应用的正确。
相术难于达到更高的正确性,部分是由于相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古代有各种各样的人在试图根据某些特征进行预测。比如有人观察星相进行预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星相适宜做什么事,或者掉了颗流星就要死某人,等等。这种观测星空的人,我们现在称他们为古代天文学家。另有一些人观察山水进行预测,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宜建什么房子,宜葬人,等等。我们现在称他们为风水先生。还有就是观察人体特征进行观测的人,我们现在称他们为巫婆神汉。其实,在古代,这三种人的方法论与理论观完全一样,只不过星空规律较简单,山水规律其次,而人生的规律最复杂最难于预测,才使现代人对他们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信息分析的正确性同样受对象的复杂性所制约。如果选择的对象过于复杂,现代科学达不到正确解释的境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当然,如果选择的对象过于简单,大部分人都一目了然,则失去了分析的意义。
在选择课题或选择分析信息源时,切切要认真考虑它们的复杂程度。最好选择类似天体运动的对象进行分析,千万不要选择类似人体命运的对象进行分析。
三、特征数量与分析能力的辩证关系
对同一对象,依据观察的特征数量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特征型相术方法。有的特征少而简单,如生肖,分析方法也简单易掌握。但特征少则必然导致误差增大。生肖只有12个变量,但人生远不止12种命运。因此这种方法的粗糙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是不是变量越多越好?变量多的确便于我们认识事物,但对人的分析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如果人的分析能力跟不上,变量多反而导致预测的准确性下降。有这样一个实验:一实验者挑选一批以往比赛中的马匹,每匹马挑出100个特征的指标,由赌马师从100个特征指标中挑选5个,然后根据5个特征进行预测。以后,又挑选按10个特征、20个特征、40个特征进行了预测。预测的正确性变化情况是,当挑选10个特征时,赌马师的确由于信息的增加而提高了预测的正确性,但增加到20个时正确性不再上升,增到40个时甚至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人的分析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太多反而会降低预测的准确性。
常听说古代大师看相如何准,还有一些民族的相师看相准,而现在则没有这种看得准的人。实际上,古代算命的人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智商高人一筹的人在看相,某些民族也是他们民族的智者在看相。而我们现在看相的大多是无法考上大学、甚至不能以自己的智慧养活自己的朋友,他们缺乏必要的信息分析的智力能力,看不准是必然的。
现代人喜欢看手相,手相一般取4要主线(中国为生命、事业、爱情、智慧,西方为生命线、命运线、心线、脑线)及20来根辅线,每条线的长短、清晰度、分叉、交叉、截断均为特征,变量多于生肖,但远远少于面部特征。不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很难具备分析面部特征信息的能力。
四、重视信息反馈
反馈信息对于信息分析有很大价值。实际信息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经常在得出初步结果后,试探性地告诉用户一些分析结果,以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提高分析的正确性。古代相术理论更加重视反馈。面相理论中,眼睛的“相”所占比例达30%(即“眼相三分”,其余是天庭三分,地角三分,耳鼻嘴共一分)。看相者盯住对象的眼睛说话,从这一“心灵的窗口”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手相为例,看相者看完手后,执住对象的手盯住对象的眼睛说话。从最有把握的生命线开始谈,一旦从反馈信息中得知生命线有误,则开始考虑辅线的价值,并调整整个预测体系。
也许有人质疑:瞎子怎么办?盲人眼睛虽不灵,但其它感觉超乎常人。他们能够从对象的呼吸、心跳、脉博中获取反馈信息。
五、算命的价值取向
中国和西方的相术理念有许多不同,其中不少差异体现了文化差异。以手相为例,中国手相术是定性的,线条的位置并不对应生命的具体。而西方却讲究定量,从手掌靠姆指处高点(或螺纹中点)出发向外作辐射线,辐射线与各线条的交点就是生命的时间点,共有10岁、20岁、30岁、40岁(辐射到食指、中指、无名、小指)、50岁、60岁、80岁、100岁(到中缝等)8个交点,完全将它量化了。还有一些由不同文化产生的差异。但最有意思的差异是中国相术理论侧重“算命”,这个“命”是对象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即使要改变,也需要某些特殊动作(如到某处避难或烧香)。而西方的相术则是一种“咨询”,他若告诉你某一时间有灾难,只是告诉你这一时间灾难的可能性较大,或大于其它时间,你如果没事,这段时间应该避免灾难,如少出门,不参加危险活动。他告诉你某一时间有病,你就应该在这一时间注重保养身体。
例如,以命运/事业线为例,中西方均以与中指相对应的线作为一个人人生成就的参照线。中国相术中,如果缺乏事业线,相师告诉你你将一事无成;而西方相术理论则说,你将要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尽管这很难。
西方的决策者委托信息分析课题,也将其成果当作咨询结果,参考但不迷信。而中国的决策者则往往完全相信或完全不相信分析结果,没有将其当作一种咨询,或一种在决策中给予重视的信息。
中医治病的原理讲究什么
医的治病原理总的特点就是 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
中医很强调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自然环境四季变换、气候变化、地理条件都对人体产生重要影响。
而人体筋骨皮肉和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互相联系,构成整体。某个“零件”的病变,都和整体有关。所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的 辨证论治就是以传统经典为法则,以阴阳、气血学说为思维,运用四诊八纲,辩病因,辩病性,辩病位,定病机。然后据此而立法,处方,用药施治。
中医治病是什么原理?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病就要治病,不能讳疾忌医,这已经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但对于古人来说,他们可没有现代这么完善的医疗卫生条件。受时代的限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但千百代以来,中医成为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这个看法是没有太大的分歧的。
但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治病,无非就是有细菌就杀菌消炎,有赘生物就去掉多余的。而中医治病,基本就是“针砭汤药”这几个手段。这些外用手段、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中草药,很多本来就是我们熟悉的“食物”,为什么也能治病救人呢?
或者换一个说法,中医、中医药是如何治病的呢?
我们先说说现代人处理疾病的大致方法:抗生素、激素之类。前者是直接杀灭有害的微生物,有的可能对正常的身体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
而激素则是提高人体的“运转能力”,而杀灭病毒则完全放在人体自己身上。
但同样是细菌感染的话,纯正的中医,并不会有任何杀菌的说法。中医的清热解毒,并不能理解成杀菌消炎。
在我看来,归根究底,中医的治病,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调理阴阳。也就是“阴阳一调百病消”,这也是中医比现代科学更适合养生的原因之一吧。
为什么说中医的治病就是调理阴阳?还是以细菌病毒之类的感染为例来说明。
现代科学认为,某一种细菌进入身身体之后,会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很多情况下,细菌自身并不直接对身体造成危害,而是它引起的机体机能紊乱所致。
而中医则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任何外邪侵袭,都是自身正气不足的结果。如果正气足够强大,再暴戾的外邪也无法对身体造成干扰。
而外邪所扰动的,正是身体的阴阳。
如果外邪导致阴气旺盛,则身体就会出现阴盛则寒;如果外邪导致阳气过强,则身体就会出现阳盛则热。
当然,也有阴阳并没有出现盛衰,而只是不能很好地交媾的情况。因为正常情况下,阴阳是必须水乳交融,彼此互相为用、互相制约的。如果不能很好地交通,自然就出现一系列的疾病。
这时候,中医的“调理”阴阳,就是完全针对这种不能沟通的情况。所谓调理,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
1、 寒者热之;所谓寒者热之,就是用温热的药食,驱散阴盛则寒之像。比如寒邪直中,出现一些绞痛、吐泻清稀、手脚冰凉之证时,桂附姜葱都是辛热散寒之品。
2、 热者寒之;而热者寒之,就是用寒凉的药食,熄灭阳盛则热之象。阳热其实就是火,比如高热、热极生风、口渴引饮时,生石膏、黄连之属。
3、 交通阴阳;交通阴阳则比上面两种要复杂得多。最常见的就是少阳经证的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的调理少阳,就是最常见的交通阴阳。因为营卫之气不能顺利输布,桂枝芍药就能起到调和阴阳、相互为用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草药能够起到调和阴阳的效果呢?
很简单,中医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禀赋的阴阳二气。如果它禀受的阴气更多,就能起到调和阳热的作用;如果禀受的阳气更多,就能起到调和阴寒的作用。这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学说。
所以,中药的调理阴阳,最基本的就是利用中药本身所富有的阴阳偏盛,去调理、中和机体出现的相反的阴阳偏盛。这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道理。
比较特殊的就是那种调和阴阳、交通阴阳的方法。这时候所选的中药,本身可能没有过于明显的阴阳偏盛,但因为其独有的“行走”特点,却能起到“搅拌”阴阳的目的。
这一点,很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鲶鱼效应”——借助外来的中药特性,去搅动、促进机体自身阴阳的混合,从而使之恢复原本不离不弃的状态。于是,疾病也就无处遁形了。
总之,中医治病的原理,无非就是调理阴阳。这个说法看似有点笼统或者模糊,但只要我们理解了阴阳、理解了机体自身的运行模式,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说法。
中医治病是怎样的原理?
中医理论是把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部各部分互相联系,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方面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称为阴阳有序。如果周围自然环境变化,神经刺激过分及饮食饥饱、呼叫伤气、虫兽所伤、跌损压溺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部失去平衡,引发疾病。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症状,找出不平衡的症结所在。然后辨证施治,以药物之五行相生相克之性,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法,辅以针灸等通畅经络气血之术,祛邪扶正,使机体内重新平衡,则疾病痊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