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妇女发式有已婚和未婚之别未婚者,挽锥髻于头顶,戴无底覆额帽,插银梳或银花已婚者梳平髻于头顶,将头发盘成波浪状覆盖在前额,头戴银花或银梳凯里市的炉山和黄平施秉两县苗族未婚女子从七八岁起头戴平。
2、1床上用品 床上用品可是女方的嫁妆必备一般情况下,床上用品都是双数,代表着成双成对的吉利无论是三件套也好四件套也好,基本上都要准备4份,或者是6份或8份4份的寓意是双铺双盖,好事成双6份的寓意是六。
3、是的,苗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结婚的时候必须会准备苗族的服装,就像各个少数民族隆重的节日,都穿她们服装一样。
4、大多数苗族都实行小家庭制,儿子结婚生育后即自立门户,家庭成员一般不超过三代有些人家要所有兄弟都结婚后才开始分居云南部分地区要父母死后才分居拔雉毛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对着姑娘吹起动听。
5、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在结婚前一月,女方开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 会陪哭,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女方则宴请宾客,舅爷,姑爷及亲友礼作贺这时“哭嫁”。
6、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小家庭,男性长者为家长,弟兄长大结婚后可分家,父母年老由子供养婚姻有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两种形式包办婚姻,通常女大男小,一般在姑娘几岁时,由男方父母送与幼女一套衣裙等即为议定终身,此种情况。
7、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
8、苗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结婚习俗多姿多彩,其中最有趣的可能是“赶龙节”的结婚仪式“赶龙节”是苗族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当地青年男女都会穿上传统装束,手执锣鼓锅碗瓢盆,跳起了喜庆的龙舞。
9、也是一种娱乐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10、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妆著艳丽,行止端庄,不苟言笑而新郎的穿着却极为平常,颇不显眼黔东南多数地区苗族结婚时,新郎一般不在前来祝贺的亲友面前露面在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只与其送亲的姐妹或小姑伴宿,散客时就回娘家去。
11、1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
12、包办婚姻,通常女大男小,一般在姑娘几岁时,由男方父母送与幼女一套衣裙等即为议定终身,此种情况,双方多有亲戚关系,待姑娘长大正式结婚时,男方要付一定银钱作身价,娘家要以一头牛或一日猪作嫁妆,以供姑娘到男家。
13、在婚嫁活动中保留了较为浓厚的民族特点,体现出深厚的民间艺术底蕴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14、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准备嫁妆等待出嫁二关于“拉婚”“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逐渐被淘汰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
15、如果一方发现对方在爱情上不专一,就主动地退回信物表示毁约从订婚到结婚都是自己作主,父母很少包办,也很少提到嫁妆和彩礼的多寡 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导致一些青年早恋,解放前一般在15至17岁就结婚,18岁以前都有第。
16、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苗族的婚嫁习俗 ,在确定男女方恋爱之后 ,双方父母会选定吉日,给他们定下婚礼,但是要在结婚的前一段时间,男女双方都是不可以互相见面的,在即将结婚的前一天 ,男方要将那些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